书名:不小心生在六零年

第115节

    明东兄弟几个都上过大学,英语都没问题,再说来的时候服务生特意介绍个酒店的情况,都能找到地方。郗俊杰此时已经带了龙凤胎回房间,蓁蓁敲门把他们叫了出来,一起带着两家老人去自助餐厅吃饭。
    这家五星级酒点的主厨十分有名,很多从国外来的游客都特意来尝尝他做的菜。而自助餐厅也是这家五星级酒点的特色亮点之一,每周只开放一天,用从世界各地运来的最新鲜的食材,有主厨团队亲自烹饪。今天正好是自助餐开放的日子,而郗俊杰直接预订了一半的位置,没办法,家人太多了。
    餐厅为了给郗俊杰一行人更好的用餐体验,还提前将自助餐厅重新做了布置,给他们隔出来一块相对私密的区域,这样虽然分桌吃饭,但也不耽误交流。
    一行人打开厚厚的菜单,一半的人看着上面的英文发呆,郗俊杰之前办产权手续的时候来过一次,也十分熟悉这家的自助餐。他把手边的菜单放到一边,微笑地和侍者说道:“所有的都菜上一份。”顿时所有人颠了颠手里十分厚实的菜单,看着郗俊杰的眼神都很震惊:“每个菜都上一份,你也太黑了,万一吃不了可咋整?咱可不能浪费!”
    可是过了没有三分钟,一群人又被眼前精致大盘子里的小小一块肉给震住了,明北嘴最贫,他一边用叉子把肉放进嘴里一边嘟囔道:“这肉也太大快了,眼神不好的都瞅不着。”嚼了嚼嘴里的肉,明北眼睛一亮:“好吃,真嫩,我得要上十份。”
    蓁蓁哭笑不得地拦住了他:“有一本的菜呢,你着啥急,等吃完了不够你再点。”
    一餐饭下来,基本上吃完一本的都饱了,品尝了各种新鲜的美食也算开了眼界。像明南、明北这种年轻力壮又能吃的,已经撸着袖子拿着菜单准备点第二轮了。
    在酒店又休息了一夜,早上在餐厅吃完西式的早餐后,一辆大巴载着全家人来到了码头。为了给家人最好的旅游体验,无论是车还是船,郗俊杰租的都是最舒适的。
    从车窗里虽然看到了大海,但是下了车以后闻着蓝天碧海连在一起,所有人都被眼前的美景震惊了。李老太从包里掏出一个镜子整理了下太阳帽,便朝蓁蓁喊道:“我家宝儿呢?”
    “来了来了!”蓁蓁脖子上挂着相机冲了过来:“奶,你要在哪里照?”
    李老太指了指后面的大海:“和大海照几张,再和那个大轮船照两张,好家伙,看起来比咱北岔的船气派多了。”
    蓁蓁险些没笑抽过去:“您能不把咱北岔大河里的小木头船和这比吗?那种船站三人都得挤下去一个。”
    给家人都拍了照片,郗俊杰一边点数一边让家人上了船,两家人又带着孩子二十多口人呢,要是丢了一个可了不得。
    郗俊杰买的小岛一直以沙滩柔软海景唯美著称,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岛上那座奢华的庄园。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不少富豪名人都希望租那个小岛去办婚礼或者举办宴会,但每周高达二十万美金的租金却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要不是原岛主家族的生意突然出现了困境,急需一大笔钱来周转,他是舍不得把这个聚宝盆卖出去的。
    轮船在小岛的码头靠岸,踩到柔软的沙滩,看着从来没有见过的美丽景色,所有人都露出赞叹痴迷的神情,西瓜和葡萄两个更是连鞋都扔了,光着脚在沙滩上跳了起来,感受着从来没有过的柔软。
    在美丽的自然景色面前,一家人都不想进庄园了,好在这个时候阳光虽然温暖但并炽热,照着人浑身上下都十分舒坦。而庄园的管家团队为了迎接他们,早在沙滩上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帐篷,为大人们准备了沙滩椅和太阳伞。
    大家纷纷找了自己喜欢的位置,佣人们端着盘子把芬芳的红酒、新鲜的水果、鲜榨的果汁、刚刚做好的蛋糕、冒着冷气的冰淇淋送了出来。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朋友都抗不住这些东西的诱惑,一个个尖叫的跑了过来。
    蓁蓁领着他们到沙滩上的洗手间去洗了手,这才允许他们吃东西。出来度假就是要恣意放松恣意欢快的,因此全家人把以前在家时候的忌口全都抛到了脑后,连李老太都拿过来一碗冰激凌用小勺舀了一点放在嘴里。
    带着奶香的冰激凌在嘴里慢慢的划开,李老太满意的直点头:“这玩意好吃,比咱在家吃的老冰棍可强多了。”
    蓁蓁听着李老太嘴里往外冒的话直乐,拿起照相机给带着太阳帽吃着冰激凌的老太太来了张特写。
    海景房、奢华的餐厅、刚从海里打出来的新鲜食材让来度假的一家人彻底放松了心情,等在岛上转遍以后李老太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她要看海上的风光。
    岛上有备着的游艇,一行人又带着两个厨师两个侍者和一个船长出发了。郗长波问侍者要了两个海杆丢给了李木武一支:“以前老在你家院子里比钓鱼,这回咱在海里试试到底谁厉害。”
    李木武就不怕比这个,他总觉得,自己在闺女的耳濡目染下,水平老高了。两人都胸有成足的甩下杆去,侍者用托盘送来了两杯红酒,郗长波端起来一品轻轻品了一口,赞叹的晃了晃脑袋:“美酒、美景,人生最恣意的事也不过如此了。”
    李木武端着酒杯嗤笑了一声:“酸了吧唧的。”说完咕咚喝完一杯酒,不太爽的砸了砸嘴:“和葡萄水似的,哎,小伙子你们这有二锅头吗?”侍者一脸微笑:“what”
    ***
    十年后,伊东政府在看到自己区域内的红松森林面积已经不足最初的百分之一后,终于开始慌张了,全面停止砍伐森林,主张走生态经济的路子。蓁蓁看到网上自己等了多年的消息,忍不住嗤笑出声来,当年有最完美的生态时候大肆砍伐,现在野生动物以及所剩无几的时候倒想起生态经济了。
    如今蓁蓁已经是华国赫赫有名的女企业家了,明蓁集团已经成了全国有名的企业,家具、服装、化妆品、美容都在各个行业是龙头老大的位置,其在帝都建设的植物基地面积足足有一百万平方米,每到盛夏植物基地里盛开的花朵都成了帝都有名的一道风景。不过植物基地植物管理十分严格,游客们也就能从外面看看饱饱眼福,里面是绝对不允许人进入的。与其同时,更让很多药妆化妆品眼红的是明蓁集团旗下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如今已经成一座荒山变成了十余个山头,有专门的中药种植团队进行打理。
    而相比之下,明蓁集团成绩最斐然的还是房地产公司,别的不说,这房价一天一个样,有时候半个月能涨出好几万去,实在是让人跟不上形势。明蓁房地产公司在全国各地开发了不少楼盘,以高端小区、高档物业著称,通常一开始建设就开始有人到售楼处打听价格,毕竟是老牌房地产企业了,明蓁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都成了品质的象征。
    把新闻页面关上,蓁蓁按下了内部热线电话:“谢华,进来一下。”谢华穿着板正的职业套裙进来,脸上带着标准的微笑:“李总,您有什么吩咐?”
    蓁蓁把新闻打印出来,递给了谢华:“半个小时后召开工作会议,通知投资部门、营运部门、生态部门参加,讨论承包伊东山林的问题。”
    谢华看着手里新闻快速地扫了一遍,立马通知相关部门开会。半个小时候,蓁蓁准时出现在了会议室,投影仪上也出现了关于伊东原始森林的情况。
    蓁蓁简要的介绍了那片红松林的前世今生,然后问道:“大家对这项承包项目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投资部门率先发问:“李总,我看政府的态度是林业部门来做这项工作,同时将过去的林业工作人员转变成森林养护人员,以此保证上万名林业工人不失业。如果我们要承包的话每年投入的资金都十分惊人,但收益却不能得到保证。刚才谢助理下了会议通知后,我就找了一些伊冬市的相关资料,伊冬市虽然景色宜人,但地方十分偏僻,只有最慢的火车才通过那里,当地经济十分不景气,连有几十年历史的国有大厂水解厂都没逃过倒闭的命运。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创业,留守的老人比较多,我不认为那里适合投资。”
    想起家乡如今的状态,蓁蓁叹了口气,随即十分认真地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团队:“我投资那里就不是为了挣钱,而是想恢复那一片最美的山。”
    得,投资部负责人顿时愣住了,这些年明蓁集团每年都有大量的投资,就没有不赚钱的项目,正在投资业绩连年上升的时候董事长怎么突然转变风格了。正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个手机趁着李明蓁看着大屏幕上的洪松山出神的时候递到了投资部负责人的手边,他低头一看,上面是李明蓁的个人简介:黑省伊冬市北岔人。
    都说有钱好办事,更何况蓁蓁在华国人的心里还有些特殊的地位,这些年蓁蓁虽然把重心都放在企业上,但每年都会拿出一个月时间来到世界各地转一转,每次都不走空的运回很多文物,已经成为华国独特的一景了,经常被大大接见,每隔几年就要公开赞扬一次。因为这个原因,虽然蓁蓁不是官员,但很多时候她说话比官员还好使。
    这样有身份有名望的富商来回馈家乡,愿意接手育林养护的工作,当地政府十分爽快地同意了,并办理了相关文件。为了表示自己对明蓁集团投资的成绩,政府还同意每年把上面拨下来的育林款拨给明蓁集团,当然要求就是保证林业工人不失业。
    这个举动对明蓁集团可谓是很大的善意了,尤其是投资部门着实的松了一口气,由国家补助一部分,起码前期损失会小一些,等生态旅游建起来了,总有资金回收的时候,只是比起其他投资来说,时间长一些罢了。
    蓁蓁对这项工作比其他的都重视,准备回家亲自督导育林工作。跟蓁蓁生活了二十年,郗俊杰知道蓁蓁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今天,也知道蓁蓁回去可能在那边一呆就是三年五载。如今在外交部职位已经很高的郗俊杰默默地递交了辞呈,面对众多不解的目光,他只淡淡地笑了笑:“陪媳妇回家种树去。”
    李老太已经过了百岁生日了,李木武和王素芬也都八十来岁的人了,当听说蓁蓁要回北岔育林,最近开始琢磨落叶归根的李老太先发话了:“我也要回去,就住我们以前那块。”
    蓁蓁笑着李老太的手,眼里泪花:“行,我带您回去,不过咱那房子早就塌了,我已经让人又盖了新的,还在咱家原来的位置。”
    李老太听了心疼的直哎呦:“当初盖那么多都白瞎了,你几个哥哥的房子基本上就没怎么住过,真是糟蹋了。”蓁蓁笑着帮李老太把头发梳整齐,准备回乡事宜。
    龙凤胎如今都是十五岁的大孩子了,从小就被蓁蓁培养独立的他们对父母的离开并没有太多感觉,只是想到每年放学回家看不到朝夕相处的外公外婆和太姥姥,自称长大了的两个人还是没忍住哭了鼻子。
    李老太拉住龙凤胎的手,慈祥地笑着:“等放假了你妈就接你们过去,老家的山上可好玩了,有野鸡野兔还能采蘑菇呢。”
    王素芬也拉着他俩的手直交代:“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知道不,你妈上学时候老考第一。”
    郗俊杰和蓁蓁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品德方面的引导,再加上李老太、王素芬、凌秀蓝这些人价值观都很积极向上,在耳濡目染之下两个孩子成长的十分好,不仅学习成绩一直并列第一,也从来也没有富二代大手大脚的习气,甚至两人在周末还要帮着王素芬到园子里浇水摘菜、喂鸡喂鸭,干一些八零后很少接触的农活。
    凌秀蓝如今除了大事才去公司以外,其他的都由经理人打理企业,她每个月只看看报表之类的,再加上现在手机视频十分方便,即使不去公司也能对公司的运转了如指掌,因此凌秀蓝便把照看龙凤胎的重任揽了下来。
    说是要准,可是等准备好了真要走了已经是三个月以后了,明蓁集团在北岔成立了公司专门负责生态恢复,和后续的打造森林公园、度假村,因为山上的山珍十分丰富,蓁蓁还特意成立了绿色山珍食品厂,想把北岔的健康美食推向全国。
    蓁蓁离开北岔多年对这边的人都不太熟悉了,倒是北岔的人都知道她,走在街上都有人来和她打招呼:“你是李明蓁是不,哎呀,咱北岔的名人,回来建设家乡了?可真好!”要是回到街道,那就更了不得,蓁蓁发现自己在帝都这些年的事街道邻居知道的清清楚楚,都拿来教育自己孩子,让他们把李明蓁当成人生标杆。
    街道的孩子们都快给自家爹妈跪了,他们也想把李明蓁当人生标杆好嘛,全华国谁不想把她当标杆,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上了福布斯富豪榜,老公又帅又温柔又体贴,两个孩子也十分出众,简直是人生赢家好嘛。
    车停下一个小院前,看着熟悉的大门和院墙,李老太有些怔住了,手也有些哆嗦:“不是说咱家的房子塌了?”
    蓁蓁但笑不语,扶着她下了车:“您进去瞧瞧就知道了。”
    李老太被蓁蓁搀扶着走到门口,轻轻抚摸着那扇饱经岁月洗礼的大门,良久她将大门推开,熟悉的院落出现在眼前,宽敞的小院里一群小鸡在地上啄食,两边的菜园一片绿意盎然,新鲜的黄瓜、红滚滚的西红柿、紫魏巍的茄子,仿佛和多年前一模一样。
    视线从园子滑过落到了眼前这座五间大瓦房上,虽然瞧着外表和以前没有太多区别,但明显是推到重建的,比以前宽阔气派了许多。
    屋里的木门是开着的,只关着一扇纱门,李老太拉开纱门走了进去。依然一进门是厨房,左右各有堂屋的格局,厨房的灶坑里烧着柴火,屋里弥漫着小鸡炖蘑菇的香味。李老太和王素芬站在原地一阵恍惚,仿佛自己只不过是出去买了个洋火而已,并没有离开多久。
    李老太掏出手绢擦了擦眼睛,转身朝东屋走去,熟悉的土炕,炕席的样式居然和离开那样是一模一样的,炕上摆的炕琴、地上摆的大箱子,大箱子上放着家里第一台收音机,这里的每一个摆设每一处细节都宛如当年重现。
    “那些老家具能存这么多年?”李老太怀疑地摸了摸。
    蓁蓁笑道:“不瞒您说,您那些古董早就不能用了,这些是我让家具厂用实木重新打的,还特意按照咱家老家具上的痕迹做了旧,所以您看着和以前一模一样。”
    “真能整,好好地东西还给整旧了。”李老太笑了笑盘腿上了炕:“明东他娘,咱中午吃啥呀?”
    王素芬擦了擦眼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小鸡炖蘑菇,蘸酱菜、再炖一条鱼。”
    婆媳两个哈哈大笑起来,李木武则失落地叹了口气:“这也没钓鱼的地方了。”蓁蓁忍俊不禁地笑道:“正好我哥那几个房子的地都闲着,回头我半个手续,给你挖个池塘。”李木武眼巴巴地瞅着蓁蓁:“那放寒暑假时候,你公公婆婆能跟着西瓜、葡萄一起来咱家串门不?我一个人钓鱼也没劲啊。”
    蓁蓁看了一眼站在老爹身后一直被无视的三叔,哭笑不得地说道:“他俩指定来,你也真是的,和我公公斗了二十年的嘴也不闲腻歪,才分开了一两天就惦记成这样。”
    李木武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反而美滋滋地盘算着:“那你早点把池塘整好,多往里撒点鱼,我得先好好练练,必须占据主场优势。”
    蓁蓁笑着摇了摇头又和李老太说道:“要是住不惯火炕啥的,我也买了楼房,咱随时都可以搬过去住。”
    “搬啥啊。”李老太躺在炕上,感受着炕上的热气透过凉席蒸在了身上:“我和你说睡火炕最好了,啥时候也不犯腰腿病。”
    一家子回到北岔,除了老的就是俩忙的,所以蓁蓁还是请了保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等吃饭的时候,李老太到了西屋,这才发现西屋和过去的布置所有差别,给改成了客厅加餐厅的格局,蓁蓁和郗俊杰在西里屋给自己留了个房间,准备一个星期过来住上三四天。
    明南这些年一直在北岔工作,为了生态奔走了多年,甚至拿的工资不如蓁蓁家保姆多,但是和蓁蓁一样,他也有自己的梦想。从林大上学起他就意识到这样的砍伐对原始森林是致命性的破坏,等毕业以后分配到林业部门,原以为自己能为森林出一份力了,可是真去做了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在以逐利为主的砍伐下,他的建议他的努力宛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不但丝毫没有用处,反而随时没大浪打翻。
    明南一直只管森林补种工作,原本工资就不高,还一味的往里添钱买树苗,因为他也想再看到童年时候的蓝天碧水和郁郁葱葱的森林,就因为这个原因,这么多年蓁蓁让他去帝都他都拒绝了。
    听到亲妹妹回来了,还是为了生态恢复而来,明南冲回来的时候脸上的喜色藏都藏不住:“奶,爸妈,蓁蓁。”
    看着五十来岁的明南跑起来和个傻愣愣的小伙子似的,李老太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不稳重。”
    明南露出一口白牙憨憨地笑了笑,随即又拽着蓁蓁问道:“你们公司这回真是为了恢复森林生态。”
    “是啊,要不然你以为这些年我赚这么多钱干嘛,还不因为恢复生态是个烧钱的事。”蓁蓁笑了笑,拍了拍明南的肩膀:“哥,你也快退休了,不如提前办了手续,咱们兄妹一起努力恢复红松林的生态环境。”
    “行啊,这事我愿意干!”明南伸出手,和蓁蓁击了一下手掌:“咱俩一起努力!”
    ***
    虽然蓁蓁有异能将红松林瞬间恢复到最茂盛的时候,但是她没有这样做,除了太过骇人听闻以外,也是希望通过让人们看到一棵红松从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多么漫长的岁月。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树木,但合理利用和乱砍滥伐之间的后果却不尽相同,总不能总是等到没树可砍了才后悔,这一次还有补救的机会,那下一次呢?也许这一片原始森林再也回不来了。
    树一棵一棵补救上,明南天天带着工人们检查补种的树木成活情况,一个月以后他惊喜的发现,这些树没有一棵死亡。摸着胳膊粗细的树苗,明南颇为感叹地说道:“不愧是红松山,要搁别的地方,百分之八十的存活率都是好的。”
    郗俊杰和蓁蓁闻言相识而笑,看了眼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蓁蓁扭头和明南说道:“我答应要陪奶奶吃午饭,你要不要去?”
    “这一会还得栽一批树,我不放心得在这看着,你们自己去吧,和奶说我晚上再去看她。”蓁蓁点了点头和郗俊杰下了山。
    这里离家里并不算太远,因此蓁蓁也没开车,如今她和郗俊杰更喜欢走路,享受久违的慢生活。
    两人手拉着手漫步在不算平坦的土路上,郗俊杰含笑地看着蓁蓁讲龙凤胎的现状,忽然两个男孩子一前一后从远处跑来,手里拿着野果嘴里嘻嘻哈哈传出欢快的笑声。
    蓁蓁不由地站住了脚打量着两个男孩的面容,虽然自己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可是心里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
    大一些的男孩在蓁蓁前面停了下来,看着有十三四岁的样子,后面的小一点的男孩也追了上来,大概七八岁的年纪。
    “你叫什么名字?”看着这个面善的男孩,蓁蓁总有种想摸摸他脑袋的冲动。
    十三四岁男孩正是叛逆调皮的时候,可是看着眼前这个漂亮的女子,男孩却丝毫没有捣蛋的想法,反而乖乖滴回答道:“我叫李英中。”看着蓁蓁的眼睛,李英中又鬼使神差的补了一句:“小名叫红中。”
    后面那个小男孩忽然嘻嘻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哥自己给自己起的,我姑说我哥指定是小时候看打麻将看多了。”
    “那你叫什么名字?”蓁蓁忍不住问道。
    “我叫黄玉虎,我小名比他好听多了。”小男孩露出很得意的神情。
    一般来说这种名字的小名都叫小虎或者虎子,所以蓁蓁也是这么问了一句。黄玉虎摇了摇头,十分自得地说道:“我就知道你猜不对,就没有一个猜对过的。”
    一个念头从心里涌了出来,蓁蓁下意识说道:“难道你是大黄?”
    “咦,你咋知道。”黄玉虎挠了挠头,露出两颗小虎牙:“我的小名是我表哥给起的。”他指了指李英中笑着说道:“我妈说听着像狗的名字,不过我听着可舒坦了,他们这是不识时务,明明像老虎的名字好嘛。”
    听着黄玉虎叽里呱啦的为自己辩白的话语,蓁蓁忍不住笑了,她摸了摸两个人的头一脸欣慰:“原来你们都这么大了,真好。”
    “你认得我们吗?”李英中忍不住问道:“我总觉看着您有一种特别熟悉的感觉,难不成……”有个大胆的念头出现在脑海里:“难不成你才是我亲妈?我现在的妈是养母?怪不得她凶我说不写完作业不许吃饭呢。”
    蓁蓁闻言眼泪都笑了出来:“你想太多了,我就生过一对龙凤胎,现在在帝都上学,除此之外我没生过别的孩子。”
    李英中失落地叹了口气:“完了,还以为我逃离魔掌了呢,合着今天中午还是没饭吃。”
    蓁蓁笑着摇了摇头:“我觉得你们这两个孩子也挺有趣的,要不你们和我回家吃饭吧?”蓁蓁指了指不远处的砖瓦房,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就是那里。”
    李英中和黄玉虎两个也是从小接受过安全教育的,比如说不能跟陌生人走,也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之类的,平时他们对不认识的人也十分警惕。可今天看到这位漂亮姐姐,他们的警惕心全都消失了,似乎感觉是顺理成章一样,一点没防备的跟着他走了。
    走进朴素的小院,看着被阳光洒满的院子,李英中挠了挠头一脸迷茫地问道:“为啥我特别想坐这晒会太阳呢?”
    蓁蓁给他搬来了个板凳,又给他一盆刚摘下来的豆角:“那就你一边晒太阳一边摘豆角吧。”
    李老太听见动静从屋里出来了:“呦,这是谁家的孩子啊。”


上一章
返回

不小心生在六零年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