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摄政王

第7节

    王修怔怔地看着李奉恕。
    他知道摄政王秋狝得碰钉子。他知道大晏的皇家注定不会那么顺。他猜到李奉恕会失望,会生气,会无奈,万万没想到李奉恕会问他这个问题。
    大晏帝国的摄政王问他。
    你是从什么时候对大晏失望的?
    文官。武官。
    朝堂上吵来吵去打来打去,或者装聋作哑完全不管事。
    那么多皇帝从来只是坐在高处看着这唱念做打,官员们就尽心尽力演给皇帝看,两不相欠。从什么时候,一腔报国的血,彻底冷了?
    从大晏的文成公文毅公还是襄武公武宁公开始的?
    他们说,太祖赐给武宁公一只蒸鹅。然后性情刚毅不屈的武宁公就死了。
    民间那么说而已,充满平民百姓神奇的想象。太祖杀伐决断,太宗生杀予夺。大晏诞生起便是天赐的剑,从头到尾滴着血。
    王修这天晚上突然明白了。他在朝会上看了那么多天摄政王的神情。摄政王似乎总是面无表情地看着文官们演戏一般打打闹闹——错了,他终归和大家一样,都走眼了。那表情是,悲悯。
    秋狝第三天,周烈突然来到营地。没有惊动任何人,直接进入了王帐。
    王修也在,李奉恕修长的手指转动着一枚铜钱大小的印信。周烈逆着光站着,看不清表情。李奉恕沉默半晌,冷声道:“讲。”
    周烈还是沉默。拱卫京师的京营应该是精锐中的精锐,应该是帝国最后的城墙。可是他无话可说。
    军官欺压士兵,士兵不堪受辱逃跑,被捉回来砍头示众。军户也在偷着跑,军户更惨,官田被强占,私吞。军户被牢牢地捆在土地上,在家中等着饿死。如果逃跑被抓,连坐一片人。
    可是,依然有人在跑。
    这种情况竟然比他九边治下更甚。
    朝廷批下的银子,京营都拿不到,更何况其他——不提九边,福建沿海,倭寇日益猖獗。
    腹背受敌。
    在难耐的沉默中摄政王忽然笑了一下。
    帐子里光线太暗,摄政王看着微卷的帐篷帘子透出的一丝儿光,低声道:“你们走吧。我再说最后一遍,你们走吧。”
    周烈没想到李奉恕会这么说,王修忽然有点火:“我们俩忙上忙下,等得就是你这句话吗?”
    李奉恕停止戏耍那枚可怜的印信。他举着玉质上好雕工精细的印信比给王修看:“你说,摄政王的印信,如今能调动多少人?”
    王修一愣,李奉恕道:“没有。”
    周烈道:“有。”
    李奉恕看他,周烈忽然半跪下:“起码仍有周烈一人。”
    李奉恕看着王修:“他是因为忠诚,你是因为什么?”
    王修很坦然:“我受够穷日子了。那种,没饭吃的日子。你知道吗?”
    摄政王似悲似喜似笑非笑地看着玉印信,忽然问道:“知不知道景庙怎么死的。”
    王修一愣:“呃先皇是……重病?”
    摄政王忽然想起自己逃命一样跑出京城那天。他原来以为不用再回来。真逗。
    “是重病,但是没到不治。”
    王修和周烈瞪大眼睛,忽然都觉得脊椎上爬过一丝阴冷。
    “只是,很多人,觉得他没必要再活下去了。”
    李奉恕微微眯眼,王帐的帘子又往上了一点,射进来的阳光正好照在他一对眼睛上,往外反着光,像一种蛰伏的动物。
    成庙是被默认的。景庙的脾气太大,已经破坏了朝堂的规则。玩游戏最不欢迎这种人,他被清除出局。那天晚上整座王城灯火辉煌,所有官邸悄无声息。
    王修战栗起来。他简直不能接受,他读了那么多年圣贤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一直以为伦理纲常把一切都归置好了,他一直这么认为的。
    “那,那成庙……”
    “九边的事他明白的很,周烈拼着死谏要说的事他知道,我也知道,皇家都知道。然后,他也走了。”李奉恕把印信放在桌上,静静地看着站直的王修和半跪的周烈。
    帝王似乎可以统领后宫朝廷。但当这些人都觉得应该要换一换皇帝了呢。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何首辅刘次辅可以容忍李奉恕胡闹,甚至秋狝都没说什么,因为李奉恕还没动他们的根基。从很久之前起,朝廷就已经脱离了皇帝的权利,和皇帝离心离德。
    景庙因为这个事实愈加乖戾,但是什么也没有挽回。
    “现在,你们还要留下吗。”李奉恕一根修长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条案。咚,咚,咚。不疾不徐,不慌不忙。
    周烈正立,王修微笑。
    “当然啊。”
    第10章
    摄政王秋狝的第四天,平淡无奇,四海升平。
    苏州有个人自杀了。
    他叫黄纬,前江浙巡抚。他服药之后,睁着双眼,正襟危坐,直直看着东南方向,倭寇番夷肆虐的王土。他为了大晏的土地一辈子,他死的时候依旧看着。东南方向,狼子野心的倭寇,卖国求荣的内奸,他忧心了一辈子的地方与人民。
    黄纬是个很纯粹的读书人,忠君,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生就一副秦汉士人铜筋铁骨,可惜生错了时间。
    成庙当年决定清理东南,黄纬不折不扣执行着皇帝的政令。他要对付的不仅仅是葡萄牙人,朝鲜人,倭人,还有整个朝堂上走私贩私的巨大利益集团。这个书生捧着王命令旗,一路前行,义无反顾。
    整个东南沿海似乎被利益结成了一个茧。朝堂官员,生番倭寇,通番小民,层层叠叠,林林总总,交错往复。黄纬总领江浙军政,他举起了大刀,砍烂了盘踞几十年海盗的海上据点,追杀残寇至福建,一举歼灭。查处权势家族走私船只,处死通番奸民,捉拿通番官员。他用滴着血的刀砍碎了东南沿海那个茧——他被参矫命擅杀,他那刀子简直捅进朝廷里去了。浙闽系官员恨不得将他食肉寝皮。
    他们都忘了,黄纬也是苏州人。
    黄纬当然不会有好下场,他被裁撤官职,令返回原籍听候处理。那时成庙的身体终于油尽灯枯,再也无力和整个文官集团斗什么。
    黄纬在苏州自杀。
    明明是秋天,忽然下起大雨。暴烈的大雨冲刷着猎场,王帐在风雨里摇摇欲坠,王帐里豆大的灯火受惊一般瑟缩战栗,影子被七扯八扯如同鬼魅。
    “黄纬临终前说过什么没有。”
    连庆蠕动了一下嘴唇:“卑职去晚了。只拿到这个……”
    李奉恕接过一张信笺,上面用血刀劈斧凿一般写着:
    一不负天子
    二不负君子
    王帐外忽然有人惊慌大喝一声,王帐里几人没反应过来,暴风掀起门帘,冲进帐篷,巨大的王帐倏然被风顶起,灯火一刹那间熄灭。几乎所有嵌在土里的木钉同时崩出,王帐轰一声乾坤颠倒一般翻了出去,泼天的雨顷刻砸了下来。王修周烈和连庆前仰后合忙着躲,李奉恕岿然没动。
    他坐在条案后面,维持着拿着信笺的姿势。干涸的血渍被雨水浇透,融化,流淌,臣子的血在摄政王手上汨汨划过,跌入大地。
    李奉恕站起,闭起眼睛。他把模糊一团的信笺塞进护心镜里,然后伸手接着从天而降仿佛苍天震怒的狂风暴雨。
    狂风中有杂音。像是李奉恕小时候听见的国祀时缈缈的祈祷——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集地之灵,降甘风雨。庶物群生,各得其所。
    一身黑甲的摄政王站在狂风暴雨的夜色中,遥远的天际有滚滚的电闪雷鸣,宛如雕塑。
    秋狝没有进行完,摄政王提前归京。又是那赫赫的赤红卤簿,长长的皇家仪仗,一路火焰般烧开京城的人群,摄政王一路打马冲进皇宫。黑甲黑马,宫人吓得纷纷下拜,黑色健硕的骏马在空旷寂寥的皇城里奔跑,清晰的马蹄声回荡着,或许三百年前太宗也曾在皇宫里纵马狂奔,黑马黑甲,不知皇宫可还记得故人?
    摄政王一路跑进乾清宫。下马。他的铁靴踏着砖地,一下一下。成帝停灵在乾清宫,他走得太仓促,他的陵墓最近才算是修完。乾清宫的仆人被他挥出去,他疯了一样围着成帝巨大的棺材打转。
    他亲哥哥躺在这里面。
    李奉恕脑子里滂沱的记忆像那晚的大雨,狂风呼啸。他怎么就忘了。
    他和李奉恪是一起长大的。
    李奉恪从小很会做木匠活,给他做过不少玩具。
    怎么忘了呢。
    李奉恕发疯一样打转,他终于想起来了,李奉恪给他做过一个玩具,叫水戏。笔洗大小,铜质小缸子,里面零件精巧,灌上水按上机括,自动喷出水花来。水花上还能放七个木球,上上下下,跳跳跃跃,他一生中第一次收到礼物。
    李奉恪,你起来,你把那些东西都放哪儿了。
    李奉恪,你给我起来,你不能把这么个烂摊子扔给我。
    李奉恪,把我迎回来当摄政王是不是你的阴谋,说,是不是!
    李奉恕完全陷入疯狂,他绕着皇帝的灵柩一圈一圈一圈打转。他又想起来了,他逃出京城那晚李奉恪给他做的木头玩意儿他一样没带,扔在房间里他一样没带!李奉恪夺了大宝,最后看见那些被抛弃的玩具没?他看见没?他扔了吗?他放哪儿了?
    李奉恕抽出佩刀要撬李奉恪的棺材,忽然被人拦住。他一甩手,将那几个侍卫甩了出去。又有更多的侍卫扑过来,富太监喊了一嗓子:
    “摄政王,那是你亲哥哥的棺木!”
    李奉恕像被困住的兽,身上手臂上腿上拖了一堆侍卫,他茫然地看着富太监和气的圆脸,富太监笑眯眯问他:“摄政王,您找什么?”
    李奉恕喘着粗气:“水戏,我的水戏呢?放哪儿了?”
    富太监抱着拂尘,微微鞠躬:“殿下,先帝带走了呀。”
    李奉恕颓然坐下,低声道:“送出的东西,他好意思收回去……”
    富太监并没有说话。侍卫们被摄政王弄得半死,一瘸一拐退走了。连富太监都走了。
    李奉恕累了好几天。他靠着成帝的灵柩沉沉睡去。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一堆皇子在大本堂里读书,春日酽酽,他靠着太子稀里糊涂打盹,耳边嗡嗡嗡苍蝇一般的读书声,不胜其烦。李奉恕全都扔了的记忆在他脑子里风起云涌,他逃出的家乡和不得不回来面对的囚笼。梦里的春日还在继续,平安喜乐,无忧无虑。太子似乎说了句什么,也许是在呵斥六皇子懒散怠惰不思进取。
    他始终,没听清。
    第11章
    摄政王在乾清宫靠着先帝的棺木睡了一个白天。乾清宫负责洒扫的宫女没有一个敢出声的,默默走人了。
    期间皇帝来过一次。虽然成庙停灵在乾清宫正殿,皇帝的居住地理论上还应该是乾清宫。因此每天皇帝早上起床之后晚上上床之前到乾清宫点个卯,正撞上睡着的摄政王。
    皇帝默默地冲灵柩一行礼,走了。
    摄政王从上午睡到傍黑天,竟然比在鲁王府睡得还舒服。他抱着头盔迷迷瞪瞪地伸了个懒腰,这棺材木料太硬,他脖子疼。
    富太监悄无声息地站在他不远处,手里捧着杯茶,笑眯眯地恭候他醒来。周围也没有闲杂人等,安静得很。摄政王很满意。
    摄政王接过富太监手里的茶,温度竟然刚刚好。他略略惊奇,看着这个一直不卑不亢,把伺候人当艺术的司礼太监。


上一章
返回

摄政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