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在古代写小说

第5节

    徐诲面色不改,淡淡道:“也不如你,卖了人还让人帮你数钱。”
    两人互损完,都露出笑容。
    关文柏动了动身子,说道:“怎么也算是小子们的一片孝心,你我就当是出来散心好了。”
    “那可未必。”徐诲冷哼一声,“来时,这小子就一直在说这雅赌,话里话外都是激将法。还当我老了听不出来吗?”
    “你既知道是激将法,理他作甚?”
    徐诲:“……”
    果然是亲外公。
    话虽如此,但当锣声敲响,两人还是不约而同收起了玩笑的态度,欣赏着林德安的演绎。
    大厅之中顿时安静下来。
    不少座位上都坐着拿着笔墨的人,这都是其他茶楼的说书人,他们将林德安说的话本记下来,然后在其他茶楼说。李鸿昌与林德安都十分愤怒,却又没有办法,因为世事便是如此。比起对于写作抄袭的严厉,世人对于这方面却宽松地令人咋舌。
    这样怪诞的景象令人十分无语,却也无可奈何。除非将书付梓出版,否则,根本就没人承认这是一部文学作品。在世人眼中,这就是一道天堑。
    赵明江坐在大厅最中央的位置,他的身旁也坐着一个拿着笔墨的书生。
    待到林德安讲完上半场之后,赵明江问那书生:“可都抄写地差不多了?”
    他旁边的几名茶客都有些好奇,赵明江虽然是世家子弟,但他平易近人,平日里也并不去雅座,只是和众人一样都坐在大厅里,众茶客平常与他聊天都习惯了,便直接问道:“赵公子莫非手底下也有茶楼的产业?”
    赵明江笑着道:“并没有。”
    “那您这是?”
    赵明江摇了摇扇子:“我有一位至交好友,同我一样对话本十分喜爱,听我说了之后,便十分好奇,可惜身不能至,所以只能由我找人抄了给他送回去。”
    他这么一说,众人也就明白了。
    又有一人问道:“赵公子可曾想明白这故事里的三道谜题?”
    “说有也可,没有也可。”赵明江说完,看了一眼楼上雅间,笑眯眯道,“诸位,在下要去见两位长辈,先请了。”
    说完,他便站起来,朝雅间走去。
    而雅间之内,徐诲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很快又收起来,点评道:“这故事倒是新奇有趣,这说书人也有些本事,先前那一段我都听入迷了。只可惜,太在乎情节机巧,倒失了深意。”
    “不过是听一段书,放松心情,你倒上了心,想这么多也不怕累着自己。”关文柏失笑道。
    徐诲便道:“不是我上心,是我的一位小友,他平日里喜欢看些新奇话本,据说偶尔还自己写,若叫他听见这段,说不得见猎心喜,会奔来这临江城也不一定。”
    关文柏也好奇了:“是哪位俊彦,我怎么不曾听过?”
    “他向来不爱出门,亦不喜人多喧闹,平日都只在自家宅院活动。”徐诲不知想到了什么,脸色一瞬间变得有些郁卒,“我当初听闻他的名声,特意上门拜访,我们畅谈了三天三夜,彼此引为知己,然而,在我离开之时,你知道他说了什么吗?”
    “说了什么?”
    徐诲咬牙切齿,一字一句道:“公徐行,去时替吾闭门可好?”
    关文柏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有意思,有意思,他如此矜傲,你竟也不生气吗?”
    徐诲摇摇头:“他这人纯稚,不过我以友待他,他也以友待我。”
    “倒是有魏晋之风。”关文柏也露出兴味的表情,“说的老夫都对此人有些兴趣了。”
    -
    萧泽和关奕杰原本正在隔壁雅间吃东西,听得自家爷爷爽朗的笑声,关奕杰皱了皱眉:“这一段有这么好笑吗?”
    萧泽原本正想翻个白眼给他,却见到赵明江朝着关、徐二人那间雅间而去,两人面面相觑:“他来做什么?”
    萧泽猛地站起来:“坏了!他估计也是来问谜题的!”
    两人急匆匆地进了门,却看见赵明江正在向两位长辈行礼:“叔祖,徐先生。”
    赵家与关家都是世家,家中又相隔不远,自然会有姻亲。关文柏问了他几句,才对关奕杰和萧泽道:“奕杰,阿泽,见到兄长怎么不知道问好?”
    关奕杰和萧泽也只能不情不愿地叫了声:“表兄。”
    赵明江自幼天赋极高,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两家走动之时,这一辈的孩子互相比较,关奕杰从来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向来对赵明江没有好感。萧泽为了挺自家亲表弟,当然也不可能对这个一表三千里的表兄有什么好脸色。
    问好之后,关文柏看了一眼他们两人:“既是见过了,你们俩便出去吧。”
    关奕杰、萧泽:“……”
    等到两个小子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关文柏才示意赵明江坐下:“先前你来府中那回来去匆匆,要不是此番遇上了,你恐怕也不会上来陪老头子说会话吧。”
    赵明江有些不好意思:“叔祖恕罪。”
    “罢了。”关文柏笑眯眯道,“既然你来了,就替我与徐老做个判官。”
    待到林德安讲完了书,徐诲与关文柏的脸上却失去了先前的泰然自若,反倒紧皱着眉头思索着。
    过了一会,徐诲先放弃,说道:“我看出两道。”
    关文柏摇头:“我也看出两道。”
    两人一同看向赵明江,赵明江苦笑道:“两位长辈可别折煞小子,你们都只看出了两道,小子又怎么看得出第三道?”
    关文柏道:“这两题也出的刁钻,要找出答案来,只怕也要费些功夫。”
    “一道出自经义,一道出自九章算术,写这话本子的人恐怕还真有些本事,就算是有些投机取巧,但也算是博览群书。”徐诲拧着眉头,“我倒是想知道第三题到底是什么了。”
    赵明江道:“那位说书的林先生就在楼下,不如让侄孙去将他请上来?”
    徐诲犹豫了一下,随即道:“不必,你我二人若连一个说书人的谜题都解不出来,那还算什么大儒,算什么太傅!”
    关文柏无奈道:“做什么又扯上我了?”
    “难道你就甘心认输?”
    关文柏叹了口气:“你这老小子,这么多年了还改不了你这个争强好胜的性子!”
    “那也比你一直端着要强。”
    赵明江满脸尴尬地看着两位长辈旁若无人地互爆其短,偏两位长辈说完了,还一脸若无其事地说笑起来。
    徐诲决定暂时留在关府,同关文柏每日来听书,势要将这三道题通通解出来才作数。
    苏清漪并不知道,不然她得后悔死自己这几天没来。
    原本只是为了引萧泽上钩而做的鱼饵,竟然将关文柏这样一条大鱼给钓了上来,可她却偏偏错过了。
    还有比这更郁闷的事情吗?
    第9章
    苏清漪后不后悔暂且不知,但有一个人却是悔的肠子都要青了,这个人就是文昱书坊的黄奉书。
    这文昱书坊是临江最大的书坊,自从一年前被少东家谢谨接手之后,便提出所有的奉书要将投来的稿子都看一遍,同时也提高了奉书的工钱,这一个大棒一个甜枣的手段下去,原本对此有些抱怨的奉书都不得不闭紧了嘴。
    可是即便这个要求实行了,但大部分奉书对这项任务还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毕竟在他们看来,这分明就是在做无用功,这些投来的稿件大多质量堪忧,许多甚至连字都写不好,句子都不通顺,这一遍看下来,只怕元气大伤。于是众人有了默契,每个月看一次,众人轮流排班。
    这一次正好轮到了黄奉书,他撑着脑袋,有些不耐烦地对几个伙计道:“就放在那里吧。”
    伙计们将箩筐抬到了他指定的位置,就下去了。
    黄奉书随手拿起一本,先是看了看字,随后才硬着头皮看了下去。
    如此看了几本,黄奉书额上青筋都快蹦出来了,他用力地拍着桌子:“连字都认不全,还写什么!连我家的猫儿拿支笔都比他强!”
    隔壁一间房间里,其他几名奉书有人在品茶,有人在赏玩,有人在如痴如醉地看书,却都被黄奉书的动静给惊动了。
    一人道:“老黄向来严谨,少东家的这个要求,最难以接受的人就是他了。”
    “他这性子不改改,迟早要被气死。”
    “我一会去给他送壶菊花茶好了。”
    三人笑嘻嘻的,脸上都是劫后余生的表情。可不是吗?偌大一个书坊,奉书就他们几人,有这功夫,看几位秀才公的文章,便是写的不那么有趣,至少也能读下去不是?总好过去看一些狗屁不通的,简直让他们跟吃了屎一般恶心。
    当然,也不是所有箩筐里的本子都像狗屎一样,至少常奉书还是从来里面挖掘出了白先生。
    常奉书见众人的目光都投向自己,淡淡一笑:“老黄向来爱争先,如今倒看看,能否让他从里头找出一个璇玑先生?”
    几个奉书都捂嘴偷笑。
    这时,隔壁房间突然传来巨响,几人被吓了一跳。距离最近的一人快步去隔壁房间看了一眼,回来的时候咂舌道:“老黄把整个筐子都给掀了,只怕也是气得狠了。”
    “哎,我还是赶紧泡个菊花茶吧,——一会要是老黄被气晕了,还得让伙计去请大夫。”
    几人说说笑笑,也没当一回事,毕竟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个月都要发生一次,他们都习惯了,打趣归打趣,他们可真不相信黄奉书会这么脆弱。
    谁知就在这时,黄奉书突然拿着一本书冲了出来:“月生!月生!!你上来!”一边喊着,一边朝楼下跑去。
    剩下几名奉书面面相觑,却意识到定然出了什么事情,不然不会让黄奉书这个向来稳重的人做出这么不稳重的事情。
    很快,黄奉书拿着这本书,带着伙计月生一同到了少东家谢谨的书房。
    谢谨年纪不大,刚刚及冠,皮肤白皙,眉眼温和,嘴角轻轻地勾着,仿佛随时都带着笑一般。一点也不像是在商界杀伐果决的谢氏少东家。
    谢谨看了一眼黄奉书激动的表情,又接过他手里那本书册,眉头却是微微一皱。
    书的封壳和前几页被水浸湿,大部分的字已经模糊不清了,但依然能从剩余的几个字中看得出这一笔字遒劲凛然、笔力雄浑。
    这个世界没有颜真卿,故而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被誉为书法界四大楷体之一的颜体。
    现代人学书法多从颜体入门,但要写好一笔颜体,也不是那么简单。苏清漪从小练书法,一开始只是因为这是少年宫唯一给孤儿院孩子开放的课程,后来她是真的喜欢上了这项艺术,这么多年下来,一笔颜体已经写出了风骨,糊弄一下不知道颜老爷子的古代人是足够了。
    谢谨自小学书,看到这笔字的时候,不自觉就挺直了身体。他翻过前面几页,从没有被浸湿的部分开始看,然而越看眉头就皱得越紧,最后,当整本书看完之后,他抬起头:“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月生伏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有丝毫隐瞒地将事情和盘托出。
    黄奉书又气又急:“少东家,这就是最近名动整个临江城的《镜中美人》,原来先前林先生已经来投过稿,却偏偏被这个有眼不识泰山的小子给放过了。”
    月生声音里带着哭腔:“少东家,当初来投稿的可不是林先生啊,只是个年纪不大的小公子,小人见他半点规矩都不懂,才没有当回事情,少东家恕罪啊!”
    黄奉书一愣。
    谢谨又问:“你确定?”
    “小人确定,哦,白先生可以为小人作证的,当时他也在场呢,原本他还要帮小公子引荐给常奉书的,但小公子走的太快了,白先生便作罢了。”
    谢谨自然不可能只听信月生一人之言,便派人将常奉书和白先生都一同请了过来,确定了月生所说的的确是实话。


上一章
返回

我在古代写小说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