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穿越之幸福农家妇

第5节

    “你操这份儿心干嘛,有那功夫还不如替咱们闺女打算打算呢。”吴栓子说道。
    “看你说的,咱们这不是说闲话呢吗,你看我这菜都盘算的差不多了。对了凉菜还是雨鞋太素了,明天你们去河沟子捞鱼的时候,顺便弄点儿小鱼苗回来,做个油炸小鱼也不错。” 崔荣梅白了吴栓子一眼,然后说道。蟠桃村水浅,村里面有好几条河沟,里面有鱼,不过也不是那么容易摸到的,平时也就摸到些小鱼苗而已。
    “怎么现在不嫌费油了?”家里也做过炸小鱼,但是这道菜好吃是好吃,但是又费事儿又费油,崔荣梅轻易是不肯让做的。
    “你这糟老头子今天非得跟我抬杠是不是,现在是心疼那点儿油的时候吗?赶紧的,赶紧去王家打听打听,要是王家真的杀猪咱们也省心了。”崔荣梅烦了吴栓子把他赶出去问事儿去了。
    认门是大事儿,怎么也得整个八凉八热,和自家闺女商量了半天,崔荣梅才和女儿一起拟了个单子,黄瓜拌凉粉、油炸花生米、西红柿拌白糖、炸小黄鱼、熏肠、凉拌土豆丝、炸豆腐,拌凉菜,热菜做个小鸡炖土豆,水煮鱼,豆角炒肉,芹菜炒肉,青椒炒肉,炒三丝,地三鲜,黄瓜炒鸡蛋。好几道都是吴红儿拿手的。
    等吴栓子把王家确定要杀猪已经定了五斤猪肉的消息带回来,崔荣梅总算松了口气,要是没猪肉,她拟的这个单子就白拟了。就连最后的杂和菜都没法做。
    第二天吴红儿正在和崔荣梅揉面蒸馒头,王兰上门了。明天就是胡国栋上门的正日子,娘俩打算把馒头先做出来。
    见王兰进来了,崔荣梅打发闺女道:“去,你们小姑娘们去玩吧,我自己做就行。”
    吴红儿把王兰扶到自己屋里,王兰的肚子已经不小了,距离产期也就是一两个月的事儿。
    “我今天来是跟你说一声,后天我们家摆席,我就你这么一个好姐妹,你可一定得过去捧个场。”王兰笑容满面的说道。她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眉眼舒展,明显跟前段时间吴红儿见到她的时候不一样了。
    吴红儿以前经常和王兰在一块儿玩,但是自从王兰认识杜君以后便一直跟在杜君身后转悠,跟吴红儿的关系也就疏远了一点儿。等王兰跟杜君结了婚以后,整日为一家的生计操心,再加上她想给吴红儿介绍于成的事儿被崔荣梅给听到了,无形中开始隔开两人,慢慢的俩人也就疏远了。
    王兰是个硬气的,以前她过得那么难,也不愿意别人看她笑话,所以很少出门。现在杜君考上了大学,她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今天便亲自上门想让吴红儿看看她当初的选择是多么正确,要知道当初和杜君在一起的时候吴红儿并不是那么赞同,后来她给她介绍于成吴红儿也眼眨都不眨的就推辞了。两个小姐妹的感情,因为这些事儿慢慢的都疏远了。
    吴红儿当然知道杜君考上大学这件事儿,村里都传的沸沸扬扬的了。她也替王兰高兴,见王兰亲自上门来请她便笑着说道:“行,我后天一定过去。本来是应该去你家帮帮忙的,但是我家这两天也有事儿,只能后天再过去了,你可别介意。”说起这个吴红儿还有些害羞,她跟胡国栋进展的挺快的,上次由家里长辈跟着出去玩了一次后,她和胡国栋单独又出去玩了一次,见俩人都没意见,胡国栋便要来他们家认门了,吴红儿知道等她去胡家认了门,俩人的亲事便要彻底定下了。
    “你真看上那个胡国栋了?当初我跟你说于成,你死活不应,现在好了,人家考大学都考到首都去了。你说说,你当初如果应了,以后不仅仅是城里人,还能去首都呢,不比在村里种地好?你说说那个胡国栋有什么好的,说来说去也就是个杀猪的,跟了他以后你还得在庄稼地里刨食儿。”王兰有些恨铁不成钢,时还有了一些优越感,以后自己可就是城里人了。
    听王兰这么说胡国栋,吴红儿有些不高兴,但是想到王兰也是为自己好,她便好声好气的说道:“我觉得他挺好的,他明天来你可以看看。长得不差家里也不差,最关键是的看着就有安全感。”
    作为和吴红儿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闺蜜,她在某些方面比较独特的审美王兰也知道一二,不知道她脑子里怎么想的,始终一根筋的认为人长得壮实了就是好的。王兰有些头痛,以前也不觉得怎么现在沟通起来这么难呢。“行了,不管你了。你自己愿意就行,我明天可得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这么得咱们红儿的眼。”
    “好了,不说这个了。姐夫他什么时候开学,你跟着去吗?”吴红儿虽然和王兰在某些方面的想法不同,但是她仍旧挺关心这个两辈子关系最好的好闺蜜的,要知道上辈子她因为生病的原因,一个朋友都没交到,这辈子虽然也有别的小姐妹,但是因为跟王兰住得近俩人关系最好。
    说起这个,王兰的表情有些黯然,杜君考大学考到了他老家那边。但是她的肚子都这么大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跟着杜君过去的,而且虽然现在上大学不用花钱还给补贴,但是杜君一个人都得省着用的,更别提带上她和孩子了。
    她倒是想去杜君家里住,她还没见过公婆呢。但是杜君说了他家里就那么两间房,既有兄弟姐妹又有侄子侄女,连他爹娘都在堂屋支床睡,王兰去了根本没地方住,还不如在家里自在,因此王兰只能暂时留在村里。不过杜君也跟她保证过了,等一毕业有了工作便立马把她接过去。
    “杜君八月底就走了,不过我这肚子不小了,眼看就要生,我就先留在村里,等以后孩子大点儿了他再接我过去。”虽然想的很明白,但是王兰的脸上仍旧难掩失落,她甚至觉得这个孩子来的有点儿不是时候,如果不是怀了孕她就能跟着杜君走了。杜君一个大男人连个洗洗涮涮的都没有。
    见王兰神色有些黯然,吴红儿便安慰道:“也就是艰难这两年,姐夫考上了大学以后都是好日子呢。”虽然吴红儿是两世为人,但是对历史她知道的并不多,当时她的确经常看些书打发时间,但是却从不看历史,平时也就是看些生活小百科偶尔再翻翻菜谱,连电脑手机这些非常普通的东西她都没摸过,因为辐射对她本就破败的身体损害十分大。因此她也不知道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以后会怎么样,不过猜也能猜到一定会很不错的。
    听吴红儿安慰自己,王兰的脸色也缓了缓,她也是这么想的,前段日子那么难他们也过过来了,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行了,我还不知道这个。也就是要分开这么久有些舍不得而已。天儿也不早了,我先回去了。后天你记得过来。”慢慢的站起身,王兰说道。
    “不会忘得,我也过去沾沾姐夫的喜气。”吴红儿一边扶着王兰往门外面走一边笑着说道。把王兰送到胡同口,见她进了家门,吴红儿才回了家。
    ☆、第13章 认门
    第二天一大早,崔荣梅便带着三个儿媳妇忙活上了,洗的洗切的切,就连陈香枝都在下面帮着烧火,不敢嚷嚷累。
    好在不一会儿崔荣梅的几个妯娌和吴红儿的大姑也来了,他们都是提前过来帮忙的,午饭前吴红儿的叔伯也会过来。认门是大事,近亲基本上都得请到,如果不叫,还有人会挑理。
    吴栓子早早的就带着吴新会去河沟子里捞鱼了,不过显然爷俩运气不怎么好,只弄到了一些小鱼苗,做个油炸小鱼还可以,正儿八经的做鱼吃不用想了。崔荣梅无奈,只能把早早就在屋里躲羞的吴红儿叫过来,临时做了一个拔丝红薯。
    这个拔丝红薯还是当初吴红儿做出来哄侄子的,好吃是好吃,但是却很费糖,一般情况下崔荣梅都不许女儿做这个,现在也是没办法了。
    将近十一点,胡国栋由几个本家长辈跟着,提着大包小包的过来了。
    吴红儿的大伯也就是胡春花的丈夫连忙带着几个兄弟迎上去,蟠桃村和安平村离得并不远,就算不认识脸也熟,更何况胡春花还是安平庄的闺女,大家一见面便热热闹闹的寒暄起来。
    吴家摆了两桌,男人们那一桌摆在堂屋里,女人们那一桌摆在吴家的东屋。现在还没到吃饭的点儿,大家也就是吃吃瓜子、糖,顺便夸夸两个孩子。这中间蟠桃村和吴栓子家关系不错的女人们便过来看新女婿,农村妇女说起话来颇为不讲究,不一会儿就把胡国栋闹了个大红脸,好在他比较黑,看起来倒也不是那么太明显。
    王兰也挺着肚子过来看了看,不过左看右看她还是觉得胡国栋跟于成简直没法比,于成比杜君长得还要好得多,看起来风度翩翩,胡国栋看着简直就像是一直大黑熊好嘛,真不知道红儿为什么一根筋就看上他了。
    中午十二点,正式开饭,先把凉菜端上来,男人们喝酒,女人们能喝的也喝两杯,不能喝的便喝水。吴红儿也跟大家坐在一起,听着胡家来的几个长辈使劲儿夸她。一会儿说她长得俊一会儿说她手巧,简直把她夸成了一朵花。
    吴家这边的长辈也夸胡国栋,懂事,稳当,反正就是怎么好怎么来。等到热菜上了一半儿,大家吃的也差不多了,重头戏来了。
    之所以说认了门基本上两人的亲事就定了是因为认门这天,男女双方要改口。也就是说今天胡国栋就要叫吴栓子和崔荣梅为爹娘而不是叔叔婶子了。
    胡春花既是媒人,又是吴红儿的亲大娘当然是她来做这件事儿,她先招呼女人们那一桌的人们都到堂屋去坐定,然后才说道:“来,国栋,过来,”她指指吴栓子道:“这是你爹。”
    胡国栋虽然刚才被闹了个大红脸,但是这时候到挺聪明,十分大声的叫了一声:“爹”。他这颇大的一声,让本来打算起哄的吴红儿的几个婶子都不知道说啥了,如果他们说声音太小没听见,纯粹是睁着眼说瞎话好吗。
    胡春花笑了笑,这傻小子关键时刻倒是挺聪明的,见吴栓子给了改口钱,胡春花又把胡国栋引到崔荣梅旁边说道:“这是你娘。”
    胡国栋又叫了一声,崔荣梅也给了个红包做改口钱。
    之后就是婶子大娘叔叔伯伯之类的,但是这些也就是走个形式,是不用给改口钱的。等认完了,吴红儿的大姑把吴红儿拉到胡国栋旁边说道:“来来,也认认红儿。”
    吴红儿猝不及防的被拽到胡国栋身边,俩人互相看了一眼,吴红儿把头低下,胡国栋的脸瞬间就红了。一屋子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闹完了这一通今天认门这件事儿基本上也就算完成了,胡春花又开始招呼大家道:“来来来,赶紧吃菜,红儿娘做的这个土豆炖鸡十分地道,大家都趁热乎吃一点儿。”给胡国栋的大娘夹了一直鸡腿,又给他大姐夹了一个鸡翅膀,胡春花才坐下继续吃。
    吴家的菜荤菜不少,又有花样,很是让胡家过来的人满意。平时就算是过年也吃不到这种水平的菜色。过年也就是吃顿饺子,炒两个热菜罢了。
    吃饱喝足又跟吴家约定了吴红儿去认门具体时间,胡家这一大家子便浩浩荡荡的走了。
    胡家人走了,吴家人都松了一口气,这一天忙活下来,真是累死个人了。不仅是人累,心也累。女人们帮崔荣梅收拾好烂摊子,崔荣梅又一人给带了一点儿肉菜,大家都乐呵呵的回家了。
    他们虽然中午在这儿吃了不少肉了,但是家里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可都没吃着,当娘当奶奶的孩子没吃,自己吃下去也不香。你说嫌弃是别人剩下的,别开玩笑了,农村人哪有那么多讲究,能吃到一口肉就不错了。再说都是自家人,有什么好嫌弃的。要不是天儿热这些菜都放不住,崔荣梅还舍不得给呢,家里的三个儿媳妇可都没上桌,连三个孙子都被送到姥姥家去了,杀鸡买肉的也就过年才舍得。
    再说今天是正事,虽然菜做的五花八门的,但是大家吃的都不多,男人们那桌更是,好多菜都剩了有一半儿还多。
    人都打发完了,崔荣梅看了看留下的一些菜,便招呼几个儿媳妇稍微回一下锅赶紧吃点儿。陈香枝没等到回锅,直接夹了一块儿鸡肉放进嘴里然后说道:“娘,不用热了,现在天儿这么热,再说也不凉。”
    陈香枝那个馋呀,虽然刚才一边做菜她一边吃,但是也就是吃点儿边边角角罢了,见她实在是馋的狠了,王荣花提前给她弄了一碗杂和菜吃。白菜粉条豆腐猪肉海带炖在一起真是香死个人,但是就算是吃了这碗菜,陈香枝肚子里的馋虫也没消下去,反倒闹腾的更厉害了。
    崔荣梅也知道她这个小儿媳妇怀了孕以后胃口十分好而且十分馋,见她这样狼吞虎咽的也就是一笑,然后招呼王荣花道:“老大家的你给我把杂和菜热热,我可不能像她那么吃。”崔荣梅刚才一直在招呼大家吃菜,自己又时不时的去厨房炒个菜,虽然她上了桌,但是基本上就没动过筷子。其实吴红儿也是,也就夹了几口凉菜。
    就着回过锅的杂和菜大家又都吃了点儿,崔荣梅让王荣花给吴红儿蒸了个鸡蛋羹,吴红儿不喜欢吃别人的剩菜,就算是大鱼大肉也一样,这么多年了,村里的本家如果办红白事儿分些剩菜什么的,吴红儿宁愿吃咸菜也不愿意吃。
    大家吃的都差不多了,崔荣梅又开始收拾胡家带来的东西,胡国栋带来的东西不少,大概有六尺的的确良,几包点心,还有一大块子肉。那块的确良上面带着小碎花一看就是给吴红儿准备的。
    崔荣梅摸摸这块布料,满意的点点头。这件衣服的花色倒也喜庆,红儿如果今年冬天结婚的话,这块儿布料正好作件春裳,嫁了人如果没有几件拿的出手的衣裳的话,在婆家也抬不起头来。
    吴家三妯娌年纪都不算大,看着这么好的布料,谁看着不稀罕?但是就算是陈香枝也知道如果敢觊觎小姑子的东西,就等着挨骂吧。不得不说陈香枝虽然平时大大咧咧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有些小动物的直觉。平时贪吃点儿没什么,但是如果打小姑子的注意婆婆就不是吃素的了。
    吴家觉得胡家大方,胡家也觉得吴家今天招待的不错。今天胡国栋的二姐胡杏儿也跟着过来了。胡国栋是李桂兰生了五个闺女才生出来的儿子,不只是胡家夫妻,就是胡国栋的几个姐姐平时把这个弟弟也当成眼珠子。弟弟说媳妇,是胡家以及胡家五姐妹家的大事儿,胡国栋跟吴红儿出去玩那次胡杏儿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要不然也得跟着去。
    这次她有时间了便跟着过来了,一进吴家门胡杏儿对吴家的印象就不错,农家院子里都是菜呀,鸡呀,猪啊之类的,有些异味儿很正常,但是吴家的院子里却打扫的干干净净安排的也挺合理。至于今天中午的午饭更是让胡杏儿眼前一亮,够厚实也讲究。就算是胡杏儿平时自诩在镇上见过世面也不得不说一句好。本来就对这个未来弟媳妇满意的胡家两姐妹经过这一次又满意了几分。
    “国栋,给你包了多少的红包啊?”等回了家把陪这去吴家的本家长辈也送走了,胡桃儿才问道,改口钱也是有讲究的,但是现在讲究不起那个,家里条件好的就多给点儿,条件差的就少给点儿,三块五块的都有。
    胡国栋其实不在乎这个,但是见他娘和两个姐姐都不错眼珠的盯着他手里的两个红包,胡国栋也只能顺应民意的打开红包看了看。一人六块钱,也就是一共给了十二,真不少了。
    “不错啊,看来吴家对你这个傻小子也满意的很总算安心了吧。”胡桃儿笑着打趣道。他弟弟对这门亲事的重视她这个当姐姐的哪会感觉不到。
    听胡桃儿打趣,胡国栋也没恼,吴家人对他满意他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
    ☆、第14章 商量婚事
    吴红儿去胡家认门就定在了胡国栋去了吴家两天以后,胡老屠是个全才,不仅能杀猪养猪,还是个厨子,胡家这么一串的丫头,在这个以劳动力为生的年代还过得如此不错,不得不说这里面有胡老屠很大的功劳。
    平时不管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儿胡老屠都是掌勺的,光从这一点胡老屠就能保证自家时不时的开个荤吃个肉。至于人家私底下给的东西就更不可说了。有时候别人给他一盒烟,他也不抽攒下来拿到供销社让女婿卖了,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胡老屠这么多年一直在安平村握着掌勺的位置不得不说他手艺的确不错,而他最擅长的就是八大碗。八大碗作为这一代的名吃,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八大碗有四荤四素,因为盛在大碗里故得名八大碗。
    以前在农村,无论是过红白事还是过年过节,都讲究吃“席”,而八大碗就是最后的压轴菜。不过因为现在供需紧张,吃肉已是不易,也只有条件好的人家娶媳妇的时候才能偶尔的吃到八大碗。
    为了招待未来儿媳妇,胡老屠亲自掌勺,压轴菜就是八大碗儿,四碗肉菜肉皮红亮,肉肥瘦相间,吃到嘴里,没有一点肥腻感。四碗素菜,滋味也很足。平时粗硬的海带变得柔柔顺顺,粉条吃到嘴里滑溜溜地浸满了肉汤的香味,而软软的豆腐则怀揣高汤的醇美味道,平凡的萝卜也引得大家频频下筷。
    即使是吴红儿初次来婆婆家矜持的很,也被这色香味儿俱全的菜引得直咽唾沫。吴家跟着来的几个人显然也很满意。这么地道的八大碗儿已经有好几年没吃过了。前几年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馅儿饺子,这两年大家都活泛了点儿,能吃上几次肉了,但是这么大口吃肉的机会还真不多。
    吴家人满意一是满足了口腹之欲,二则是欣喜于胡家人如此看中吴红儿。要不是十分满意这个未来儿媳妇,哪会费这么大的劲儿来招待他们。别的不说,就说这海带恐怕也是托人给带的。
    胡家人准备的精心,胡春花显得格外有面子,吃饱喝足后她笑着说道:“以后啊,咱们就成一家人了。国栋可不能欺负红儿要不然我可不能饶了你。”说完胡国栋,她又拉着吴红儿道:“红儿以后也得好好孝顺你公公婆婆,要不然大娘也是不依的。”刚才饭吃到一半儿,吴红儿已经改过口了,胡家老两口也给了改口钱,现在说公公婆婆正常的很。
    “哥哥嫂子以后就把红儿当自家闺女使唤,她如果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直接就说。俗话说的好一个女婿半个儿,这一个媳妇也能顶上一个闺女。”作为女方长辈,胡春花说这话很合适。当初在吴家,胡家的人也表示平时就把胡国栋当成自家儿子使唤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见一对儿小年轻都低下头红了脸,大家又是一阵大笑。又歇了会儿,吴家人便离开了。认门不能摸黑,一般下午两三点便要离开了。
    李桂兰和胡老屠一人给了吴红儿八块钱的改口钱。一是取八八大发之意,二是男方比女方给的钱多,是一直以来的习俗。
    虽然钱不少,但是崔荣梅也没要女儿的,就给了闺女当私房钱。女儿大了现在又开始处对象,虽说俩人平时出去应该都是男方出钱,但是如果一些小花销女儿出也应该。
    “看看我说的不错吧,国栋那孩子就是咱们闺女的良配,别的不说就说胡家老两口对咱们闺女的这份儿看重也难得。”别小看这八块钱,当初吴家三兄弟结婚,亲大伯亲叔叔也才掏五块钱呢。
    “行行行,知道你厉害。”这段日子吴栓子对胡国栋的印象也挺好的,胡家父母情理,光这一点就能让自家闺女以后的日子过得舒服很多。
    “胡家已经拖她大娘说了好几次了想年根儿下给两个孩子办事儿,你觉得怎么样?”现在两个孩子也认了门,下面就是商量婚事了。
    现在是阴历八月初,到过年也就剩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吴栓子有些不太愿意把时间定的这么紧,再说他打算给闺女弄张缝纫机票,但是现在一点儿信儿都没有。“定的这么紧干什么?俩孩子都不大,明年一开春再办事儿也行。”农村都喜欢在冬天办喜事儿,一来杀了猪可以留到过年吃,二来菜也不像夏天坏的那么快。
    “怎么不大,红儿一开春儿都二十一了,你看兰丫头也只比红儿大一岁,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孩儿他娘了。还有老张家柳柳,孩子都能打酱油了。再说胡家就国栋这个一个孩子,胡家两口子岁数都这么大了,能不稀罕孩子?”崔荣梅现在还惦记着胡春花跟她说的,胡家老两口时不时补贴闺女这回事儿呢。她就不相信,等有了亲孙子他们还舍得把东西给女儿不留给孙子。
    就像是她,虽然闺女是她的掌中宝,但是几个孙子更是她的眼珠子。就算是再偏爱闺女,她也没想着把手里的积蓄都给了她。他们家大孙子今年都七岁了,胡家老两口比她的岁数还大,现在才摸着儿媳妇的影儿,恐怕她那两位未来亲家想孙子都快想疯了。
    “我跟你说只要咱们闺女给胡家生个大胖小子,就能在胡家立稳脚跟了。年根儿下结婚,明年秋天生孩子不冷不热的正好。”既然打定了注意让两个孩子早点儿办事儿,崔荣梅便尽量说服吴栓子。
    “瞧你说的,你当这生孩子跟鸡下蛋似的那么容易啊。”吴栓子一听她媳妇都想到这一步了便反驳道,“再说了,这生孩子还分男女呢,你怎么知道红儿第一胎就是个儿子?”
    “呸呸呸,你这个乌鸦嘴。我凭啥相信红儿一定能生儿子?你不看看,咱们三个儿媳妇生的可都是儿子,再看我当初也是生了四个男娃才有了红儿的。要说红儿不能生儿子也是他们胡家的水土不好。”说起这个来崔荣梅格外得意,女儿都随娘,她能生女儿一定也差不了。要说李桂兰费了这么大得劲儿来拜托胡春花说亲,估计这点儿也是她这么看重红儿的原因。
    当初一结婚她就怀上了,后来又一连生了四个儿子,虽然老三没站住,但是那也掩盖不了她能生儿子的事实。
    当初给女儿定这门亲事的时候崔荣梅便想到这一点了,她李桂兰一连生了那么多闺女,差一点给女儿招赘上门了,就算是自家闺女一直生女儿,她也不能在这上面拿捏她。
    “你这女人惯会无理搅三分,算了不跟你说了。等过一阵种冬白菜的时候你在咱家自留地里也种上一分地的。别的菜干啥的也多晒点儿菜干。这要办喜事儿准备的可就多了。”吴栓子最后也妥协了。他们家大事儿吴栓子做主,小事儿崔荣梅做主,但是大事儿也都能让崔荣梅搅和成小事儿。
    “咱们手里有不到二百块钱,今年年底下估计还能再分上一百多,要是给红儿陪送辆缝纫机也没问题,不过这自行车估计只能胡家买了。”吴栓子一边算着手里的钱一边说道。
    “她大娘说了胡家当初给保证了胡家给两个孩子把自行车缝纫机都给置办全了。手表和录音机票太难弄,再说在土地里刨食儿的也用不到那个就不买了。我看自行车和缝纫机就让胡家置办,咱们家给红儿打两个衣柜,再打个桌子和梳妆台,衣裳也给置办上两身儿,再给红儿五十块钱的压箱底,这不比缝纫机强?”崔荣梅打定主意不弄那些虚的,虽说陪送一个缝纫机十分有面子,但是就那点儿面子哪有手里实实在在的攥着钱实惠?
    再说胡家条件好,又只有那么一个儿子,胡家两口子奋斗了一辈子就这一个想头,还不把儿子的婚事办的漂漂亮亮的?胡家条件本来就比吴家好,缝纫机自行车不用自家说,人家恐怕也会置办齐了。
    吴栓子听媳妇这么一说,也有些意动。话糙理不糙,他也不得不承认实实在在的让闺女手里攥点儿钱也许才是最好的。“那行,等嫂子过来的时候你跟她提提这事儿,不过要是胡家不买咱们就买了,别人家闺女都有的东西,咱们闺女不能没有。”这一点吴栓子还是坚持的。
    “这还用你说,虽然对胡家满意,但是这彩礼什么的达不到我的要求,要结婚我可不能算了他。”崔荣梅说道。过了一会儿没听见吴栓子说话,扭头一看见他已经睡着了暗骂一声:“这老头子。”然后她也合上了眼,这几天为了两个孩子认门的事儿,她可累的不轻,现在总算能松快会儿了。
    ☆、第15章 秋收
    之后的日子,吴家和胡家进入了给小两口商量婚事的时期。时间过的很快,一眨眼便到了秋收的时候。
    在这期间杜君在大家的羡慕中背上行囊走了,踏向了他新的旅途。虽然担心家里即将生产的妻子,虽然对未来仍旧茫然不确定,但是这时候的杜君是满怀希望的,他觉得自己可以可以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上一章
返回

穿越之幸福农家妇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