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剑三]维以不永伤

[剑三]维以不永伤_18

    高手相斗,未分胜负,令狐伤却脱离了李倓的桎梏。此刻含元殿顶,李倓与令狐伤临风相对,两人皆蹙起了眉头。
    “王爷如若强行抢人,二十万狼牙军即刻将长安围得水泄不通,王爷带着一个弱质女流,能躲到哪里去?”
    “人在安禄山手中,本王又怎能放心。”凌云墨龙剑再次上手,李倓只消心念一动,一场恶斗又将在含元殿顶上演。
    令狐伤手中软剑亦指着对面的人,令狐伤道:“王爷可放心我?”
    突如其来的一句,让李倓有些失神。李倓感觉心底被遗忘的那一抹期冀又一次要翻涌上来,李倓握紧了剑柄,努力控制住脸上的神色,冷笑一声道:“你让本王如何放心?”
    “王爷怕的无非是义兄拿贵妃与玄宗换取半壁江山,我会想办法不让义兄如此做。”令狐伤道。
    “你也不必太为难。”李倓终是有些不忍,叹了口气道,“只要拖延至太子登基,贵妃随你们处置。”
    “李倓,你信得过我?”
    令狐伤的这一问,李倓并未给对方任何回答。李倓将凌云墨龙剑收回剑鞘,翻身跃过含元殿顶,往来时路退去。
    令狐伤立在屋顶,看着那人远去的背影,捏紧了双手。问一个与自己立场对立的人是否信得过自己,令狐伤觉得自己有点儿愚蠢。
    李倓重回长安是要确定贵妃是否能威胁到李唐江山。如今令狐伤已给了李倓信诺,李倓决定赌上一把。
    出长安城一路南行,李倓尚未走出长安城郊,一个绝色女子立在不远处的山头,好似在等着李倓。
    那女子妖娆妩媚,肤色不似中原人,高鼻深目,碧色的眼眸里流光闪动,她着一身西域衣裙,美丽不不可方物。李倓认得这名女子,这个女子是令狐伤唯一的弟子,名唤苏曼莎,亦是安禄山培育的女杀手的统领。
    李倓不知这位绝色女子所来为何,勒住缰绳,等着那女子走近。
    苏曼莎莲步轻移,走至李倓身边,将手中一碧色瓷瓶交予李倓:“师父让曼莎嘱咐建宁王,锋芒太盛易引人侧目,这瓶里有一枚保命丹药,王爷若遇死局,此药丸可保王爷渡过难关。”
    李倓曾经见过这个瓷瓶,那还是在两年前的中秋之夜,令狐伤借李倓吻他之际将这瓷瓶塞在了李倓的腰间,那时令狐伤是想借此提醒李倓,无名与伊玛目有异心。如今,令狐伤是求李倓保重。
    李倓接过那枚瓷瓶刚想道谢,却被苏曼莎截下了话语。苏曼莎道:“曼莎从未见过师父如此看重过一个人,即使是安大人,师父也只是敬仰而已。但对于你,你们的立场完全不同,我一直不明白师父为何会对你亲睐有加,直至今日亲眼所见,我才明白,这世上能与师父投契的人,只有王爷一人。”苏曼莎边说边向李倓深深福了一礼,“王爷请替师父珍重。”
    言罢,苏曼莎走过李倓身边,往长安城而去。
    李倓望着手中瓷瓶,第一次从心底笑了出来:“阿姊,你说这是孽缘么?”
    作者有话要说:
    ☆、父子嫌隙
    李倓马不停蹄地从长安赶回马嵬驿,等他到达军营之时,已是皓月高悬。李倓翻身下马,未走至自己营帐,就见不远方一个太子内侍焦急地迎了上来。
    “殿下,太子殿下已经等您好些时候了。”见到李倓到来,内侍稍稍松了口气。
    李亨的营帐离李倓的营帐不远,李倓抬眼望去,此时李亨的营帐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好似已有不少人了。
    李倓将马鞭丢给那个内侍,负手往李亨的营帐内行去。内侍双手捧着李倓的马鞭,恭敬地跟在李倓身后。
    李倓猜的没错,此时李亨的营帐内立满了人:张良娣坐在李亨身边,二皇子李系正睡眼惺忪地打着哈欠,张良娣秀丽的面容有些愠色,纤纤素手推了推李系。李辅国躬身立在李亨的另一边,见到李倓到来,略微欠了下身子算是行过了礼。陈玄礼背对着李倓,李倓瞧不清这位大将军此时的神情。广平王李俶在见到李倓时,清俊的面容上显出一抹笑容,让李倓原本有些愁郁的心情缓和了一些。
    这间营帐的主人,太子李亨,此时此刻一脸的愁容,他手里攥着陈玄礼刚交还的太子令牌,愤懑地盯着面前破坏了计划的陈玄礼。
    李倓将营帐内每一个人的表情都记在了心里,躬身向李亨行了个礼。李亨见李倓到来,眼神亮了起来,他用空出的左手指着对面的陈玄礼,眼睛盯着李倓道:“倓儿,快快快,替为父解决了这个乱臣贼子!”
    眼底划过一丝冷然,李倓摆出一副讶然神色,他先看了一眼站在自己对面一脸担忧的李俶,眼角扫过张良娣与李辅国,二人眼里的得意之色全部收在了李倓眼中。李倓往前迈了一步,抽出随身的佩剑,指着陈玄礼的眉心对李亨道:“还请父亲求陛下下道旨意,陛下旨意一到,儿臣立刻行刑。”
    真是愚不可及。李倓心中浮起一丝怒意,张良娣与李辅国不知在李亨耳边吹了什么风,竟然想出让自己诛杀朝廷大将这一招来,是欲要置他于死地?还是想要借此将李俶也一并除去?妇人与小人的谋略只能想到这一层么?当真是痴人说梦!
    “这……”李亨犹豫了。在李倓未至营帐之时,张良娣与李辅国一唱一和在他耳边言说陈玄礼乃李亨登基心腹大患,而陈玄礼是由李倓出面召请发动兵变,但随后陈玄礼又倒戈,李倓为太子筹谋之心值得怀疑,让李倓在李亨面前亲手诛杀陈玄礼,不仅能除去李亨心头大患,还能试出建宁王是否忠心。
    “建宁王是不敢还是不愿杀这位曾经的同袍?”张良娣的声音柔软入骨,但话语里夹着的确是惊涛骇浪。
    李倓早料到张良娣会有此一问,将对准陈玄礼的剑尖调转指向了张良娣,李倓收紧目光,挑唇冷笑道:“本王难道有一句说错?如今陛下还是李唐之主,陈将军乃陛下亲封,要陈玄礼的命要么是陛下下旨,要么……”李倓看了一眼坐在主桌前畏畏缩缩的父亲,“要么是新君。纵然是太子殿下,也无权对一位朝廷大将生杀予夺。娘娘,本王说的可对?”
    “三弟所说皆对!”李俶突然上前一步,跪在地上对李亨道,“父亲,陈将军对陛下一片忠心。杨氏已经伏诛,现在最大的敌人是安禄山,当同心协力一齐抗击反贼为是!”
    李俶是李亨的长子,亦是李亨最为器重的一个儿子,如今李俶出面,李亨本就不是真心想要陈玄礼的命,他挥了挥手,一脸疲惫地道:“罢了,陈将军先行回去守卫父皇罢。”
    从始至终都冷眼旁观这场闹剧的主角此刻脸上才有了一丝表情,陈玄礼看了一眼李俶,又看了一眼李倓,眼底掠过一抹惋惜。
    “臣告退。”陈玄礼向李亨拱手一礼,转身退出了营帐,傲岸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俶儿你也起来吧。”李亨无力地伸出手,示意李俶起身。接着将目光转向了李倓,李亨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颓然地对李倓道:“倓儿莫要往心里去,为父心里有些烦闷,让你为难了。”
    听得李亨如此说,李倓拱手下拜:“儿臣亦有不对。还请父亲降罪。”
    “你们一个两个的怎么动不动就跪,都起来!”李亨的精神不是太好,此刻已有些不耐烦。
    既然李亨发话,李倓亦无再跪之理。李倓刚起身,李亨烦闷的声音再次传来:“倓儿,本王已与父皇撕破了脸面,这父子之情怕是断了。”
    李倓暗自冷笑,李亨与玄宗虽是父子,两人性情却大相近庭。今日玄宗与李亨父子相谈,李倓并未参与其中,但他也能料到李亨定会被玄宗斥责毫无还口之力。李倓今日故意未与李亨出现在佛庙,为的就是借由玄宗替自己教训一下李亨,让这个怯懦的太子明白,生于帝王之家,贪恋一丝亲情是多么的愚不可及。“阿姊,你看见了么,这个人被他至亲的人一刀一刀刺入心脏时痛苦的表情了么?”李倓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问已经香消玉殒的李沁,固执而痛苦。
    “父亲的意思?”李倓故意藏住了话头,想要试探李亨。
    “建宁王何须试探殿下呢,殿下就是没了主意,才找你这个智囊前来替陛下拿主意的。”张良娣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出击,即便语调轻柔,说出的话却是绵里带刺。
    李倓乜斜了一眼张良娣,这个女人的舌头实在令人讨厌。张良娣被李倓这么一瞪,立即收声,她也知道,如若此刻是在长安大明宫内,她早被李倓以“后宫干政”之由参本了。
    “你也别怪良娣,大家都是着急。”刚才李倓那个眼神,不止张良娣,李亨也看见了。那如猎豹一般的锐利双眼深深刻在了李亨心中。然而此刻,李亨有求于李倓,只得将心头的震颤压下。“倓儿可有什么良策?”
    李倓双唇抿出一条线,良久后,李倓才道:“既然父亲与陛下之间嫌隙已生,陛下也不再会让父亲跟随一同前往蜀郡,父亲不如向陛下恳求往北迎敌。”
    “这……”李亨一听要带兵迎敌,有些犹豫。
    李倓看出李亨心思,继续道:“父亲莫忧,这只是暂时安抚陛下之计。等父亲与陛下彻底分道,便无陛下制约,到时父亲想要如何做,陛下也无法阻拦。”
    李亨不如玄宗精明,但李倓话里的意思,李亨还是能明白。李倓这一招确实高明,等自己彻底脱离玄宗控制,他自行登基称帝,再尊玄宗为太上皇,这天下便是他李亨的了。
    听李倓说完,疲惫的太子眼里散发出一缕精光,颓顿的人拊掌大笑,连连夸赞李倓:“本王幸甚有你!”
    李倓面上亦挂上了谦和的笑容,眼底藏着一派冷漠。
    张良娣与李辅国也随着李亨假心假意地笑了起来,整个营帐内,只有广平王李俶忧心忡忡地看着自己的三弟,他感觉李倓越来越让自己摸不透了。
    “沁姐,三弟变了。”李俶低声喃喃。
    作者有话要说:
    ☆、夜雨闻铃
    第二日清晨,李亨在李辅国的搀扶下,沿山路而行,亲自走至玄宗跸驻。一宿未睡的玄宗微微抬了下眼皮,看清楚身前跪着的人,枯槁的脸上并没多少神色。
    “起来吧。”经过昨日的深谈,玄宗对这个儿子已没了期望,“太子来此又有何事?”
    李亨将头埋在交叠的手后,不敢看玄宗。李辅国伸手轻轻碰了下李亨,李亨这才将来之前李倓替他想好的话说了出来。李亨道:“儿臣愧对父皇,已无颜面随父皇幸蜀。儿臣恳请父皇让儿臣将功折罪,领兵抵挡叛军,为父皇分忧。”
    生养在深宫之中的李亨从未领兵出征,玄宗深知太子也没这个胆量敢将兵挂帅。玄宗哂笑一声道:“就凭你?”
    这是玄宗对李亨最为不屑的评价。就算在天下太平之时,李亨也不敢出言领兵戍守边疆,何况是现在?
    “儿臣虽未上过沙场,但只要父皇授予儿臣兵符,调派郭子仪、李光弼戍守朔方,陈玄礼将军随儿臣北上抗击叛军,儿臣可保大唐无虞。”


上一章
返回

[剑三]维以不永伤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