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之权贵

第76节

    夏小洛道:“我们先要对这个布娃娃的制作过程采用工序流程的方法进行分解,使其成为若干个步骤,每个工人只负责一个小步骤,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劳动熟练程度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会更高,同时,我们几个管理者要沉下去,和工人多接触,不断对把工序流程标准化,把工人所有的动作科学化。”
    这正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开篇第一章所论述的“分工”。
    他这么一说,几个人立刻来了兴趣,因为这道理不难懂,一个工人只做一件事,可是天天做下去,速度自然快了,效率自然高了,但是他们以前却从来没听说过,因此夏近周对侄子非常敬佩与信服。
    【念j兄弟提供了扣扣读者群,大家有时间就加下吧,号码:146722242。看书之余聊天打屁也挺好的。】
    第57章招工
    此时,夏小洛超前的商业思维已经锋芒初露。
    他们见的往往是家庭式小作坊的生产方式,一个人包办一个产品的全过程。哪见过如此高明的商业思维?
    其实夏小洛所说的计件工资和工序流程分解只是一种在未来所有生产性企业都会采用的“科学管理法”的实践而已。
    这种“科学管理法”理论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中早已经提出的,是80年前的管理思想。
    但是在当时闭塞的环境下,国外优秀的管理书籍在国内还很少见,国企经营管理水平还很落后,举步维艰,这个理论还是很新颖的。
    夏小洛重生前虽然是金融业从业人员,没有在专业的生产性企业工作过,可是,他们证公司也要经常去很多生产性的上市公司了解情况、沟通信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他也见得多了,依葫芦画瓢,也得有几分像不是。
    夏小洛看几个人听得专心致志,接着道:“在这种步骤分割好的情况下,工人完成一个或者几个动作,就发五分钱钱,,当然这个工资可以调整,还要看看群众的反映,你们看怎样?这个我们还需要仔细商量一下。”
    说起生产管理,夏近周还是有经验的,他道:“我觉得应该把这些个动作,分为,裁剪、缝线、塞棉花、封口、包装几个步骤,工资先这么定,如果招不来人,咱们可以再提高嘛。”
    “嗯,基本上是这个意思,不过,我们还要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夏小洛道。
    夏近周提出一个问题,道:“这村办服装厂是集资兴办的?我想留存点资金,回馈这些股东。”
    夏近周集资兴办服装厂没有盈利,回馈股东,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这会儿,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夏小洛笑道:“说到底,王大力和你只是合作关系,你们属于不同的企业,在服装厂上的经营上,你有绝对的自主权,会按照你们的工作量,给你们加工费,至于你怎么分配,是你的问题。”
    夏近周心中大感安慰,也对未来饱含热望,心里砰砰直跳,心态骤然年轻了十几岁,如同冲动的小伙子一般。
    夏小洛又补充道:“刚刚我说服装厂内部如何用工序流程的办法组织生产,其实也只是建议,你应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组织。”
    王大力沉思片刻,忽然道:“那个夏铁柜是不是村支书?要不要和他打招呼啊?”
    “他?哼!一个吃闲饭的,这个厂子是村民集资兴办的,老子本来就是群众推举出来的厂长,虽然厂子停产了,可是我这厂子却一直没变,没必要和他打招呼。”
    夏近周很硬气地说,夏小洛不禁莞尔,心想,这大伯的个性倒是和父亲有几分相像。
    “和他说?那是招狼呢!”夏擎天没好气地看了王大力一眼。
    村支书夏铁柜最爱巴结乡干部,原来就经常请他们吃吃喝喝,他落了好,可是这账全在服装厂报销,一个本来效益就不是很好的小厂,最终被他们吃得一分现金都没了。
    为这事,夏近周没少和夏铁柜干架。
    第二天,一大早,村长夏近周同志早早的起来,用香皂把黝黑的脸庞洗得干干净净的,头发梳了好几遍。
    他和王大力吃过简单的早饭,两人就骑车到村委会。
    夏近周打开广播,用手指弹了一下话筒,挂在村委会院子里的那棵又高又直的大杨树上的大喇叭发出一阵刺耳的嚣叫声,惊起树上的几只喜鹊,如同箭一样飞向高空。
    “村民们,村民们,大家早上好!”夏近周中气充沛的声音经过大喇叭的放大,震得人耳膜直跳。
    “村民们,温州老板王大力同志,他决定给我们村服装厂,下订单,我们又有活干了。如果谁想到村办服装厂上班,请于上午8点,到村委会报名!工资面议!”
    在吃饭的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有不同的表情。
    捧着粗瓷大腕以响亮的声音喝着南瓜稀饭的一位村民很兴奋,道:“嘿,我还以为那个王大力是个骗子呢,原来还真有点真本事!”
    “有订单是好事啊!就是不知道工资怎样?”
    “唉,这都七点半了,过去村委会问问不就行了?”马胖嫂子最讨厌说话办事磨磨唧唧,她爽快地说道。
    村民们朝村委会涌去。
    夏小洛也想看下大家对这件事的反应,也跟在人群之中,往村委会走去,总体发觉老夏庄的这帮人对这件事还是很很有热情的,这个局面让他微微一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以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水平。但是到了90年代,三农就难以再有大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在这种小农经济分散化经营的前提下,温饱尚可以保证,但是家庭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大的政策环境比如土地所有权集体所有和经营权不能流转等不能改变的前提下,真正能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只能是依靠工商业,老夏庄的村民老早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做过若干尝试,只是一直没有成功。
    王大力这位“温州老板”的到来,让他们看到新的希望。
    村委会的门口已经贴了一张红色的招工表,夏近周的毛笔字倒是写得像模像样。
    大家闹哄哄地挤进了会议室,实在坐不下的就站在村委会院子,人们脸上都有几分兴奋和崇敬。
    夏近周一走进屋子,整个屋子变得鸦雀无声起来,一根针落到地上都可以听见。
    可见,夏近周在老夏庄村民心目中的威望之高。
    夏近周咳嗽了一声,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温州大老板王大力同志,要给我们服装厂下订单了,这次,我们不需要进行任何投入,大家只要来上班,就按照计件工资的办法发工资。”
    大家脸上对视一眼,脸上都是喜悦之情。
    因为1990年的初春,整个华夏的经济处于低潮期,因为1988年的“物价闯关”改革,实行了双轨制,以打破计划经济的价格体制,需求的闸口一旦放开,如同洪水一般泛滥,物价飞涨,在一年时间内,日用消费品的价格平均涨幅达到70%,已经属于恶性的通货膨胀。
    在1988年、1989年,党和政府为了抑制过热的经济,平抑物价,发出一系列强制性的行政措施,比如采用家电由定点厂家生产、大中型建设项目渐缓等手段,经济在1989年到1990年上半年,骤然变冷。
    这看上去很宏大的问题,但也和小小的老夏庄息息相关,宏观调控本来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其表现就是老夏庄本来外出务工的男男女女都一下子找不到工作了,成了“盲流”,只好回到老夏庄赋闲。


上一章
返回

重生之权贵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