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美娱]制片人

[美娱]制片人_20

    作者有话要说:  *FBI不用解释吧?CIA是中情局。NSA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是美国的三大情报机构。
    IRS前面说过,税务局,比FBI还牛逼的存在。
    *犹太人也不是只要是族人就无条件的帮助的,但如果选择是在犹太人,和一个非犹太人之间,他们就会比较倾向于自己人了。而好莱坞里,犹太出身的巨巨真的蛮多的,说他们能左右奥斯卡的影帝影后,也毫不夸张。
    唔,大家应该都只是斯皮尔伯格是犹太人吧?还有黑寡妇的扮演者斯嘉丽。但其实,犹太人真正多的是制片人,电影公司高层,那些真正能决定一些东西的人。
    *大佬们总有一些个人的小怪癖,好比喜欢给自己拍电影的,上时尚封面杂志的(还蛮帅的),威廉的外公喜欢……给自己办葬礼,并成功把其办成了两年一次的盛宴聚会。
    第30章 来地球的第三十天:预言帝。
    认完“朋友”之后,萨巴蒂诺再次询问威廉:“无聊了吗?仪式很快就开始。”
    威廉摇摇头,他推了推自己浅紫色的雷朋墨镜,给了一句模棱两可的回答:“挺有意思的。”
    本来威廉还在犹豫,在这样的场合带墨镜会不会显得不太尊重,等到了教堂才发现,大家都爱戴墨镜装X。他也就随大流了,开着2B250这个作弊器,看的不亦乐乎,积极为他表哥和外公寻找包藏祸心的人。
    当然,真正能找到的只在少数。
    因为2B250只能分析出对威廉有敌意的人,除非那个人已经恨他外公和表哥恨到连他们身边的人也一起恨的地步,否则他还真找不出什么“敌人”。神奇的是,还真有,恨他外公和表哥已经恨到骨子里,顺便想把他一起干掉的神经病。
    但这些人不需要威廉提醒,萨巴蒂诺就已经提前警告了威廉:“离那几个人远点,他们不怀好意。”
    _(:з)∠)_表哥太万能,自己的金手指毫无用武之地,好忧伤。BY:威廉。
    下午三点,“葬礼”准时开始。
    威廉和萨巴蒂诺坐在左边的第一排,同排的还有威廉的保镖队长雪莉,只要威廉人在纽约,雪莉就会贴身保护,这是威廉对萨巴蒂诺承诺过的。特别是今天这种敌我不分的大场合,雪莉对威廉几乎是寸步不离,她的眼睛始终准确无误的,盯在几个被2B250标记为“高危”的危险分子身上。
    威廉彻底无奈了,在这个连保镖都比2B250管用的地球,让外星人怎么混?!
    二老板拜耳一家也和威廉坐在同一排。亨利搂了个拉丁裔的美女,对方有着前凸后翘的魔鬼身材,生生把黑色抹胸小礼服,穿出了制服诱惑的味道,不少人(包括女性)的眼神都忍不住在她的上三路徘徊,这让带她来的亨利觉得分外的有面子。
    牧师上台开始主持祷告,据说对方是正统派一个很有名的宗教领袖,不过威廉并不太关心。在唱赞美诗和致颂词之后,就轮到了家人上台发言。
    威廉说到做到,死也不肯上台去和别人一起回忆他外公的“生前”,因为他外公并没有死。对方此时正开开心心的躺在半开的棺材里,清醒的听着别人说他的好话。
    不举办“葬礼”,威廉大概永远不会知道,伯恩斯坦家族有多少成员,而在这些成员里,又有多少人具有拿奥斯卡的演技潜力。不用怀疑,他这就是在开嘲讽,在发言的环节上,竟然有人讲的潸然泪下!那可是一个比萨巴蒂诺都高的黑人壮汉!
    穿插在发言里的,还有老伯恩斯坦的“生平”。
    这一次,葬礼策划人别出心裁的采用了高科技,用播放幻灯片的方式,伴随着巨大的管风琴伴奏,为在场的众人,简要的回顾了老伯恩斯坦波澜壮阔的一生。
    威廉清楚的听到他身后某位大佬疑惑了一声:“这张照片,前年用实物展示的时候,好像没见诶。”
    NYPD的局长搭话回答:“四年前那次用过。”
    所以说,你们对这场“葬礼”是有多熟悉啊摔!
    威廉外公的“葬礼”,除了最初把威廉吓的不轻以外,对威廉的事业其实也起到了一些神奇的作用,认识人脉以外的作用。
    只被允许文字报道的各大报纸上,因为威廉老伯恩斯坦外孙的身份,以及实在是没东西可写的神秘过去,只能如实报道了威廉目前从事的职业,以及他担任制片人正在上映的电影,再一次为《血红溅白纱》,在全美面前怒刷了一把存在感。
    那可是教父的外孙参与制作的电影诶!
    而在萨巴蒂诺领着威廉和各位“叔伯”问好的时候,他们也不可避免的询问了威廉在做什么,是上学,还是跟着萨巴蒂诺or老伯恩斯坦做事。
    萨巴蒂诺替表弟回答:“已经硕士毕业了,正在米高梅跟着学制作电影。”
    “哟,还是个艺术家?”众人总是会这么违心的恭维,“有什么作品没有?我一定让兄弟们去捧场。”
    “《血红溅白纱》,低成本恐怖片。”威廉一点艺术气息都不肯配合。
    但“叔伯”们依旧能睁眼说瞎话的表示,恐怖片好啊,有深度!虽然他们只是客套,但他们也肯定会安排下面的人,去意思意思的支持一下票房,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不同的家族之间,只是人数多少的问题,而不管有多少人,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是笔不小的数字了。
    连亨利都带人去看了好几场,虽然他很嘴贱的表示,他这只是自己可怜自己的侄子,不想威廉的票房太难看。
    据说FBI也准备组织看一看,或者买录像带储备,因为他们想从电影里研究出威廉的性格。
    “……”威廉简直无言以对。
    威廉觉得他外公酷爱给自己办“葬礼”的癖好很奇葩,但大概是在别人眼里,威廉这个投了一把好胎,却用来拍电影的教父外孙,也是个奇葩。
    雪莉事后对威廉发誓,她看到不少人都用“不务正业的败家子”眼神,在背后对威廉摇了摇头。
    “只是追求不同而已。”威廉有点生气,他没有说过那些人的职业不好,他们又有什么立场指责他的选择不对?大家就不能互相尊重一下吗?
    真正把血红的票房推向巅峰的,是4月14日举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呃,想也知道,血红这种纯爆米花电影,是不可能在奥斯卡上得到任何奖项的,连入围提名都不会有。但它却因为颁奖后的采访,而一跃被所有人熟知。
    起因还要从莎莉。菲尔德,真的凭借在《诺玛。蕾》中细腻的演技,摘得了第52届奥斯卡的影后桂冠说起。
    在洛杉矶音乐中心的礼堂前,面对无数的镜头和闪光灯,高举小金人的菲尔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真的成功了。在抽噎着例行感谢完一圈身边的人之后,菲尔德特意提起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陌生异常的名字,威廉。
    “在这里,我一定要感谢的是威廉,因为你是最笃定我一定会获奖的,之前和我全然没有什么交际的陌生人。当然,我想我们现在算是朋友了。可是你不知道,在那天我最低落的时候,你的突然出现,和你的鼓励肯定,对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面对那双能把人溺毙的湛蓝眼眸,我觉得哪怕你跟我说你是上帝,我都会信。”
    颁奖之后的短暂采访里,记者特意询问了菲尔德,威廉是谁。
    “他是我的朋友,我们很巧的在餐厅相遇。那是个说不上来带有哪种魔力的少年,预言帝,体贴又温柔。哦,对了,他是米高梅的制片人,刚刚制作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血红溅白纱》,我想很多人应该都已经听说过了,是部票房奇迹,就像我说的,威廉是个拥有魔力的人。”
    很多时候,预言这种东西,总是很难解释清楚,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最著名的希腊悲剧人物,俄狄浦斯,预言里说他会杀父娶母,于是他一出生就被亲生父亲丢弃,但也正因此,俄狄浦斯在对亲生父母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最后真的杀父娶母。
    菲尔德说威廉有魔力,刚巧也印证了这一情况。观众怀着对威廉和他出品的电影的好奇走进影院,而当有越来越多的人这么做之后,血红的票房自然是成倍的往上翻,于是便有更多的人因为“奇迹”慕名而来,就像是滚雪团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最终真的成就了血红的票房黑马,投资与收益,翻了三十倍不止。
    这是什么概念?意思就是说,米高梅用这笔钱,够再新拍十几个低成本电影了,或者正儿八经的拍一部正常的电影。
    可惜,威廉已经再没什么时间关注血红了。他只抽出时间给菲尔德打了个电话表达感谢,剩余的时间,威廉基本都在惠勒的副导演查普曼一起,死磕剧本分解表。
    惠勒接手制作的米高梅新电影,至今还没有确定下具体的名字,只是笼统的被称为第五个剧本,或者犯罪类喜剧。萨巴蒂诺给剧本的时候,倒是也给了个名字,《两杆大烟枪》,但惠勒却好像对这个名字不太喜欢,他想要给它换一个,但直至今天,他也没和身边的编剧们群策群力的想出一个更合适的。
    惠勒之前一直看上去好像无所事事,但事实上,电影的前期筹划和制作早就在紧张的筹备中了。
    由于萨巴蒂诺给的是一个已经很成熟的剧本,所以惠勒的前期团队跳过了很多环节,减少了至少几个月的准备时间。
    威廉由于生病和外公的“葬礼”,错过了一些,但幸好,他赶上了制作剧本分解表。
    剧本分解表,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长达几百页的优秀剧本,转化成列在表格里的为期几个月的拍摄日程。
    剧本分解表涉及到的东西很复杂,大体上总结,就是根据剧情安排,总结出角色服装、道具、布景、特效等信息的,然后尽可能的把同样场地和服装的戏份,安排在一起拍摄,这样能为剧组节省不少的预算和人工成本。
    电影的拍摄内容,永远不是跟着剧情走的时间顺序,而是跟着这些同样的道具、服装和背景走的统一元素。
    很可能演员前一刻还在演开头,后一刻就要开始演结尾,只因为这两个场景用到的场地是一样的,他们不可能重复租用,浪费布景的时间和金钱。
    不要和总是与经费死磕的导演,讨论什么演员的入戏问题,那是演员需要考虑的,不是导演。如果一个演员连这种跨度都搞不定,那导演为什么要用他呢?演员多的是,在好莱坞,其实很少会存在某个角色非谁莫属的情况。哪怕真的存在,有编剧团队妙笔生花的一双手,也可以很快就变得不存在。
    自开始从事制片人的工作,威廉之前对电影的固有认知,就被刷新了一遍又一遍。
    威廉加入新电影的时候,其实剧本分解表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惠勒给他委派的工作是:“根据剧本分解表,给我制作一份前期的预算估值出来。”
    “那么您呢?”威廉发现惠勒真的是个很会用人的制片人,他成功做到了他好像什么都不做,只需要打打电话,就能搞定一部大制作的至高境界。
    “我等着你交一份你觉得完美的作业,然后否定它。”惠勒笑着坦言。
    “……”
    作者有话要说:  *80年代初的时候,奥斯卡是在4月举办颁奖典礼。
    *《两杆大烟枪》其实是90年代的英国电影,谈起黑色犯罪类喜剧,肯定不能不说它,开创了一个新题材,标杆式的存在。
    第31章 来地球的第三十一天:脾气不好的副导演查普曼。
    威廉发现,制片人的忙碌程度,和电影的投资多少,好像是成反比的。
    以惠勒老爷子和之前血红的导演阿曼德为例。
    都是既当制片人,又当导演,但惠勒和阿曼德的忙碌程度,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惠勒只需要坐在家里打打电话,活儿就全都干完了;阿曼德却要东奔西跑、忙上忙下,结果名字还没写到制片人那一栏。
    到底哪种才是对的呢?
    惠勒老爷子表示,他很乐意为威廉解惑。只不过,惠勒并不喜欢直接告知答案的教学方式,他选择了掰开了揉碎的给威廉讲,慢慢引导,直至让威廉自己领悟。
    “在我看来,剧组的可用资金,确实是和制片人的忙闲成反比的。金额越多,制片人就越闲。理由很简单,有充沛的资金,才能雇佣到更多干活的人,把制片人从琐事里解放出来。阿曼德之所以忙碌,就是因为有太多琐事需要他亲力亲为。”
    “哪些算‘琐事’?”
    “就我本身目前的情况来说,剧本分解表和预算估值,就在‘琐事’这个范畴内。也就是,你和查普曼被分工合作到的内容。”
    “您年轻的时候这些都是自己做吗?”威廉虽然没接触过剧本分解表和预算估值,但他跟过好几个剧组,多少是知道这些文件有多耗费精力,又必不可少的。顿时,威廉对惠勒,又多了几分敬仰之情,趁着年轻有精力,确实是要拼一把,要不什么时候拼呢?等老了吗?
    “不,我是说,没钱的时候,我才会做。”
    “……”威廉一愣,略尴尬,脑补过头了,“那有钱了之后呢?”
    “当然是副导演和制片助理做,要不要他们干嘛?”
    _(:з)∠)_还真是有理有据,让人无法辩驳。
    “哪怕我想事必躬亲,我的身体也不会允许。让连拿笔都哆哆嗦嗦的我,一点点自己做?这电影准备什么时候上映?下个世纪吗?”
    虽然米高梅也没给《两杆大烟枪》多少钱,但最起码比血红宽裕,能雇佣的人人数肯定要比血红多,多的多。因为惠勒还自费了一部分,他雇佣了自己之前已经用惯了的团队。对于惠勒来说,在这部电影上,他所求的并不是钱财,而是精益求精的经典。
    威廉觉得他好像明白惠勒的意思了,不同的行事方式,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
    “我学到了很多。”威廉对惠勒再次表示了感谢,惠勒并没有义务教他这些,但惠勒教了,受益匪浅的威廉真的不知道除了感谢以外,他还能为惠勒做什么。
    “你能的,好比一张伯纳乌的门票。”197980赛季的欧冠决赛场地,定的是皇家马德里的球场伯纳乌。
    “没问题。”威廉和惠勒阿森纳再次踢入决赛都是信心满满,它们已经拿下了四分之一决赛。
    说回电影,惠勒的话,对威廉的未来真的大有帮助。他是说,等他真正开始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时,他也肯定属于什么都必须自己干的;但等未来他得到大制作后,他要是还习惯于什么都自己干,那就明显要出问题了,不是吗?问题不仅在于他会不会累死,也在于他一个人的效率不可能太高,会更加的浪费时间和金钱。
    “我当初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萨巴蒂诺表示不服,威廉流感生病的时候,他明明就和他讨论过这个的。
    “你那个领导论一点说服力都没有。”最起码,理解的感觉不同。萨巴蒂诺让威廉觉得,下放权力是他可以选择做,也可以选择不做的,只是为了自己好;惠勒才是真正告诉威廉,下放权力也是为了剧组好的那个人。
    “……”萨巴蒂诺觉得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上辈子他对威廉说了一样的话,威廉最后还是那么忙、走了那么多弯路了。
    伐开心!
    当晚,萨巴蒂诺就让特助先生给他买了好几本,类似《语言的艺术》、《如何和你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之类的实用书,裹上名著的外皮,暗搓搓的开始了解锁新姿势的征程。青春期的男孩,真的好要命。
    ……
    在血红票房大爆之后,米高梅难得大方了一回,对惠勒表示,我们可以为你的团队买单,当然只是报销其中的一部分费用。


上一章
返回

[美娱]制片人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