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薛蟠之闲话红楼

薛蟠之闲话红楼_5

    薛蟠尝了尝,一口就咬着了梨,流出的梨汁清淡微甜,衬着豆腐皮特有的豆香,倒是别有一番滋味。他看着如纸包四折之后,再用蛋清封口的小包,刚出蒸笼的倒真是玲珑翡翠般的模样,不愧是当年清宫的贡品。
    不错这道菜就是薛蟠凭着记忆,让后厨试着做的,味道倒是比以前他吃的还要好。
    “这东西也是好玩,我们这里南方叫它豆腐衣,到了京城北方就叫它油皮了。”薛父走南到北吃的东西自是不少,像是这样精细的东西真的只是有钱人家的才能用的。
    “我在路途上倒是吃过腐竹,就是这个同样的材料,不过不是第一层皮,而是豆浆再热了之后,又热了之后的第三层皮,就完全没有了金黄色的光泽,只有余下了灰白的一层,风干后的味道也是不错的。”
    “同一个东西,不同的时候出来,品质都不一样,时机的重要可见一斑。蟠儿,你对上学的事情有什么想法吗?照爹说不想让你太累,但是三岁看老,要走科举一途还是早点准备的好,免得误了时节。”薛父一边不想儿子太累,一边又不想耽误了儿子的前途,又想着这个师傅可是要请好的,几番思虑,倒是也不好办。
    “孩儿也已经五岁了,也想跟着一位老师,有章程的进学,倒是学堂还是不要了吧,我这年龄进去高不成低不就的,最好是请一位先生到家中来,这样时间上也灵活一些。”薛蟠其实对于课业并不手生,科考的弯弯绕绕,他可是从考生到考官都经历过。
    只是他还是要一个先生,一来能让所学有个说法,二来也能知道当朝的形势,这就对先生的要求高了。不能是死读书的,不能是不了解朝堂变化的,不能对小儿有所轻视的,偏偏自家还没有认识什么读书人。
    薛父也是想到了这个问题,他不需要先生教出一个不通事务的儿子,也知道自己儿子的底子不差,就要一个能辩世情的先生,最好还能博古通今的。别看他自己不读书,但是受到了薛蟠祖父的影响,他没有这个时代商人对于读书人从心中差了一截的想法。他才不会将就,也就和薛蟠不谋而合,想要找个当世名仕,只是这样的人,薛家还真联系不上。
    “为父把家里的关系扒拉了一边,也就你娘的哥哥,你大舅还能找个不错的,可是偏偏去年他调任了四川,这山高水远,也是不好联系。”
    薛蟠听到父亲说了王子腾,并不太乐意和王家有太近的关系,就说眼前,这厢徐嬷嬷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呢。“爹,还是不要麻烦舅舅了,年前那里早了灾,连春节也没有回京,估计现在还在忙呢。还有一件事,我偶然发现的,正想和爹说呢,徐嬷嬷那里好像遇到了一点困难。”
    薛蟠就把甘草调查的事情告诉了薛父,倒也没有添加个人的喜好,徐嬷嬷对自己不怎样的事情,怎么会瞒得过薛父呢。
    果不其然,薛父听了之后,就微微变了脸色,这个徐嬷嬷倒真的是王家出来,陪薛母一起过来的,一直就不怎么会办事。后来薛蟠出生,又得了怪病,薛父不是没有听到过一些风言风语,没想到她倒是一点收敛也没,更浑了。原是看在她不聪明却也不会惹事的份上留了下来,看来现在也是不成了,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你娘那里不用担心,她对王家来的两位都不太亲近,倒是这几天要看紧一点,不能让她顺一点东西出去,看她也是个没有分寸的,居然在初一偷偷去办这样的事情,一点都没有规矩。”薛父倒是有些生气了,年节的时候忌讳的事情多,被人追债,不经主人同意擅自出入,还是在年初一的时候,去赌坊西城还钱,对于经商的薛父不是利于生意兴隆的兆头。虽说,他不会特异关照这些禁忌,却也是不喜让下人随意触碰。
    看来王家的还是有点不靠谱,猛地薛父想起了一个人来,和他们离得到算近,只是关系上有点不好说。“说回你读书上的事情来,倒是有个人很合适。就是你贾政姨夫的妹妹贾敏的夫君林海,林家可是书香门第,也几代世禄家族了,现在任着兰台寺大夫,也兼任着苏州的知府,离我们这里也近的很,他必定认识不少名仕大家。”
    就是王夫人与贾敏的关系有点微妙,薛父在心中想着,不过蟠儿的学业更重要,京城离这里可是远的很,不像金陵到苏州,一夜的船就到了,他们也是该亲近亲近林家了。
    薛蟠也是从薛父的神情中知道了,其中一定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自古姑嫂关系也是不好相与的,上辈子他可是在大家族中见识过这些说了说不清的后宅纷争。把时间都浪费在那上面,薛蟠觉得是在浪费生命,还好自己是个男子,还有离开一方之地,出去闯闯的可能,若是变为那时的古代女子,他估计不是被逼疯了,就是青灯一生了。
    “爹,我们和林家亲近,娘那里……”薛蟠才不担心王夫人,倒是自己的母亲,和她姐姐的关系似乎也不差。
    薛父却是断然摇头,他们家和贾家,其实走不到一块去,贾家看不上经商的薛家,而他也看不上人口众多,却后继无人的贾家。“你娘很久没问那里的事情了,你病的时候,你王姨妈尽说着贾珠读书的事情了。”言下之意,一点都没有眼色,不顾薛母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刺激她。
    薛蟠对于贾家的事情已经有了耳闻,能和不靠谱的二皇子相提并论的,薛蟠只想摇摇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般的不知收敛,以后的日子还难说的很。当然,薛父与薛蟠的想法,贾家根本想不到,他们也丝毫没有觉着皇上不眷顾四王八公了。
    京城那头,王夫人的心情不错,当然不是因为薛蟠的病好了,她可没那个时间关心,就在年初一的好日子里面她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元春。王夫人现在可是儿女双全了,她看着襁褓里的女儿,白净的小脸越看越想个美人胚子,以后一定能过的富贵。比起远在江南的贾敏,她可是高兴的多,可不见到现在为止,林家还没有一个孩子么,就连姨娘出的一个女儿前一年受了风寒也去了。
    当年,她怎么就觉得贾敏嫁的不错呢,现在看来即便林海的官高,却也不是皇上跟前的,指不定还不比二老爷的好呢。
    这倒是完全的瞎说,苏州的知府,能和你一个捐的礼部小官相提并论吗。
    只是,贾敏与王夫人不和却是真的,看着贾家的来信,又是叮嘱她要想办法生个孩子的事情,贾敏是厌烦无比。她难道不想吗,成亲也有七八年了,能努力的她都做了,林海和她感情不错,但是还是没有结果。想着林家几代单传就知道他们的子嗣不容易,就连小妾那里也没有反应,贾敏已经从期待到不再去希望什么了,偏偏贾家还要哪壶不开提哪壶,王夫人倒是够惹人嫌的。
    而那边林海接到了薛父的书信,上面正说着希望他能帮忙引荐个先生,外加等开了春,他们前来拜会的事情。别看薛父是个商人,他的书信写的倒是爽快明了,也不会让人反感,再看着薛家送的一些精巧玩意,倒是博人一乐了。
    薛父拿着林海的回信,就打算去和薛母说一说这事情,一入门就看着薛母的脸色不怎么好。“这是怎么了,还有人给你气受,可别让蟠儿知道了,不定怎么捉弄人呢。”
    “还有谁,就是听见了一点贾家的事情,烦心。”薛母闭了闭眼,她就不明白了,徐嬷嬷一个王家的人,那么喜欢贾家是为什么。
    ☆、9、一品山药·上
    徐嬷嬷的这个年过的不算好,大年初一从赌坊里把侄儿赎出来可是费了老大的银子,她自己的那点首饰也都赔了进去。从那个呆子好起来开始自己的运气就越来越差了,莫不是那个呆子把自己的好运道都吸了过去,徐嬷嬷心里头琢磨着低头前向走,也没有看路,“哎呦!”她尖叫了一声,差点就摔个狗吃屎。她惊惧地拍拍胸口,回头看去,在路面上有一道不知什么时候多的小坑,愤恨地用脚踹了下小坑,‘嘶——’更疼了,人的脚去和石头坑硬碰硬能不疼么。
    徐嬷嬷只能跺愤愤地跺脚,再在往前走,说起来侄儿来这里也就是一两个月的事情,是呆子快要不行的时候到的,侄子一定是沾上了那个的晦气才会一直这么倒霉,不然怎么会一赌就输了那么多,想到她的银子和首饰,徐嬷嬷就一阵肉疼。
    那个小子到一贯是小气的,听说在贾府做奶嬷嬷的得的可比她多了去了,小主子有个好吃好喝的都能一同尝尝,哪像这里,自己的吃食还不如那四个小厮,只能指望着小姐,不,是薛夫人了,赏个一两分,那也是个没用的,这么大的薛府,都没见她插手一下。
    “夫人,嬷嬷来给你报喜了。”徐嬷嬷怀着各种心思进了薛夫人的院子里,脸上挂着真的兴奋的表情,没等薛夫人具体问,就迫不及待的一股脑说了出来。“可是大好事,京城那里都开心的很,二小姐在正月初一生个了女娃娃,说是像是天仙的模样呢。贾府和王府都开心坏了,这可算是儿女双全了。”
    薛母见徐嬷嬷这般得了大事的冲进来,不由分说的劈里啪啦地把她姐姐生个女孩的事情当做什么要不了的消息讲了出来,眉头就皱了起来,这事情她怎么可能不知道,贾府那里早就有人报喜了,这徐嬷嬷速度倒是和他们不相上下。
    “我已经知道了,妹妹是不容易啊。”这句话倒是真心的,儿女债,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带大的,就像她对薛蟠他身体有恙的时候,四周寻医问药,就怕不能治好,待如今好了却是又想着以后能不能有出息,不过孩子顺心才是最重要的。而她那个妹妹大儿子的学业还没有操心玩,就有来一个女儿,照她的性子,想要女儿过的端是人上人的日子,只怕元春的日子还不好说。
    徐嬷嬷没有眼色的看出薛母对于王夫人的那份不亲近,也没有发现在薛母脸上并没有过多的喜色,“可不是么,这下可好了,元月一日出生可是大吉利呢,以后一定是有好造化的,夫人,我们是不是也要添点贺礼。听说三洗的时候,几位皇子也来了,还有几个王爷也都去庆贺了。那个场面叫是热闹啊,可惜我们不在京城,不然也能蹭一点喜气。”
    薛母越听越觉得别扭,合着徐嬷嬷是觉得在贾府的王夫人才是正经主子吧,她一个在金陵的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回去的,这么恋着贾府做什么,还蹭喜气,怎么薛府是亏待她了。不说不觉得,徐嬷嬷身上倒是比平时素净了许多,这大过年的出什么幺蛾子,穿成这样,平时也没有少赏她,难道都补贴给那个侄儿了,还是在蟠儿病情最不稳定的时候来的,薛母对于这般没有眼色的人看一眼也嫌弃,说不定就是那个小子把晦气带了过来,不然几年蟠儿都维持着,怎么当时会在突然间就爆发了病呢。“听说你侄儿从北方来了,是个什么情况?”
    倒不是薛母脾气好,不发作一个下人,一来因为徐嬷嬷是家里带来的,再说她是薛蟠的奶嬷嬷多少有些情分在,并且她也算是儿子手下的人了,薛蟠的主意正,又不像是一般小孩,越过他处理倒是有些不好。这倒是双方顾忌错了,母子二人却是没有就单单的一个嬷嬷的事情念叨过什么,薛蟠是顾忌徐嬷嬷来自王家,也算是薛母手下的一位,才迟迟没有动作,倒是给了徐嬷嬷一个喘气的时机了。
    徐嬷嬷听见侄儿的事情,刚想要表示她很高兴有个依靠过来投奔自己,又想起了那些赔掉的银子,一时间有点支支吾吾地,“还好吧,等开春就去找份计活,您看府里有没有什么能用得着他的地方?”
    “府里的一切都有章程,一进一出都要禀老爷那里记录,你是老人了还不知道。上次已经安排了那个曹厨子进来了,听说他现在都不怎么做事,现在又要把再进来一个?!也是没有活能让他干的。”薛母上次被徐嬷嬷缠的不行,又听着曹老头菜烧得不错,自己的儿子喜吃,才会把人留下,看看能不能给薛蟠加个菜,谁知道那个厨子翻来覆去就会两道菜,别的菜倒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的,正想着要把他遣出去呢,这边还要再给他来一个是绝不行的。
    徐嬷嬷算是碰了一鼻子的灰,只能讪讪笑笑,“这不是大爷病好了之后还没有用过使唤过曹厨子么,才让他清闲着,只要大爷开口,曹厨子保管能做出美食来。”徐嬷嬷说也是信誓旦旦,倒也不怕出了纰漏,她想着再怎么也不会把人赶出去吧。
    “是吗!”薛母倒是意味深长的看了徐嬷嬷一眼,有些人不在你眼前晃不觉得有多讨厌,只要同她说了话,就不开心了,倒是比不过曲嬷嬷,那位却不是王家出来的,做事做人都比徐嬷嬷要老道,可惜当年她的孩子出了点事,她也辞工离开了。“我也乏了,这事你自己去说说,到底是你推荐进来的,到时候出了错,也要问你的责任,这也是府里的规矩,你不会忘了吧。”
    徐嬷嬷想到了薛家的那些规矩,平时不惹事情的事情,觉得这里可比王家松快多了,但是想到了连坐的惩罚,徐嬷嬷也是头皮一麻,薛老爷可是定下了谁推荐了个谁么人进来,万一出事,一同问错的规矩。侄子还是先别想要进来了,先让他老爹好好烧个菜,把薛蟠哄住再说。
    说到底,徐嬷嬷并不知道薛蟠不是她见过的其他小儿,想法还停在一个病秧子做不出大事的思维上,而另一厢学薛蟠早就打算让这个他看来劣迹斑斑,也看自己不顺眼的嬷嬷,马上圆润的滚出府了。
    *****
    “当归,我记得今天是曹厨子和柳厨子在当值吧。”薛蟠舒展了一下筋骨,从书桌边站了起来,去外面活动一下。薛父给林家去了信之后,林海姨夫的还特意给薛蟠带了一封信,上面也是有点考察的意思,问问他读过的书之类的事情。而薛蟠自是回了信,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些融合了他两辈子的一些想法,对于林海来说,倒是看出了这个侄子是个可造之才。林海成亲七八年还没能留下一个孩子,也是头一遭接触这个年纪的孩子,又是自家的亲戚,想着薛蟠曲折的成长,再看着信,见字如见人,林海在薛蟠的飘逸又不是方正的字迹中,看到了一个好苗子。如此几番通信,两人却是意外的熟稔,林海这头想着要是有个这样的孩子该多好啊,就更是亲近了薛蟠,等着三月的见面了。
    薛蟠也在通信中慢慢摸出了一点蛛丝马迹,看来这位林姨夫很得皇上的信任,和王子腾那边不太像,这位更像是一位纯尘,而非权臣。苏州之行势在必行。不过在此之前,要解决一个问题,当然不只是徐嬷嬷。
    “你亲自去,让他做一道一品山药上来当做下午的茶点。”薛蟠平日不会让当归跑厨房,这是想要做什么了,他最不喜欢的事情里有一条就是厨房里有人浑水摸鱼,这是吃货对于食物的敬意。
    当归虽然没能从主子的表情中看出什么,却也知道曹老头要不好了,为什么是做一品山药呢?有点搞不懂,不过主子的事情,没有必要都懂,这才是聪明人。“小的,现在就去。”
    “曹厨子,大爷吩咐了让你做一道一品山药做下午的茶点,你可仔细着点。”当归来到厨房,就看见了曹老头无所事事的打着瞌睡,这个时候除了候着几位其他人倒是在休息的时间,谁不上心一下就看出来了。
    曹厨子猛地一醒,做个一品山药,不就是山药果饼淋一道糖汁么,这个简单。想着徐嬷嬷说的要好好表现,他打起精神来,在薛家的日子没有想象中的富得流油,去也能过的去,他可不要回到以前的屋子里,冬天连个火都不舍得烧。“当归小哥你请好,我马上就去做,不会让大爷久等的。”
    当归笑的和睦,避过了曹老头有点谄媚的脸色,“不急,不急,慢工出细活,大爷吃的可是精细,你可当心着。”
    曹厨子决定这次要表现一把,就用最好的淮山药,别说两淮之地的东西就是好呢,连过节也和京城不同,还能看见西洋来的新鲜玩意,他信心满怀的进了厨房。
    薛蟠却是在庭院中看着枝头的嫩芽,也是时入三月了,早春已发,待这股最后的寒气消散,就是烟花下扬州的时节。他好心情的等着茶点,就看见当归端着那盘用嫩黄釉色盘上叠放的几个圆圆金灿灿的小饼,上面淋着一层红糖汁,面相倒是不错。
    薛蟠夹起了其中的一个,稍稍咬了一口,在口中咀嚼了几下,吐在了边上,就搁下了筷子,让人把曹厨子叫了进来。他似笑非笑的对曹厨子说,“这就是你做的一品山药,你知道我对厨房的要求吧,关系到入口的东西,吃了不能吐出来,所以决不允许在材料上不清不楚,一经查实永不续用。”
    曹厨子心中咯噔了一下,他可没有采办的权利,怎么可能偷工减料,坚定地摇摇头,“小的用的是最好的山药,淮山药,这是一品山药的最好材料了。”
    “这就是你的淮山药?当归,让人把他用的山药带进来。”薛蟠端了一杯茶漱漱口,这糖汁没有熬好,太甜了。
    ☆、10、一品山药·下
    曹厨子心里惴惴,也不知道错在了什么地方,就看着一个小厮拿着他刚刚还没有用完的山药进来呈给了薛蟠。
    薛蟠从小竹篓中随意的取出了一根生的山药,它的个头不太大,色泽看上去有点偏黄,细细一摸刮下一层粉来,薛蟠用手指拈了一下,觉得有点粗糙。“曹厨子,听徐嬷嬷说,你是她的亲戚,一直在京城里的大饭馆做领厨的,没错吧?”
    曹老头不敢直视薛蟠的眼睛,微微把目光向下斜视,手里冒出了一阵细汗,磕磕巴巴地说,“是,是的,做了有十几年了。”只是是在京城的城郊,大饭馆也只是像是体力活劳工的歇脚处,因为占地大就取名叫做大饭馆。
    薛蟠也没有在这一点上纠缠,转而考究起了他的专业知识,“那么你一定知道在我大庆国中,哪里的山药最好了?”
    曹厨子有点不明就里,不就是现在用的淮山药么,“当属两淮流域的淮山药,金陵人杰地灵连出土的食材也不一般。”
    薛蟠见他似乎是在暗暗捧着在金陵长大的自己,只在心中暗叹有时候一知半解还不如全都不懂呢。“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吧,说是前朝的时候有个大户人家的少爷久病不愈,大夫看了说是气亏不畅,于是开了一个方子,里面重要的一味药材就是被誉为山药人参的山药,用了这味药可以补气养肝,不出一个月就能好了。就是一定要用最好的怀山药。但是,半年过去了,那个小少爷的病仍是不见好转,于是府里面又请了一位大夫,得出的方子还是一样,老爷就觉得奇怪了,怎么又是这个方子,吃了这么久都没有好,不过等了片刻,大夫落笔写下了方子后,老爷就明白了。你知道他明白了什么吗?”
    曹老头心中嘀咕他又不是大夫,不通医理怎么可能知道,就听到薛蟠说,“因为先头给少爷用的药材有问题,药性不够,才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你说是什么的药性不够呢?”
    曹老头听出了薛蟠口中的讽刺,这说的一定是山药吧,他感觉到了薛蟠刺在自己身上的眼神,连忙跪了下去,他是混,但是也不全傻,知道那一定是山药的问题。“大爷,大爷,我……”他倒是想说出个四五六来,但是额头滚下了汗珠却也不知道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薛蟠的声音还是淡淡的,一点也没有在意曹老头的窘境,“因为第一位大夫错把‘怀’作‘淮’。在医书中说的‘怀参’,指的根本不是两淮,而是河南的怀川,取自当地的地形一马平川,又及属于怀庆府管辖,故称作‘怀川’。那里出土的山药是药效最好的,有三个特点,个体大、色泽白、粉性足,不只用在医药中,也是一品山药这样的药膳的必选,你说你做的那道能叫做一品山药么,当它完全没有了原来的补气养生的作用后,还能称作一品吗?你不会忘了这道菜本来就是为了给体弱的小孩老人产妇食用的吧。一个连食性也不懂,更别谈做出药性的厨子,居然是京城来的大厨,还是掌勺,你自己相信吗?嗯!”
    薛蟠的语调变得越来越平静,只是最后那个‘嗯!’就像是惊雷一般在曹厨子的耳边炸了开了,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曹厨子知道这次算是被直接寻了短处,想要在辩解两句,就像是这道菜我是做的不咋的,别的菜还是可以的,但是又怕被大爷寻了岔子,他可是隐约中听说过以前就有想要糊弄大爷的厨子,被当众问了个哑口无言,这位可是真的精通吃的弯弯绕绕的主子。
    不过明显这件事情还没有完,“曹厨子,或者你根本就配不上厨子这个说法,最多是个会颠勺的,你是怎么离开京城的,你不会忘了吧!”
    曹老头脑子中只剩下一片空白,知道了大爷全都知道了,他可以算是从京城逃了出来的,就是以前帮工的后厨,出了吃食让一帮人让吐下泄的事情,虽说没有他的责任,但是店的名声是彻底的坏了,更要命的是他们几个厨子都没有出路,京城里面根本没有人家敢用。曹老头可是在亲戚里左右巴拉了好一会,才找到了徐嬷嬷,偏巧自己没有孩子的徐嬷嬷看上了他的儿子,想要让他儿子为其养老,才有了后来到金陵这桩事情。
    曹老头的膝盖已经不停的发抖,“大爷饶过小的这次吧,京城的案子真的和小的半分关系也没有,小的是受到了牵连的啊,走投无路好不容易来到金陵,小的以后一定改,把能学的都学了。”然后就要磕头,可是被荆芥地挡住了,大爷烦着这个东西,磕头能解决问题么。
    薛蟠可不觉得一个纵容儿子赌博,自己一直在厨房混日子,连他制定的规矩也一直无视的人,会真的改好,要是能改好从他来到金陵的时候,就应该从新开始。退一步说,就是因为曹老头和徐嬷嬷的关系,薛蟠也不能在厨房里留下这样一个不干净的人。
    他拿过了当归手上的一本大册子,翻开来念着,“再以前的事情我就不去追究了,从厨房的规矩改革开始这四个月里面,你按时上工的日子才只有10日,按规定每日厨子必须清洁厨具,你达标的日子只有5日。这如果还不够的话,在你那里报废的食材达到了50两银子,这还不算下午的茶点,只是这些个食材去了哪里,你心里清楚。后厨的汝窑红瓷盘一套在你那里摔碎了,方管事连个碎渣也没看见,两双乌金银筷也是在你那里找不到。曹老头你还要我继续念下去吗?”
    “这简直不像话!”就在薛蟠像是报菜名一样把曹老头的罪状一一念出来的时候,薛父走进了别院,这是薛蟠让人去请的,今天非把这个曹老头清理出去再说。“就不说你厨艺低下,完全不符合薛府的规矩,居然还敢偷盗主家的财物,是谁给你这个胆子的,难道是有人和你串联一气么!”
    曹老头连忙摆手摇头,很是忙活,被扣下了偷盗的罪名可比前面的不守规矩赶出府去要严重的多,这可是要进牢里的,“小的没有啊,真的没有,没有和谁串通啊,真真是冤枉啊!”这可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曹老头,你可是不承认,这上面白纸黑字的,是你自己按了手印的记录,还能冤枉你不成了!也别否认了,那玲珑楼可是认了,你是儿子把那一套汝窑红瓷盘和乌金筷子拿去抵押了,还说着别人家都是抵押首饰,到了他那里尽是些餐具,这可是让他们印象深刻。你莫不是认为薛家连这点消息也打听不出来?你的卖身契还在薛家,你就敢做这样的事情,倒真的是胆子不小。”薛父狠狠地看着曹老头,他很好,在金陵这个地方连知府都要给薛家三分脸面,曹老头可真是一点不怕,不愧是京城来的人,胆子就是大。
    “老爷,求求你就放过小的这一回吧,我一定改,那些东西拼了命也会要回来的。”曹老头在地上爬着,倒在薛父的跟前,不住的磕头。
    薛父看着他眼泪鼻涕一大把的样子,更觉得恶心,想改,呸,就刚刚还在他的包袱里搜到了藏着的羊脂玉筷枕一对,真的是胆子大的很,这是在他眼皮底下挖薛府的钱财呢,趁着蟠儿的病事到年节的忙碌一直腾不出功夫来收拾他,想要看看他能过分到什么程度,这条鱼饵撒的,倒是一条贪心不已的肥鱼。
    薛父和薛蟠都懒得和曹老头多说,“平子把他带出去,和他那个儿子一起送衙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待曹老头哀声大嚎,荆芥已经把他的嘴堵上可,只能听见不甘心的呜呜声,然后就被拖了出去。
    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薛蟠与薛父落座后,当归换上了新茶,黄芪端上了两碟装在青釉盘子里的金灿灿小饼,淋着一层薄薄通透的深红色糖汁,仔细一看每个小饼上面还有梅花印、牡丹印之类的不同图案,煞是好看诱人。
    “爹尝尝这是用正宗的怀山药做的一品山药,将生山药去皮蒸熟之后,合着面粉揉成面团,用不同的模子里压平,在上面摆上甜甜的什锦果料,或者微酸的葡萄干,还有不能少的核桃仁,等再笼蒸了一番出笼后,马上淋上蜂蜜、白糖、猪油、豆粉一起熬制的糖汁,就成了金红相间的一品山药了。”
    薛父夹起一个倒是一口一个的大小,还微微有点烫,吹了吹咬上去,糖汁甜而不腻,就着山药饼的细腻清香,还有酸酸甜甜的果仁,倒是别有一番滋味,“再来一点牛乳也不错,不过就着茶吃也是可以的。”
    薛蟠吃了几个,也是点头,和牛乳一起的话,更能有种浓郁的感觉,和茶一起吃就更清爽不腻。“我也给娘那里去了一些,这东西健胃养脾,不仅增强体质,也是延缓衰老的,也能变着法儿的做,拔丝山药也不错。”
    等吃完之后,薛父问起了今天的事情,“蟠儿倒是料想的不错,用一道菜就把他炸出来了,我托人问了,曹老头就是在京城牵扯进了案子里,才逃到了这里来。”
    原先薛蟠并不清楚曹老头在京城到底犯了什么事情,但是这样一个厨子,连淮山药与怀山药也不清楚,可见他的本事有够混的,联系到他儿子的嗜赌成性,又是在薛家最忙的时候入的府,可见本来就有什么事情背着呢。
    不过这事情还没有完,还差一位呢。这头薛父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情,“你这个淮怀不分的事情,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就是曲嬷嬷,说起来你那时候才一岁,不知道她其实是被遣送出府的。为了就是薛平听说了她和京城的贾家关系不清不楚的缘故。现在想来,这里面有点古怪。”
    薛蟠仔细一下倒是懂了,薛平就是老管家平子,也许是听错了人,“爹你是说曲、徐的发音相近,当初弄错了?”在他们这一块说的不都是京城话,还有金陵一带的话音,里面曲徐的发音倒是有点说不准。
    只是,薛父凝神想了一下,摇摇头,“不能说是弄错了,还要查查,当初说不定是误打误撞吧。”
    ☆、11、糖蒸酥酪膏
    薛蟠走在通往主院的路上,荆芥和黄芪跟在后面,而当归与甘草出府去置办一些薛蟠吩咐的东西,三日后,他和薛父、薛母就要沿着大运河下苏州,去林府拜会林海姨夫和贾敏姨妈了,说起来这也是他接触的第一个贾家人。
    说起贾家就想到了几天前薛父说的曲嬷嬷的事情,原来当年是老管家薛平无意中听到了有人向薛府里的嬷嬷传信,说是给那个曲嬷嬷带口信,京城里还是关心着金陵的事情,让她不要忘了自己到底是哪里的人。这话模棱两可,薛平既没有看清传话人,也没有看见听话人,但从穿戴上面他确定就是薛蟠身边的嬷嬷。说起来薛蟠一共有三个嬷嬷,因为他自身的关系,不习惯那样喝人奶,所以可以说是断奶及早,都是让人挤到碗里才喝下的,这让他和几个嬷嬷之间的关系并不亲近,当然他一个转世之人,本就不会轻易与人亲近,特别是当他发现几个嬷嬷都没有真心的时候。
    一个是薛家的嬷嬷,本来就说好了等薛蟠一岁就放回老家,还有两个都是跟着薛母来的,一个是从王家出来的徐嬷嬷,还有一个是后来出嫁前王家给配的曲嬷嬷。
    薛蟠想着要是真论做事这一块,曲嬷嬷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和处处与他不和的徐嬷嬷比较,可以说是好上千万倍了,这人就怕比较。
    但是薛父却说了,完美意味着虚假,曲嬷嬷当年在薛父的质问下,承认了她原先和贾家有关联,是王夫人薛母妹妹身边的人,至于妹妹把一个嬷嬷派到薛家来的用心是什么,薛父不好说。前头就说过,算起来只有薛母嫁给了商贾的薛父,这是看上去有点不和的婚事,王家照理也可以找一个在朝为官人家的儿子让薛母嫁过去。要说不是为了薛家在财钱上的好处,薛父自己都有点不相信。如果,不是他本就是个明白人,而薛母也听他的话,加上儿子争气,万一他不在了,薛家变成什么样,王家能不能捞到好处,还是二说。
    所以,当年曲嬷嬷的话,薛父也是信了的,王夫人那个人还真的做的出这样的事情来。或者说,整个王家都不是善茬,要不然王子腾能轻易在皇上心里留着位置。曲嬷嬷被发卖了出去,但如今看来这背后似乎还有隐情。先不说到底是徐嬷嬷还是曲嬷嬷才是王夫人的人,也要想想那个背后的人真的是王夫人吗,还是另有其人?王夫人不过是个借口。


上一章
返回

薛蟠之闲话红楼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