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在老家开农家乐的那些年

第178节

    大多数人减肥没成功,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当然了,他们不但能自我安慰,还能用同样的话去安慰其他人……
    有了大量的真人真事做宣传,大量想要减肥的人都奔着往云水村这边聚拢。
    可云水村就那么大的地方,可容纳外来人口有限,尤其是住宿这方面。
    因此,参与减肥训练营的人依旧是睡大通铺,至于住宿费用,每个月一百块钱,权当是占用了村民屋舍的一种补偿。
    也不能老是用村民的房屋啊,你来这边住,可还是会电灯,会用水的对吧。
    至于能预订到农家乐那边的客房,这就看这些人是否够勤快,便宜一点的民宿就靠各自手气了。
    之前参加过比赛的人对于睡大通铺已经习惯了,他们有的人无所谓,睡在一个大房间里,每天也就睡睡觉,重要的东西也有农家乐那边保存柜,有各自的锁可以锁,不用担心钱财和贵重东西丢失。
    他们来这儿就是来减肥的,也许刚开始来,他们还有点当儿啷当的心态,但是经历了一个月,他们心态也逐渐改变了,人也历练成熟了不少,这次更是把自身性格沉淀下来。
    他们认真的了。
    既然减肥,那就认认真真的,睡什么地方不重要,保暖舒适,能睡觉就行。
    等减肥完毕,他们就离开了,反正也不是长久在这边居住。
    而有的喜欢私人空间多一点的,就是买一个小型帐篷,这样就可以起到拥有个人独立小空间的自由了。
    减肥训练营这边在对外宣传的时候,把这些都给编辑好,如实的汇报,着重表明条件艰苦,居住环境苛刻。
    不过,即便是如此,还是一大波一大波的人士狂奔而来。
    没办法啊,眼看着身上的肥肉越来越多,不减肥不行啊。
    于是,云水村在欢送了热闹的五一小长假后,又迎来了欢欣鼓舞的减肥狂潮。
    村里人闹极了。
    随着村里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沈潇云也想到了治安问题,虽然目前为止,云水村这边还尚未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有些事情是潜在的,必须做好防范措施。
    在建立后山那些别墅的时候,顾先生不仅给村里按上了路灯,那些从村口一直延续到村子里每个角落的路灯上还挂上了监控器。
    可这些还是不够,有时候发生突发事件,必须要人为干预。
    沈潇当然不能像顾先生那样,安排正规的治安人员,但是普通人他还是能找到的,比如本村的村民啊。别看他们人瘦,矮,可人结实着呢,真的比起力气来,寻常两三个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换上保安服,佩戴相关的安全帽,棍子,经常在人流量多的出入口站上两三个,不管是威慑力,还是保护,都能起到一定性的作用。
    同时随着人多,沈潇云打算在旅游的接待入口的地方,弄一个简单的安检,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保证云水村这边的安全,也能保证其他前来游玩游客们放心。
    把这些都弄好以后,又是一个星期过去了。
    云水村这边油菜已经收割了,该播种的花生豆子,芝麻,还有高粱等这些农作物的种子和幼苗也相继的摘下了。
    最忙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了。
    不过在乡下,永远是没有空闲的时间。
    比如说把打出来的新鲜的油菜籽晒干,筛选后,再拿到油坊里榨油,那些晒干的油菜杆子扎成小捆的柴火,煮饭烧菜的时候可以当柴火烧,这在乡下最常用的柴火。
    沈家里的油菜也收割了,一大波的游客们帮着干农活,有的还会去帮忙喂养小猪小鸡小鸭子还有池塘里面的鱼苗苗,这些农活有了人帮忙,家里人也轻松许多。
    眼看着手头的事情也忙的差不多了,农家乐那边往上升的阶段快进,口碑和客流量暂时也不用他担心。村民们不但有各自赚钱的职业,即便家里有很多农活,又如今有沈潇云发起的减肥训练营,也不愁劳动力了。
    沈潇云手里有村里人每家每户的名单,可以出动的劳动力,比如壮年的,跟沈爸爸沈妈妈这个年纪的,会负责一些送快递,接送游客这些比工作,这些是靠按劳分配,工作卖力,跑的路多,自然收入也就高了。
    还有一部分在农家乐这边工作的,比如食堂这边,靠家里非常的近,每天没事可以回家,有什么事打个招呼,让人顶班换班都比较随意,工作轻松,适合村里的妇女。不但食堂这块,现在还有农家乐卫生,也有一拨人可以分配到,后面为了迎合更多游客的口舌之欲,食堂这边又招了一些村里的人,年纪大的也没问题,只要会做各种好吃的,比如炸好吃的萝卜糕,纯手工做的米糕,红糖发糕,桂花糕,红糖糍粑,烤饭团,烤年糕等等这些没有什么高温加工程序,保证食物的原汁原味的食物也非常的受游客的欢迎,因此沈潇云也招了不少人,帮助村里更多的人有创业的机会。
    现在又增加了不少警卫,这回村里可以说村里类似壮年的能出动的都给出动了。
    再加之每家每户,多少有点能拿出手的小吃,比如这一家的煎的高粱粑粑可香可脆了,糍粑都是糯米或者是高粱蒸熟的,然后用人力捣鼓捣成细腻柔软的面团状,不但味道香醇,口感细腻,吃起来还拉丝特别长。
    然后放在小火炉上小火慢慢的烤,随着炭火烘烤,这些切成方块的糍粑外表烤的焦黄起泡,那米香味和高粱的香气缭绕,食物最本质的味道最为吸引人也最为致命了,游客们馋的不要不要了。
    有人喜欢沾着砂糖吃,有的喜欢蘸辣椒酱,有的喜欢蘸番茄酱,还有的喜欢烧烤酱,或者干脆吃那种原味的,风味各有不同,但是吃在嘴里,那都是分外的香甜软糯,每一口那都是细腻软绵,一拉就跟放了好多的芝士一样,可以拉好长好长。
    关键是就算是吃到饱,吃到撑也不会觉得呢。
    游客们之间吃喝那都是一呼百应,哪一家有好吃的,没过多久,其他的游客就知道了。
    不光这种烤年糕在某段时间里备受游客们的痴迷,就连烤饭团,这种简单的食物,也是被追捧了好长一段时间。
    同样的也是小火烘烤,喜欢吃焦脆锅巴的会刷一点点油,吃起来又香又软,特别是趁着还烫手热乎的时候,那味道简直了。
    又比如某一家的煎鸡蛋饺特别好吃,软软嫩嫩的,有鸡蛋的醇香,还有猪肉的肉香和厚实感,不同层次的感受,再淋上好吃的酱汁,最后吃的时候恨不得把盘子上的酱汁都舔得干干净净的。
    又比如某一家的豆腐乳,酸豆角,泡椒萝卜等等,光是这些小吃的,游客们没事的话就去每家逛一逛,连续吃一个星期都不觉得腻。
    有了农家乐这边的带头,还有沈潇云的提点,云水村每家每户,都会挂起一个牌匾,或者条幅,把自家好吃的写出来,这样显眼又醒目,门槛的地方摆上一个简单的货柜,游客们一眼就能看到。
    沈家这边暂时没有弄这些,原本沈妈妈也想卖点东西,沈妈妈虽然在家里没有干什么家务,大部分在田地里忙活,可她会做各种饼子糕点,味道也非常的不错,是可以拿的出手的。
    眼看着大家都赚钱了,沈妈妈也有些眼热,不过沈潇云还是否定了沈妈妈的这个决定。
    他家里现在住着两位特殊人物,一位是顾先生,这人喜欢安静,另外就是李佑安,又是个宅的能饭都不吃的狠人。而且他也是住在这里这边,经常会放一些文件资料在房间里,要是开了这种卖小吃的,每天出入的人多,人多事杂,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
    他这边还稍微好点,没有什么机密事情,可李佑安那边不同了,还在跟哥哥合作,有的事暂时还不能公布出去,而且他还希望家里安静一些比较好。
    农家乐那边赚的钱就足够了。
    沈潇云把利弊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后,沈妈妈就把卖各种小吃的心思放下了。再说了家里还散养了那么多的小动物,虽然暂时是有人帮忙喂养,可这些东西自己还是要去看看,时时关注,也是需要人手和精力的,不能因为大家赚钱,什么事都给揽下了。
    眼看所有事情都暂时解决了,也稳妥的上路了,不太需要沈潇云操心后,沈潇云就开始积极投身到全村扫盲的事业中了。
    这事他一直在筹备,也在做各种规划,招聘了相关的人员,查询了很多资料,也询问了不少人,就是为了能在云水村顺利的开办成年学校。
    第176章 开展全村大扫盲
    一切都筹划好了之后, 目前手头也能拿出一些钱来,沈潇云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开始行动了。
    打算要办的成年学校就建立在宗祠的附近, 这样一来, 位置差不多就是在村子里最中心地带,同时宗祠周围比较空旷,地带幽静, 树木蒙荫,环境比较好,而且还非常安静。
    游客们也知道这里是云水村的宗祠,大部分人都不会来这里,把学校建立在这里就不用担心游客们的打扰了。
    位置挑选好, 又经过了村里同意后,就开始施工建立了。
    还是跟以往那样, 依旧是石头砌筑, 平房,跟云水村所有建筑一样,村里人能出动的都出动,暂时放下手里的农活和工作, 积极参与建立学校的活动当中。
    因为这是关乎村里所有人利益,也受益于村里人, 算是大家公共的东西, 因此这次每家每户参与其中,吃饭都是在自家吃。
    能出力的都出力,能出桌椅门窗或者木材的都毫不吝啬的往这边搬运。
    待一个星期后, 一栋类似四合院宅子就给建好了,教室也分很多,还有休息室,换衣间,卫生间等等。
    不管是比较老式的那种黑板粉笔书写,还是现代化的投影模式,常见的课桌椅,还是电机房配置的电脑,陶冶情操的绘画教室,各种乐器的跟进沈潇云都给一一的配套齐全。
    还有相关的图书室,扩大大家的阅读量,也可以供给那些没有时间每天去学校的村民借阅,帮助他们有更多时间学习。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非常枯燥且无味的事情,小孩子上学开心,那是每天都有小伙伴一起玩耍,年纪大的人记忆力,精神方面肯定是跟不上小孩,其他的娱乐性的课程也要适当调节放松。
    村里的成人学校就这样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建好了,沈也把招聘到的老师,相关的书课本文具都给安排到位,保证村里每个人来到学校这边都能分到书本笔。
    当然了,避免浪费和不需要的开支,想要来上课,或者专门学习某一项课程的,比如绘画,各种乐器的,提前报名就行。
    学校教室这边配套完成,相关的老师也报道就位,沈潇云也去了地方教育局那边做了申请,各种资料备齐全了,沈潇云这个目前拥有诸多头衔的主播如今又有了一个乡村成年学校校长的称呼了。
    拥有众多马甲,且一点都不怕扒的红人了。
    开了一个简单的开校典礼,全村人聚在一起,沈潇云作为创办人上台演讲,讲的都是很常见的激励人心,蓬勃发展的话题。村民们多单纯,多朴实,哪有听过这种这样类似洗脑的热血演讲,一时间鼓掌欢呼,庆贺开校并且对学习展开了美好的幻想。
    开完会,放了鞭炮,然后又喝了小茶,桌子上也给摆上了瓜子花生糖果和不怎么常见的水果零食,大家开开心心的就跟过年似的,聊的非常开心。
    像这种全村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也就村里有酒席,或者过年会聚聚。当然那种酒席聚会还不像这次开办学校来的热闹,一般吃酒席不会全部落座,像今天就是全部搬来长条凳子聚在大操场里。
    开开心心的,满脸笑容,场面热闹且喜庆。
    除了放鞭炮,沈潇云还准备了其他装饰渲染气氛,比如红艳艳的气球,绸缎布扎的花带,还特地买了几个花篮往校门口一摆放,扯上一块红色背景布,一切看起来还有模有样的。
    本来沈潇云也打算买几个烟花放一放,可后面一想,烟花太贵了,看几眼就没了,这几百块钱买点瓜子水果饮料让村里人吃的开开心心来的实在。
    云水村这边开办成年学校,村民的子女对此也是有所知晓,村里人把这好消息告诉自家的子女,对于村民来说,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且极为有意义的大事情,得把这个好消息分享出去。
    同时他们也隐隐的有种想要自己常年在外的子女们回到云水村,在这边只要肯干活,都有机会给安排上工作。
    常年在外的子女大部分在外面成家立业了,或者有自己的事业,他们习惯外面的繁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许多人很少再回来,因此在得知家里建立了成年学校也只是惊叹。
    同时心里也冒出了不以为然。
    云水村多穷,多偏僻啊,他们怎么能不知道呢。
    大深山里的穷山沟,出去一趟实在是太困难了,就算是建立成年学校估计也像是那种贫困山区的那种学校,到处是破旧灰尘脏兮兮的样子,因此他们并不觉得云水村会发展的很好。
    不过能够办学校,让村里人学校,认识一些字,接收到相关的教育,和外面的世界接轨,扩开自己的眼界,这种事情村民的子女们还是非常的,这事好事。
    因此在愉快的聊完天后,他们委婉的拒绝了父母的好意,没有任何的意愿回村里发展。
    在外面混了那么多年,他们好多人已经习惯了同一个地方,不管是上班,还是居住的环境,周围认识的朋友或者同事,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意割舍的。
    对此,不少村民也是满心的失落,子女不愿意,他们也不能强求。
    只是他们心里偶尔也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来,等村子里发展起来了,经济好起来了,生活富裕了,那孩子们是不是就有回来找工作的想法呢?
    肯定会的吧。
    虽然这些在外面闯荡的年轻一辈们接到父母的电话,他们是拒绝了,不过在打完电话,会想到父母对村子里的各种夸赞,他们也有去网上查看,等在网络上看到已经是属于热门话题的云水村,他们都有点怀疑自己在网上看到的那个云水村是否是自己居住的小山村。
    居然能这么美?
    他们怎么就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有那么多可以游览的景点,还有各种网红打卡小吃!!!这不查看不知道,一查他们都吓了一大跳。
    那种破小的山村,居然还搞起了别墅,专门为那些高层人士服务,还有国际巨星,商业大佬,这些视频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他们村那么穷,这些人住在那边真的习惯吗?
    这应该不是他们出生的那个小山村吧,看到网上那些流传的视频,那优美的环境,那如同仙境一样的云层缭绕,还有各种吹破到天际的美食,这让不少在外远游的年轻看的十分懵逼。
    不,不可能吧。
    有的人每年过年还是会回去过年的,他们就算是在外面娶妻生子,每年还是会挤出时间来,回家看看老人,因此对云水村的情况再熟悉不过了。
    当初云水村在国内两个黄金频道内插播各种广告,许多在外打工的云水村年轻人也有看到,只是那个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云水村就是生他们养他们的云水村。
    因为那拍摄出来的广告实在太美了,画面也是仙气十足,各种航拍俯瞰的方式,或者画面拉升,细节上的放大,剪切的非常唯美,这跟他们居住的那种穷山恶水,四处环山,出门就是山的云水村完全搭不上边。
    因此,他们当初看到那些广告,也只是唏嘘,同名不同命,也没太把那些广告放在心里上。对于他们这种低层次的普通人,每天都要为生活奔波,每天上完班就回家玩玩手机,看看电视,或者是休息,因此旅游这种费钱又耽误工作的事对于他们来说,还不在他们的消费之内。
    因为从未去关心,也从未去查询,因为这些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就算是听到父母说村里发展的有多好,今天又在网上卖了多少东西,接待了多少游客,他们也只是笑着附和,并未放在心上。


上一章
返回

我在老家开农家乐的那些年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