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锦堂香事

第130节

    他们出京眼看整半年,确实,陈淮安也想回家,回到木塔巷,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生活。
    尤其想念锦棠,每每夏来,也不知道她是不是总踢被子,他不在,她定然贪凉,也不知吃了多少冰凉的东西入胃中。
    而黄爱莲才是最诡异的。
    她那个遗腹子,陈淮安掐指算的话,恰好能对得上上辈子她生陈濯缨的时间。
    那么,她生的孩子还在人世吗,是谁的,会不会是陈濯缨?
    徜若那样的话,陈濯缨压根就不是他的孩子。
    陈淮安恨不能立刻回京城,弄明白这一切,但显然,天灾,瘟疫,这些事情更重要。
    抱着瘦成一把骨头的嘉雨,脑海中一团迷雾,陈淮安依旧柔声劝道:“嘉雨,带着你出京的时候,你嫂子是不愿意的。你如今病成这个样子,我要把你送回去,她定然得恨死我。
    你好好吃饭,养伤,等你伤好了,河北的瘟灾也结束了,二哥带你回去,好吗?”
    嘉雨咬唇半晌,才张开嘴,吃了一口粥。
    *
    河北大旱之后又大涝,但京城此时才迎来最厌热的盛暑。
    一整天,唯独黎明的时候,还有那么点子清凉气息,等到太阳一出来,整座城池热的就跟蒸笼似的。
    这时候,京里的达官贵人们都跑到密云、怀柔等地避暑去了,坚持在京里的人们也热的受不了,便公务缠身,各部的侍郎尚书们也把办公地点改到了云绘楼,无它,只因这地方是皇家林苑,满京城最凉爽的地方了。
    清早起来,锦棠收拾罢了,提上两坛子酒,带上自己锦堂香酒这两年来,于民间各种酒品大会,商堂大会中所取得的荣誉,以及京城各处文人仕子们为锦堂香而提的诗一并儿的带上,便准备要到云绘楼,去见新任的礼部侍郎了。
    她虽如今也是个五品官家眷属,但就好比上辈子锦棠未从陈淮安的官职上谋过一份利益一般,便如今生意难做,她也从来没有说是借过陈淮安,或者说陈澈一府的名头。
    递了拜贴之后等了半晌,云绘楼里传话的小厮跑了出来,说道:“陈侍郎并不在楼中,他说,叫您在楼外临水照月处等着,他大概马上就会到了。”
    锦棠到如今,还不知道新任的礼部侍郎是谁呢,听说姓陈,短暂的犹豫了片刻,回想着哪部有姓陈的主事或者侍郎调到了礼部。
    临水照月是一处观景台,台子建在黑龙潭上,对面是参天的银杏,银杏掩映之中,便是京城最大的尼寺,慈悲庵。
    而陈澈家的老宅,就在这临水照月台的对面。
    锦棠站着等了半晌,眼看天将近午了,都未等到任何一个官员的经过,反而是站了片刻,就见一个男子气喘嘘嘘的跑了过来,而他身后,还有一个梳着双髻的小丫头在追,边追边喊:“抓贼啦,抓贼啦,这偷东西的贼,快来人,抓住他。”
    齐高高就在锦棠身边站着,眼看着贼朝他而来,伸脚一绊,就给绊倒在了地上。
    锦棠过凑过去也是一脚,问道:“贼,你偷了谁,又是偷了甚东西?”
    那贼趴在地上,也不挣扎,埋头闷了半晌,转过身来,赖呵呵笑道:“老子贱命一条,不就是偷个荷包儿,还你们就是了,你们还想怎地?”
    锦棠道:“怎地,抓你去见官,偷人你还有理了你?”
    那人呸了一声,叫齐高高踩着,仰躺在地上闭起眼睛,就开始装死了。
    急匆匆赶来的小丫环从齐高高手里接过荷包,欠腰对着锦棠福了一福,道:“小姐,我代我家姑娘谢谢你,但不知姑娘姓甚名谁,改日,我叫我家姑娘上门谢你?”
    却原来,这贼偷的还是个大家闺秀。
    齐高高最是怜香惜玉的,松了这贼,迈步过去,对着小丫环说道:“这是咱们锦堂香的东家,罗锦棠,于这京城之中可谓大名鼎鼎,你家姑娘要谢,记得谢我就好,我叫齐高高,是咱们锦堂香的掌柜,锦堂香……”
    锦棠想要抓手阻止齐高高再说下去的时候,贼爬起来,跑了,而齐高高不管不顾,继续往外倒篓子的卖着。
    而锦棠,她识得这小姑娘。
    她是她上辈子的挚友,袁俏身边的小丫环,名叫常随。
    那这小贼偷的,肯定就是袁俏了。
    第164章 万事之头
    “你就是罗锦棠?”身后是个青年男子的声音,明显中气不足。
    锦棠格外熟悉这个声音,因为上辈子初到京城,陈淮安经常在外的那段日子,锦棠整日恍恍然无且,一直以来提点她,指教她,鼓励她,让她不至于回避退缩,扔下陈淮安就跑回渭河县去的那个人,恰就是这样的嗓音。
    不必回头,她眼前都能浮现起这个人的样子。
    清瘦,白净,相貌还与她有几分相似,仿如兄妹一般,眼下常浮着两抹淤青,随时说话都要捂唇,因为他天生的瘦弱体质,一直身体不好。
    锦棠一直刻意回避,就是不想这辈子再见陈淮誉和袁俏这两个人,怕要害到他们眷侣分散,却全然没想到,居然今天在这儿就给碰上了。
    “罗锦棠,三嫂?”袁俏兴冲冲的扑了上来,笑着说道:“呀,你真是我的三嫂子?”
    锦棠笑着点了点头,回过头来,便见一袭白衣,清瘦,病弱,相貌清俦,仿如谪仙般的陈淮誉站在自己身后。
    他在看到她的那一刹那,原本就苍白的脸上顿时浮过一抹惊愕,愣了半晌,他居然唤了一声:“娘。”
    锦棠顿时一凛,而袁俏也是噗嗤一声:“二表哥,您没事儿吧。”
    罗锦棠不知道的是,上辈子在她入京之前,因是陈澈先见的她,非但于当时就收起了府中余凤林的画像,也跟老太太,几个孩子交待过,说自己一辈子对不起妻子,如今府中来了个相貌,性子都有些与妻子相似的女子,这于他们陈府来说,未偿不是一种幸事。
    从今往后,大家收起对余凤林的思念,也莫要提这件事儿,勿要吓怕了新媳妇儿,也不要跟淮安夫妻提及此时,叫他俩徒生烦恼。
    因为他们父子,甚至于全家都对余凤林有愧,待罗锦棠好,也算是在无法补偿一辈子狂热的爱着丈夫,却又叫丈夫蒙骗一世之后,病死在岭南的余凤林。
    所以,陈淮誉才会对锦棠特别的好,那种好当然超出了弟妹于伯哥之间的范畴,就算并非男女之情,陈淮安和罗锦棠肯定会有所误解。
    但是,为何故他们上辈子绝口不提,让陈淮安和罗锦棠至死都不知道这件事儿。
    甚至于最后陈淮安死到临头时,陈澈身为一个和蔼的父亲,纯熟的政客,还在朝中有一席之位时,为什么于儿子没有一把搭救之情,就任由他在那冰天雪地中,一块白馍了残生。
    这种种疑虑,大约也就只有这辈子陈淮安和罗锦棠再经历一遍过往的人生,才能弄明白这其中的曲折了。
    *
    陈淮誉往后退了两步,清了清嗓音,仿似才回过神来,笑道:“却原来是淮安家的内人,弟妹,但不知怎的昨日家宴,你为何不回府?”
    锦棠咬着牙笑了笑,心中总觉得这番偶遇,实在是太巧了些。
    但是,袁俏的热情随即冲散了她的疑虑。
    她道:“从今儿起,咱们老太太就要在老宅里避暑,一大家子人只怕都得过来呢,今夜老宅中还有宴,跟我们一块儿回家吧。
    难道说,你就真的如外界传言的那般,财大气粗,瞧不上我们陈家的人?”
    “俏俏……”陈淮誉大概是听着袁俏这话有些不对,于是出声提醒:“或者弟妹不方便,不许用这般的口吻与她说话。”
    他因见罗锦棠生的肖似母亲,还一身直裰,手中还抱着一只硬牛皮制成的公文本子,显然,就是为了公务而出来的。
    清爽,洒脱,还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罗锦棠如今所活着的,恰是他母亲在世的时候想要活的样子。
    思及一个月前,母亲三年祭的时候开棺重新整尸敛玉体时,揭开棺木时他所看到的样子,陈淮誉心中仿如叫钝刀刮过,痛到连气都喘不过来。
    狗屁的栩栩如生,音容宛在。
    她确实没有腐烂,甚至遗体历经三年,除了脱去水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那是因为她是被毒死的。
    不过因为是缓慢,长年累月的毒素侵体,初死的时候并没有被查出来而已。
    据说被毒死的人,累生累世堕于地狱,求出无期。
    他的母亲音容宛在,可她也将永远被困在那具如生的躯体里,求不到一个解脱。
    母亲之死究竟是谁下的毒手,是陈淮誉上京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但他没想到,初到京城,万事还无头绪,居然就先到一个与自己母亲生的一模一样的女子。
    而这女子,还是他的弟弟,陈淮安的妻子。
    这就有意思了。
    袁俏随即捂唇,又吐了吐舌头,道:“只是罗东家的美名遍及京城,黄爱莲死后,全京城的女儿家们,就只看三嫂您呢。”
    锦棠因为嘴快,说话向来不经脑子,上辈子与袁俏意气相投,也知道她说话总是有个不管不顾的毛病,是以,只是噗嗤一笑,也不多说什么。
    这时,袁俏笑着说道:“我与二表哥今日恰好要去慈悲庵吃素斋,三嫂要无事,咱们一起?”
    锦棠笑道:“不了,我在此等礼部侍郎,有件关于酒坊的事儿要谈。”
    袁俏与陈淮誉二人相视一笑,她点着锦棠的鼻子道:“那新任的礼部侍郎呀,今儿在祖母面前敬孝道,陪她推牌九,三嫂怕是等不来了。
    不如,咱们一起去吃顿素斋,待到回家之后,让二表哥与礼部侍郎说说,无论什么事儿,身为弟妹,他肯定都会一力替你办掉的。”
    锦棠皱了皱眉头,袁俏随即道:“那礼部侍郎,可不就是咱们家的大哥,咱们的淮阳哥哥?”
    陈淮阳居然做了礼部侍郎?
    而且还专门把她约到云绘楼,却让她在外晒了半天的太阳。
    若非恰好遇见陈淮誉和袁俏两个,在这盛暑的大热天里,她难道在这儿站着等他等一天?
    陈淮阳这个王八蛋,锦棠心说,两辈子,他都是个宵小鼠辈。
    并非爱慕或者欢喜,只是对着罗锦棠的脸,陈淮誉就要想起母亲,那种对于母亲枉死,却连凶手是谁都不知道的绝望,悲噎,伤心和痛楚让他难过的喘不过气来。
    他道:“一餐素斋而已,弟妹今日是等不到礼部侍郎的,随二哥去给母亲上柱香,我有些话要问你。”
    锦棠再来不及推辞,袁俏一把拉起她,转身便跑。
    慈悲庵是处老尼寺,之所以陈淮誉会来此,恰是因为,他母亲余凤林的牌位被接到京城之后,陈老太太立刻就给送到了慈悲庵。
    用她的话说,余凤林一生水晶玲珑心的人儿,不能放在府中,叫她看着丈夫再娶,与新妻琴瑟和鸣,如鱼似水。
    锦棠于是跟着陈淮誉和袁俏就进了慈悲庵。
    这慈悲庵是处极小的尼姑庵子,总共也不过一老一小俩个小尼姑。
    老尼姑法号慧祥,小尼姑法号静贞,小小的庵堂之中供的是地藏菩萨,虽说庵小,但是石径两旁青苔细细,院中光明如镜,清扫的极为干净。
    锦棠上辈子也曾来此给余凤林拈过香的。
    对于余凤林的身世与经历,锦棠只能说,历史是何其的相似。
    她和余凤林一样是发妻,一样遭遇了丈夫养外室子,被背叛,被蒙骗,还全然一无所知。她最后是撞见了血淋淋的真相,于是经历了世道的残酷与恶,断然和离,又死而复生,而余凤林则比她幸运得多。
    她至少一世不知外室,外室子的真相。
    便死后外室进门,与丈夫举案齐眉恩恩爱爱,她自己连牌位都无法在府中立足,被挪到了一庙小小尼庵之中,但哪又如何?
    两眼一闭,万事皆空,每日听着佛语经纶,余凤林终会修成正果,永离凡尘六道。
    就在庵中唯一的菩提树下摆饭。
    慧祥老师太一脸慈详笑意,并不言语,只以手示意,让锦棠和陈淮誉于餐前,先默念九遍法号。
    锦棠默读过法号,见端饭来的居然是袁俏,遂笑着说道:“原来做斋饭的居然是你?”


上一章
返回

锦堂香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