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锦堂香事

第174节

    陈淮安嗓音惯来就粗,立刻深吸一口气又柔了下来:“我从来不曾喜欢过儿子,这辈子你也不必生儿子,我瞧见那些臭小子们就讨厌。”
    恰丑丑的芷堂从外面捡了根全天下最顺眼的棍子,上面还生满了枝叉,狼牙棒一样,蹦蹦跳跳进了正房,要来看看大姐姐生的小外甥女儿,一听姐夫这骂的就是自己,委屈的嘴把一撇,扛着根棍子就哭哭啼啼的出去了。
    锦棠抽了份他压在枕头下的名单出来,指着上面一个个名字道:“瞧瞧,这可不都是你给起的,秉正,佑正,这哪一个不是男孩儿的名字?”
    陈淮安一把夺过纸,哗啦啦撕作几瓣:“今时不同往日,有她,我再也不要儿子了,糖糖,你不懂,我这辈子有她就是值了。”
    锦棠狠狠瞪了陈淮安一眼,瞧他一幅欢喜狂了的样子,莫名一阵心酸,柔声道:“咱们的闺女又回来了,我也觉得咱们这辈子值了呢?”
    陈淮安讪讪点着头,握过锦棠的手压上酸楚的鼻头:“值了值了,我要养大她,我还得叫她知道,她爹是这天下无出其右的男人,谁也甭想打她的主意。”
    “谁也甭想打我闺女的主意。”他一遍遍的说着,将锦棠的手挪在自己眼眶上,一声又一声的哽噎着。
    陈老太太只生了一个陈澈,陈澈生得三个儿子,家中没有女儿。
    余凤林当初为着喜欢能有个女儿养着,才会把袁俏接来养在家中,足可见陈府一家对于女儿的喜爱。
    而郭兰芝前后两胎,均是儿子,陈澈盼了一个又一个,听说锦棠生孩子的时候,虽说因为正在一力黜儿子的官,未敢亲自前来,但听说锦棠生了女儿,也是欢喜的差点晕过去。
    等到孩子满月的时候,陈澈和陈淮安俩父子都替孩子娶不出个小名来,倒是陈淮安偶然想起来,自己带着锦棠到龙泉寺时,曾见处处莲华开,遂道:“不如大名先放着,小名就叫阿荷吧。
    于是,一家人便阿荷阿荷的叫了起来。
    陈淮安没跟锦棠说过自己被辞了官的事,不过,从锦棠生了孩子的那日起,便推到一切差务,专心守在家里,跟着葛牙妹学炖汤,两只大黑熊似的爪子,学着给孩子换尿布儿。
    要说,像陈淮安这种人,只要虔心的愿意学习什么,那是极快的。
    这不,两三天的功夫,他就已经会换孩子,会给孩子换尿布,便锦棠偶尔要喂奶的时候,他也不肯叫锦棠抱,要自己抱着孩子。
    越抱越爱抱,越抱越喜欢,喜欢到不肯撒手。
    到最后,齐如意和葛牙妹俩个进进出出伺候月子的人,什么活儿也没得干,因为活儿全叫陈淮安一人抢着,给干完了。
    *
    转眼已是小阿荷的满月。
    陈澈身为祖父,终于有了孙女,喜极之下,便要在陈府之中办宴,为小阿荷庆满月之喜。
    陈淮誉早就回淮南去了,陈淮阳尚在府,而陈老太太和陆宝娟则在琅嬛仙洞潜心礼佛,陈府上下,如今唯独一个郭兰芝,也因为家破人亡而哭哭啼啼。
    总之,几家欢喜几家愁,锦棠也颇想去看看郭兰芝,遂也就答应了陈澈的满月之宴。
    生了一胎孩子,再兼葛牙妹月子伺候的好,锦棠丰盈了不少。
    她今日穿了件米白色提花压绸的短袄,再系一条妃红蹙金海棠花鸾尾的长裙,一个月子息养的好,面色又粉又嫩,嫩的能够掐出水来。
    自打小阿荷生来,来了几个乳母葛牙妹皆不满意,自发的就替锦棠带起孩子来了。
    便要回陈府,孩子也是由葛牙妹抱着。
    走在街上,也不知为何,路总是堵着,走走停停,就是不能畅畅快快儿的走。
    锦棠颇有些心急,撩起帘子,见大街上处处窜着一群群的人,瞧起来扛着扁担挑着鸡笼的,全是些平民百姓们。
    入了城连路都不会走,这些人直接就在大街上,一伙又一伙的聚着。
    她遂问骡驹道:“骡驹,我坐月子这些日子,京城可是有什么新奇事儿发生,我怎么瞧着满街都是乱轰轰的?这些人都是怎么回事儿?”
    葛牙妹还没来得及阻止了,骡驹的大嘴巴已经开始说了:“这还不是咱们二爷闹的?朝臣们因为他一直以来办差得力,眼红他,见天儿的在皇上面前攻击他,然后咱们二爷不是就辞官了?
    他辞官这一个月来,朝臣们可谓是乐坏了,可是百姓们不服啊,毕竟咱们二爷作的,是为百姓的大好事儿,这些俱是咱们京城近郊,许多还是从河北来的,入京来为咱们二爷请命的百姓们。”
    锦棠连陈淮安辞了官都不知道,更遑论还有百姓为他请命?
    遥想上辈子,他在顺天府的时候,因为其人灰谐幽默,又案子办的好,还是颇得百姓们称赞的。直到入了大理寺,作事不择手段,才渐渐叫百姓们痛恨。
    而最后入阁之后,他又一力推行的,全是惠民措施,这下更好,百官也开始恨他,于是乎,他才真真臭名昭著,人人唾骂。
    罗锦棠从葛牙妹怀中接过小阿荷,微撩了点缝子,指着外头的人说:“阿荷啊,瞧见了否,这些人呀,全是来为你爹爹说话的。一个人为官,想要升官发财并不难,但想要百姓爱戴,可不容易呢。”
    上辈子的陈淮安,被押解出京城的时候,漫天大雪,夹街两道,全是唾骂,扔臭鸡蛋,烂菜叶子的百姓。
    罗锦棠当时也在场。
    她犹还记得初到顺天府时的陈淮安,那么年青,朝气蓬勃,一同睡在床榻上,他每天在想的,是怎么才能让百姓们的日子过的更好一点。
    她见过他的热血,见过他的赤诚,看着他肩戴木枷,脚锁铁镣,一脸拉茬胡子,那般高大的男子,一步步沉重的往城外走着,一脸麻木的神情。
    她站在人群之后,靠在一家饼摊前的柱子上,难过的哭都哭不出来,却究竟不知道,曾经的陈淮安,是怎么走到万人唾骂,千古骂名那一步的。
    车缓缓走着,罗锦棠撩着帘子,望着那些面色焦苍的百姓,恍惚间想起父亲罗根旺,想起渭河县的百姓们,为官为官,为了百姓而为官,陈淮安这辈子,终于作到了啊。
    就在这时,车眼看到陈府门上了,但也彻底的就不动了。
    却原来,百姓们在打听后,得知当初在河北救灾,与灾民们同食树皮,共同渡灾,愿意从泥塘里往外背老太太,愿意帮灾民们亲手砌墙修屋子,到山里打野猪给大家吃的陈淮安,竟然是首辅陈澈的儿子之后,就堵到了陈府门外,逼着要等陈澈出来给大家个说法,为何要罢陈淮安的官。
    就在陈府院内院,水榭之中。
    陈澈与次辅赵松之正在相对下棋。
    而不远处,为了给小孙女过生辰而忙碌着的下人们,亦是忙了个热火朝天。”
    “只看陈阁老脸上这一层层的褶子,下官就知道,淮安生了女儿,您是真高兴。”赵松之道。
    陈澈笑眯眯道:“我也不过只见了一面而已,咱们陈家三代皆是男丁,太需要一个孙女儿了。不瞒赵阁老说,老夫想个孙女想了好些年了,喜悦之情,大约也唯有当初被发派到岭南,凄风苦雨之间,见妻子千里寻至,相拥在一起时那一回,才能相比。”
    “既您如此高兴,为何迟迟压着淮安,不肯起复,任用于他?”赵松之反问道。
    陈澈脸上的笑一点点的淡着,最后一字啪一声而落,他自己也闭上了眼睛。
    儿子惹得百官愤怒,而后,陈澈当机立断,就叫他辞官了。
    要说,陈澈一直以来,非常欣赏陈淮安的所作所为。他年青,有热血,能给以如今叫党派,叫朋党们垄断的官场以致命的一击。
    但同时,他也太激进了,手段太过狠戾,完全不怕给自己树敌。
    陈澈是为了保陈淮安一条命,才叫他辞官的。
    当然,陈淮安辞官一个月后的局面,也是满朝文武都没有想到的。
    首先,城郊的老百姓们听说之后,就开始集结入城,来为陈淮安请命了。再接着,整个河北的老百姓也听说,满朝之中唯一的清官陈淮安给人罢官,也就陆陆续续入京城,来为陈淮安而请命了。
    这时候,皇上也很着急,于是想起复陈淮安,并且把他放到六部之中最重要的户部,让他掌管民生。
    但是,身为父亲,也是上司的陈澈却一直压着,与群臣集体反对,不肯起用陈淮安。
    赵松之,恰是皇上派来的说客。
    他道:“淮安如今还年青,正是办事的时候,此时你压制着他,难道要像他像康维桢一般,从二十几岁起,就被放逐,然后空渡到老吗?”
    陈澈道:“等时机吧,待老夫要隐退的时候,老夫定然会叫他上。”
    他今年才五十,正是一个男人为官的黄金之年,待他要隐退,不得十年二十年?赵松之一看陈澈这是个讲不通的,也就不再说了。
    他觉得,陈淮安用两年的时间而闯开了大好的形势,本该勇往直前。
    但陈澈却不想激流勇退,他这是故意在压制自己的儿子,从而,给自己创造一个,能够继往开来,并成为一代中兴之臣,清史留名的机会。
    政治,为官,和为民为百姓,永远都是两条不相融的线,陈澈再如此固执下去,陈淮安怕就真的要成第二个康维桢了。
    望着表面温和,但又固执的陈澈,赵松之遂也不多留,转而起身,回宫给皇上复命去了。
    恰这时,听说儿媳妇抱着小孙女儿阿荷回来了。
    陈澈立刻就起身,进房去换衣服,又特地重新仔仔细细净过手脸,以格外忐忑的心情,准备去抱抱自己等了好多年,才等来的小孙女儿。
    作者有话要说:  小阿荷:老祖父和爹爹一起争宠,我好方!
    第213章 父子争宠
    孩子是被匆匆赶来的陈淮安抱到老父亲院中的。
    虽说父亲竭力阻止他继续入朝为官,但陈淮安于此似乎并没什么不高兴的,待陈澈,倒比原来亲昵了几分,彼此更像父子了。
    他这些日子,正忙着给女儿打小床呢。
    亲自于城中四处搜寻,找来最上等的樱木,然后自己作木匠,锯木头,雕花饰,上清漆,立誓要给自家闺女儿打出一张普天之下最好看的床来。
    等小床打出来,呈着淡粉色,周边雕了满满的各类鲜花,再用清漆刷过,简直美不胜收。
    这是陈淮安送给女儿的大礼,还藏着呢,如今只等着锦棠和阿荷见了,一起夸他呢。
    抱着小阿荷进了门,他笑眯眯道:“阿荷阿荷,快来瞧瞧,这是爷爷,咱们想不想爷爷抱呀?不想吧,还是爹爹来抱的好。”
    陈澈听儿子声音甜软的仿似个老太监一般,顿时起了混身的鸡皮疙瘩,遂伸出手来,道:“你抱着作甚,来,叫为父抱抱。”
    陈淮安不肯:“阿荷只想让爹爹抱,不想让爷爷抱,不信您瞧,她朝着爹爹笑呢。”
    这种孩子一出生后父母的护犊子,陈澈还没有经历过,不由就觉得儿子有些小器,遂又耐着性子道:“为父也不过抱抱而已,又不会少你家孩子什么。再说,你是个男子,便如今辞了官,该读的书要读,该作的事要作,怎能整天缠在家里,缠在个孩子身上,你听听你这腔调像什么样子?”
    陈淮安听出老父亲这是生气了,也就把女儿递了过去。
    小家伙身上包着娇绿面的缎面,棉胎小襁褓,衬着比奶酪还嫩还白的脸儿,红红一点唇,一双大眼睛黑白分明,又清澈的仿似两泓山泉。此时一只小手儿从襁褓中挣了出来,在外缓缓的摇了摇
    小婴儿细细的小手儿,白的亦像小贝壳一般。
    而且,她几乎很少哭,如今才学会了一点浅浅的笑,见谁都愿意笑。大约是因为陈澈面白,笑的又温柔,而且相貌生的好,颇有几分好奇的,对着他便是一笑。
    陈澈一颗心顿时就化作了一摊水:“小阿荷,乖乖儿叫声爷爷来听听。”
    他这声音,绵的简直比老太监们还要谄媚,陈淮安听了一声的鸡皮疙瘩,而陈澈也给自己这怪异的声音吓了一跳,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的望着儿子。
    不过,很快他们俩便适应了彼此这种能腻死人的甜声儿,一声声的阿荷叫着,不停的逗着襁褓里的小婴儿。
    倒是奉茶进来的婆子,给这捏着鼻子装腔调,说话声音甜媚的能激起人鸡皮疙瘩的俩父子给吓了一跳。
    出门的时候,婆子嘟囔道:“外面一群人围着相府,正吵个不开可交了,咱们阁老父子莫不是疯了,还能用这种声儿说话?”
    *
    锦棠放下孩子,就进了内院,准备去见郭兰芝。
    但就在进内院时,郭兰芝的丫头青鸾赶了上来,对锦棠说道:“三少奶奶,您今儿初来,老爷有些话要奴婢交待了您,您能否先停在此,听奴婢把话说完了,再进去。”
    绿柳浓荫的,夏日正是凉爽时,锦棠在一株柳树下站定了,便笑道:“青鸾有什么话就交待,我听着便是。”
    青鸾将自己身上一件比甲儿脱了,叠的四四方方放在石凳上,让锦棠坐下了,这才说道:“咱们英国府被削爵,便咱们英国公英武卫的职位被黜一事,三少奶奶是知道的。”
    英国公郭崎与郭才义父子,因为纵容部下吸食,并贩卖阿芙蓉膏,被皇上授意林钦斩于闹事,此事锦棠是知道的。
    上辈子,阿芙蓉膏在整个大明境内成为大患,四处流通,以致吸食者上瘾之后,人不人鬼不鬼,锦棠是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她倒觉得,皇帝对于阿芙蓉膏如此强硬的手段,其实是好事。


上一章
返回

锦堂香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