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市井人家(种田)

第64节

    官哥儿听了这话瞪大了眼睛,只不信,摇了摇头道:“这俩人隔着一本书呢,哪会有这般瓜葛?”莲哥儿一本正经的说道:“你不信听我给你数呀,这孙大圣原本是个猴儿,你不知道关二爷也是个猴儿吗?”
    官哥儿吓得连忙摆手道:“这话可不敢乱说,要遭报应的,如何关二爷却是只猴子?”莲哥儿道:“关二爷的封号是汉寿亭侯,怎么不是猴儿?那齐天大圣孙悟空在三国时候传授了关二爷一套刀法,你仔细的数一数,三国两晋南北朝,由隋入唐,可不是整好五百年吗?”
    ☆、162|碧霞奴弄瓦之喜
    官哥儿原是念过书的,这上下五千年年纵横八万里的事儿倒也略略的知道,自己掐指一算,这两个说的还真对,想来那孙猴子三国时候教会了关二爷武大刀,自个儿前去大闹了天宫,给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可不是到了唐朝时候遇见唐长老才放出来西天取经去的么?
    便不由得信了,面上就叹服之意,倒是莲哥儿绷不住,扑哧一声乐了出来,因笑道:“这是我早年搭班唱戏的时候听人家说的相声,怎么你都信了呢?可千万不要外头说去,叫人家笑话你是个没念过书的孩子。”
    官哥儿才知道莲哥儿逗他,两个又嬉笑打闹到一处,就连冰姐儿给他们闹的也不歇中觉了,撒着欢儿地在两个小哥哥中间滚来滚去,三个娃娃只闹到晚上,方才来了困意,那两个小人儿就把冰姐儿夹在中间,只怕她掉下炕去,哄着她睡了一会儿,两个也都睡熟了。
    转眼间冬去春来,碧霞奴的肚子也快要卸货了,做了有一个多季度的生意,渐渐的也攒下不少银钱来,这几日待产,就不做生意,也将莲哥儿放了假,他如今大了,就算走街串巷也丢不了,况且原来就是小叫花子出身,倒也不是害怕,见放假自个手里还有几个闲钱,就打算着往元礼府去瞧瞧官哥儿。自从两个孩子上回不打不相识,如今竟成了莫逆之交。
    原先莲哥儿打算过去的时候,又想着家里要人服侍,不敢擅自出门,谁知没两日,碧霞奴的妹子乔二姐就带了女儿欢姐儿过来,说是照顾月子,可巧莲哥儿若是出去逛几日,那间厢房就给她们母女两个住,莲哥儿这才放心辞别了东家,自个背个小包袱,带了散碎银子土特产等物,就往元礼府去找官哥儿玩耍。
    这厢乔二姐拉了碧霞奴的手,又摸了摸肚子,瞧着这样尖尖的,心里想这定然是个男娃,因说道:“原先你生冰姐儿的时候倒适顺得很,只是她不过是七八个月的娃娃,还没长大,身子就像个小猫儿似的,要滑出来可就容易多了。
    如今这一胎已经快要瓜熟蒂落,肚子又这样大,只怕这几日姐姐还得多吃些东西,诞育的时候可是费劲儿,我生庆哥儿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小家伙足足折腾了我三四个时辰,可把我给疼坏了,如今还心有余悸呢。我们大郎又缠着我,说还想再要个小的,我都懒得理他。”
    碧霞奴因笑道:“这儿女缘分都是上天注定,岂有你说不要就不要的道理呢?对了,我听人家说过,世上有卖那叫做避子汤的东西,你可不要乱吃啊,万一那寒气伤了女孩儿家的根本,以后就是想要也不能够了。”
    乔二姐儿因笑道:“谁吃那个劳什子,不过他缠我的时候……”收到此处脸上一红,便打住了话头儿不说了。碧霞奴也掩口跟着笑了两声,一面又拉着乔二姐儿的手,往窗外瞧了瞧,见三郎这会子不在,方才低声道:
    “这一胎活泼的很,和冰姐儿大不一样,我心里想这多半是个男孩,万一诞育的时候是个凶险排面儿,你们不要管三郎说些什么,还要保住孩子要紧,他也算是个大好男儿,我怎好叫他不留后人在世上?我们夫妻一场,岂不是我对不起他?”
    乔二姑娘哎哟了一声道:“我来是为什么?只怕婆家对你不好,诞育的时候遇见这个事儿,万一那老不死的又过来说些什么闲话,我姐夫虽说不是耳根子软的,只是男子进不得产房,里头还不是由着那老货摆不?万一伤了你,我岂不是要悔恨终身?所以先她一步过来,为的就是要保这个准儿,你倒好,帮衬着婆家劝娘家人,也没见过你这样的媳妇儿。”
    碧霞奴叹了口气苦笑道:“我因为和他好才要给他生儿育女,又与婆家什么相干?再说前几次他们家里闹得沸反盈天的,如今听见咱们家算是败落了,自然是不肯亲近的。倒也正好,你说他们家来了人我躲了不是,不躲又吃不消。最近身子实在沉重,也做不得什么事,闹哄哄的倒不如不来的好。
    还是你这丫头最贴心,我原想叫人接你去,又想着你家里孩子多,自己又是当家的大娘子,如今忙着聘闺女说儿媳妇,哪里有空管我的闲事。”
    二姐因笑道:“你自小带了母职把我养大的,这点事儿我还帮衬得来,不来成什么人了?难不成是一窝白眼狼。”
    说了一回,二姐执意不肯答应碧霞奴托付的事,乔姐儿想一回,也值得就听天由命罢了,幸而丈夫疼惜,万事都不放在心上。
    这一日瓜熟蒂落,她这是第二胎,规矩得很,羊水先破,碧霞奴已经当了一回娘,也不怎么害怕,赶忙叫妹子去请了原先说好的稳婆子过来,都是积年的老妈妈,极有准头儿的。
    赶忙叫二姐和欢姐儿帮厨房里预备热水、毛巾等物,又拿了厚厚的草纸进来,预备着揩抹血迹。刚支上了帐子,孩子就露头了,这一回是个顺产,只是孕妇孕中吃食好,孩子个头儿大一些,出来便有些费事。
    碧霞奴身子孱弱,当日早产时都没受罪,如今这足月胎儿,是有些受不住了,只是她是大家小姐出身,又不好意思像旁的女子那样失声惨叫,只好秀眉微蹙,娇声低吟,好在这孩子还算是疼惜娘亲,头一出来就活泼的很,身子一个鲤鱼打挺就蹦了出来。
    娃儿出了娘胎,那稳婆子险险的没接住,差点就掉在地上,唬得赶忙用干净巾子接了,一面催了热水来洗干净,抱给产妇瞧瞧。一面给她道喜道:“给奶奶道喜了,是位姑娘呢。”
    碧霞奴听了这话倒是有些意外,颤声说道:“怎么是个女孩?听声音倒比我们大姑娘粗了不止一倍呢。”
    那稳婆笑道:“可不是嘛,出来的时候,瞧这倒像个小子,身手矫健的很,差点就蹦到床外头去了。谁知道是个没把儿的。奶奶也不必心急,方才我老身接生的时候,瞧奶奶这身子,命中自有个小子之份错不了。”
    碧霞奴自己心里倒是没什么,儿女都一样喜欢,只是觉得这一胎又不是男孩,只怕三郎失望,转念一想,他也不是那样的人,看他那么疼冰姐儿就知道了,如今这小妹妹倒也有趣儿,生下来瞧着比冰姐儿快一岁那时候还大些的模样,只怕来日长大了要欺负小姐姐也未可知。
    低头瞧着这小奶娃儿,和冰姐儿当真不一样,冰姐儿养下来的时候还是通体雪白,连胎毛都是白的,好像一只小奶猫,这一个头发又多又卷,浓密漆黑,大眼睛滴溜溜的圆,刚生下来就会睁眼,知道哭着要奶吃。
    心想这姑娘长大了,定然泼辣爽利,没准儿就是杜娆娘的那个性子,倒也招人喜欢,碧霞奴越看越爱,忍不住抱在怀里哺育起来,一面打发产婆去外头领赏钱道喜,说给张三郎知道。
    果然三郎是个直性汉子,男孩儿女孩儿都一样喜欢,听见这话赶忙给了赏钱,打发稳婆子出去吃杯酒,一面在外头换了衣裳净了手,方才进来。
    见碧霞奴抱着孩子坐着,就坐在炕沿儿上搂着浑家一同看着小奶娃,一面笑道:“瞧着比冰姐儿一岁的时候还大啊,这一个肯定给你罪受,待会儿咱们照着方子把买来的几味补药给你炖上好好补一补。”
    碧霞奴虚弱一笑道:“这一个还真没给我罪受,出来得痛快着呢,只是个头大一些,正要发急的时候,谁知是个小女娃,倒是一个鲤鱼打挺就蹦出来了,险险的就蹿下坑去呢,你说说,和咱大姐儿可真是天悬地隔的两个人,只怕将来就是个假小子,要不,我说起个学名儿,就当做假子养着,没准儿还能招出一个弟弟来,你说好不好呢?”
    三郎笑道:“这都依你,只是这人下人吓死人,我在外头听你好似哭喊了两声,心都要碎了,有两个满破够了,要我说,往后咱们别再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两个女孩子一个聘出去,一个留在家里,招赘一个小女婿岂不是好的?”
    碧霞奴摇了摇头儿道:“儿女缘分都是上天注定的,岂是你说不要就不要的道理,这件事情你们男人家可做不得主,我也不和你多说了,你快出去把我妹子叫进来,你自个儿到原先说好了的几家儿买卖铺户里头,把原先咱们商议的东西去采办了来,今儿过一日,明儿准备一日,后儿可就要办洗三了。
    这是咱们初来乍到刚到凤城,我虽说不能下地,你也要替我多周旋照应才是,请街坊邻居们吃杯喜酒,只怕过几日莲哥儿就回来了。这几日他不在,才知道平日里包揽了多少活计,可有你忙的。到底二姑娘是外嫁女,到了咱们家是客,也不能全依仗着她呀。”
    张三郎听见乔姐儿还有心气儿再生,也只得点了点头应了她,自个儿出去又换了二姑娘进来瞧瞧外甥女儿。果然是英雄惺惺相惜,二姑娘自个儿是个爽利人儿,在外头听见稳婆子说的天花乱坠的,自己一听就爱这小奶娃儿,等到见着了,果然是个壮实的娃儿,因喜得接过来抱在怀里笑道:“这一个准错不了,一瞧就是泼辣性子,来日你和冰姐儿只怕全靠着她了!”
    ☆、163|元礼府巧遇琴官
    放下张三郎一家子如何照顾雪姐儿,怎么忙活洗三的摆酒请客之事不提,单说莲哥儿,背了个包袱皮儿,搭着一辆大车就往元礼府去寻官哥儿玩耍。
    他们搭班儿唱戏的有个规矩,就好像行脚的僧人一时不便,路过旁的寺庙也可以挂单一般,莲哥儿坐车进了元礼府城门头里,会了几个钱的车钱,从车沿儿上跳下来,沿着大街闲逛,看见一个茶楼里头开着书座儿,抬脚就往里进。
    那外头招揽客人的小伙计一把拦住了,见他穿的也不算体面,年纪又小,家里没个大人领着,只怕是来蹭书听的,因拦住了道:“你是谁家的哥哥儿,你家大人呢?是来卖茶叶的?带钱了没有?”
    莲哥儿把小胸脯一拔:“你这小哥儿倒会看人下菜碟儿,没听见人家说过莫欺少年穷嘛,我来这园子里,是来会会几位先生,切磋学问的。”
    那时候能称为先生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私塾里头教书的先生,还有一类就是说书唱戏的艺人。那小伙计儿见这小孩子也不到十岁上,便只当他没甚真本事,往常搁在茶馆儿里头也常听书听戏的,知道这里头门道最多,他一个娃娃能有什么能耐?
    因笑道:“你这小家伙没的乱跑,快回去找你家大人去吧。莫不是家里头是个票房,票着票着就只当自己是个角儿了?我告诉你吧,今儿咱的园子里头请的可是杜老板的班子,莫说是你,就是京城里头有名的旦角儿也不敢和他们叫板,不打你是你的便宜,快回家对着家里的影壁儿唱去吧。”
    这小伙计儿为了捧杜琴官,故意说的大声,插科打诨的,门首处的几个茶座都哄笑起来。
    这莲哥儿虽说年幼,自小跟着父母搭班唱戏,也算是个小小的名角了,当日不过因为没了爹妈,身上又没本钱,养不住嗓子没有底气,所以唱个莲花落为生,后来投身到张三郎家里,吃穿用度都跟家里主子没甚差别,养了几个月,也养壮实了,底气足了,一开嗓儿照样黄莺儿一般。
    原先靠着说书赚钱,后来又唱小曲小调京戏评戏,渐渐的在凤城里也有了点角儿的意思,如今见这小伙计儿这样看不起人,虽说是个识大体的,到底还在年少气盛的时候,因有些不耐烦,对那小伙计儿道:
    “你既然是做茶座儿的生意,自然知道我们这行里头的规矩,既然来了呛行的便不能不让进,我来了拜过祖师爷牌位,晚上就要给我下一个戏码儿,演的不好丢的是我师傅的人,与你们的茶座子又不想干,若是唱出了名头得了赏钱,与你们也是对半分成,是个无本儿的买卖,却有什么不好的呢?”
    那小伙计听他说得头头是道的,好像还真是这里头的行家,却也有些拿不准,况且若真是唱戏的,成了名角儿也不过都是十一二岁的少年,到了十三四岁倒仓,也就未必还能唱旦角儿了。如今这孩子看去也有八、九岁上,万一是京城来的名角儿,自己岂不是得罪了人?想到此处有些回嗔作喜的模样。
    前倨后恭的往里让到了后台,一面招呼道:“杜老板,外头有一个想来唱对台戏的小哥儿,问他,也不报个腕儿,我给你迎进来了,你们聊吧。”说着一打手巾板儿,搭讪着出去了。
    却说那杜琴官带着自己的小班儿在这里唱戏,他如今早就不做小旦了,也不过是随手带个班子,权当做是个打发时辰的营生,也能帮衬着唐少爷那一头的买卖,若是学堂一时有些周转不来,还能靠着这个吃。两个就这样过起日子来,倒也殷实。
    如今听见外头来了呛行的,他们这行当,这样的事儿不新鲜,想着只怕是附近县城里的什么角儿,或是带了班子的,想来他这里找门路,所以先叫个孩子过来试探试探名头。
    打眼儿一瞧,不过是个八、九岁的孩子,身子生的瘦弱,脸庞倒是清秀,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可怎么看也瞧不出是个角儿来。只是瞧着很有些温柔敦厚的模样,不像是往下路上走的。
    那些孩子小小年纪涂脂抹粉的最是讨厌,杜琴官见了他,天生有些喜爱,就招了招手叫他过来。那莲哥儿久在江湖,自然有一个机灵劲儿,看见班主对他笑了,就知道自己只怕是生了个上人见喜的模样,赶忙搭讪着过去见了礼。
    一面到后台给祖师爷牌位行礼,琴官笑道:“若要来对台唱戏也不难,只是我们这行当总要报个腕儿,你且说说你师父是谁,师爷是谁,哪一个门户的?我也好安排你在哪一场出场。
    莲哥儿笑道:“杜老板也不用问这个,我这活计虽不敢说好,只怕这元礼府中也未必找出第二个人来,您就把我放在压轴第三上准没错儿。”
    杜琴官一瞧这孩子好大口气,只有成了名的角儿,或是戏班子花大价钱请来大班唱戏的才敢唱个压轴儿,他倒是好高的心气儿,还没露两手就往那个上头盯着了。
    只当他是小孩子说的话,也不太放在心上,因笑道:“你这小孩子倒也有些意思,当真是‘乍行的小马斜路窄,雏鹰展翅恨天低’,倒有点龙马精神。我们班子里再不是打压后辈的地方,只是你若不给我露几手儿,我怎么把你安排在后头?到时候你一拍屁股走人,砸的还不是我自个儿的牌子么?”
    莲哥儿听了一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杜老板既然要听,我唱一句就是了。”说着调好了调门儿,张嘴就唱了起来:“一听公主盗令箭,不由得本宫喜心间,站立宫门叫小番。”
    后头的那个高腔,简直把房顶都掀翻了,不光是后台的那几个学生站了起来,就连前头茶馆里头等着听戏的,一听见后台传出声音,还以为是吊嗓的,都上赶着叫好儿。
    杜琴官一听就爱上了,一手拉住了莲哥儿,拉着他到自个儿的妆台前坐下,又命人去沏酽酽的茶来,一面拉了他的手笑道:“没想到你倒是个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方才是我小看了你,这厢给你赔个不是,如今我也不敢问你家学何处,门户是谁,自然安排你唱压轴就是。
    我看你自己一个人带着小包袱到这里,只怕是来投亲访友的?这里地面你要是不熟,我竟带了你去也是好的,晚间你唱完戏,卸了妆跟我们一处吃饭,我再送你去,你说好不好呢?”
    莲哥儿自小没了父母漂泊江湖,自小受尽别人白眼,如今见了杜琴官这样的温言软语,拉着手嘘寒问暖的,他年轻心热,就点了点头答应了。
    到了晚间搭班儿唱戏,莲哥儿就跟在后台,听前头有唱昆曲的、有唱京戏的,又有太平歌词、大鼓书弦子书、单口相声、评书的都有,在后台听了听,实在是乏善可陈。
    又见杜琴官这一批收上来的这几个孩子,不是模样不行,就是精神差点儿,若是外貌出挑的,嗓子又不太中用,想着这杜琴官只怕也有些不中意的地方,没收上一个可心的衣钵弟子。
    正想着,就到他唱的倒数第三台压轴儿,赶忙出去唱了一回,底下果然欢声雷动,叫好的声音简直把房瓦都给揭了下来。杜琴官在后台冷眼旁观着,心里暗自赞许,一面也要显些本事,笼络住这孩子。
    原本他不用上去唱戏,如今既然来了呛行的,也少得妆扮起来彩唱了一回,就唱了压轴儿的最后一台,这底下也有人听过杜琴官唱戏的,也有听说过他花名在外的,如今见这扮相身段儿,唱腔,都这样婉转柔美,纷纷忍不住的叫起好来。
    又有许多风流子弟,在台下看见老板亲自上来,伸手就摘了自个儿的扳指儿,拿手帕包好了只往台上丢,底下一众小徒弟赶紧上去捡,到了后台一数,光是玉扳指就扔上来五六个,更别说那些散碎的银子钱了。
    众人谢了幕,回来卸妆,只见那莲哥儿就不错眼珠的盯着杜琴官,琴官卸妆洗脸,他赶着上去服侍,杜琴官见他有眼色,因笑道:“怎么你没见过我彩唱,只当我是不会唱戏只带戏班子的吗?”
    莲哥儿摇了摇头说道:“方才老板做的那两出我是真心爱,可是从没学过,事到如今我也不瞒着您,小人自小是跟着父母搭班唱戏的,虽说都会些,可样样不过稀松平常,不过是仗着年纪小,还没倒仓,嗓子高得个彩头。
    若是到了杜老板您这样的年纪,我只怕连您的一半儿也比不上了,虽然有心要拜个师,只是买卖铺户里的活计又忙不开,我们凤城小店里的老板、老板娘对我极好,我是不能辞工的,可又偏生喜爱你这样的身段唱腔,若是能做个寄名儿的徒弟,那就再好不过了。”
    琴官见这孩子递了话儿,自个儿正有心要兜揽他,因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想来是你欠了人家的人情,差多少挑费,自有我替你还上,你到了我们班子里也不用写什么卖身契生死文书,我把你带出来之后,就让你做班主,管着戏班子,日后不过是我养你的小,你养我的老罢了,你说好不好呢?”
    ☆、164|莲哥儿投身梨园
    杜琴官是真心疼爱莲哥儿,又留他吃了饭,平时戏班子里也不过就是四菜一汤,大家伙随便吃些,今儿因为看重他,留下班子别的徒弟一桌吃饭,自己带着他往二荤铺子里坐坐。
    两个买些酒饭吃,杜琴官如今不大上台了,也松快了自个儿,偶尔和唐少爷吃两杯。如今遇着这么个上进的孩子,心中欢喜,就要了烧黄二酒烫上来。
    莲哥儿自小跟着父母跑江湖,有时也往饭庄子里去唱戏说书,人家有时候赏他两口吃,虽然年小,倒是个喜欢杯中物的。见杜琴官自斟自饮吃得有趣儿,就眼巴巴地瞧着。
    琴官因笑道:“我与你不同,如今已经出师做人家的教习,一日里吃上一两杯倒也无妨,你如今嗓子还没倒仓,正要仔细呵护,怎么反倒吃这个?若是以后当真到了我门下,少不得要给你立规矩,不但这些东西不能吃,寻常那些鸡鸭鱼肉只怕也吃不得了。”
    莲哥儿原是吃过苦的,自小也没怎么吃过大鱼大肉,倒不甚在意,只有贪吃两口酒,也不过是小孩子图个新鲜,又不曾多吃了,也笑道:“这有什么难的,小人自幼随父母漂泊江湖,也不过是有吃的吃上两口,都是人家赏的残羹冷炙,只要能吃上新鲜菜蔬比什么都强,绝不争竞就是了。”
    杜琴官点头笑道:“你可真是个受教的,不像我原先买来的那几个孩子,每日挣了银子,看着我不在就往门首处买瓜子儿吃,回来把嗓子吃的倒了,又要调个两三天才能回来。
    我们这一行不比别的,全仗着一副好嗓子吃饭,我年少时节没出师的时候可比你们苦多了,一年也不过能吃上一回荤腥,还不是真正实打实的大鱼大肉,不过是拿炖牛肉的汤熬一锅菠菜给我吃,也就算是解解馋了。平日里自己滴酒不沾,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要拿一片白梨含在嘴里入睡,到了第二日早起,再吐出来,那一片梨都是黑的,里头可就是你的肺火了。”
    那莲哥儿原本是跟着父母一起搭班唱戏,都是一些没有什么讲究的野班子,也不过就是全靠着肉嗓子开出调门儿去博个彩头。如今见了科班儿出身的杜琴官与他说些这些规矩,倒还真是开了眼界。点头笑道:
    “这规矩倒好,如今我做小伙计的,一年也吃不了几个新鲜水果哩,如今若是每天晚上能含一片,也算是没白学这个劳什子呢。”
    杜琴官给他的俏皮话逗得一笑:“你若这般贪吃,我都不敢晚上叫你含着梨睡了,若是贪嘴吃下去,岂不是把肺火又都吃进去了?”
    两个人说说笑笑的,彼此都更亲近了一番,一时吃了饭,杜琴官拿着杯子小酌两口,一面问他道:“方才散了戏赶得及,也不曾问你到这里是投亲靠友,走的是哪一家儿,只怕若是近些,还是我们街坊呢,我带你去就是了。”
    莲哥儿也说道:“哦,我是来找念书的李官哥儿的,他爹爹、我那老盟父,街上人唤作李四郎,原先在家乡的时候做过更夫,后来升做了看街老爷,如今听说自己下海单干做了买卖了,不知道杜老板可认识这一家人不认识?”
    杜琴官听了,哎哟了一声笑道:“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天生是机缘巧合,你怎么就撞到我的班子里来,这一家子不是别人,却是我的亲戚。”一面说了自己原是杜娆娘的师兄,莲哥儿也想不到竟有这样的天生缘分,又赶着认过了干亲,那杜琴官会了饭钱,带他一路往李四郎家去。
    到了门首处,莲哥儿伸手打门,可巧这日官哥儿下了学堂正回家,在院子里玩耍一会儿,听见打门就出来开了。但见莲哥儿在外头背着个小包袱皮儿,笑吟吟的瞧着他。
    官哥儿喜得一下子就猴儿上身来笑道:“好哥哥,你如何来到此处?”后头显出杜琴官来,摸了摸官哥儿的头笑道:“你爹娘呢?”官哥儿赶着给舅舅行礼,一面引着他俩往屋里走,因笑道:“你们两个怎么竟走到了一处?”一面引着往内宅进去。
    这一日李四郎还没回来,杜娆娘已经准备了饭菜,搁在笸箩里头晾着,盼着腿儿在炕上做些针黹,见哥哥来了,一面就往屋里让,叫炕上坐,又见了莲哥儿,当日前去走亲戚时候因为两个孩子投缘对劲,就做了干兄弟,如今见了他也十分欢喜。莲哥儿赶着给盟娘磕了头,一面两个说起方才的奇遇来。
    杜娆娘因笑道:“这真奇了,想不到我们莲哥儿竟能投到我师兄的门下,也算是你们两个有点儿师徒缘分,不然那么容易就找到你那儿去了?”
    莲哥儿有些不好意思,搔了搔头笑到:“原先也没多想,这也是我们的江湖规矩。走到一个地方,遇见搭班唱戏的,就进去报个门户,串两出戏混口饭吃。我原想着今儿来拜见盟爹盟娘和我这兄弟,自己手上又没有几个零钱,置办不下什么像样的礼物,才想着闯一闯戏班子,没想到就遇见了杜老板,竟也是想不到的缘分。”
    娆娘下厨给孩子准备吃食,打发了官哥儿陪莲哥儿再去吃一点儿点心,一面和她哥哥两个坐着说话儿,那杜琴官因悄悄的打听这莲哥儿来历如何,孩子是不是本分规矩。
    杜娆娘把自个儿知道的一桩桩一件件,细细的告诉他,杜琴官听说这孩子也跟自个儿一样自小儿没了爹娘的,心中又起了怜惜之意,就把自己的打算与妹子说了,娆娘笑道:
    “这真是极好的事儿,原先我们三哥一家子也都说这莲哥儿是个老实本分的孩子,只是将来又不能靠着做勤行养老的,也不知道日后怎么个归宿,没想到他的结果竟在这里。”
    兄妹两个商议妥当,琴官也不出面,就叫娆娘把莲哥儿唤到跟前来,拉着他的手细问愿不愿意拜师,莲哥儿自然是十分乐意的,亲上作亲更近了一层,只是又放心不下张三郎两口子的二荤铺子。
    杜琴官笑道:“这有什么难的呢?万事都不用你操心,以后每月里我往三哥的铺子里头投几个钱的本钱,就算是你在那里的吃喝用度。你先与我做了寄名儿的徒弟,如今我见你基本功夫都在,也不用像别的孩子那样,买了来还要我指点着弯腰窝腿的重新练习。


上一章
返回

市井人家(种田)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