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玩宗师在现代

第6节

    近乡情怯,一直在期待的莫老这会儿反而有些迟疑起来。枯瘦的手指摩挲片刻,才慢慢剥开裹在外面的牛皮纸。
    一个金芒闪光的鎏金匣子,就此呈现在三人面前。
    它是残缺的,不但缺少上盖,仅有底座,连周身原本的珠饰都剥落殆尽。许多地方还有深浅不一的黑痕,不复当年精致,处处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小方只扫了一眼,便在心里嘀咕:“这盒子真是比想像中的还破,也不知是不是莫老要找的。但就算是,他老人家也多半会失望吧……”
    一念未已,他无意往莫老的脸上一瞟,登时再度目瞪口呆:外慈内刚,一生要强的莫老,居然哭了!虽然只是眼角沁出一滴泪珠,但他确实是落泪了!难道这盒子有什么魔力不成?
    满心疑惑的小方不敢询问莫老,只带着一肚子疑问,视线不断在残匣与莫老身上打转,试图找出彼此之间的联系。
    而曾经经历战乱,看惯了世间百态的雁游,在看见莫老突然落泪后并不太吃惊,只是不无惆怅的想到,看来这残匣背后也有一段往事。
    再联想起完整的首饰盒是因为战火而变得残缺,想到这无知无觉的小小物件身后也许承载了种种人生苦难,悲欢离合,雁游原本因偶然寻到商机带来的兴奋不知不觉慢慢消失,余下的唯有惆怅。
    他不但爱古玩,更懂得欣赏古玩之美。古玩的美不仅仅在于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更在于它们所经历的一切。大到青铜钟鼎见证的天下兴亡,小到一支珠簪旁观的如花美眷。古玩承载的不仅仅只是匠艺,更是那份悠悠千年的底蕴。
    不仅因为年代,更因其人文价值,方成就古玩之珍之贵。
    山中随便一块石头,也许就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却从没有人把它们当做珍宝。个中原因,便在于此。
    再度看见这只朝思暮想的首饰盒,莫老实在按捺不住心中激荡。待到稍稍平静一些,他才发现自己不但紧紧将残匣握在心里,甚至还流了眼泪,大为失态,不禁有些赧然。
    平复了一下情绪,他刚想说几句场面话,把刚才的失态敷衍过去,无意间却对上了雁游的眼神。
    那眼神带着洞彻世事的平静,却并不冷淡无情,而是隐隐带了几分悲悯关切。像是一位可以交心的挚友,在他面前你无需有任何掩饰,无需有任何借口,可以彻底放松,倾诉一切。因为你知道,他不会嘲笑你,更不会轻视你,反而会鼓励安慰你。
    这样的神情,实在不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可以拥有的。但惊诧之余,莫老却不由慢慢放松了原本紧绷的心弦,之前那几分羞愧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不觉,他开口说起这段从没有对任何人提及的往事。
    “小朋友,你看见过照片,该知道这是个收藏珍珠的盒子。它其实不值钱,是用铅掺了锡打造的,外面镀了一层金子。但它对我来说,却有无与伦比的价值,这些年我心心念念都想找到它……”
    “这是我的英文老师给我的。那会儿时兴西学,但我小时候是在私塾念的四书五经,十四岁时进了学院跟不上进度,尤其是英文,简直头痛极了。家父便为我请了一位先生来。他只大我五岁,还在师范念书,我就叫他小先生。他懂得很多,对那时的我来说,简直无所不知,拥有致使的吸引力。不知不觉,我做什么都要提起他,他是我那时最崇拜的人。”
    说到这里,莫老沉默良久,双手慢慢松开首饰盒,滑落向下,紧紧扣住了藤椅的扶手,好让声音不要那么颤抖。
    “那颗珠子是我十六岁时祖母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说是夜明珠,其实只是颗难得的大珠罢了,珠光较强,只要一点点光线就能映得满室流光。当时我很喜爱它,到手后就去给小先生看。小先生说他早知道祖母要送我这个,便为我准备了一个收藏的盒子。其实珠子本身配的小盒已经非常名贵,用花梨木雕成,还用了难得的填漆工艺。但不知为什么,我更喜欢小先生给的盒子,当场就换下来,之后更是时时带在身边,简直一刻也不愿离身。”
    莫老再度停顿,像是想到了那段年少美好的时光,唇角不自觉扬起一抹淡笑。
    小方不失时机地说道:“所谓礼轻人意重,您与那位小先生友谊如此深厚,自然更喜爱他送给您的东西。”
    莫老却没有接这话,再次不自觉地取出怀表,一脸怀念地摩挲起来,继续说道:“后来外战内战,烽火连天,战线节节推进,据说就要攻进四九城。我父亲为了一家老小,打算迁到港岛。我请求他带小先生一家一起走,但他不肯,还狠狠打了我一顿,落下外伤。当时我发起了高烧,人事不省。等到恢复意识后,已经身在前往港岛的飞机上了。我设法打听他的消息,却是杳无音讯。解放后我多次托人回来找过,但一直没有他的下落。唉……眼下离家去国几十年,我也早已娶妻生子,根本不抱什么希望了。”
    他注视着掌中的怀表,又指了指残盒,苦涩一笑:“当年登机时行李超重,我家人把能丢的都丢了,包括这只盒子,只带走了珍珠。我这次回来,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让人去潘家园寻找,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竟真有重逢之日。可惜,我与小先生却始终无缘一见。”
    小方又讨好地说道:“您别太伤心,虽然无法再见,但您与他的友谊却永远不会改变。有这份情义在,就足够了。”
    真的只是友谊么?雁游却不置可否。他敏锐地察觉到某些不合常理的地方:如果只是顾念友情,莫老的父亲为什么下狠手打伤儿子?莫老为什么又特地提到娶妻生子?
    也许,莫老仍有什么隐情未曾说出,那多半正是他对小先生念念不忘的原因吧。
    这时,已然平复了所有情绪的莫老说道:“小朋友,多亏了你我才能找到它。虽然只有半阙,但也是个念想,我要好好谢谢你。”
    说着,莫老将一只鼓鼓囊囊的信封推到了雁游面前:“恕我直言,你家境大概不是很宽裕。这笔钱也许能帮到你,你千万不要推辞。”
    ☆、第10章 莫老的赏识
    雁游擅长修复古玩,对各种材料的物性最为敏感。他之前接触过现代的各种钞票,知道它们厚度几何。当下粗粗一估,便推断出这信封里至少装了七八百元。
    先前他也想过该收取多少报酬,却未想到莫老会如此大方。他连忙说道:“莫老,使不得。”
    莫老没有出声,先往残杯里续满了茶,这才说道:“我一直叫你小朋友,竟连名字也忘了问。”
    “我叫雁游。”说着,他把信封往前一推:“莫老,这报酬太过了。”
    见雁游依旧拒绝,莫老眼中不禁掠过一抹欣赏之色。
    刚才看似随意的一瞬,他已试出了雁游的真心:要是换个似嗔实喜的人,见自己不动声色,肯定敷衍两句就把钱收下了。这位小朋友,不但有超过同龄人的沉稳见识,定力甚至比大人来得更强。这样一株好苗子,自己看得很顺眼,一定要帮帮他!
    慈不掌兵,义不从商,在港岛打拼多年,莫老早就炼出了一副铁石心肠。但回到久别的故里,任是再如何心如磐石的人,都会不自觉放软态度。更何况,打从雁游说出那番话开始,莫老就对他很有好感。
    对莫老现在的身家地位而言,帮助一个普通人把路走得更平顺些,不过举手之劳。既如此,又何乐不为?
    抬起手轻轻往下一压,制止了还想说话的雁游,莫老笑问道:“雁游,你现在已经工作了吧?”
    雁游点了点头,有些奇怪,因为他并没有提到过。
    莫老指了指他的衣服,和他的手指:“你穿的工厂制服很合身,不像是穿了大人的。还有,回城后我也见了几位远亲小辈,但凡念书的,指甲里总有洗不掉的墨水印子,你却没有。可以你的年纪,还不到工作的岁数。所以我猜,你多半是家庭条件不太好,所以早早出来工作了。”
    雁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莫老并非未卜先知,只是和自己一样善于观察而已。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不希望你被耽误了。你不要再推辞,这笔钱你先拿着,如果实在不安心,就等学有所成之后还给我。”莫老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抹不开面子,为一时意气耽误了一生。就连历史上,也没有强者是一帆风顺的。强大如李世民,也有被迫结城下之盟的时候。”
    雁游倒不是狷介的人,只是觉得一个白拿来的东西卖了这么高的价,违背了自己经商的原则。
    他刚要说话,莫老再次抢先开口:“再说,我找它足足几十年,可巧你们家帮我保管着。这钱就算折合成保管费,一个月也就一块钱嘛。”
    莫老风趣的话语听得雁游一乐。就连和他不太对盘的小方也笑着帮腔道:“你就收下吧,别辜负了莫老的一片好意。”
    话说到这份上,雁游心道不如先接受下来,这笔钱加上奖学金,应该足够翻修屋子,说不定还能富余出一笔生活费,留给罗奶奶。他自信只要眼下难关一过,最多两三年的时间,自己就能闯出名堂。届时加倍把钱还回去,亦是两全其美。
    想到这里,他说道:“那就多谢莫老了。这笔钱算我借您的,等我有了能力,一定还给您。”
    见他说话不卑不亢,莫老愈发满意:“好,我给你张名片,有什么事你来找我就好。”
    不等他说完,一旁小方已极有眼色地取出一张印制考究的名片递到雁游手中。
    莫老之所以留下联系方式,倒不是真等着雁游还他钱。只是变相地提醒雁游,有了困难还可以去找他。
    看穿这层意思,雁游愈发敬重莫老。老人家是实在人,施恩不图报,不像有些人,一点点芝麻绿豆的小恩小惠就叫嚷得天下皆知,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他没有点破莫老的意思。注视着名片上“莫平江”三个大字,郑重地说道:“我一定不辜负莫老的心意。”
    “我相信你。”莫老微笑着握了一下他的手,旋即松开:“聊了这么长时间,天都快黑了,你就陪我这老头子吃顿晚饭吧。”
    “您说哪里话,是我跟着您蹭吃蹭喝才对。”雁游打趣道。
    乘着轿车,三人来到一家叫做东兴楼的饭店。这家店源于清顺朝,专营家常菜,号称是最地道的四九城风味。
    莫老难得回国,自然要捡着家乡的特色来点,但这几天吃遍了各处有名的饭馆都不满意。少顷菜肴上桌,他先挟了一筷抓炒鸡丝,略略一尝,立即遗憾地摇头:“唉,不是当年那个味儿啰。炒菜不但火侯要到,食材更要用心料理。现在的师傅都做不到以前那样精细,老风味儿都断了传承了。”
    雁游当年也随客人多次光顾过未曾改建的东兴楼。对他而言,那只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所以他对酒楼的特色菜肴味道也记得很真切。
    当下拿了一块店里的招牌枣泥方圃,只咬了一口,便皱了皱眉:“是不对了,甜得发腻。”
    “哟,还真是这样。”莫老跟着尝了尝,也是大皱眉头,不过心里却愈发笃定雁游来历不凡。
    须知这四九城里的老辈人最是讲究,但讲究也分三六九等。就拿这东兴楼的菜品来说,偶然吃上一次两次的人,根本分辨不出味道有哪里不同。只有熟客才能尝出是老师傅掌的勺,还是新徒弟上的灶。而以前战乱时,普通人家都是千万百计从牙缝里抠钱,很少舍得下馆子。能做这酒楼熟客的,肯定家底不薄。
    他猜测,多半是雁游小时候随着长辈常来店里。那时候老师傅还在,所以记住了味道,哪怕之后家道中落也没忘记。
    他早先入为主地给雁游打上了落魄子弟的标签。却因为常年居于港岛,对内地不太了争,没有想到以雁游的年纪,记事那会儿正是拔乱反正的前夕,无数人瞪大眼珠子等着揪身边人的小辫子立功,哪怕私下有钱,普通人也不敢下馆子大吃大喝,免得犯错误。
    雁游不知莫老已将他的来历猜对了一半。见莫老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还以为是为没吃到记忆里的味道暗自遗憾,便说道:“莫老,我会做几样小菜,味道还算过得去。如果您不嫌弃,我给您做两个?”
    “真的?”莫老眼前一亮,“雁游,你会烧什么菜?”
    “都是家常菜,以爆炒为主。”
    雁游早年贫困潦倒时,必须得自己做饭。那时候可没什么讲究,买得起什么吃什么。后来条件渐渐好了,加上他又是喜欢什么就想学精学透的性子,逮着机会便向名厨们请教窍门。
    虽然人家不可能把家传绝活儿都透底,但话里露出的那一分两分,已足够雁游练出一身好厨艺。虽然整治不了宫廷大宴,但家宴小聚却是不在话下。
    莫老兴致勃勃地说道:“家常菜做得好了才是真本事。小雁,你就再给我做份抓炒鸡丝和生炒鸭片来。”
    “没问题。”
    客人刚动了筷却要自己上灶,这在东兴楼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服务员本来还觉得这桌客人有病,一俟小方亮出华侨的身份,马上堆起笑脸,说服厨师把厨房让了出来。
    等雁游走进厨房,站在门口、腰身快赶得上汽油桶的厨师马上小声唾了一口,悄悄骂道:“德性!端什么臭架子!我倒要看他能整治出什么山珍海味来。”
    “师傅,他好像也要做抓炒鸡丝。”还没出师的学徒工偷偷往里张望着:“咦,鸡丝下锅前还得过佐料?师傅,这和你教我的不一样……”
    “你看不上我,你认他做师傅去啊!”
    感觉到师傅的怒火,小徒弟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什么,眼珠却一直随着雁游的动作打转,好奇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少年能炒出什么菜来。
    片刻的功夫,随着热油下锅、大火翻炒的滋啦声,空气里顿时弥漫着一股鲜香难言的味道。小徒弟不由自主吸溜了一口口水,刚要说话,却见雁游已经端着托盘走了出来。
    盘里的菜肴色泽鲜亮,香气扑鼻,与之前饭店做的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那份量却是极少,中等的白盘里只有几筷子菜,还不够个大肚客人吃两口的。小徒弟正想询问原因,雁游已经走回了包厢。
    “师傅,要不……咱们也过去看看?”
    “瞧你那不争气的样!”厨师骂了一声,脸色却没有一开始那么难看。早在嗅到第一缕香气开始,他原本满心的怨气都化成了惊讶:这香味和当初到他们培训班来讲大课的国家特级厨师做出的菜差不多,一个小小的少年,怎么可能做得到?也许是自己记错了?
    怀着疑问,他身不由己也随在小徒弟后面,悄悄趴到了包厢的壁板上。
    只听莫老惊喜的声音从里面传出:“好好好,不但卖相好,味道更好!就是当年那个味儿!小雁,看来你家学渊源啊!”
    小方疑惑地问道:“莫老,为什么份量会那么少?”
    莫老眯起眼睛细细咀嚼着嘴里的鸭肉,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地出了半天神,才回答小方的问题:“你懂什么,以前的爆炒关键之一就在这份量上头。端上来都是小小一份,八人座席,一人挟一筷子就没有了,吃完这盘,再接着让灶上做。一旦份量多了,火候不到位,味儿就不地道。你看现在,菜都是满满一大盘,那味道能像从前吗?”
    外头悄悄听壁角的小徒弟听到这话,马上捅了捅师傅:“师傅,原来是这么个道理。”
    “闭嘴,给我仔细听着!”厨师低低斥了一声,却早把这点记在了心里,决定改天试试。
    这时,旁边一个包厢的客人突然走了出来,一眼看见面前有两个穿围裙戴白帽的人,连忙说道:“厨师同志,这个房间要的是什么菜?怪香的,给我们也照样来一份吧。”
    再普通不过的一个要求,却把厨师憋得满面通红,吭吭哧哧说不上话来。他好意思说这是客人嫌他不好、自个儿另做的吗?
    好在小徒弟机灵,连忙打圆场:“实在不好意思,客人,这是按预订备下的食材做的,今天已经没有材料了。”
    “是么,真是太可惜了。”
    客人一脸惋惜地回了包厢。保住颜面的厨师擦了擦头上的汗,暗自庆幸没有丢脸。
    他却不知道,那精神旺健的老者落座后,对身边的人说:“我看这家楼不必别处,有绝活儿。明天你把老领导带来尝尝,说不定那件事就着落在这里。”
    因为这话,后来又惹出一番风波,让厨师欲哭无泪了许久。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当下,莫老就着两份小炒,风卷残云般吃了两碗米饭,兀自意犹未尽。雁游见状,主动说再去做几个菜,却被莫老止住:“不啦不啦,我请你吃饭,却让客人下厨,已是非常失礼。再继续做下去,以后传出话去,我姓莫的都没脸见人了。”
    这是老一辈人的规矩,凡事都讲究个体面,要给客人留足了面子。雁游虽然是少年外表,内里却也是不折不扣的老式作派,当下也不再固执,只是说道:“那您要是哪天再想尝尝,就到第三炼铁厂来找我,我招待您。”
    “哈哈,小雁哪,你的心意我领了,不过明天我就要回港岛了。等下次再到大陆,我再来品尝你的手艺。”
    如果说之前莫老对雁游只有五分满意,那么经过这支小插曲后,已然涨到了十分。一来这事儿证明自己没看错人,让老人家很高兴;二来么,自然就是美食的力量了。能再度尝到念念不忘的童年味道,这可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与莫老道别之后,雁游回到了宿舍。罗奶奶还以为他又去找同学,也没多问,只催他快睡觉。
    背着身子悄悄数了数信封里的钱,发现居然有八百块,雁游更加感激莫老。


上一章
返回

古玩宗师在现代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