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士兵同人]铭刻

[士兵同人]铭刻_5

    “凭什么,我们的兄弟死了那么多,这说撤就撤了……”
    “这是命令。”
    后面说话的这人的声音有点熟,高建国凝神想了想,这不就是那个王庆瑞么!
    听到战士们的疑惑,其实高建国自己也想不通,只是,命令就是命令。
    这个王庆瑞,到是有点意思。
    微微笑了笑,高建国走开了。
    他们撤退前的最后一项任务,是炸毁当地主要建筑物,柑塘政府大楼、百货大楼、老街市政府大楼、发电厂等建筑,还有当地的一个磷矿以及大批桥梁。
    站着远处,看着老街城里那些法式漂亮小洋楼一幢幢的倒下,大批藏有武器和民兵的村舍在□□中的大火中熊熊燃烧,他们的心里,颇有几分不是滋味。
    后来高建国才知道,其他撤离的部队也是这样边撤边炸,而那些被炸毁许多房屋和设施,都曾是中国援助建设的。而他们已经是最后撤退的部队了。大部分部队已于3月16日撤回了国内。
    中国军队全面撤军后,越南北部的老街、沙巴、同登、凉山、高平等众多城镇成为了一片废墟。
    有越南记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中国人连一所房子都没有给越南人民留下。”
    在部队撤退时,被中国军队一直赶往南方的越方军队开始反扑,一路追击重回到红河岸边。
    双方在这一带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两方人员都对对方的军人恨得咬牙切齿,战得不死不休。
    回到国境内,重整部队后,高建国发现,他的部队,又减员了三分之一。
    拿着手上的统计表,高建国黯然神伤。
    “营长?”
    听到有人叫他,高建国抬起头,勉强露出了笑脸。
    “什么事?”
    “总算和团部联系上了,团部说,要你赶紧的去团部。”
    “噢,知道了。”
    点点头,把报告塞进口袋,整理了一下军服,高建国搭上一辆送伤员的卡车,向团部而去。
    刚跳下卡车,高建国就听到有人在大喊他的名字,回过头,是熟人。
    “虎子,你怎么在这里?”
    张兴华,25岁,军区的一个小小参谋,他们两家是旧识,说起来,张兴华的父亲还曾是高父的部下,两家关系一向密切。
    “建国哥,我就看着是你。”
    张兴华开心的快过狠狠抱了一下高建国,“担心死我了,我听说你上了前线后,就一直担心你,这通信一直时断时续的,我在军部也不知道你的消息,对了,你知道不,咱大院里的杨哥也来了。”
    “杨子,他怎么会来?”
    高建国奇怪的问。
    他们几个,都是在一个大院里长大的兄弟,不过当年他进部队的时候,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被分到南方来,虎子在这边并不稀奇,他知道是因为张叔被调到这边军区了。可杨子,他记得他应该是在北京的啊?
    “哎,还不是因为,”左右看了看,虎子压低声音,“出大事了。”
    “什么?”
    高建国一惊。
    “你们师的副政委和副师长牺牲了。”
    “什么,怎么可能?”
    猛的站住,高建国瞪大眼,“这怎么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的,这就是战争。”
    虎子说话中的调侃语调让高建国不满的皱起眉。
    注意到他的不满,虎子嘿嘿一笑,“哥,我的哥哟,若不是打的狠死的人太多,你以为京里边的头头们为什么这么急的派人过来了,杨哥不就这么跟着领导们来了呗!”
    手,不由的在放着报告的口袋上压了压,高建国的心里有了几分茫然,战斗打到了这个地步,还有可能停下来么?
    1978年12月8日,□□正式下达对越作战命令。
    1979年1月8日,广州军区完成战斗准备:共集结了4个野战军、3个地面炮兵师和高射炮兵师,3个铁道兵团、1个通信团、1个防化团、13个航空兵团外加6个大队全部进入待命地点。空军、高炮和导弹部队同时完全战术部署。海军在川岛以西各港口集结各型舰艇120余艘,作战飞机170余架。
    而战后,据《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中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而越南国防部越南人民军报告中则称,中国军队伤6万余人,死亡2万人。
    而那之后的局势发展状况,正如高建国预感的那样,战争,并没有结束……
    第四节
    在那段部队休整期间,高建国一直在思考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虽然,他只是个小小的营长,但自幼所生长的环境让他对国内□□势格外敏感,这也是家庭带给他的一种优势吧!
    高建国的父亲,高允文,出身于东北一个小地主家庭,学生时代见国土沦丧家园尽毁愤然投笔从戎,先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辗转曾东北华北军区,后定居北京。高建国是他的第二位妻子所生,他的原配在战争时代去世,第二位妻子是女中学生,对革命政治等有相当不错的大局观,因此在子女教育上,她抓的非常严格。
    高建国至今仍记得,他十六岁时自四中毕业,母亲在他的前途问题上与父亲展开的激烈争论,在当时大环境下,母亲立主他升大学,不准他如大院中的其他男孩子一样进部队,于是高建国算是非常幸运的在1965年成为哈工□□前的最后一批大学生。
    毕业后他进了部队,到了这边军区,他被派驻到当地大学革委会,当了一名军代表,在大学校园里,他利用自己军人的身份,保护了不少大学老师,这些事为他将来的发展起了不少好的作用,当然,在这个时期,还没有人能知道这一点。
    动乱结束后,他被调到基层连队任职,两年下来,也算是练兵有点成效。


上一章
返回

[士兵同人]铭刻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