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李氏荣华

第102节

    常乐长公主保养得宜的脸一拉,“驸马不在京城,阿兄还不许我找人解解闷了。同是阿娘生的,阿兄后宫佳丽三千,我才几个?又没闹出什么来,阿兄值当这么骂我吗?”
    皇帝被理直气壮的常乐长公主气了个倒仰。
    方太后,方太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常乐这是还嫌自己男人少!
    结果两个被气的没晕,气人的突然晕了过去,御医一把脉,先哆嗦了下,“公主有孕月余!”真恨不得剁了自己的手。
    方太后,“……”
    皇帝,“……”
    驸马外任,三年未归。
    长乐殿里母子俩风中凌乱,外面大臣马上也跟着凌乱了。
    皇帝转性了,礼贤下士了。
    大臣们都惊呆了,身后必有高人指点,高人是谁,箫铎频繁进出宫门,谁也不是瞎子,大家颇有一种好白菜被猪拱了的遗憾。
    然后该干嘛继续干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现在收手等着他秋后算账吗?
    这是大多数世家的想法。
    可是如谢氏等寒门就比较纠结了,皇帝对他们态度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弯,有喜极而泣的,如谢韫。也有不以为然的,如卫国大长公主。谢氏已成两派,这是谢韫没发现的。
    皇帝最近十分重视谢太子,处理政事都带着太子旁听,还为他延名师,培养太子继位的决心十分明显。
    皇帝又召见诸子,语重心长,说到动情处还涕泗横流。
    众人,“……”
    这皇帝是被穿了吧。
    这些都非是无用功,皇帝那名声明显的好了那么一咪咪。
    对此李昭倒也没有遗憾,那可是皇帝,指望一下子拍死才是异想天开,又不是在打单机游戏。
    可这皇帝已是危如累卵,想挽救哪有这么容易,一根稻草不够,那就再加一根,就不信加一捆也加不到最后一根。
    在皇帝看来,一切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然后,噩耗八百里加急传来,兖州大乱。
    兖州天隆县捕快陈广带头造反了,陈广的妻子被县令公子抢走,陈广冲冠一怒为红颜,带着一群朋友和下属杀进县衙,救回妻子后杀了县令一家,然后反旗一竖,这日子没法活了,横也是死竖也是死,反正要死,为什么不轰轰烈烈的死,也许就不用死了。
    兖州数年多灾,百姓水深火热,官吏横行无忌,世家欲壑难填,本就是个炸药桶,陈广一把火下去,彻底炸了。
    不过三日功夫新鲜出炉的天授将军,带着他的天授军攻下了一整个郡,还有继续扩张版图的架势。
    能用这么快的速度攻下整个郡县,非天授将军多么用兵如神,而是长平郡守阮即令一看局势不妙,立刻弃城带着细软亲信跑了,见郡守跑了,能跑的也跑了,不能跑的跑去给天授将军开城门了。
    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郡府,能不快吗?
    上书房里,皇帝拿着邸报,气得直打摆子,阮即令是方太后外甥,娶得是方氏女。
    “混账,混账,混账东西!”皇帝随手砸了手边的香炉,咣当一阵刺耳的声响。
    香炉咕噜噜滚到方相脚下,皇帝的视线也投在他身上,阮氏是方氏死党。
    方相拱手道,“陛下息怒,当务之急是平乱。”
    皇帝压了压怒气,“众卿家觉得何人能平乱?”
    谢韫站出来推荐自己二儿子谢瑀,谢瑀为扬州节度使,本朝有四个节度使,雍州节度使李徽,冀州节度使唐华,梁州节度使盛期年,扬州节度使谢瑀,这四州常有战事。
    长平郡靠近扬州,区区陈广都不必谢瑀出面,令他派属下平乱即可。
    然皇帝没吭声,他重视太子示好谢氏,以期能更顺利扶持自己的班底,可不是想扩展谢氏实力。他有自己的小算盘。
    谢家老二有乃祖之风,扬州原属于南周,南周虽被北齐灭了,然境内还有不少百姓以南朝遗民自居,因为扬州多山川丘陵,北齐有心无力,加上它海岸线绵长,海外小国常乔装海盗上岸烧杀掳掠。一直以来,扬州都不怎么太平。
    直到二十年前,谢瑀带着一支谢家军赴任,一路从县令做到节度使,扬州焕然一新,上供税赋一年比一年多,这几年除了还有小股海盗作乱,境内再无战事。时至今日扬州比起另八州其他方面力有未逮,然武力值后来居上,恐怕仅在雍州之下。
    皇帝颇为忌讳这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大舅子兼表哥,岂愿意他再立功。在他看来,只要不是十分蠢的,拿下区区陈广不在话下,这就是个千载难逢的镀金好机会。
    他十分想把这机会给自己人,自来军功最重,然而他的亲信里没有能带兵的,对此,皇帝郁郁。萧卿家所言极是,若想乾坤独断,他必须有兵权。
    李廷唇角勾了勾,推荐自己人,李氏善兵伐谋,有目共睹,他若是不举荐说不过去,至于皇帝不答应,那是他的事情了。
    皇帝当然不会答应,其余大臣纷纷推举自己人,最终皇帝选了奉车都尉符鼎博,他爹就是符侍郎,父子两都是忠君的,就是他了。
    前脚符鼎博带着五万大军出发,后脚皇帝挽起袖子开始收拾人,表明自己对这种不爱护百姓的官吏零容忍,首当其冲的就是霍令东和公孙、何、梁三家。
    手段相当铁面无私,好像不久前那个梗着脖子和百官拧着要保霍令东那个人不是他,霍令东斩首,没收家产,霍家人成年男丁流放三千里。
    皇帝痛斥自己识人不清,认错态度十分良好。
    接着重头戏来了,公孙、何、梁哪怕已经不入流了,也代表着世家。皇帝痛心疾首,世家那么有钱那么多特权我那么尊敬你们相信你们,你们对得我,对得起天下敬仰你们的黎民百姓吗?还有他那不战而逃的表弟阮即令也被皇帝削了官职下了天牢,等兖州暴动结束后再处置。
    听着听着,六相就琢磨过味儿来了,比心眼比语言艺术,十个皇帝都比不上一个丞相,皇帝句句夹带世家名不符实,尸餐素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事实胜于雄辩,世家也无话可说,他们不像皇帝那么赖皮,没理还要胡搅蛮缠。
    箫铎拧眉,在没有足够实力之前就露出了獠牙,皇帝心太急!
    散了朝,神清气爽的皇帝拉着箫铎的手笑得志得意满,今日世家那木然的面孔实在叫他心头大畅,多少年没有过。
    劝解的话,箫铎在嘴里过了过又咽了回去,他能让皇帝听得进他的话,不代表皇帝对他言听计从,现在上去浇冷水,自讨苦吃。
    起码今天这样的“秉公处理”比以前‘徇私枉法’好多了。皇帝虽大大得罪了世家,但是寒门对皇帝印象好转。


上一章
返回

李氏荣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