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522章 老书记

    这两年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可是支出也大,还都是生产必须的支出。
    叉耙扫帚犁子耙,石磙唠石播种楼,仅地派车、大牲畜这两样,就得五百多元。
    一千斤小麦加上一千斤高粱豆,两千斤余粮才卖五百多元,两年的时间家里存上五百多元,就算是好的。
    六百元钱对于韩屯村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大伙最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和工夫。
    这么大的用工量,它就不是能靠钱办成的事情,必须依靠政府行为。
    村干部们作难啊,全村新增的宅基和七五年悠悠一家垫宅基,差距太大了。
    悠悠家的宅基两天就垫好了,新增的五十亩宅基,其实比计划内的六十亩村台工程量大。
    六十亩村台大部分在原来的宅基上加高四米,一亩大约三千方土。新增的必须平地起,一亩五千方土,必须得一个多月。
    村民们想的挺好:“咱缺人他们愿意挣钱,国家安排的也是两月的工期,这叫一举三得。”
    韩屯村有电话,一举三得的主意先征求援朝的意见,他在村里人的心里,比自家当村支书的父亲,份量更重。
    援朝果然不负众望,中间隔了一天,竟然亲自回来了。不仅带来了同意韩屯扩建宅基的好消息,还要带着村里人外出参观。
    洪城的老书记地委李专员也来了,他看见悠悠舅姥爷就开玩笑:“老韩,你们要是给我盖套房子,我还来村里给你打工。”
    “李书记,您来俺们全村欢迎,有您领着,俺们总是是找着致富路了。”
    “老韩,你这话说的不实在,据我猜测,你们村应该都是万元户了,我可是来树典型的。
    你也参加今年的全省工作大会了,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省里要表彰万元户,咱临水你们韩屯就是标准的万元村。”
    韩屯村的群众都和李书记熟悉,听说他来了,大伙都赶到村办公室,看望老书记。
    周围的群众听了,全都自豪的说:“李书记,别的俺们不敢说,要说是万元户,俺村还真的全部是,这得感谢您给的支持。”
    “李书记,俺们先给您和老首长盖房子,您可别忘了来住。”
    李专员高兴的回答:“好,你们既然都承认是万元户了,咱们就得有万元村的风采,我这次来就是带你们去参观的,咱们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富裕村,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大伙不是要建房子吗,咱们去参观下他们的楼房,看看人家是怎么生活的。别说是农村了,咱临水还没有住别墅楼的。”
    大伙更高兴了:“李书记,您说的两层楼房,我们虽然没见过,不过在电视上看过,太好看了,就是没想到俺们也能住。”
    “不过李书记,楼房是好,可俺们不会盖,您也说了,咱临水就没有住别墅的,估计会盖楼的也不多。要是俺们全村都盖楼,您得给请师傅。”
    李书记拍着韩玉林,笑道:“老韩,你这村支书没白当,群众都跟你学会耍赖了。好,建筑队我负责,你们准备好钱就行。
    来的时候我可是问清楚了,盖套两间的别墅,最少得五千元,大伙可想明白了,别到时候舍不得了,放我的鸽子。”
    周围的群众哄堂大笑:“李书记,您老把心放肚子里,给我们一万个胆,也不敢放您老的鸽子。”
    万元户一下子拿出来五千元,有可能心疼舍不得。韩屯村的群众可不是万元户,而是十万元户。
    用五千元买空调和冰箱,可能舍不得,建房子真没人会心疼。衣食住行中,人们最注重还是住房。
    就连宝山奶奶都说:“李书记,俺本来想着先盖个院子住着,其他的等俩孙女结婚时再盖。您要是操心给俺们盖楼,俺家三座楼一块起。
    俺闺女嫁到地主家没住上楼,俺孙女命好,赶上了新社会,俺要饭的后辈也能住楼房。”
    不止是李专员,跟着来的地委的同志也倒吸气。
    “要饭的能盖三座楼,这都一万五了。”
    李专员张口就问:“老韩,你们村不会是双万元户吧?”
    这个问题可真不好回答,欺骗领导不对,实话不敢说,村干部都看支书,宝山奶奶见状,挤着往外退。
    急赤白咧的给自己解脱:“俺老太婆可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就是想着给孙女盖上楼,以后招来的女婿能听话。自家钱不够让俺三档给垫上,她们姐俩结婚后挣钱了再还账。”
    大伙哄堂大笑,拿话挤兑她:“你老帐算的真好,既能落个好名声,还不用花钱,就不怕孙女作难,就这还想拿捏孙女婿。”
    李专员他们也都明白过来:“还是老人家看的透彻,盖楼房得用大量的钢筋水泥和沙子,这些物资光有钱可不行,还得有调控指标。家里孩子准备结婚的,最好搭上这班车。
    地委今年全力打造典型村庄,你们韩屯要带个好头,用实际行动支持我的工作,也给援朝书记加分。”
    看到李专员不再纠结村里的收入,韩屯村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再听到能有计划内物资,大伙更加激动。
    计划内物资价格,和市场上的相比,低的不是一点半星,最少一倍,多的能达到三四倍,钢筋更是有钱都买不到。
    别说是准备结婚的,家里孩子十岁以上的,都抢着报名。
    “高高三”一激动,跳着脚的喊道:“俺也给俩闺女盖楼房!”
    大伙往外轰他:“你赶紧一边凉快去,有你这样的吗,孩子才几岁啊,就给准备房子,你不会是想订娃娃亲吧。”
    “呸,都啥年代了,还订娃娃亲,小爷不跟你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计较。
    县城里的百货大楼,盖了得有二十多年了,到现在也是县里最好的房子。
    俺听桂金姐回来说,人家吴医生家的花园洋房,盖了上百年,至今依然是京都里数得着的楼房。
    楼房和平房不一样,用钢筋和水泥建成,能住上百年,俺这是给后辈置家业。
    咱们能盖楼,是沾了李书记和援朝的光,错过这个机会,咱有钱都没处买这些东西去。
    老话说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了,你们咋想俺不知道,俺反正得抓住这个机会,给俩闺女准备下。”


上一章
返回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