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爷就是这样的鸟儿

第27节

    那是一片枯叶腐败的惨绿色,枯死的林木如鬼影般静静伫立着,虬结的树根从烂淤泥里裸露出来,周围死气沉沉,连一声虫鸣都听不见。
    没有鸟想在那里拉屎,灵江也不例外。
    他抬头扫了一圈,感觉到了隐藏在暗处的影卫。
    不远处的石块上坐了个正在歇脚的过路老头,乍一看见忽然冒出来的一行人,惊讶的瞪起了眼,眼角原本一层一层叠起的皱纹都舒展了,摇着扑扇佝偻着背就要走过来,半路被影卫拦住了,不知道说了什么,搀扶着老头离开了这里。
    驭凤阁的人将嵋邪林围了个水泄不通,没有人能进去,而裴江南不管出不出来,结局都将是一样。
    随身携带的笼子里的几只信鸟不安的躁动着,扑棱着翅膀想要挣扎出去,训鸟人取五谷喂了一遍,才稳定下来情绪。
    齐英也拿着一捧豆子要去喂灵江,被小鸟冷冷的抬起小翅膀抵住了手。
    “不必。”
    灵江负着翅膀跳到他肩头,眺望嵋邪林,一阵风吹来,浮在烂淤泥上的青萍荡起一层不详的波痕。
    “什么时候进去?”灵江问。
    齐英道:“再等等,正午的时候比较好,瘴气稀薄。”
    灵江抖着头上的呆毛,看起来很不耐烦。
    齐英以为他是紧张,劝了两句,灵江正扭头梳理羽毛,闻言,冷着脸说:“我着急回去见十九。”
    齐英等着他最后那个‘爷’字,却没等到,惊世骇俗的瞪大了眼。
    灵江傲娇一甩脑袋,就显得一撮呆毛清新飘逸。
    正午十分,一声悠远浑厚的钟声从不知名的山林上空荡进了西南城,越过斑驳的城墙,传出使人驻足凝望的力量。
    古刹里,一人身穿玄色龙袍,双手并在胸前,望着古铜钟的方向低声念了句阿弥陀佛。
    主持大师步出佛堂,将一只紫檀木锦盒递到了皇帝的手中:“陛下,这便是了允大师圆寂后留下的舍利子。”
    皇帝打开锦盒,只见金红绸布上放着一颗寸长、像玉又比玉石剔透的舍利骨石,竟形似南海观音坐莲像,上面的五官坐姿形容逼真,浑然天成,惟妙惟肖。
    皇帝的面上露出喜色。
    主持道:“了允师叔一生慈悲济世,留下大慈大悲佛像舍利,陛下此次亲自出宫远赴西南山寺送迎,其心可真挚,供入帝庙,他日可佑大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听他此言,皇帝一笑,他年过不惑,两鬓隐约斑白,举手投足之间气度不凡,又腕上缠一串殷红的佛珠,束身自修,更显得清净威严,合十双手念了声佛号:“能保天下海晏河清,就不枉朕此行。”
    主持慈眉善目,与皇帝边说边往山寺外面走,说道,“有陛下此等明君,才是大荆万幸。”
    守在寺门口的冯敬听见这句,不由得攥紧了拳头,低着头,死死盯着脚前的一片土地。
    主持道:“贫僧师弟近日在城中布粥讲经,听闻陛下前两日暗中前去旁听,得知之后为陛下所感,过意不去,愿亲自觐见,为陛下解疑答惑。”
    皇帝将锦盒收入怀中,笑道:“如此一来,就有劳大师了。”
    马车往城中回,沿途经过层林苍翠的山谷,皇帝气定神闲的坐在车中,望见外面风景秀丽,长长呼出了一口气,好像在宫中积压多的污浊都随着豁然开朗的山景消散了。
    他想起自己已经很多年未曾见过这般苍翠的秋景,便勒令马车停下,站在路旁欣赏起景色来。
    冯敬本打算招人来重新布置防守,皇帝转身道:“不必紧张,朕就是随意看看。”
    冯敬握刀的手背浮出青筋,他执拗的跟在皇帝身后三步远的距离,将眼瞪成铜铃之大,僵硬的盯着前面,后背一身都是冷汗。
    他脖子上的青筋隐隐颤动着,就像他的内心也在不见光的地方挣扎撕扯——什么是明君,什么是昏君,什么是切骨之恨,又什么是家国大义。
    若是倾覆九州,报血海深仇,究竟值不值得?一如殷成澜所预料,初见的悲恸愤懑在今昔非比的光景中大起大落,待平静后,多年之前的情深恩重与如今的器重之情谁是谁非,孰重孰轻?
    冯敬的内心痛苦不堪。
    可他不知道,殷成澜这次出现却不是来复仇杀了皇帝的。
    兴许殷成澜的骨血里早已经抑制不住沸腾的杀意,但他藏在魂魄深处、自幼以家国百姓为重的顾虑已经融进了他的血肉里,让他即便在仇恨之前,也能悬崖勒马,强忍着剜骨锥心的恨意,再三谋划出一个不至于令大荆荡动的复仇计划来。
    人,非杀不可。国,却不能不管不顾。
    冯敬被殷成澜眼里的滔天大恨惊住了,以至于忘记了如今歌舞升平,四境安定的大荆,也曾是殷成澜披甲持锐,在寒冬酷暑的边境枕戈待旦,一手建成的。
    第29章 北斗石(十一)
    大荆的皇帝信佛, 所以佛门香火极为旺盛,大城小镇中常可见僧侣设坛讲经说法。
    皇帝坐在车中摩挲着手中的锦盒, 想起山寺里主持大师的话, 满意的笑了起来。
    若能保佑大荆太平盛世,他则会成为明君,彪炳千古,名留青史。
    没有史册会记载一个明君在成为明君之前做过什么杀戮深重见不得人的事,因为无需他去遮掩,天下就会忘却。那些庸庸无为的百姓,那些口诛笔伐的史官,就会去替他辩解,替他粉饰。
    这便是手握皇权,至高无上才能有的待遇,所以无数人抢破脑袋想要这个位置,而他也是,况且, 他还一如所愿坐上了这个位置。
    皇帝的心中无不自负, 从马车的窗帘望见街口高大茂盛的柳树下设坛的僧人, 等他为佛祖添够了香油钱, 想必连佛祖都会忘记他过去所做的一切。
    想到此处,皇帝敲了敲车壁。
    “陛下?”冯敬骑马跟在马车旁。
    皇帝:“既然主持大师的师弟慧光禅师想要为朕讲经, 朕自然不能拂了他的好意, 你去安排一下, 待朕沐浴更衣就去见他。”
    冯敬浑身僵硬, 勒紧了手里的缰绳,喉结滚动,咬着牙关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一如寻常:“陛下,外面人多眼杂,已出来许久,还请尽快回朝。”
    皇帝道:“朕知道了。冯统领,你都快跟安喜公公一样啰嗦了,既然东西朕已经亲手拿到了,明日便启程回去,多停留半天一天不算耽误,传朕旨意吧。”
    马车外,冯敬艰难的应下,他的胸口有一封殷成澜的手书,此时却像寒冰,拉着他往深渊坠去,冯敬大口呼吸,这才好像从冰窟中浮了出来。
    他攥紧马鞭,在心底痛楚的说道:“最后一次……最后一次……”似乎重复着这句话,他才能继续下去。
    沐浴更衣,焚香洗手,罢了,皇帝换上俗家弟子的僧袍去见禅师。
    屋外重兵看守,冯敬持剑站在一旁,脖间青筋绷起,垂着头,用尽全力才让自己没有出声。
    屋里传来祥和的木鱼‘笃笃‘声,皇帝有意让里面的人等了一会,慢条斯理的拂平袍角,这才将一只手立在胸前,做敬佛状,推开了屋门。
    雕花的门扉缓缓张开,能看见屋中大片垂挂着的轻纱幔帐,随风翻飞如青色海浪,帐中隐隐能看见一人端坐在青纱后。
    屋门在身后阖上,轻轻的吱呀一声却不知怎么撞在了皇帝心上。
    他胸口一空,一种莫名的感觉涌入了他的四肢百骸,箍住了他的喉咙。
    青纱后的人没发出一点声音,却让皇帝下意识生出立刻转身离开的冲动。
    但他没走,位高者的骄傲与自负绝不允许他退缩一步。
    皇帝将手里的檀木佛珠捏的咯吱响,终于抬起步子向屋中走去,撩开一层又一层垂地的帐幔,嘴里说道:“大师久等了,朕……”
    喉咙像是被骤然掐住,未完的话消失在了他惊恐瞪大的眼珠里。
    他看见死去多年的太子正坐在碧绿玉石的椅子上,玄袍逶迤曳地,手边摆着一只小几,煮着一壶清冽的苦茶,袅袅的茶香氲满屋子。
    一如经年之前,东宫大殿。
    殷成澜挽袖煮茶,眼皮都不曾抬一下:“皇兄来了,坐吧。”
    那一瞬间,九五之尊的皇帝突然发现,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他依旧是那个平庸不起眼的皇子,而这个人也依旧是手握百万雄师自顾游刃有余、无人能以才德匹敌的大荆太子。
    皇帝的眼里刹那间布出鲜红的血丝,手指紧紧攥着木佛珠,表情狰狞喘着气:“你竟然……没死!”
    殷成澜不急不缓抬起了眼皮,望着脸色可怕浑身不住战栗的皇帝,微微一笑,悠然自得道:“皇兄还在人世,本宫哪敢独自下地狱。”
    皇帝一惊,心中翻起惊涛骇浪,他好像喘不过气似的,胸膛剧烈起伏,竟一副濒死垂扎的模样,他下意识想要抓住什么,攥住了一旁的轻纱帐幔。
    帐幔不受力,大片大片垂落下来,颠簸起伏,像不停翻涌的浪潮,横在了皇帝和殷成澜之间。
    青色渺茫的轻纱浪中,皇帝看见殷成澜缓缓勾起了唇,笑了,如同从血海深渊中爬出来的邪狞,带着切骨之恨重返人间。
    皇帝惊恐到了极致。
    屋外传来下人小声询问的声音,皇帝这才反应过来,一边往门口后退,一边怒吼道:“来人!抓……抓逆贼!!!”
    他转身去开门,再过头时,原本坐在青纱中的人已经无影无踪。
    冯敬和禁军闯了进来,见此情景,也不多问,留下一部分人守着皇帝,自己带人冲了出去。
    皇帝被一名禁军搀扶着,弯腰弓背剧烈的喘着气,浑身被冷汗湿透,禁军配带的宽刀折射出他狼狈的样子,想到方才,他心里一阵发寒,太子没死,他竟然没死!
    冷汗滚进皇帝的眼里,染红了他的眼珠,他猛的直起身子,推开人,一把抽出禁军的佩刀握在手上,大吼道:“他不能不死,他必须要死!”
    皇帝疯了似的举刀笑起来:“我能杀他一次,就能杀他千次万次!”
    冯敬奔到街上,只见四周如同寻常安定热闹,小贩来往,孩童嬉闹,一旁的侍卫迷惑的东张西望,忍不住说:“冯统领,陛下说的逆贼是何人?我什么都没看见,也没有听见什么动静,这大白天的哪来的逆贼?”
    冯敬冷冷道:“陛下说有就有。”
    侍卫忙说:“是是,可咱往哪追?”
    冯敬握刀的手紧了紧,目光远眺,大街小巷里不时有马车穿梭而过,他很快将视线对准了一辆普通的马车,马车往城门驶去,眼看就要离开西南城。
    冯敬脚下迈了一步,又止住了,握刀的手背血管暴起,他犹豫了,理智撕扯着。
    一个小孩拿着糖葫芦扑倒在他脚边,冯敬低头扶起,小孩用袖子擦了把鼻涕,笑嘻嘻跑进了他娘亲的怀里。
    海晏河清——这才是他身为人臣所盼,而至于……位高者是什么样的人,做过什么事,只要他能带来大荆太平,其余的又有什么关系。
    冯敬低声道了句‘对不住了’,扬声道:“跟我来,追上那辆马车!”
    正午,嵋邪林,灵江站在林子边缘,往后扫了一眼等候在林外的齐英,干脆利落的钻进了林中。
    齐英拍着身旁烦躁的信鸟笼子,望着惨绿阴暗的前方:“神鸟啊,长成圆滚滚的一坨,也是神鸟,你们可比不了。”
    一进林子,四周的光线立刻黯了下来。
    连风也是死寂。
    僵死的林木立在一地长着绿浮萍的沼泽上,表面虚虚的铺着腐烂的根系和落叶,里面沉浮着散发着恶臭的尸体,也不知道是野兽还是人的,只剩下白骨挂着腐肉。
    整片林子似乎只能听见自己扑棱翅膀的声音,灵江憋着气,四下搜索齐英说的蛭虫大量聚集的地方。
    他飞了一会儿,毫无收获,打算找棵树歇歇小翅膀,他极为谨慎,先用小翅膀就近拍了一下眼前一根腕粗的树枝,下手不重,那树根却发出清脆的咯吱声,哗哗啦啦的断了下来,露出早已经被蛀空的中心。
    灵江低头,看见树干掉进沼泽中,随即缓缓沉进了平静的绿浮萍沼泽里,沼泽中冒出咕嘟咕嘟的绿色气泡,很快便将枯木枝吞没。
    然后,沼泽重新被绿浮萍覆盖,如同水面一般。
    灵江抬眸扫过沉沉阴郁的嵋邪林,意识到一件事,也许他们低估了这片林子,高估了裴江南,如果裴江南在嵋邪林中无处落脚,任何一棵枯树都撑不住他的重量,误入的同时便如同这根断木沉进了沼泽中,那现在他该是尸骨难寻了。
    他爱死不死,灵江并不关心,他只在乎裴江南身上的北斗石是否也沉进了沼泽里。
    那是殷成澜的解药,他非要不可。


上一章
返回

爷就是这样的鸟儿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