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枇杷花开

第122节

    枇杷也赶紧道:“娘,你去帮我们劝回婆婆,总比我们说话要有用些。”
    杨夫人哪里用他们这样恳求,赶紧将王淳拉了起来,“就是你们不说,我又岂能不劝的?只是先前不知症结,便不知如何劝起。既然如此,我便时常去亲家那里,与她多说说话,总归我们年纪相仿,还能说得来。”此后,杨夫人果然时时到梅夫人处与她说话,劝她保重身子要紧。
    就是梅夫人自己,病了这一场病也不是没有感悟。最初她不过想往儿子房中塞几个人,但儿子没有在意,却不意引得丈夫动了心。为了将这心收回来,她又抛出了新的诱饵,丈夫是忘记了旧人,可更是忘记了自己,两夫妻渐行渐远,当年的恩爱早已经消失,现只形同陌路了。
    恰逢此时杨夫人过来细细地与她分说,梅夫人终于听进了几分,亦知丈夫的心恐怕回不来了,再听到自己即将有孙儿辈,总算勉强打起精神,身子也略好了些。
    杨夫人又悄悄告诉枇杷,“你婆婆虽然是因为插手你们房里的事才引发了这许多事,但是她总归是淳哥儿的生母,你就是心里再不快,面上也要对她好些。”
    枇杷一笑,“娘,你太看不起我了,我现在真不记恨她,也愿她能好起来。”
    杨夫人原知道女儿虽然心胸开阔,但是却向来恩怨分明,对梅氏这个婆婆也一向不大看得起,现在听她这样一说,便觉出她的不同,亦笑道:“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样了,心软得多了。”
    “他也这么说。”
    小两口甜甜蜜蜜的,枇杷也喜欢言必称王淳,杨夫人听在耳中,高兴在心里,却又不敢笑,怕女儿臊了,只将自己在营州为未来外孙做的衣服一一拿出,“你看看,喜欢吗?”
    杨夫人先前最喜欢打扮女儿,现在又将心思移到了外孙身上,还没出生的小人儿,她就拣了最漂亮最舒适的衣料做了好多的衣服,有厚有薄,有男有女,现在摊出来,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真好看!”枇杷惊呼,却又道:“只是太小了吧?”
    “你哪里知道,新出生了孩子就这么大。”
    枇杷不敢反驳,又数了一下,足有十几套,便笑道:“做了这么多,倒是尽够了。”
    杨夫人却并没有真听懂枇杷的意思,只笑言,“小孩子长得快,这些衣服很快就会小了,到时候我还会帮你们做。”
    就在这样的企盼中,枇杷生下了燕地国主的长子,杨夫人亲自坐镇产房,却也没什么可忙的,一切都太顺利了,从枇杷说出肚子有些疼时起,不过才一个多时辰,孩子就产了下来,一落草就高声大哭,让房内房外的人都喜笑颜开。
    “真是个结实的小男孩,哭声这么大!”杨夫人抱着外孙子给女儿看,“这孩子长得多好,我看着像你的地方要比像淳哥儿的还多些。”
    枇杷生了孩子并没有如寻常产妇般力尽昏睡,而是依旧精神十足,赶紧伸手要抱儿子,又一面疑惑地问:“我怎么只生了一个儿子?”
    “你这是什么话,难道还想生几个?”杨夫人说着,并不将小婴儿交给枇杷,“你还不会抱,等你收拾好我再放在你身旁。”
    既已平安产子,大家都喜气洋洋,将产房收拾好,又把国主夫人重新挪到干净的床上。这时王淳便终于也获准进来看妻儿,先看一眼岳母手中的儿子,自然喜不自胜,再走到里面床边,满面春风地笑道:“我原以为会等到天明,没想到这样快就生了,枇杷你可还好?一定累得紧吧?已经备了人参鸡汤,赶紧让人送进来,我来喂你喝。”
    一眼瞧见枇杷竟然略带了些愧色,轻轻拉住他的衣襟道:“都怪我洞房夜里睡着了,否则我们一定能一次生好几个儿子的。”
    王淳第一次被枇杷问这样的问题时,确实也是疑惑的,但是他还是很快弄清楚了,但见枇杷竟然真信了,每次投怀送抱的时候还极为主动,也就没有说出来。后来更是时常顺着她的意思说到肚子里的孩子们,现在生已经生了,没想到她竟然还记着呢。
    只是这样的事让别人听到了有多不好,王淳悄悄瞄一眼岳母,只见杨夫人根本不看他们,只是一叠声地吩咐下人,“去给老国主送信,给老夫人送信,再多多准备喜蛋喜饼喜钱,明天府门一打开就散出去,给孩子祈福!”
    王淳便悄悄在枇杷脸上捏了一下,凑到她耳边道:“没关系的,我们还是有好多机会呢。”
    ☆、第223章 哭笑不得
    这一年燕地从年初就喜事不断,新国主即位,平税减赋,燕地欢腾,紧接着就是少主出生,国内大赦。
    燕地形势大盛,而做为燕地中心的德州,北有营州范阳挡住大漠,东有武川抵御大梁,南有大江为天然屏障,东临大海无外敌之患,更是在多年休养生息之下,百姓着实富足起来。又以粮食、丝绸、鱼盐之利,广开贸易,引得天下富商云集,远胜大梁之都。
    举国陶然之下,国主和夫人却将将大半心思放在冶铁、练兵上。燕地越是富庶,国力便越是要加强,否则岂不就是怀宝之小儿,任人抢夺?且周围各处,正是烽烟不断,危机四伏。
    枇杷满月之后便搬到了庄子上,燕地新组建的铁骑就驻扎在此地,以先前她陪嫁过来的营州铁骑为基础,购买骏马、锻造武器、操练将士,每日里忙得不亦悦乎。
    王淳反倒没有枇杷事情多,他便每于三日的大朝会时回到国主府上,其余日子便随着夫人住在田庄里处理国事。为了方便,又将庄园隔出一些房舍做为值守之处,分给每日一起讨论政务的臣子们使用。
    虽然如此,但很多朝臣或者家眷亦多在城外置办庄园房舍,加上铁骑大营,一时间,德州城北这一处竟然异常繁荣起来。
    这一日枇杷从外面回来,见王淳正抱着儿子哄着,便赶紧接了过来,“路上有些事情,竟然晚了,儿子一定饿了。”说着解衣喂奶。
    原本王家一贯都是用奶妈的,可是偏枇杷生了儿子却要自己喂,她又有自己的道理,“我们营州人都是由母亲自己给孩子喂奶的,所以才个个长得强壮,比京城里娇养的世家子弟都健康得多。”
    梅夫人固然反对,但是杨夫人却站在女儿一边,“当年我生了孩子也都是自己喂大的,更觉母子连心,且枇杷奶水这样好,就让她喂吧。”
    王淳自然也支持自己的夫人,反劝母亲,“枇杷身子好,亲自喂养儿子也好,将来儿子也与她一般强健。”
    他岂不知赞成亦或反对枇杷给儿子喂奶中,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来抚养儿子。母亲现在一个人孤单无趣,便生了想将儿子抱到她身边养的心思,只是不只枇杷不能同意,就是他也决不能让步的。
    梅夫人见枇杷一定要亲自喂养孩子,又忍了些时日。没想到枇杷出了月子便去了庄园里,她只得特别将儿子叫到自己身边道:“你们都忙着,不如将孙儿抱到我身边来,要知道你小时候也是在祖父和祖母身边长大的。”
    枇杷为什么抱了儿子去了庄子上?虽然因为她要练兵,但恐怕更是想躲开母亲的干预。
    王淳已经用实际行动将妻儿安顿好,现在又赶紧劝母亲道:“母亲要养孙子本是好事,只是一则我也是在母亲屋里长到几岁后才到祖父和祖母身边的,二则是男孩跟着祖父长大也没什么,却怎么也不能只随在祖母身边在内祎长大,三则是母亲身子本就不大结实,儿子哪里还舍得让母亲操心?”
    梅夫人自然辩不过儿子,但听了儿子着实关切自己,心中也是欢喜,只道:“我就是想为你们分忧,才宁肯自己累一些的。”
    身为人子,王淳并不会说父亲有多不可靠,老国主自退位后更是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星相研究中,就是枇杷产子时,他连凤翔阁的大门都没有迈进,却让人传话道他在观星台上夜观星辰,以察天象,这样的人能把儿子教成什么样他实在担心;他也不会说母亲就连一个十六娘都没有教好,更不可能教好儿子,只是笑道:“母亲的心意我和枇杷都知道的,也是感激不已,只是现在形势所迫,我们还是要以练兵为要,所以就搬到庄子上了,我在大朝会时一定会早些回来给父亲和母亲请安,也会将儿子的事情讲给母亲听。”
    梅夫人只得应了,只是又气道:“你父亲也真是的,孙子出生一个多月,到现在还没起出个名字,哪怕先有个小名叫着也好啊,你怎么不去催一催他?”
    枇杷生子的晚上,老国主夜观天象,整整一个晚上,结果冻病了,一时无力参悟上天之意。但是他却将观到的星移斗转之象都命人一一记录在案,等他好些后再细细参详,又传下话来,长孙的名字事关重大,要由他来起,一定要上合天象,下符民心,有益燕国国祚长久。
    这样的话王淳和枇杷自是不敢违逆,是以现在家中一开口便是儿子孙子的叫,连个小名儿都没有——但好在府内只有这么一个小儿,大家倒也都知道。
    王淳苦笑道:“父亲这一次病了,竟非常凶险,儿子只愿他好好休养,早日康复,哪里还会催他劳神。”又看看母亲的神色,温声劝道:“母亲还是去看看父亲吧。”
    梅夫人轻轻哼了一声,“他那里有多少人服侍,哪里还用我?况且我自己身子也不好,还要人服侍呢!”
    王淳见状,也只得转而说些母亲喜欢听的话。过了一会儿,退下再去父亲那边探病,见父亲形容十分憔悴,身边立着一干美人服侍,却更显出他的苍老。回想起父亲先前的儒雅风姿,自是心痛,将左右之人挥退又劝,“父亲,你尚且不到半百,比起岳父要小上十几岁,可前些天岳父来看枇杷,竟然老当益壮,虎威不减,你却病弱如此,何不清心寡欲,专心保养呢?”
    老国主面上一红,如果不是内宠颇多,他身子怎么会突然如此虚弱?却不肯承认,“我不过那夜里冻着了些才病了,干别人何事?且我们家已经是燕地之主,几个州郡自然都是我们的私产,收些服侍的人又算什么?你如今顺应天机登上国主之位,正可以燕地名门之中选几位侧妃,平衡朝局。”
    对于父亲的政务才能,王淳早已经领教够了,心里虽然暗道平衡朝局才不是这样的平衡法,但也不肯反驳,只笑道:“我刚有嫡长子,自然要巩固他的地位,就像父亲当年对我用心培养一样,暂不会要庶子。且我自问还能压得住燕地的豪强,并不用以内宅之势制之。”
    国主见儿子说得条理分明,也是从来也反驳不过的,便不再多提,只从枕下拿出几页纸来,“这些天我一直在看,但恐怕是因为我的身子不好,灵性也不够了,总参悟不通天机。”
    说着给王淳讲道:“我们家祖籍太原,按星野分际,正属……”说着讲了一大串晦涩难懂之词,又道:“孙儿降生之时突然现出一颗小星,光芒突盛,但是此际之中仍有一颗大星,光彩夺目,不知何兆?”
    王淳学识深厚,父亲所述之语他若肯用心听自然能懂,但是正因为父亲的所为,让他对于星相谶语却极为反感,根本不肯认真去思索,只敷衍道:“也许这颗大星就应在父亲身上呢。”
    “虽然你祖父教你读了许多书,但是于星相一道你却不通,我刚不是讲了许久,这颗大星并不可能是我,自然也不可能是你,而且应该对应仍在此际中的其他之人,所以我便不能解通。”说着又感慨,“星相之学的深奥,寻常世人总难以领悟啊!聪慧如你也不例外。”
    王淳无奈道:“父亲还是先养好身体,再慢慢解吧,不要太过劳碌。儿子今晚还要出城,就先走了。”
    老国主却拦住他,语重心长地道:“我还没有说完,孙儿出世那一夜漆黑无月,星兴大现,天象所示极多,天空各分际竟然都有异星闪耀,又有来自西北的斗牛星犯冲,但只一闪而过,又不知何兆?这些征兆你不可不查啊!”
    王淳只得强打精神道:“恐怕正是应在当今之乱世之上。”
    “你这话说得倒有点意思,”老国主听了又将那几张纸拿出来细看一番,“可也对得上,中原有梁,东北是我们,南边有蜀……”
    王淳又等了一等,见父亲又沉醉于期间,明白自己若是等待,又不知要多久,只得轻声道:“父亲,新建的大营里还有事,且孙儿现在还小,关城门前我还是要出去的。”
    老国主被惊醒了过来,“说到孙儿,我一再让你问枇杷说她生子前梦到了什么,你只说没有,上一次我又嘱你细问,可问出了什么?”
    王淳根本就没问,枇杷一向睡得好,有了身孕后更贪睡,就是说着话时也能睡过去,黑甜一觉醒来,哪里有梦?但现在也觉得支吾不过,便道:“问出来了,她正梦到满天繁星。”
    “可梦到哪一颗星特别亮?”
    “她根本不懂星相,哪里能知道?”
    “那你没有将星野画给她看?”
    王淳后悔不该如此应付,但事已至此,便只能继续道:“我自然仔细问了,她说只记得满天的星星都很亮,分不出什么。”
    老国主却突然道:“这些日子一直在想起什么名字为好,可是星相复杂,又实在难为。现在倒突然顿悟,俗话说三光日月星,孙儿出生时星光大盛,我们不如就给他起个小名叫光儿。”
    “好极!”王淳赶紧赞道,心里其实也觉得还不错,更是欢喜儿子终于有了名字,且又不是千奇百怪不不可理喻的,大家都能接受,便笑道:“我回去告诉枇杷,她一定高兴极了!”
    “这样好的名字,自然是高兴。”老国主满心得意,抚须笑道:“至于大名,我还要用心研读研读一些书籍,将那晚星相和枇杷的梦解开再说。”
    通常孩子都要等过了周岁再有大名,甚至还有启蒙时方才起名的,是以王淳真心道:“并不急的,父亲慢慢斟酌。”
    老国主又拿出符纸,朱砂,写了一道符,“这个回去给光儿带上,最是避邪。我们富贵人家的孩子,生下来虽然有金甲卫士护着,但是也极易招得小鬼忌恨,有这符便不怕了。”瞧儿子急着要走,便又道:“还有一事要告诉你,你是水命,枇杷是木命,光儿却是金命,将来你和枇杷再生子,一定要火命和土命都全了,家里福气才满。”
    这种事情难道是我能做得了主的吗?王淳心里哭笑不得,却只得点头答应,走前又劝父亲,“我母亲一个人在正殿里寂寞得很,父亲既然能起来了,便时常过去坐坐吧。”
    “你还提你母亲!”老国主气道:“我这次病了,她竟然没过来看我一回。先前我还道她最贤良不过,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二十多年都看错人了!”
    “可是我母亲前些时候病了,父亲也没过去看啊?”
    “那能一样吗?况且我已经遣了木朵几个过去服侍她了。”
    再说下去还是观点不和,王淳情知劝不了,便起身道:“儿子先走了,过几天还过来请安,等天气好了,便与枇杷一起抱了儿子过来让父亲看。”
    ☆、第224章 夫妻夜话
    王淳与枇杷大部分时间都在庄子上住着,直到过了秋天,燕地铁骑初有规模方才回府。这时候光儿已经有八个多月了,平日里最喜欢被兜在母亲的怀里纵马疾驰的感觉,现在骤然回府没有了那种摇晃的体味,便觉得不自在,只一放下便在榻上到处爬着,一双大眼睛四处看着,似乎在找什么,样子好玩极了。
    老国主见了自是喜欢,抱起来哄了一会儿,放在自己的榻上,又看看光儿的脖子上,“还好,我上次给的保命符一直戴着,这个是根据光儿的命格做的,最有神效,千万不能轻忽。”又拿出来一块雕了日月星三光的玉锁给他,“这个也给他佩上,我新让人做的,能趋邪养神。”
    王淳和枇杷互视一眼,皆庆幸走前突然想到那符,好不容易找了出来拿红线给儿子挂在脖子上,又赶紧答应着接过玉锁,见上面已经系了红色络子,便给光儿挂在脖子上。
    老国主便又拿起光儿出世时的星相记录给他们讲解,二人只得在下面的榻上会下恭敬地听着,于此他们已经很有经验,只一味点头赞同即可。
    只是光儿便没有这样捧场,他在上面的榻上四处爬了几回,却都被祖父抓了回去,不知怎么从一个靠枕下揪出一本册子,两只胖手一拉,便成两半。老国主听了声音,赶紧来看,跌足道:“这是我新得的星经啊!”
    枇杷见状赶紧将儿子抱了起来,老国主虽心痛不已,但孙子也要紧,赶紧让人将榻上的书纸之物都移走,依旧将孙子抱在怀里,刚再讲了几句,孙子便又在他身上留了一泡尿,只得起身更衣。
    王淳和枇杷趁机抱了儿子告辞,“我们还要去光儿祖母那里请安。”
    梅夫人处倒有专门给孩子留出的一个围了四面的木榻,原来木朵也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从落草起便被抱到梅夫人这里养着了。
    两个孩子放在一起,小的还不会动,光儿便围着他爬了几圈,又用手指去点他的脸,大约觉得有趣,便咯咯笑了起来。
    王淳便去拉住儿子的小手,“这是小叔叔,小心戳伤了他。”
    梅夫人却笑道:“由着光儿玩吧,他能有什么力气,还能伤了人?”抱起光儿,着实疼爱,又向枇杷道:“等光儿断了奶,还是送到我这里吧,到时候还会有几个孩子在一起陪着光儿,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枇杷就是不放心,婆婆原本就不懂是非,现在依旧如此,只看婆婆将庶子抱到房里,却又满脸嫌弃的样子,就令她不赞成。只是她现在也明白不能直接反驳,便赶紧从婆婆手中接了光儿过来,“这孩子很沉了,婆婆抱着太累。”
    王淳也道:“母亲,你已经很劳累了,光儿还是我和枇杷照顾吧。”
    梅夫人原本是不想放开的,但是光儿一直在她怀里扭个不停,又向枇杷伸出小手,且孩子虽小,但用力去挣的劲儿却不小,她果真没有那么多精力,只得由着光儿回了枇杷怀里,只得道:“你们冬天是不是就留在府里了?若如此,时常将光儿抱过来就好。”
    “那是自然。”两人答应着,“因年前事情多,我们便以住在这里为主,定会时常带着光儿过来。”
    他们果然也时常过去,不过枇杷从不把儿子单独放在婆婆处,就是她忙起来,也只由着母亲特别为她挑的嬷嬷们带着。
    枇杷知道梅夫人对于光儿确实是真心宠爱的,但是她却怎么也不愿将光儿单独留在那里。正殿里的气氛并不好,光儿虽小,可她却怕受了影响。
    婆婆一定要将侧室的儿女都接到自己房中养大,就是老国主也没有办法反对,更不用说侧夫人们了。可是她对侧夫人生的孩子却满怀着掩饰不了的恨意。而木朵却日日在正殿里服侍着,她看向孩子时流露出的渴望,竟然也是骇人的。
    这一天枇杷从正殿回来,不知怎么想起了去了的梅氏和守礼,便向王淳道:“当年娘把守礼抱到自己屋里,我只觉得是应该的,又总以为梅氏无心,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挂记。现在想来,当初大敌当前,梅氏抱着儿子跑了,虽然不对,但其实也是一番慈母心肠。”
    王淳其实也想到了太夫人与祖父的往事,只是他却不愿提起,便只道:“你总不会遇到这些,就不必想太多。”
    “可是,我见了木朵,心里还是难过。”虽然枇杷许久不与木朵来往了,就是她这一次去城外练兵,也丝毫没有想到出身营州且功夫不凡的木朵。但她其实还是惦记木朵的,毕竟她们在一起那么多年,有那么多的生死与共。木朵过得好时,她高兴,过得不好,她最想去帮忙,只是她也帮不了。


上一章
返回

枇杷花开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