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女法医手记之破译密码

第15节

    我说:“你提供的情况很重要,今天的话就限于咱俩知道,在案子没破之前,你别跟第三个人说去。”
    李双双说:“我能跟谁说去?这些话在我心里憋了多长时间,你要是不来,我跟谁也不说。”
    我把手机号码留给她,特意嘱咐她一旦有情况随时通知我,随后出了门。
    8.完美供词
    2003年3月11日上午。微雪。
    大洼乡砖窑女尸专案组驻地。
    连续两天的走访,收集上来许多线索,众说纷纭,有人怀疑麦野,有人说是乡里那几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做的,也有人附和县公安局的思路,认为羊倌关尚武是凶手。线索大多没有实际价值,有的听上去甚至像是老乡的臆想。
    李双双向我提供的线索最受重视,也最令人费解。我亲手验过砖窑里的女尸,它的外阴处女膜陈旧性破裂,并且不是运动损伤,而是频繁进行性生活导致的已婚外阴型。这与张芳至死还是处女的说法对不上。即使如某些人猜测的那样,张芳在临死前失踪的十几天里曾遭受性侵犯,所造成的创伤也应该是新鲜的,或者呈撕裂状创口。
    我和沈恕对李双双的证词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以下几种可能性:一是李双双在撒谎,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我们想不到李双双有欺骗警方的必要性,除非她或者她亲近的人参与了杀害张芳,她有意误导警方的视线;二是张芳生前对李双双撒了谎,如果是这样,那么张芳很可能在婚前有一个隐蔽的情人,或者在婚后仍然保持密切往来,当然,在大洼乡这个弹丸之地,以张芳生前的活动范围而言,这种可能性也很小;三是砖窑里的女尸并不是张芳,它的面部遭受严重损坏,而赤裸的下体却没有损伤,很难说不是有人故意为之,造成张芳已死的假象,可是张帆所指认的尸体特征,如乳下的胎记,肩胛骨上的伤疤,都完全吻合,巧合的几率趋近于零;第四种可能,死者确实不是张芳,张芳为了摆脱与麦野的不幸婚姻,早已逃往外地,张帆故意认错死者,旨在让麦野死心,并帮助妹妹从此改头换面,迎接崭新的生活,可死者又是谁?张帆又怎么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她的身体特征?
    …………
    越深入分析,越感觉案情复杂,思绪纷乱,竟梳理出十来种可能性。其中有些分析荒诞不经,但也并非完全不合情理。如果按照这些思路逐一去查,恐怕等到冬去春来,雪化云开,我们还不能离开大洼乡。
    就在我和沈恕感觉案情千头万绪无从着手的时候,于银宝撞开门进来,有些气急地说:“大洼县公安局把羊倌关尚武抓走了,说案子已经侦破,羊倌就是真凶。”
    沈恕这两天忙着走访,和县局的人接触不多,而且碍于双方办案思路不统一,也无法进行深入沟通。这时听于银宝这样讲,沈恕也感到诧异,忙去隔壁找县局刑警队长张韬光了解情况。
    张韬光红光满面,显然情绪高涨,见到沈恕异常热情,让座后端茶倒水,还递上一支高档烟,说:“沈队,我正想去向你汇报,案子破了,羊倌关尚武认罪招供,人是他杀的,一五一十,都写在纸上,还有他的签字和手印。这个狗东西,下手真够狠的,情节非常恶劣,估计死刑是跑不了的。”
    沈恕摆手拒绝了张韬光敬的烟,接过讯问关尚武的笔录,见共有五页之多,而且预审员、记录员、时间、地点等要件,无不符合规范。笔录内容清清楚楚,记载着羊倌关尚武囚禁、强奸、杀害、藏尸、抛尸、报案的全部过程,条理清晰,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份笔录,一定会立刻深信不疑。
    根据关尚武的供词,他早就垂涎张芳的美色,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接近。这天放羊归来,见张芳在他家附近,就过去搭讪。张芳不仅不睬,还向他横眉冷对。关尚武一怒之下,趁四周无人,强行把张芳掳进家中,实施奸污后又把她囚禁起来,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多次对她进行强暴,后来风声渐紧,关尚武担心罪行泄露,一狠心把张芳生生掐死,趁夜深人静时把尸体抛进砖窑。第二天一早故意装作上山放羊时发现尸体报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不怀疑自己。
    沈恕读过这份供词,哑然无语。这份供词从头至尾,倒像是一部编排好的故事,笔迹之工整、结构之完全、细节之详尽,都令人叹为观止,就算关尚武主动交代,其中的细节也未必有这样生动。
    当然,这份供词中的漏洞也有很多,随便列举一条漏洞就使供词的真实性大打折扣。羊倌关尚武体型瘦小,彈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刚过50公斤,而张芳比他还要高出5厘米,他如何能够不为人知地在一瞬间制伏张芳,并把她掳进自己家里?关尚武因生活贫困、邋遢才娶不上老婆,怎么可能把张芳囚禁十几天,而使她唯一的一套衣服保持如新?供词里说他曾多次强暴张芳,可张芳的尸体上除脖颈外没有丝毫外伤,阴道无撕裂伤,没有精液残留,又要怎样才能解释?关尚武穷得地无一垄,房仅一间,他用什么工具才能把一百多斤的尸体运送上半山腰?
    沈恕拿着供词的手忽然微微抖动起来,说不清是气愤还是伤心。当时我还不能读懂他的心态,直到几年以后,我们在历经数不清的波折和考验后培养出足够的信任,可以向彼此展示内心最脆弱的角落时,我才能够理解他。沈恕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成熟、稳健、睿智,可以担当大任,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隅如孩子般天真、纯净,他真诚地相信人性本真的善良,渴望世界是直线条的,渴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简单、澄澈、黑白分明。他承载着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在现实中一再碰壁,屡次头破血流的失望后,他唯有把理想深深地掩埋起来,他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放下身段、以柔克刚。可是,每次遇到社会中的丑恶和黑暗现象时,他的心仍会疼痛,仍会为弱者流泪,只是那泪水不再流在脸上。
    这一份足以置关尚武于死地、令张韬光升官发财的供词,就捧在他手上。他并不过分忧虑,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推翻它,令他感到气愤和难过的是张韬光的办案态度。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要有必要,会毫不手软地毁灭另一个无辜的生命。这绝不是罕见现象,这是真实人性的反映,靠自律、道德、社会舆论,都无法约束。楚原市有多少个张韬光?楚原之外呢?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一己之力,如此渺小而无助。
    这世界,从来不是靠英雄拯救的。
    沈恕掩饰着情绪,说:“关尚武现在在哪里?”
    张韬光说:“已经送往县局了,他是重刑犯,必须严密关押。沈队,晚上没事,咱们一起到丰收酒家去放松放松,乡下地方,没什么好酒好菜,他家的土鸡土鸭还凑合。说起来这案子你是首功,没有市局领导亲临指导,哪能这么快就破案。”
    他真做得出!
    沈恕放下供词,站起身说:“案子破了是好事,但证据还要坐实,经得起推敲。囚禁被害人近半个月,关尚武家里总会有些蛛丝马迹吧?杀人凶器找到没有?关尚武一贫如洗,他用什么交通工具抛尸?把一具尸体运上半山腰,他总不会是背上去的吧?就算上了法庭,仅有供词也是不够的。晚上就不去放松了,谢谢张队的美意,我回去和同事们商量商量,是不是连夜打道回府。”
    沈恕摆摆手,赶在张韬光开口说话之前走出门去。
    9.补充证据
    2003年3月13日上午。晴。
    羊倌关尚武家。
    大洼县公安局宣布案子告破以后,我们这一行人的处境有些尴尬,继续留下去不仅师出无名,还会成为张韬光等人的笑柄。但如果就此离去,无论如何也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一桩冤案铸成,绝不是有良知的人能够容忍的。
    张韬光对沈恕毕竟还有些敬畏,尤其对他提出的几点质疑感到不安。也许他认为市局的这几个人不过是想抢占些功劳,挽回一些颜面,在把关尚武押送回县里以后,他本人并没有后脚离开,而是留在大洼乡,名为补充侦查,收集证据,实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我们几个人身上,言语中不断许愿,保证让“市局领导”立头功,想以此笼络我们与他站到同一条战线。
    这是他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做人风格和做事方式,让他换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比登天还难。
    沈恕借坡下驴,以补充证据为名,又在大洼乡滞留了两天。但是,当我们并不抱任何希望地对关尚武家进行搜查时,却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关尚武的家是一间土坯房,是整个大洼乡唯一的土房,坐落在山脚下。土坯房低矮破旧,一半屋顶垮塌下来,用几根木棍顶着。房门没上锁,虚掩着,据说关尚武家压根儿就没有锁头。推门进屋,扑鼻一股潮湿腐朽的味道,房顶的草皮几乎擦到头发,给人逼仄压抑的感觉。土房被隔成两间,外屋是一间厨房,残锅冷灶,看样子有日子没开伙了。锅台上摆着一块拳头大小的黑乎乎的东西,已经长满了绿毛,看不出本来面目,估计是馒头或窝头一类的食物。
    进到里面,迎面是一铺炕,炕上铺一张草席,凌乱地扔着几张漆黑油腻的被褥。地上有两口箱子,一把椅子,油漆都已经剥落,破旧不堪。此外再没有别的家具。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几乎不会相信,在21世纪的今天,在距离繁华的楚原市仅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还有人过着穴居人般的原始生活。
    虽然我和沈恕都认为关尚武不是凶手,但我们在搜查房间时仍然全面细致,不肯遗漏任何一处蛛丝马迹。房间里并没有擦洗和清理过的迹象,如果张芳真的曾在这里滞留,无论怎样也会留有一些痕迹。
    当我翻动炕上的草席时,灰尘四扬,席子下面有许多虫子受到惊吓,拼命爬来爬去。那些虫饱满肥大,呈肉红色,肤色锃亮,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正准备把草席放回原位,忽然发现席子的夹缝中有几根长长的头发,目测头发的长度有三十多厘米,是女人的披肩长发。
    曾经有女人在关尚武家的炕上休息过。
    如果放在别人家里,草席上的几根长头发,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也许是女主人的,如果没有女主人,也许是其他女眷或者来串门的女客人留下的。可是,在关尚武家,这个发现却值得慎重对待。
    关尚武没有老婆,没有女儿,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乡里人嫌弃他,连男人都不会到他家里串门,女人们更不会踏进他家门槛。他的日子寂寞而乏味,陪伴他的雌性只有他放牧的牝羊。
    他炕上的长发是谁留下的?
    这个发现刺激了我,我接下来把这间陋室翻了个底朝天,连最隐蔽和最肮脏的角落都没放过。结果,在一口箱子里,在乱七八糟地团在一起的衣服、帽子、鞋子中间,我找到了一条皱巴巴的女人底裤——印着牡丹花图案的化纤面料底裤。
    陪我同来的沈恕和张韬光都瞪大了眼睛。不同的是,沈恕眼中的神色是惊讶和意外,而张韬光的目光中却充满兴奋和得意。
    这能作为关尚武囚禁张芳的佐证吗?
    “这不是张芳的底裤。”从关尚武家出来,我和沈恕、于银宝坐在同一台车上,张韬光开车跟在后面,我对若有所思的沈恕说,“我验过张芳的尸体,她是一个对穿着很讲究的女人,从内到外都很时尚,衣服品位不俗。而这条底裤是地摊上卖的几块钱一条的那种,我无法想象张芳那样的美女会穿这么廉价的底裤。”
    沈恕说:“我也不认为是张芳的,不过,这个出现在关尚武家里的女人又会是谁呢?”
    我没回答沈恕的问题,又提醒他说:“草席上的那几根头发倒很像是张芳的,长度符合,发质也相像。我给张芳验尸时,曾留意过她的头发,乌黑油亮,现在女人的头发又焗又染,像那样自然完好的发质很少见了。”
    沈恕的眉头蹙到一起,没说话。
    这时我的手机忽然响起来,接通后,传出一个低沉而神秘的女人声音:“是淑心警官吗?”
    全世界这么称呼我的只有一个人,我说:“你是李双双?”
    “是我,你别叫我的名字,小心隔墙有耳。”对方的声音压得很低,必须非常专注才能听清楚。
    我想,她怎么小心谨慎得好像地下党接头一样,这里又不是敌占区。不过为照顾她的情绪,我也压低声音说:“你有事就说吧,保证不会有别人听到。”
    李双双沉默了几秒钟,才说:“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向你反映。麦野家里最近一段时间不正常。”
    她向别人叙述事情时有个特点,总是不一口气把话说完,故意吊人胃口,可能是评书联播听多了落下的毛病,我不得不充当捧哏的角色,“有什么不正常?”
    “连着好几天了,每到半夜,他家里都会传出来叫声,叫得特别瘆人,像见鬼了似的。”
    “是麦野的声音吗?”我继续捧哏。
    “不是他还能是谁,那声音又脆又亮,全大洼乡独一份。要不是他那嗓子,我们两家隔着十来米远,也听不见啊。”
    我想麦野的嗓子尖锐又洪亮,是唱女声的,在夜深人静时惊叫起来,确实有点吓人,就说:“他是怎么叫的,能不能听清说了什么?”
    李双双说:“就是啊啊地叫,有时候还咿咿呀呀地哭,像唱戏似的,好像说了什么话,一个字也听不清。”
    我正在想这不算什么大事,麦野的老婆被人杀死,他又是文文弱弱多愁善感的一个人,夜里被噩梦惊醒后喊叫两声是正常的反应,如果他夜夜蒙头大睡到天明才有些反常。
    李双双在电话那头又说:“淑心警官,我挂了,你别跟人说我给你打过电话,千万别说。”
    我没来得及说替证人保密是公安的基本素质和纪律要求,她就挂断了电话。
    我把电话内容转述给沈恕,他听罢笑笑说:“恐怕麦野的压力很大,我们这就去看看他。”
    10.意外线索
    2003年3月13日下午。晴。
    麦野家。
    在门外才叫了一声,麦野就颠颠地跑出来开门,嘴里说:“隔着窗户看见有一台车往这边来,我就猜想可能是你们,果然不错。你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巧,我心里正琢磨着请你们来家里吃顿便饭,你们就上门来了,而且一个不差,正是我想请的这些人,今天说啥你们也得在这儿吃过晚饭再走。”
    我想大洼乡的人都嘴甜,像抹了蜜似的,说出话来让人心里熨帖。又见麦野的脸色发灰,眼圈乌黑,两腮冒出青青的胡茬,一副憔悴样,就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不会引诱我们犯经济错误吧?再说,你现在病怏怏的,我们也不忍心让你受累啊!”
    麦野有点不好意思地抚抚脸颊,神色黯然地说:“这些天说什么也走不出来了,一闭上眼睛脑子里都是张芳的样子,梦里头一会儿看见她被人杀了,一会儿看见我被人杀了,醒来后这心怦怦跳,像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似的。”
    我无心的一句话,引出他倒了一番苦水,只好叹口气,不知怎么安慰他。
    沈恕接茬说:“我们今天在大洼乡走访,恰好路过你家门口,就进来看看。这案子查了很长时间,到现在也没能给你一个交代,是我们工作不力。”
    麦野说:“哪里的话,这三九寒天的,你们到乡下来吃这份辛苦,我已经感激不尽了。快进屋里坐吧。”
    推开屋门,暖烘烘的气息扑面而来。炉膛里的火苗烧得红彤彤的,一室皆春。烟火气中依稀嗅到烧羽毛和蛋白质的味道,往炉台上看去,果然有一盘乌黑似焦炭的麻雀,依稀还在冒着热气。
    我说:“麦野,你再在家休息几天,大洼乡的麻雀都要被你吃光了。”
    麦野咧开嘴角苦笑一声,说:“我也不是经常吃这东西,冰天雪地的,麻雀也不大好抓,刚巧你们来这两回就都赶上了。”
    这毕竟不是什么大事,麦野又是地方戏的票友,我就说:“啖腥嚼膻,不妨碍锦心绣口。”用一句戏词替他敷衍过去。
    麦野家收拾得很干净,炕上铺着电脑刺绣的浅紫色炕毡,那图案是几头梅花鹿在草坪上觅食嬉戏,既有乡野气息,又不失时尚。我们在转角沙发上坐下来,麦野屋里屋外端茶倒水地忙活。
    我忙拦住他,说:“你身体还没好利索,我们自己动手好了。”
    几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一会儿,沈恕忽然问麦野:“来了两次,都没见到你家有张芳的照片?”
    麦野顿了一下说:“咋没有,张芳活着的时候,最爱照相了,凡是她喜欢的,都装在相框里,挂满一面墙。她出事后,我就都摘下来了,不然一看到那些照片,这心里就拧着劲地疼。”
    沈恕不无歉意地说:“干公安的经常讨人厌,这次还要麻烦你,让我们看一看张芳的相片,或者对破案有些帮助。”
    麦野说:“好,好,不碍事。”走进旁边的一个房间,窸窸窣窣地鼓捣一会儿,捧出一大摞相册和相框,说:“都在这里了,尽管看。”
    这些照片都经过精心的后期处理,而且装潢精美,可见张芳生前对生活中的细节非常重视。也许沈恕怕勾起麦野的伤心事,一声不吭,低着头专心地翻看相片。我和于银宝不知沈恕的意图,不好凑过去一起看,就努力寻找话题和麦野聊天。
    沈恕翻看一会儿,挑出一张说:“这是你们的结婚照吧?看上去你和张芳的头发都焗过颜色。”
    我瞥一眼那张照片,见张芳挽着棕红色的高高的发髻,一脸幸福地依偎在麦野身边,麦野则留着棕红色的短发,两人都着一身飘逸的白色衣衫,俊男美女,令人眼前一亮。
    麦野神色黯然地说:“张芳以前最喜欢棕红色的头发,过去半年,她的心情不太好,没心思打理,就索性留黑发了。”
    听到这里,我的心中咯噔一下,隐隐感觉到有什么事情不对了。
    沈恕不好深究他夫妻间的事情,就又继续浏览照片,貌似随意地问起张帆的情况,说:“自从上次在你家见过张帆,这几天都没有他的消息。”
    麦野说:“他忙着呢!转眼就开春了,他要卖种子,每天早出晚归的。”
    又坐了一会儿,我们就要告辞,麦野执意要留我们吃过晚饭再走。
    沈恕说:“下次再叨扰吧,你一个人,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张罗这么多人的饭菜也挺劳心劳力的。”
    麦野说:“不算什么,我一个人不也得开伙嘛,这数九寒天的,一时半会火也不能熄了,不然屋里就冷得慌。”
    说到取暖,沈恕来了兴头,说:“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就说这北方的大炕,兼有取暖、睡觉和保健的功能,怎么琢磨出来的?听说炕里面是空心的,有炕洞,烟火就沿着炕洞走,是不是这样?”沈恕在南方长大,来北方工作后也很少下乡,难怪他对大炕感兴趣。
    没等沈恕说完,麦野皱了皱眉头,手捂前额,脸色灰里透白,马上要昏厥摔倒的样子。
    我和于银宝忙扶住他,关切地问:“怎么样,头晕吗?”
    麦野出了一身冷汗,良久才呼出一口气,说:“没事,就是突然头晕,过了劲就好了。”


上一章
返回

女法医手记之破译密码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