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悠闲日常[系统]

悠闲日常[系统]_8

    回到村里,江凡把高老叔和海叔家需要的东西和他买的零食给都送过去才回了家,不过手里多了几把刘大娘给的小白菜,还有海叔塞来的自己弄的手擀面,拿回去煮就行。
    进了院子,江凡觉得哪里不一样了,细看之下,原来是之前种下去的雪阳花破土出芽了。早上都没注意到,居然就冒出绿了。
    因为急需生命值,AE星球当时研究的时候,就改了它们的生长周期,这些种子从播种到成熟期都是短于平常作物的。雪阳花从种下到它牵藤结花苞,一个月时间就行了,花期则从五月,一直持续到入冬才会凋谢进入休眠期,来年五月再开花。而雪阳花,从冒芽开始就会产生少量生命值,越接近成熟期,生命值会越多。
    那天去买菜种的时候,张书墨并没有注意到自家少爷都买了些什么,种的时候问他这是什么种子,江凡说是花种,不过不知道是什么花。
    中午吃手擀面,土灶两个大锅,一个锅洗干净了准备等会儿做臊子,另一个大锅里装了点水,不过是用来熬荤油的,中间一个小灶还坐了一壶等会儿煮面的水。
    张叔切板油,张书墨在井边洗等会儿要用的小白菜,江凡就坐在灶膛边时不时的加把柴,反正都是些棍子柴,一根能烧好久,不需要他随时守着。等张叔把板油切好了往锅里一放。看着时间烧就行。
    因张叔在厨房里做了十年,所以这做饭的手艺真是没得说。荤油熬的差不多的时候,张叔在另一口大锅做的猪肉臊子也好了,香味直勾的守在旁边的江凡和张书墨肚子咕咕叫。
    等把荤油用大肚口陶瓷缸装好后,把油渣拿碗装了,直接提着水壶把里面快烧开的水往锅里倒。水倒进去后一会儿就咕噜着翻滚,因为水够多锅够大,张叔直接把面条都放下去了,时不时拿筷子搅动几下以防黏锅,等差不多熟了,再把小白菜放进去烫一烫就可以装碗了。
    江凡吃面喜欢汤多,所以碗必须要大,当时买碗的时候就买了几个大汤碗拿回来吃面。把面条装碗,各种调味料,臊子、葱花一放,这口水就冒出来了。江凡还往碗里放了些油渣,吃起来别提多香了。
    一大碗下肚,刚刚饱,江凡坐在椅子上挺着肚子舒服的直哼哼。
    这到了村里还真没有闲着的时候。张叔把厨房收拾了后,把猪棒骨洗干净打断,拿出主料开始煮卤汁,江凡拿着纸笔带着张书墨去了高老叔家,向刘大娘请教怎么积酸菜。而张书墨怀里捧着上午买的布和那几双鞋面以及针线,也打算请了刘大娘和她两个儿媳妇儿,帮着做几身衣服和鞋子。他们衣服的尺寸,上午在布店里就请里面的成衣师父给帮着量好了。
    酸菜这东西弄是很好弄的,不过每人做法与加的料不一样,弄出来的味道也有差别。刘大娘一听江凡要积酸菜,直接说她帮着做了就是。
    江凡笑说:“哪能事事都要您帮着动手,这回来没几天都麻烦您多次了。您啊,就直接告诉我方法,我这记着,回去按着步骤,绝对没问题的。”
    刘大娘现在对江凡的印象是越来越好了。虽说胖,那也是胖子中模样上等的,那皮肤嫩得跟婴儿似的,一看从小是个养尊处优的,但他也没说嫌弃乡下地方脏啊之类的,见了谁都带着笑,礼数上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从他三人回到村子里,虽说她们一家人帮着做了些事给了些东西,但人家也是有给她家两个小孙子买零食。庄稼人的零食,一年四季的,也就是山上的一些野果子吃得多,这还得防着山上的野物不敢多摘。像镇上卖的那些糖果,可贵了,他们都舍不得买,最多过节时买一点给孙子们解解馋。可这几天,两个小孙子的零嘴儿就没断过。江凡本人是不是真大方,是不是乱花钱她不能随意下定论,但至少人家在人情往来这一点,做的是很好的。
    这田地里一天天的忙,刘大娘也不是时时都有空闲时间,家里还有菜地要打理的,当下也就依江凡的意思,把积酸菜的法子细细跟他说了,等他记好了,又确认了一遍。
    在他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是用这法子积酸菜,也不存在什么秘方一说。
    然后江凡把做衣裳和鞋子的事情给刘大娘说了。
    江凡说:“一共是六套衣裳,这是衣裤的尺寸,您照着做就成,也不会让您白做,一套衣裳我给二十文,您看成吗?”
    二十文,帮着别人大太阳底下收庄稼一天也就三四十文,做衣裳她们都熟练的很,这简单的粗布衣裳她们一天就能做一套出来,不用晒太阳还不费力气,这对她们来说,可是最轻松的活儿,花不了多少时间,六套衣裳她们三个最多三天就能做出来了。
    至于那鞋,纳鞋底就要费些事,不过因为鞋面是现成的,所以江凡一双鞋十五文钱,也是很不错的工钱了。
    这坐家里还能挣钱,刘大娘笑得嘴都合不拢。
    给江凡舀了一汤盆老酸菜水,还给了两颗酸白菜让他带走,刘大娘关了院门,一转身见自己大儿媳妇儿抱着三岁的大孙子站在堂屋门口。
    刘大娘脸上的笑还没收回去,放低了声音问:“睡着了?”
    大高氏笑着轻声说,“可不是,之前揉眼睛闹瞌睡,哄了好一会儿才给哄睡了。”
    “把他放屋里去,动作轻点,别又哭了!”
    “我省的。”
    等把儿子放屋里后,大高氏走出来,看她娘正和弟媳小高氏把桌子往院子里搬,赶紧走过去搭把手。
    “小大睡了?小高氏问。
    “睡了。小二也睡了?”大高氏说。
    “也才睡下。”
    高虎和高豹相差一岁零几天,兄弟两每年过生日都同一天过,成亲也是同一天,后来两人妻子怀孕,高虎还是要比弟弟快一步,不过这样也不会乱了辈分。两个小的前后出生,相差半年,大的就小名小大,小的小名小二。村里人小名大多都取得贱,好养活。
    刚江凡和刘大娘的谈话她两个儿媳妇都没听到,这会儿刘大娘就跟她俩说了,不过没说具体工钱是多少,只说做完衣裳鞋子,两人都有三十文钱拿。家里钱财的大处,还是要她自己握着才好。
    其实刘大娘算是开明的婆婆了,晓得给儿子儿媳留些家用,这些年大儿小儿出去做活得的钱,都是大部分交给她,小部分他们自己留着,但是家里平日的油盐柴米,都是从她这出的。两个儿媳平日吃喝不愁,年节的衣裳都是婆婆出,每月自家丈夫还有钱上交,婆婆脾气温和,也从不偏袒哪一个,所以要说这村里人婆媳谁家相处最好的,就要数他们家了。就算有那争执,也是好声好气一家人坐下来说开了解决。大小高氏妯娌关系也处的好,两人私下里不止说了一次她俩运气好才能嫁到高家来。
    不像他们同村有的人,恨不得把儿子儿媳掏空,最好一分钱也不要留在身上才好,平日自己馋嘴了想吃个什么也不行。
    其实这也与两人的品性相关,都是懂得谦让的人,要一个脾气温和,而一个争强好胜处处斤斤计较的,这常年相处,也得摩擦不断。
    大小高氏手里的活计也很不错,每年家人的衣裳都是她们自己缝制的,现在虽说田里有点活,但也轮不到她们两个去做,帮着做做衣裳权当打发时间了,还有钱拿,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当下听婆婆这么一说,两人搬凳子的搬凳子,拿剪子的拿剪子,一下子就忙开了。
    把布摊开在桌上,小高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一边裁布一边说:“娘,我上午去菜园摘菜,碰到江莲姐了,她问了我点事来着。”
    “江莲儿回来了?问你啥了?”
    小高氏说:“江莲姐带着她闺女一起回来的。她问我是不是江氏二房的回来人了,这之前江小子不是还到她爹娘家买了莲子么,肯定是海叔两老告诉的。不过我看她神情不太对,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说,我也不好细问。”
    刘大娘道:“你这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江凡他母家那边还有个舅舅,他舅舅有个闺女叫顾芳秋,嫁的人正好和你江莲姐夫家一个村子的,今年都二十一了,算算成亲都快六载了,前两年听说还一直没怀,也不知这两年如何了。”
    第9章
    刘大娘说着叹一口气,这女人啊,嫁了人如果肚子不争气,那在夫家的日子,肯定好过不到哪里去。当初她头一胎就生了虎子,原本一直对她颇有微词的婆婆立即对她好了不少,后来再生了豹子,这在高家的日子就更好过了。她晓得做儿媳被婆婆刁难的滋味,所以她从不无缘故的去说两个儿媳,也幸好这两个脾气都是好的,这家才能这般其乐融融,让村里好多人都羡慕。
    这说着说着,话题就歪了,从江莲身上说到了村子里的事上去了。刘大娘与江凡舅舅家不认识,只知道在哪个村,不过离丽山村还远着呢,他舅舅如今如何,她是半点不知的。只想着江凡与母家那边就那一个舅舅,这肯定是不会断了联系的,话题过后就抛到脑后去了,后来给江凡送衣裳和鞋子过去,也没想起来提一句。
    再说江凡得了积酸菜的法子,和张书墨两人回去时,张叔正在井边洗陶瓮,见他们两人回来了,就把活交给了张书墨,交代了他看着锅里,自己提着上午买的猪大肠去了河边。这东西可不能在自家院子里洗,味大不说,虽说水顺着沟渠排出去了,可到底还脏。拿着玉米渣子到河边下游去,洗的还快些。等在河边洗干净了,再回去用热水洗搓几遍就行了。
    张书墨洗陶瓮,江凡就挽起袖子把上午买的一些可以弄成酸菜的萝卜和大白菜拿出来洗。这也是没办法啊,不做他就得闲着,又没娱乐活动打发时间,还不如帮着弄弄。
    才来乡下那两天,江凡做事,张叔父子俩还要拦住他,后来江凡说兴许这辈子他们就得在村里过了,家里大大小小的活计,总不能全靠他们做,再说就动动手的,又累不到人。父子俩这之后才没再拦着。
    陶瓮不大,装不了多少菜,不过胜在个数多。江凡按照刘大娘告诉他的,把菜洗干净,大白菜就切成两半放在干净的地方把水分控干,萝卜切成长条,等要吃的时候抓起来就可以直接吃。
    到半下午的时候,卤水也煮好了,张叔用买的锅装好,放在小灶上小火继续熬,等明天更入味了再开始卤肉。
    晚上煮的白米饭,菜是土豆烧大肠,还留了一半大肠明天煮卤味,还用刘大娘给的两颗酸白菜炖肉,吃的江凡是满嘴流油。
    第二天张叔就把猪大肠、猪心还有去干净毛的猪蹄都下了卤水,吃得江凡恨不得把舌头一并吞下去。张书墨看着比以前能吃多了的少爷,望着他那肥肚子越来越忧心,有心想劝一两句吧,又怕真把他饿着。


上一章
返回

悠闲日常[系统]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