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穿越之驿丞

第142节

    骡子这种动物,在顺阳刚出现的时候,颇为经历了一番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时间。
    不过伴随着汤信厚对骡子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骡子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驴子成为优秀的大牲口。虽然骡子跑得慢,但是骡子的力气更大,耐力也更强,甚至脾气还没有驴子那么犟。
    在一开始,骡子的数量并不多,长大之后也只是在马场工作。但是在意识到这种牲口的优点之后,汤信厚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起这个种群。时至今日,骡子的数量依旧有限,但是在顺阳地区却已经能够分担起一部分工作。
    早几年经历了兵灾后大幅度下降的人口数量,在近两年已经有了明显地回升。人口素质也节节高升。但是增添的这些新成员们,移民只有少部分,其他自然增长的人口现在还都是奶娃呢,根本就无法成为有效劳动力,来应付大量增长的耕田数量。大牲口在顺阳的普及,有效地帮助到了农户们。哪怕现在顺阳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中,大部分都是野果和牧草,粮食作物只占了小部分。
    “根据这些天的考察,顺阳因为受土地条件限制,更倾向于畜牧业……”
    “方大人此言差矣。顺阳适合放牧的土地也并不是很多,最好的就是边军用来养战马的马场。一般农户家庭更多的是养鸡,养两头羊,再有一头大牲口,驴子或者是牛。”一个京官提出异议,“此地牧草甚好,北部的马场可以考虑引种。东部地区土地肥沃,完全可以种植业为主,引进的重点应该放在那些改良的农具上面。”
    “京城和北方地区,可以适当引进玻璃大棚的技术。玻璃厂京城就有,建造成本相对不高……”
    “京城已经有玻璃大棚了。阮郎造了一大片呢。”有人提醒,“我看那无土栽培技术如果成熟起来倒是值得一试。咱们自己也别闲着,别光等着人出成果,咱们自己也该研究研究。对了,刘大人!”
    被突然点名的刘大人不知所以:“嗯?”
    “刘大人不是爱饲花弄草么?那么多名贵的花草到您手上都温顺得不得了,区区无土栽培技术,一定难不倒刘大人!”
    任职礼部,官阶不过六品的刘大人,这次完全是过来打酱油的,目的只是为了避开京城那一团乱麻,完全没想到还会有他的事情。
    饲花弄草什么的,他不过是为了夫人闺女培养共同话题而已。好吧,就算他后来琢磨出了一点名堂,可是在京城里面,真正的种植大户是皇后陛下,是上将军夫人蝶郡主好不好!再说,那两位都是有玻璃大棚的人,他一个清水衙门的小官,家里连个玻璃窗都还换不起呢,让他弄无土栽培?嗯?
    刘大人心念电转,面露为难:“诸位大人的想法,刘某并非推脱,而是……”先给老子一个玻璃大棚!再给人给钱!
    其他大人一想,虽然并不是不明白刘大人的小九九,但是也觉得有道理。户部的立刻就拿出算盘,噼里啪啦一打,核算了一下成本:“只是弄个……嗯,实验室应该没多大问题。待下官回京之后,向侍郎大人申请一番。督造方面还需要工部的大人们配合。”
    学习交流还是以众多中低层干实事的官员们为主,他们的官位大部分不算太高,但是手上握有些小权的不少,还涵盖了各个部门。这位户部的官员既然能这么说,那就表示资金方面不用担心。
    工部的官员只要有钱就好说:“温室大棚技术工部已经掌握,就是看刘大人还有些什么其它的具体要求,或者咱们这几天再去大棚看看。”京城的平西王府和上将军府上的大棚,全都是工部的人造的。不过他看顺阳这边的大棚和京城那儿的似乎有点不太一样,应该是改进过了。
    想想以前他们看见越泽王三天两头就往京城跑,而且一待就是好几个月,心里面简直嫌弃膈应到不行。但是现在他们真是恨不得把越泽王给绑到京城,直接放工部里供着。不得不说,出身皇家的人到底就是不一样,哪怕是最小透明的越泽王,一个人都能抵得上大半个工部。
    这一年多来,工部各方面出的成果也不少了,对大周上下的各方面都有一些改进。但是这回到顺阳一看,那根本就是两条腿走路和骑着健马撒丫子狂奔的差距!
    越泽地区的老百姓,这个冬天已经能全都住上水泥楼房,还能集体供暖。早前已经造好的房子都已经开始在刷外墙,各种花花绿绿的颜色,可好看了!看着不像是油漆,没什么味儿,他们试过样品,非常牢固,还防水。
    “那涂料听说是中安县令潘大人弄出来的?”越泽王虽说是个没什么实权的王爷,但到底是皇家的人,他们没权利也没胆子去动,但是中安的一个小县令,倒不是不能操作。虽说现在伴随着岭南的开发,中安那个不毛之地重要性凸显了出来,但是地方官员能和京官比么?小县令的地位能和六部官员的地位相提并论么?
    “是。”显然也有人注意到了这种美观兼具实用的涂料,而且房屋漏水的问题几乎是哪家都避免不了的,哪怕皇宫里也有个破屋子呢。
    一个西京的官吏笑着说道:“听说当初潘大人假扮货郎,用这种涂料染豆子,还赚了不少钱。”
    “真有此事?”文官们的脑洞向来开得很大,但从来没想过要扮货郎赚钱啥的。在看到爆料的官吏点头之后,想了一回,纷纷笑了几声。
    笑停之后,那西京的官吏说道:“做染料的材料,只有在中安和岭南有,顺阳这边用的都是从中安买来的。其实涂料价格倒是不贵,就是运费不菲。在顺阳,也只有越泽王能有这个手笔。”诸位京城的大人们想多了,潘县令是咱们西京的人,别以为六部的官职能有多吸引人,还不一定比得上潘县令在中安种瓜种草药呢。
    至于越泽地区,在顺阳境内本来就是最富庶的地方,在越泽王和大周财神爷阮白“搭伙”之后,那更是变成了一只千足金的酿闪闪的兔叽。他的地盘总共就这么点大,花起钱来毫不手软,根本就不用担心花不完。
    现在越泽王造的那些社区房子,全都是超低价供给越泽百姓的。那价格说出来,根本连成本的半成都不到,比白菜价还白菜价。当然,非越泽百姓购买……那完全买不到。反正在越泽王的规划里,现在造的这一批,都只有当地百姓的份额。
    阮白倒是明白越泽王的想法:“阿清还记着当初兵灾的时候,他那时候乱调了人来保命,害的死了不少无辜老百姓。”这算是赎罪,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对了,温泉庄子已经造得差不多了,还没开始装修,不过娘说都预定完了。”
    楚昊往火锅里涮了一筷子肉,看着卷在摇椅上,鼻子抽了抽的胖球,假装没看到,回过头继续问道:“路修完了?”
    “没呢。”阮白把煮好的肉按照次序,一一放在胖子们的盆子里,不去理会那只玩忧郁的胖狗,“现在就进山的那段,为了运材料方便,修了一条临时的。现在西京要忙着秋收,得等过了这阵子才能修路。”
    楚昊不太关心这些,给胖子们烫肉片都来不及,小胖已经不盯着自己的饭盆,站起来搭到他腿上,大脑袋往他胸口一蹭。他低头看着衣服上的油渍,抽了抽嘴角,把小胖的脑袋推开:“一边去,肉还没烫熟呢。”胖子们饭量大,给它们吃的不是薄薄的肉片,而是有一些厚度的肉排,要烫熟得需要一点时间。
    赶开了小胖,他才接着说起正事:“那些来学习的官吏们,大概这几天就会来找你了,太子之前给透了点口风,说是看中不少技术。”政务什么的虽然是他在管理,但是技术方面的东西,阮白还是一把手。
    这个阮白不意外,点了点头表示心中有数。果然第二天太子就拉扯了一个代表团来跟阮白要东西了。
    阮白接过纸张,上面是他们商议出来的一个个要技术要人才项目,仔细看过之后,把纸往桌上一放,提着嘴角微微一笑:“可以。”
    虽然得到了爽快的答案,但是看阮白的表情,太子总觉得还有下文。好歹他也算是阮白的半个学生兼同窗,多少能够揣摩到一点阮白的思路,所以完全没法跟其他傻白甜的官吏们一样松口气。
    果然,阮白喝了一口茶之后,接着说道:“技术和人才输出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诸位大人拿什么来交换呢?想必诸位大人这些天也了解到了,咱们顺阳的人是真不多。”
    阮白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要技术甚至要人才都可以,但是拿人来换!
    问题是全大周的人口数量都不多!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是京官,也就代表了他们并不是直接管理人口的官员,根本就没有权利迁徙百姓。而且百姓是能随便迁徙的吗?史上哪次大规模迁徙百姓,不是被骂得体无完肤?
    可是顺阳的人不够多,也是事实。现在的顺阳看着是热闹,但活跃着的有很多是外来的客商,还有一部分是周边地区前来务工的百姓。这些人等秋收结束之后没多久,就会赶在入冬封路之前离开,到时候整个顺阳就会冷清下来。
    太子倒是有权,敲了敲桌子问:“阮郎是要农户,还是匠户,还是别的?要多少人才能换?”
    阮白一听这话,笑容更加真诚,在内心比了个大拇指:不愧是半个同窗兼学生的关系,上路!
    于是,接下来京官们就看着他们两个,跟两个人口贩子一样,把一样样技术明码标价,再讨价还价。
    在边上旁听的小喜子忍了又忍,等回到驿站后对太子说道:“殿下,恐怕没那么多人……”就算是太子,调动那么多人口,而且还要把时间赶在明年顺阳入冬之前……
    太子闻言露出一个和阮白十分神似的笑容:“有的。咱们的人可多了。小喜子忘了那些被查抄的官员了么?之前让他们去修路,养尊处优惯了的贼子三个加一起还不如一个普通百姓。阮郎要会识字的人,倒是得用。顺阳这儿还有收女工的工厂。这些个犯官和家眷过来,不是刚好么?”至于人来了,怎么个安置法,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要说:  老三╰( ̄▽ ̄)╭:儿砸,来吃饭。
    胖球╭(╯^╰)╮:被剃毛了,不开心,不吃!
    老四(~ ̄▽ ̄)~:今天吃火锅,也不吃么?
    胖球 ̄へ ̄:说不吃就不吃!
    大胖( ﹁ ﹁ ) ~→:不就是被剔个毛么,当谁没被剔过似的?
    小胖( ﹁ ﹁ ) ~→:就是,玩什么忧郁小青年。
    雪雪(☆▽☆):那胖球你不吃,窝帮你吃掉啦~胖球:(〃>皿<)
    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信
    眼看着秋收过了,大西北的冬天又要来临。去年的雪灾历历在目,草原上一些小部落的日子过得本来就苦,去年一个雪灾死了小一半人的也不是没有,牲口更是冻死了太半;到了现在还没缓过来,可是依附的大部落又要来征收牲口……
    这日子没发过了!
    去年冬天有小部落内附大周的事情,虽然没有大肆宣扬,但是暗搓搓地背地里都在传。哪怕平时部落之间都是小团体活动,但是迁徙和贸易的时候,多半还是有来往的。
    说实在的,这就跟流传的什么“匈人和周人都是乌黎族后裔”一样,在大部分匈人耳中也就是听听便罢。一群在战场上被他们当鸡仔一样砍杀的周人,他们身为草原勇士,难道要去投靠鸡仔?简直要笑死人!
    一些大部落更是不当一回事情。心里面肯定是窝火的,自家的员工跳槽到了对头公司,就算没损失也膈应。但是现在还没法翻脸。
    周匈二国如今的蜜月期还没过,榷场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利益。甚至周人在王庭设立的邮局也快落成,到时候大量的周人物资就会涌进草原。
    草原比起顺阳来,物资更加匮乏。他们当然可以去抢,但是前两年打的败仗,人口牲口的损失根本就没缓过来,他们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而且伴随着榷场的展开,他们能够更加只管地看到大周边境的变化……老实说,按照现在城高池深的样子,哪怕周人真的都是一群鸡仔,他们也未必能打得到。
    更何况如今他们内部也不平静。大汗的身体愈发不行了,能撑过去年的雪灾都已经算是叨天之幸,现在眼看着……就算不驾崩,大汗的几个儿子也快让他驾崩了。
    一名周人大夫被送出了宫殿,侍卫的脸色严肃,周人大夫几乎是被直接扔在地上的,半天都没爬起来。
    旁边的一名匈人青年等了好一会儿,看着侍卫走开了一大段距离,才敢和同伴一起上前扶起周人大夫,把人往背上一背,飞快地跑开。
    他们一路跑出王庭,取了马匹又飞奔出去一段路,才敢降低速度。
    知道他们是好心,但是此刻趴在马背上装晕的余修远都快忍不住骂娘了。不就是被匈人侍卫抽了两棍子再扔了一下嘛,他其实完全可以装痛哭流涕……咳,痛哭流涕的表演难度太高,不过气若游丝还是可以的。他原本没事,现在都快挂了,最起码得吐一吐。
    匈人青年动作十分利落,就是和体贴半点不沾边,粗鲁占了十成十。余修远在一阵天旋地转之后,终于忍不住“悠悠醒来”,脸色是一点都不掺假的惨白。
    从营帐内努力快步走出来的少年,见状急切地问道:“修叔这是怎么了?大汗……”
    匈人青年扇了少年后脑勺一下:“闭嘴!去叫修婶过来。”
    余修远赶紧扯住少年:“换个人去……腿……还不好走。”
    闻言,另一名匈人青年赶紧道:“我去,你们先带修叔去帐篷里休息。”
    匈人青年抿紧了嘴唇,将余修远送进帐篷里。大汗病种,悬赏找来天下名医。他原本觉得这是修叔的好机会……
    马大娘一看到余修远这幅样子,眼眶就红了。不过这个沉默寡言的妇人还是不发一言,问都没有问一声,就开始照顾起自家丈夫。
    匈人少年看不过眼,拄着一根简陋的拐杖,拉扯着自家兄长出去,怒道:“修叔早就已经说过了,他只会看看外伤,你非得劝他来!”
    匈人青年的脸色更加阴郁了。修叔再好那也是周人,大汗对他们再不好,那也是他们匈人的大汗。修叔就算救了他弟弟,能有大汗重要么?
    但是,修叔不仅救了他弟弟,他们夫妻两个还帮助了他们部落很多。他们这些年对王庭的进贡从未落下,但是大汗对他们却……从来都是他们给王庭付出,却从未得到过什么……他们的部落甚至还不能在王城里落脚!
    青年的眼眶热了起来,突然一把推开还在碎碎念的弟弟,飞快地翻身上马,马鞭甩出一个爆响,瞬间就不见了踪影。
    匈人少年长大了嘴巴,低声骂了一句,尽可能快得走到修叔的帐篷前,差点撞上正端着盆从里面出来的马大娘,看着那盆带着血色的水,张了张嘴问道:“修婶,修叔怎么样了?”修叔伤得那么重,还记得关心他的腿伤。
    马大娘摇了摇头,轻轻推了他一下:“没事,现在睡着了。你该去休息了,这几天别太走太多。”
    匈人少年闻言扁了扁嘴,到底不敢真的让自己将来变成瘸子,闷闷地“哦”了一声,回到了自家的帐篷里。
    帐篷里的余修远根本就没睡着,趴在床上掰着手指头记账。他分辨得出马大娘的脚步声,听见了也不回头,立刻趴下装柔弱:“夫人~”
    然后他听到一声轻笑,立刻从床上跳起来,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马大娘边上。他根本就没听到脚步声!
    马大娘并没有被挟持,邀请了老人坐下,从锅子里舀了一碗米汤,递给老人。
    老人低声道谢:“多谢。”说的是周话。
    马大娘又舀了一碗米汤给余修远,小声道:“他有老爷的印信。”
    余修远心里面顿时一阵膈应。他家夫人什么都好,就是老是把阮白记挂在心上。倒不是说他家夫人对阮白有什么不应该有的想法,毕竟人家先是救命之恩,又是教读书练武的完全能称得上恩同再造,他家夫人就算再怎么把人放在心上供着,也是应该的。他身为夫君,也是非常感激阮白。
    但是,夫人你能不能不要叫阮白老爷,咱们家的老爷是我啊!
    余修远在心里面又捻酸又抹泪,扁着嘴巴喝完米汤才道:“不知在下有什么能帮到老爷子的?”
    老人眯着眼睛一笑,保养得极好的双手,不露出丁点声音地放好空碗:“听说余先生今日去了王庭?可记得大汗在何处?”
    余修远迟疑了一下,才点头:“记得。不过在下是被蒙着眼睛进去的,记得未必准。”
    老人的笑容更深了,摆摆手道:“只要余先生说记得就行了。”
    余修远当下就画了一幅地形图给老人。说是地形图也不准,说白了只是他闭着眼睛,被人带着走过的一条路。
    老人看着图上面连周围的值守人员分布都标得清楚,笑得更加慈祥,接过地形图看了一会儿,放手里搓了搓,地形图就变成一堆齑粉落在地上,不留半点痕迹。
    “多谢余先生相助,他日定有厚报。”
    余修远看着和来时一样,走得悄无声息的老人,在抬头看着一脸担心的夫人,叹了口气道:“你们家老爷,还真是手眼通天。”一个宗师,还是皇帝跟前的宗师,手上拿着的却是阮白的印信……
    周楚两家在台上台下,相互小动作不断;可在这种时候,倒是团结一致得很。他十分有理由怀疑,那些个小动作,只是两家人的某种默契,根本就是做给傻白甜的外人看的!
    余修远小声骂了句脏话:“越想越有可能!”转头看到马大娘正在看他,立刻眨巴出两滴眼泪,“夫人,我疼~”
    在阮白和楚昊送走了京城和西京两个团队之后,第一批从草原至顺阳的货物也运抵。一头头健壮的长毛牛拖着长长的车队,壮观的场面让还没有从榷场离开的大周商人们都目瞪口呆。
    车队在停留了两天后,又载着大量的布匹、瓷器等等,返回了草原。
    没有人注意到,车队中夹带着一个老人悄悄离开。


上一章
返回

穿越之驿丞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