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农家乐

重生农家乐_95

    “钱叔叔,本来就是一人一只。你自己吃了两只,阿奇肯定就没捞着吃。”
    杜奇点头:“就是那样,曼曼下午咱们再做点。”
    钱华伸个懒腰,神色暧昧地朝向晨光。这几个孩子真好,他也想自家那俩瓜娃子咧。再熬熬,等明年他参军也满十二年,可以把老婆孩子接过来随军。
    “再做你不得再洗衣服,还是让我爸做吧,他正好要准备年货。”
    呵欠打到一半,钱华笑着开口:“让阿奇炸就行,今早他一件毛衣洗四十分钟。你们再不来,毛衣都给他搓烂了。”
    杜奇闹个大红脸,镇定下来反驳道:“本来七点就起来,想跟你们一块跑步。左等右等不来,我就干脆先把昨天的脏衣服洗干净。坐一天车,毛衣里出一身汗。”
    他这般坦荡不掩饰,直接反将了钱华一军:我等朋友功夫,自己洗点衣服怎么了。
    当然没什么,反正王曼觉得没什么,拍拍自己的头发,她转个圈:“楠姐给我剪得新发型,好不好看?”
    钱华啧啧称赞,杜奇其实早就注意到了,曼曼这样真的好可爱,齐齐地刘海更显得她眼睛弯弯,所以他毫不吝啬的赞美:
    “很好看。”
    “走吧,一块跑步去,早点跑完,我爸还在家等我吃饭。”
    王曼在中间,杜奇虞楠一左一右,呼吸着一大清早的新鲜空气,三人轻松地围着大院跑圈。
    这半年被他们带领着,大院里出来锻炼的老人家越来越多。人老了跑不动,只能围着慢慢走。一路跑过去,三人见着不少走路的爷爷奶奶。
    “杜奇,你知道昨天章磊生日?”
    “不知道,我是临时去的。”
    “那……”王曼捧起手呵呵气,杜奇从风衣里掏出一双毛线手套递过来:“给。”
    “昨天钢笔,今天手套,那真是哆啦A梦的口袋啊,怎么什么都有?”
    虞楠笑出声:“曼曼,手套可能是杜奇临时准备,钢笔却是他的习惯,以备不时之需。”
    杜奇也慢慢解释一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跟大家出门,都会随手往包里带两张纸巾一样。”
    “原来是这样。”
    终于弄明白疑惑,王曼朝路边溜孙子的王奶奶招手:“还有还有,你今天怎么没给杜叔叔洗衣服。”
    带好手套,暖暖地温度透过来,她化身好奇宝宝,瞪大眼睛问着。
    杜奇看着她那张小脸,鼻尖因为冬日凛冽的气息而红彤彤的,怎么看怎么可爱。他乐意把王曼当妹妹,回答她的十万个为什么。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踩着咯吱咯吱的雪,两圈一晃而过。杜奇所在的阶层,是两辈子她从未接触过。有些事对他来说司空见惯,她听着却深受启发。
    刚准备继续往前跑,前面雪地上散了一地麻花,上面平躺着一位老人。
    “是卖麻花的徐爷爷。”
    王曼跑过去,将他歪倒的自行车扶起来,杜奇正着簸箩,虞楠解救被自行车压在下面的徐爷爷。
    抓着那顶破棉帽子,老人家起来,抖抖身上雪无奈道:“一把老骨头越来越不中用。”
    王曼将帽子给他扣好:“徐爷爷,刚下完雪你不在家好好烤炉子,还出来瞎转悠。哪里疼,要不要我们送你去医院?”
    “马上就过年,买麻花的人也多。我不出来,那些等着吃的人怎么办。没事,穿这么厚跌一跤算什么,去医院瞎折腾。”
    “真没事?”
    老人家深深胳膊蹬蹬腿,证明自己骨骼的坚固。王曼弯腰帮他捡起麻花,幸好昨天雪大,落在地上整整覆盖一层。一大清早还没有被人和车压成泥汤,捡起来的麻花并不脏。
    “徐爷爷,这么大的雪,你一个人也不安全,还是早点回家歇着吧。”
    “不用,谢谢孩子们,爷爷给你们拿麻花吃。”
    不管三人怎么劝,老人家始终坚持一件事:只要县城里有人在等他的麻花,他就得走街串巷。
    “又不是天上下刀子,不过是点雪,我这把老骨头还顶用。走走转转,就当解闷。”
    推着车子,徐爷爷又喊起几十年未变的调子,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去。
    王曼看着他的背影,他不是颇有人脉的离退休老干部,也不是越老越值钱的富豪或科学家。可他挺值得脊背,沧桑的号子,就是能直直地映入人的心底。
    咂摸着老人家最后八个字,她脑海中突然响起前世一句特装B的话:哥卖的不是麻花,是寂寞。
    带上手套她两步跑上前:“徐爷爷,小年那天县电视台去泉水村放电影。当天还有舞狮队,可热闹了,你跟我们一起去看吧。”
    “看电影、舞狮子,这些热闹。泉水村是吧,老头子我去。”
    “我爸有平板三轮车,到时候你来实验小学对面大院,还没开张的王记饼铺找我们就行。”
    “糟老头子就麻烦你们一回。”
    “这有什么好麻烦,就这么说定了。徐爷爷,您慢点走。”
    送走老人家,王曼继续跑剩下的半圈。这次她收起十万个为什么,而是把徐爷爷的故事讲给杜奇和虞楠听。
    “那顶帽子我带过,虽然看起来破,但真的超暖和。”
    杜奇若有所思:“徐爷爷,他叫什么?”
    “这我还真不清楚,怎么了?”
    “我爷爷当年也参加过平津战役,他们团有个姓徐的山东士兵,在最后关头为他挡过子弹,这么多年爷爷一直在找他。”
    人海茫茫又没有网络,甚至连个照片都没留下,想找一个人是何其艰难。
    王曼没有经历过革命年代,无法这种理解微末之际、生死之间建立起来的情谊。但这并不妨碍她明白,此类情谊绝对宽广身后如大海。
    “走,追上去问问他。”
    沿着自行车轱辘印追上去,王曼直接问起来。老人家正正他那顶帽子,皱眉想很久:“名字太多年不用,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好像大概是叫徐庚。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紫禁城,就是那个庚。这名字不好,一点都不好。”
    杜奇摇摇头,告别老人家失望道:“我爷爷要找的那个人叫徐平。”
    王曼劝道:“山东那么大,山东人那么多,前后这么些年还有很多人闯关东,想找个人本来就不容易。慢慢来,指不定往后人手一部大哥大,那时候想找谁直接打个电话就行。”
    三人渐渐向大院门口跑去,而在胡同里,老人家边吆喝着卖麻花,边系紧帽子想着自己的名字。
    “徐庚,这是多久前的名字。刚参加革命那会,我好像改了个名,叫什么来着?对,想起来了,徐平。北平的平,太平的平,平安的平。这名字起得好,比徐庚好太多了。天下真太平了,我也能平安地回老家安生过日子。”
    满是褶子的老脸扬起灿烂的笑容,浑浊的双目也洋溢出年轻时才有的神采。高亢的喊出号子,他精力十足地推着自行车往前走。
    叫卖声唤醒了邹县的早晨,踩着雪,王曼跑回家,喝一碗热气腾腾的杂烩汤。
    “好喝,爸蛋黄给你吃,好好补补。”
    戳破蛋清,她将荷包蛋的一整颗蛋黄全都夹到父亲碗里,自己喝一口汤,开始啃白嫩的蛋清。
    “这孩子。”王继周哭笑不得,两口把蛋黄吞下去。
    虞虹看着父女间互动,再吃着嘴里热气腾腾的面,唇角扬起愉悦的弧度。
    日久见人心,半年朝夕相处足够她看清一个人的秉性。继周人还跟十几年前,那个肯帮他们藏野南瓜,被生产队抓住也坚决不供出旁人的少年一样。虽然岁月终于在他额头留下皱纹,但却丝毫未曾改变他那颗仁善之心。
    而他女儿曼曼很懂事,跟楠楠也合得来。这半年两姐妹凑在一起,楠楠身上冷漠退去不少,开始有了十五六岁小姑娘该有的活泼。
    她这大半辈子下来,人过而立,很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继周性子面,让他转过那弯来,指不定得到什么时候。她已经没有下一个十几年可以去浪费,这次回去最好把事定下来。她很确定,即便她主动些,到头来这人也不会像其他男人那样:对容易得到的弃如敝履。


上一章
返回

重生农家乐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