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农女福妻当自强

第18节

    就算减少到了五十文,许多人还是舍不得花这点钱给闺女上学,上学后的笔墨再节省一个月也要几十文,对于这些人家来说,还不如把钱拿来买几十个鸡蛋全家一起吃了。因此能送女儿来的,要么家境不错,要么是真心疼爱女儿的。
    安宁扫了一圈,发现她和那四个姑娘都不太熟,绣姐儿倒是和最小的那个春兰玩的不错,还笑嘻嘻地做介绍人介绍他们认识。
    春兰家境不错,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家中不仅有五十多亩田地,在城里还有一间店铺,家里做的是米粮的生意。她一张苹果脸看上去就十分讨喜,还笑眯眯地请她们两个吃自己带来的绿豆糕。
    三人坐座位的时候干脆坐在一起,另外三个女孩子则是坐她们后面。
    幸好这屋子够大,装下七十人没什么问题。先生姓李,还是村长的远房亲戚,三十多岁的样子,性格有些严厉,对孩子倒也耐心。
    上课之前,沈家的一个管事还过来说了通话刷了下存在感,只是说话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准备过的,文绉绉的,听得好几个调皮的男孩都直翻白眼。翻译成白话也无非就是好好感念沈家的恩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类的。
    不过玉山村太小,沈家估计也看不上,因此也只派了这小管事过来。
    这管事说完后,换李文李先生讲话。
    忽略掉一开始的拜圣人画像等步骤,等正式上课的时候,半个早上已经过去了。
    第一堂课上的便是三字经,书声琅琅,别有一番味道。沈家捐献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几个开蒙用的书籍,每本书都送了十二本,李文分一分,大概六个人用一本。
    学堂也就是上半天的课程,毕竟村里孩子平时也得帮忙干活的,上一整天家长也不愿意。
    结束后,大家认了三个字,背了背几段三字经,进程有快有慢。几个女孩子还笑着说回去后在沙子上练字呢。
    至于书籍,因为担心小孩子不小心弄坏,李文在下课后便收了起来。
    春兰也是嘟着嘴抱怨说书被收走后都没法认字,她担心她记不住。
    安宁想起了前世所使用的黑板和粉笔,心中不由一动。
    倘若她将黑板和粉笔弄出来,那不就方便大家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复习吗?李先生上课也多了不少便利,这两样东西又不难做,毕竟她没打算一口气弄出现代黑板。
    越想越觉得可行,安宁便回家找舅舅去了。
    ☆、第三十一章 可惜了
    她同舅舅一说,李南觉得弄这个和先生打好关系对他们家有利无害,兴致勃勃地找出了木板和黑漆。这时代的漆一般是在从漆树上取出的生漆加上桐油、颜料等东西。
    李南将长长的木板给磨平,然后一边又一边地涂上黑漆,务必使得木板能够更加光滑。
    在涂抹得差不多等待自然风干时,安宁则是找到了一些石灰,加水后做成粉笔的形状,虽然质量肯定比不上现代粉笔,但也勉强可以使用了。
    等黑漆彻底风干,安宁试着用简易粉笔在简易黑板上写了写,然后满意地点头——成果还是可以的。
    李南将长长的木板截开,做成了两个四米长的黑板和一个两米长的。两米长的直接放安宁房间的书房中,正好留着大家一起使用。
    安宁还同样给自己留下了一些粉笔。
    李南又按照安宁的建议,弄了一个黑板槽专门放粉笔。
    捣鼓了许久两人带着一个下午的成果——两个长黑板和足够用几个月的粉笔,跑去村长家了。李先生现在就住村长家中,一个月也有二两的束脩,包吃住,待遇还是挺好的。
    当李文看见扛着长长木板过来的李南和安宁,第一反映便是这是要算账?
    细想一下,不对啊,安宁这丫头上课还是挺好的,一点就通,也不惹麻烦。
    一问清来意,李文先是松了口气,便迫不及待地试了起来。
    没用过现代粉笔黑板的他自然对这简易的礼物赞不绝口——好歹他上课不用再因为头疼怎么一个个指点学生的笔画顺序了,完全可以用黑板解决。
    李文甚至还无师自通了到时候叫几个顽劣学生到黑板上码字的技能。
    等李南扛着黑板到学堂后,他在教室前方和后方把黑板安在墙壁上。桌上还摆着专门拿来擦拭黑板的布。
    李先生兴致勃勃地在后面的黑板将三字经给写了满满的一面。
    写完后,他似乎觉得自己第一次使用粉笔,字迹不怎么上台面,又擦掉,重新写。
    安宁不知道这位看起来挺严肃的先生还有这样童趣的一面,炯炯有神地看着他写了一遍又一遍,才满意地点头。
    写好后,他才意识到了点什么,咳嗽了一声,摆出了一副我很正经的样子,道:“学无止境,你们若闲着没事,可以来这里练字。”
    安宁努力不让嘴角上扬,点点头,“像先生这样沉浸在学问之中的人,才是我辈学习的对象。”
    周李氏说安宁嘴甜是很有道理的,她若是想要吹捧一个人,那绝对可以捧得对方神清气爽,就像是现在的李文一样,他虽然竭力做严肃状,但是眼中的笑意还是出卖了他的想法。甚至在安宁询问下,还同意借给她几本书回去抄。
    见李先生说话的时候,眼神还不时落在那黑板上,显然意犹未尽,安宁便不打扰他玩,哦,不对,人家是钻研学问。拉着舅舅李南告辞了。
    李文看着她的背影摇摇头,感慨了一句,“可惜了。”
    可惜这样聪慧的姑娘却不是托生在富贵人家,只能在这山野之地白白埋没。
    安宁并不知道自己先生的感慨,回去后,拿着新制的小黑板和粉笔,开始练字去了。同时,她还交代了舅舅多做几个,她可以拿出送给小伙伴。
    李南点点头,又扒拉出了好几块木板,开始涂抹了起来。周李氏和周何氏则仍然窝在后罩房弄臭豆腐——这可是他们发家的根本,就算熏得一身臭豆腐味仍然乐此不疲。不过两人都不肯让家中的两个小姑娘靠近,说这味道腌臜她们两个老黄瓜皮就够了,别熏了娇娇嫩嫩的小姑娘。至于小侄子聪哥儿,他也不知道是到叛逆期里还是怎么样,不屑在家里陪小姑娘玩,即使这小姑娘是他长辈,吃过午饭后就跑小伙伴家里去了。别说,他的人缘还真不赖,基本同年级的男孩都混得挺好的,不像安宁,撑死一个绣姐儿当手帕交。哦,现在还多了春兰。
    等安宁用粉笔练了一个时辰的字后,周慧回来了,手里还拎着一颗大西瓜,笑道:“这是路上遇到孙大娘,他家今年西瓜产了不少,看见我,便让我拎一个回来呢。孙大娘家的西瓜是出了名的好吃,我们今天可是有口福了。”
    周慧口中的孙大娘同周李氏关系不错,周李氏当初还把豆腐方子给了她,每天他们家定了五十多斤的豆腐过来。
    安宁抱了抱西瓜,感觉沉甸甸的,拍了拍,听这声音,按照经验来说,应该挺甜的。玉山村的夏天还是挺热的,这种天来一个冰镇西瓜最消暑了。
    这时候原本窝在角落的静静跑了过来,蹭了蹭她的脚,又闻了闻西瓜,一副想咬的样子。才一个月的时间,静静已经长大了不少,不再像是一开始小不点一样。不过听说狗得喝奶三个月,因此安宁仍然是每天去要羊奶过来给它喝,为此,周李氏还送了好一些布料过去,总不能让人家白白吃亏。静静虽然小,但是已经展现出了精明的一面,在家中最粘的便是安宁,其次是一家之主周李氏。狗崽撒娇的杀伤力鲜少有人能够抵挡,至少周李氏现在不再觉得安宁是钱烧得慌才养这狗,平时有时候还带静静出去散步来着。
    安宁摸了摸静静的脑袋,道:“你还小,不能吃这个。”
    其实,就算静静长成了大狗,也一样不能吃西瓜。
    周慧失笑道:“你还真把他当孩子哄了。”
    安宁撇嘴,“有些时候动物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的。我前些天一个香囊丢了,还是静静帮我找到的呢。”
    虽然香囊找出来时,已经被静静咬的不成样子了,还被撕扯成了碎片——但好歹还是有听她的吩咐找出,安宁觉得不能要求更高了。
    周慧显然是知道这件事的,捂着嘴轻笑。
    安宁也不管静静是否听得懂,哄了他许久,把他哄出去了,才抱着西瓜,来到院子中间的井边,被西瓜放在井里泡着。等吃过晚饭后,才捞起西瓜,切成一片一片,放在盘中。
    乡下自己种植的西瓜,甜美多汁,入口时冰凉的口感一下子就消掉了全部的暑气。
    炎炎夏日,来一块冰镇西瓜,神仙日子也不换~
    只可惜周李氏担心安宁小姑娘吃太多容易着凉,安宁只吃了两块就被没收了全部。
    安宁很忧伤……这时代,没有空调没有风扇,连西瓜都得少吃,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第三十二章 怪异的母子
    事实证明,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安宁将小黑板送给两个小伙伴后没几天,这盗版的小黑板已经横行于玉山村里。甚至还有头脑精明的人直接让城里的亲戚做这个卖出去,据说还小赚了一笔。
    对古人讲究什么版权问题是行不通的,加上安宁现在每个月也有二两银子的酱油分成,也就看不上这点,懒得去计较。她这番行为倒是为她博得了大度善良的名声。安宁也算是看透世情了,反正只要不妨碍他们赚钱那就是大度善良。
    玉山村的人觉得安宁这丫头真是好啊,想出这么一个好法子,以后家中每个月终于可以省了不少的笔墨纸砚钱了。一时之间,不要钱的好话拼命往她身上扔,即使内芯是成年人的安宁在这样一片赞扬声中都忍不住要轻飘飘了,后来还是写了几个小时的字才勉强压下了这股的躁动。
    一不小心又出了风头,真不能怪她。
    有了黑板后,她迅速将全家扫盲大业抓起。
    每日闲暇后,一家人被她勒令坐在小黑板前面,听她讲课,就连聪哥儿也被抓来一起,权当复习功课。聪哥儿一开始有些不乐意,但在安宁在他面前把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都给背了一遍后,他便服了——要知道他三字经到现在也就背下五分之一的内容。
    只是上了几堂课后,发现全家除了周慧,对于自己名字以外的字兴趣不大,安宁好为人师的一颗心就这样被深深打击了。难道全家除了她和慧姐儿,就没有一个爱念书的吗?不对,慧姐儿其实也不算爱,只是觉得多学点没坏处,考虑到自己也是穿越过来的,说不定原主也不爱读书,安宁只能在心中感慨一下周家不爱念书的遗传基因真强大,顺便改变一下政策。
    她转而教他们算账,各种口算速算心算往外跑——这下他们学习得倒是很起劲,周李氏还夸她就应该教这个,买菜时多方便啊。一转头,刚学出点成果,就跑出去炫耀,把纵横市场十多年的大妈给算到要口吐白沫了。
    但是全家学得最好的反而是年纪最小的聪哥儿。别看他三字经好几天都背不下来,算学却是一点就通。
    感情这是一个偏科的天才啊!
    安宁再也不逼着聪哥儿天天练字了——当然学堂里的基本作业还是要好好完成的。她并没有古代那种四书五经才是正道的想法,既然聪哥儿擅长这个,那她就开发这块呗。
    聪哥儿显然也更喜欢算学,安宁有时候给他布置难题,他这个爱玩的人都愿意坐黑板前面算半天。
    考虑到黑板实在太实用了,李南又多做了好几块,基本达到了人手一块。就连静静也有,只是他那块是拿来磨爪子和磨牙齿的。现在的他正处于特别好动的年纪,若不是安宁平时不让她进她房间,估计她房里的东西都要被他的牙齿祸害个够。
    ……
    黑板在风靡全村的同时,安宁也感觉到李先生对她态度更加和熙了。她甚至还从李先生那边借了好一些书,拿回家慢慢抄着,扩大自己的书房。安宁买不起太多的书,只能抄书了。
    她素来是认真听讲的好学生,即使先生上课的内容掌握了也不会因此开小差。作为女子身在古代,她越发感觉到知识的可贵。
    春兰年纪最小,因此有时候免不了走神,幸好她身边还有安宁和绣姐儿时不时提醒她一下。
    一日上课到一半的时候,她突然悄悄戳了安宁一下。
    安宁疑惑转头——春兰虽然上课爱走神,但鲜少会去打扰她们的。
    春兰冲着某个方向努了努嘴,压低嗓音:“看,有人在偷听我们上课呢。”
    安宁并不意外,可能是出不起钱又实在想学点什么的孩子吧,她转过头,目光落在那偷听上课的人身上,却愣住了。
    这不是消失了一段时间的小男孩吗?自打上回把静静送她后,安宁去果园时便再也没见过他了。本以为也不过是一面之缘,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他。
    安宁的眉毛忍不住紧紧皱起,从小男孩身上的衣服来看,他若是要上学,他家中不可能出不起那银子。这学堂的每个月五十文的优惠政策仅仅限于本村人,如果是外地的,一个月得交两百文。如果她记得没错的话,那男孩身上穿的衣服布料一匹都要五两银子呢。
    他听得很认真,黑漆漆的眼睛全是虔诚和专注。
    安宁看着他,脑海中都忍不住脑补出了十万字的宅斗情节。
    因为他的缘故,她这堂课剩余时间都没怎么听进去,也幸亏李先生现在所讲授的都是她掌握的内容。
    下课后,安宁同两位小伙伴说了一声,便朝着他走去。
    他们两人一个才八岁,另一个看起来也就五六岁,就算有人看到,也不会丧心病狂地在名声上做问题,年纪实在小了点。
    小男孩还记得她,看到她时还冲着她笑了笑。
    见到她,安宁总想起隔壁邻居家的弟弟,心又柔软了几分。前世她父母感情不睦,对她这个女儿也完全不上心,每个月给足够生活费和一个负责照顾她生活的保姆就甩开手了。当时邻居家的大娘看不过去,时常接她过去吃饭,因此安宁同那大娘的儿子感情一向很好。那时候她还常常想,若是她有弟弟,大概也是这么可爱吧。
    她不知道该同他说什么,索性说起了静静的事情。
    小男孩听到静静半夜挠门想睡她房间的时候笑得眼睛眯了起来。
    小男孩虽然没有说话,但也时不时点头眯眼笑表示并不是安宁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不知不觉中,他们来到了一个庄子前面,庄子不算大,大约是二进规模,但是人家所用的石料和木料明显甩了安宁家一条街。
    安宁疑惑地看着小男孩:这是他家?更让她觉得奇怪的是刚刚在路上还带笑意的小男孩脸上在回到这里后已经变得漠然起来。
    庄子前一个丫鬟打扮的人在那边焦急地来回走着,看见他们时眼睛亮了亮,扑了上来。


上一章
返回

农女福妻当自强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