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秦时:从八岁嬴政开始签到

第514章 征南越,东巡,泰山封禅

    一个月后。
    屠睢、任嚣、赵佗带兵五十万替换李信,征南越、西瓯,分五路讨伐,进攻镡城、九嶷、番禺、南野、余干五地。
    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杀南野之境,一军结余干之水。
    副将赵佗率领三万兵马先行出发。
    并动用二十万刑徒、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输送辎重粮草,率军平定岭南地区,一路所向披靡。
    因为在离开前便已经制定好了完整的战略。
    对于反抗者,全数被杀,秦军三年不解甲,将整个南越杀的尸横遍野,土人彻底绝迹。
    每当秦军占领一地便将部分移民留驻此处,这不仅使秦军有了较稳定的后方根据地,同时也使秦军在人力的消耗中有所补充,而大批的商贾在岭南的经营,也为军队粮饷的补给创造了条件。
    也因为嬴政早有规划,因此这一次屠睢未被土人刺杀。
    嬴政遂于南越置: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四郡。
    ……
    章台宫内。
    王绾建言:“启奏陛下,古来圣贤皆封禅泰山,吾皇一统天下,亘古未有,功绩千秋不衰,臣请陛下巡东南郡县,以彰皇恩,效仿古之圣贤,封禅泰山!”
    “臣等请始皇帝东巡,封禅泰山!”
    百官也同时齐声喝道。
    封禅泰山一直都是大事,相传上古有七十二君王封禅泰山,彰显功德。
    如今皇帝千古唯一,自也该封禅泰山。
    “准。”
    嬴政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着御史大夫非、郎中令贲、廷尉斯、奉常、仆射劫、谒者毅、中车府令高及七十二博士随行。”
    “臣等遵旨!”
    很快,百官开始忙碌起来。
    秦皇出行,还是由西一直巡到最东边,数千里之遥,自然要慎重。
    ……
    甘泉宫。
    一年前巡陇西、北地二郡,可把赵姬高兴坏了。
    巡游途中,好不自在快乐。
    听到嬴政说要巡东南郡县,赵姬越发高兴。
    “我曾说过会带着母后去琅琊看海。”
    嬴政握着赵姬的手,轻声说道。
    赵姬自是满心欢喜。
    ……
    一月之后,秦皇携帝太后及后宫嫔妃十数人宫女寺人上千,大军数万,东巡。
    数月之后。
    始皇帝先到邹峄山,行祭礼,刻石颂秦功业。同时召集齐、鲁的儒生稽考封禅礼仪,众儒生诸说不一。
    始皇帝遂自定礼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
    始皇封泰山时祭文和祭礼秘而不传。
    随后始皇入临淄,访稷下学宫,亲见儒家宗师荀况。
    ……
    学宫之内。
    嬴政、韩非、李斯、盖聂四人低调而入,见荀况。
    “始皇帝至,老朽有失远迎,请始皇降罪!”
    见到嬴政一瞬,虽从未见过面,但荀况却是一眼认出,上前见礼。
    “荀先生乃大儒名士,更教导出御史大夫与廷尉两位大才,朕早已想见先生,今日得见,过奇人也!”
    嬴政一脸和煦笑容。
    韩非与李斯也立即躬身行礼,“见过老师。”
    嬴政与荀子两人相对而坐,而韩非与李斯则站在案几两侧,盖聂站在嬴政身后,而在荀况身后还有一个年轻人,也是荀况的弟子。
    “这是我近几年新收弟子,还不见过皇帝。”
    荀况对身后的青年说道。
    青年立即躬身参拜,“学生张苍拜见始皇帝。”
    “原来是先生新收之弟子,先生弟子才学朕早已见识,想来这又是一位俊才。”
    嬴政颔首说道。
    韩非与李斯也看向这个自己的小师弟。
    张苍也立即冲着两人作揖见礼。
    “多谢始皇帝,能得见始皇帝,才是他的荣幸。”
    寒暄过后,嬴政进入正题。
    “朕阅先生著作,闻先生性恶之说,获益匪浅,今日得见先生,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嬴政态度谦和有礼。
    这让张苍有些讶异,显然没想到传言中无比威严、霸道、残暴的皇帝,与传言是如此截然不同。
    “果然坊间谣言不足信矣!”
    张苍心道。
    “岂敢岂敢。”
    荀况连连摇头,空中却是说道:“做大事者,跳出是非对错善恶之念,做事不论是非,但切记要心存人已,若无仁义道德,心中便无底线。”
    其实对于嬴政荀况也很好奇。
    嬴政听了微微点头,口中却是道:“仁义道德、以及底线,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是可以不断下调与突破的,唯有律法长存。
    只有律法才是一切的底线,不可逾越的底线,若只有仁义,如那无根浮萍,那就是没有底线,相反触碰律法,不论是皇子公卿还是庶民,皆可按律惩办。”
    “始皇帝所言有理,律法是底线,道德则可教化世人,免其触碰底线,少灾祸。”
    “法不可非,礼不可无,因此当礼法并施。”
    “先生可教朕乎?”
    嬴政来了兴趣。
    见嬴政追问,荀况自也不会隐瞒,凯凯而谈,“礼法并举、王霸统一。”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二者可以相互为用。礼高于法,礼为法之大本。只讲法治,不讲礼治,百姓只是畏惧刑罚,一有机会仍会作乱。”
    “法治为暴察之威,礼治为道德之威。法治至其极也不过为‘霸’,而不能成‘王’。如果以礼义为本,则法治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会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嬴政听了眼睛眯起,荀子的意思是:礼义是立法的精神,如果人们爱好礼义,其行为就会自然合法,甚至不用刑罚,百姓也能自然为善。
    一旁李斯欲言又止,不时看向嬴政,而韩非则暗暗点头,张苍也露出深思。
    “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我听闻皇帝继位之初,便在军中开设学堂,识文断字,教以忠义,因此习得忠义之人,也必为皇帝用命,而不生乱。”
    这时荀况突然又说了一句。
    嬴政听罢微微颔首,“儒之教化,法之天下。”
    嬴政缓缓站起身,背负双手,仰头说道:“朕明白先生意思了。”
    说吧之后,嬴政转身便走。
    韩非与李斯正要跟上,却被嬴政拒绝,让两人与其师叙旧。
    两人也眉头紧皱,不知嬴政的意思。
    荀况望着嬴政的背影也露出沉思。
    他也看不透嬴政的心思。
    半月之后,始皇帝过彭城,至衡山,乘舟之湘山祠,自南郡由武关而归咸阳。
    ……
    三年后。
    始皇帝二十年。
    极庙。
    嬴政高坐皇位。
    “始皇帝诏:屠睢灭东欧、南越有功,全体军卒、将领爵升三级,刑徒刑期减半,期满之后,愿留当地者赐田三十亩,其他商贾、赘婿愿留当地者,皆赐田百亩,有功者按律赏赐。
    并任屠睢为南海郡尉,节制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任嚣任闽中郡尉,因四郡初定,人心不稳,郡守一职暂缓。”
    赵高将嬴政的旨意告知之后,将圣旨收好。
    “南越四郡初定,屠睢、任嚣上书由中原迁五十万人入南海四郡,诸位臣工以为呢?”
    嬴政望着殿下百官问道。
    “臣以为便!”
    王绾立即出列,“如今土人抵抗者已被大肆剿灭,四郡人口不足,恰好由我中原之人填补,如此方能将此四郡彻底融入我大秦版图,也可教化参与土人,成为我大秦子民。”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听罢之后,嬴政平静说道:“丞相所言有理,不过朕以为十万户人家不可一次从我关中迁徙,若是如此,必会导致我关中空虚。”
    听得此话之后,百官开始讨论。
    片刻之后,王绾再度起身回禀,“启奏陛下,燕、赵之地外有匈奴、东胡不易迁徙,齐地路远,臣等以为可从关中迁徙三万户,再由三川、颍川迁徙两万户,剩下五万户由临近东欧、南越之地的的九江、会稽、长沙三郡迁徙,此三郡靠近南越之地,风俗更近,也更容易适合南越烟瘴之地气候。”
    其原属东欧,现在的闽中郡本就靠近会稽郡,毕竟会稽郡有靠海一部分原属百越之地。
    “可。”
    嬴政微微点头,随即又道:“凡愿意迁徙者,赐民爵一级,身负罪责者,免其罪责,开荒有功授其田地。”
    “吾皇圣明!”
    “命屠睢统计当地人丁,经行造册上报,且于当地练兵,同时愿意留在当地之军卒,爵位皆升其一级。”
    当时屠睢等人本就带着军、民、刑徒等合计五十万人,即便征战三年有所损失,但现存人丁加上即将迁徙的五十万人,那也是接近百万人口填补四郡。
    足以将四郡彻底归化。
    这也是这三年来随着中原无战事,各地新生人丁也开始恢复增长。
    未来必然还会更多。
    谈完这些之后,少府走了出来,“启奏大王,六国宫殿已经全部建好。”
    嬴政淡淡说道:“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朕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朕欲于上林苑中兴建朝宫,朝宫以东再建六宫,与六国宫隔渭河相对,分别定名为:大汉宫、大晋宫、大隋宫、大唐宫、大宋宫、大明宫。”
    “朝宫为帝宫之所,为百宫之首,名为:阿房宫。”
    “臣遵旨!”
    少府听罢,立即应是。
    说完又犹豫了一下,忍不住问道:“不知陛下准备何时入住?”
    “不急,朕给你十年营建时间,先修阿房,再修另外六宫。”
    “臣明白了。”
    听得此话,少府松了一口气,这样的话,压力就小多了。
    这时李斯又走了出来,“启禀陛下,离山皇陵开凿已颇具效果,臣建议铸兵俑殉葬。”
    皇陵很多事情,本就是由李斯统筹,因为李斯比较擅长这些。
    “准!”
    嬴政淡淡点头。
    这时御史大夫韩非出列,开口说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今天下靖平,却有游侠为祸四方,寻衅滋事,触犯法律,使庶民不得安宁,臣建议清缴游侠,以安天下。”
    “准!”
    嬴政同样回应一个字。
    不久之后,全国清查游侠匪患。
    得益于之前的人丁普查,也让官府更容易擒捉盗匪、游侠。
    为其两年的灭侠活动浩荡展开。
    期间张耳、陈馀都受到通缉。
    两人都是魏国名士,张耳更是昔日信陵君的座上宾。
    两人一路逃至陈县,但随着始皇帝下达的悬赏,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鼓励天下人共同举报或缉拿。
    除了他们以为,所有人举报游侠得金,擒拿游侠可免去自身罪责恢复民籍、得田得赏金,要是能拿下那些声名在外的游侠,甚至可得爵。
    诺大秦国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清剿游侠活动,各地匪患也被各地郡尉平定,逃亡之人被抓住烙印囚禁,等待发配。
    重赏之下,即便是有心收留逃犯的人也忍不住起其他心思。
    毕竟爵位可不好得。
    若是能擒捉,便有机会立功得爵。
    因此让许多名士游侠惶惶不可终日,天下之大,却无安身之处。
    而其他百家弟子要么入咸阳留姓名,若是不遵秦法也只能逃命。
    不过因为有学宫的存在,收容百家,因此许多只想搞学问的人安心入咸阳,一些心怀异心者,想要复国之人只能逃命。
    而在清缴游侠的同时,嬴政命李信带兵二十万,征滇国。
    当年楚威王派遣将军庄硚率军经黔中向西南进攻,以拓展楚地。
    庄硚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有数千里,庄硚以兵威定属楚,本欲回报消息,可惜这个时候昭襄王出兵,夺楚巴、黔中郡,从而断绝归路,最终只能留在滇池,变服从其俗自立为王,建滇国。
    滇池就是后世的云南,位于南越西北,巴蜀西南,如今秦并六国,各郡县联通,自然要平定自己背后的夜郎、滇国等地盘,以拓展秦国国土。
    李信先是在灭楚一战中立下功勋,之后又做了征南越的先头部队,应对这种复杂环境已经极为熟练。
    上次没能在征南越一战中建立更多功绩,如今有了新的机会,李信自然格外兴奋。
    两年时间,李信通过昔日庄硚率军入滇之路。
    昔日的楚将庄硚已经死去近三十年。
    他死的时候,那个时候秦国正发动长平之战结束,王龁率军二十万兵围邯郸期间,如今是其子为滇国国主。
    因为庄硚是楚国人,所带领的军队也都是楚军,因此融入当地习俗的同时,也将楚国的习俗与本地土族相融。
    因此当李信来攻的时候,这些人也进行了抵抗,不过最终还是举国偷袭。
    随后李信率军镇守此地,同时立下碑文,明确滇池何时归入秦国,何人率军打下,同时安抚民生,修建道路,且向外发展,土人要么归附,要么被杀,要么就套入烟瘴之地。
    秦国大军每拓展一地,便立下界碑,确立国土。
    而当李信攻下滇池的消息传入咸阳之后,嬴政也给所有人晋爵一级,同时设滇池为滇郡,秦国拓土千里,再增一郡,已达四十一郡。
    是年,秦皇再次东巡。


上一章
返回

秦时:从八岁嬴政开始签到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