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儒道至圣

第611节

    “解决粮价简单,救助灾民也简单,但在解决的过程中保证评等不降,就难了。”方运一边想一边走。
    敖煌低声道:“方运,不如鱼死网破,你煽动民众去抢大户。反正你的民生一项已经不可能高了,干脆让那些粮行也倒霉。”
    方运摇头道:“胡说八道。发动百姓,自古至今都是各国最忌讳的事情。当年有一位阁老在与蛮族的战斗中阵亡,那位阁老的一派立刻遭到敌对派系打击。其中一位阁老的侄子是翰林,担任州牧,主政一州,最后他奋力一搏,利用百姓造势,想通过宣扬自己的政绩获得民心民望,倒逼内阁和皇室,争一个州侯和内阁参议保自己派系不倒。可惜反而被内阁与皇室联手解职,失去官位,没过几年便积郁而死。”
    敖煌道:“要不干脆以龙宫的名义让我接济宁安县百姓?”
    方运道:“连你都能想到,我身为主政一方的县令想不到?不是不可以做,而是这种事不是以‘方县令’的能力解决,按照惯例,会被降低评等。不到最后关头,不能用。如果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计策,自然可以用这个方法。”
    “唉,是啊,救济百姓简单,两全其美太难了。难道圣院不能弄死计知白?”敖煌愁眉苦脸。
    “这是景国内政,是景国内部官员的斗争,计知白只要不杀我,圣院自然不会乱插手。不过,发动百姓是不妥,但可以发动读书人针对粮商。更何况,宁安县是刑殿试点,我可以对粮商进行打击。”方运道。
    敖煌眼睛一亮,道:“对,你说的那个……什么论战争?”
    “舆论战争。”
    “对对对……”
    方运很快看到圣庙广场,前方站着黑压压一大片人。
    数以万计的人望着方运。
    方运微笑点头,刚走了几步,一个充满威严的声音自天而降,轰鸣有声。
    “近日蛮族调动频繁,欲侵袭我密州,并蛊惑人族内应为祸各地,为保四境安宁,本将宣布,北起宁安,南到玉阳关,皆进入临时战备阶段,由鹰扬军接管一切关卡、要冲,为期十五日!”
    方运心里咯噔一下,在密州,有权力发动全境舌绽春雷的人,只有寥寥几人,而能宣布鹰扬军军管的人,只有一位。
    大学士、内阁参议、后将军、景国州侯、鹰扬将军、左相同窗蓝寻古。
    在来文院的路上,方运已经想好先参蓝寻古一本,阻止他协助转运司封锁粮食运输,但没想到蓝寻古早就做好布局,直接宣布战备状态,军管青乌府。
    青乌府属于鹰扬军的辖区,只要州都督不反对,蓝寻古就有权发起军管。
    “只能上书元帅府,尽快命令蓝寻古放弃军管,但整个流程少说也要走十天才能解决,那将是四月以后的事,太迟了。”
    方运心里正想着,蓝寻古的声音再次响起。
    “为抵御蛮族,兵部已经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军士,第一批百万新兵已经开始练兵,第二批百万新兵正陆续抵达密州,急需粮草,因此本将从青乌府各地征调粮食。前日,各地粮商踊跃捐助粮草,忠义兼备,商人表率。为防蛮族内应破坏军需粮草,鹰扬军将保护各地粮商与粮食运输,直到军管结束为止。”
    方运愣在原地,随后与敖煌对视一眼,很显然,蓝寻古早就想好保护粮行的手段,方运之前的计划全部被化解。
    “不愧是大学士啊,手段就是了得。”敖煌低声道。
    方运默然,蓝寻古既然亲自说了“保护粮食运输”,那就表示,不是庆元粮行的粮食,一粒也不可能运入宁安县。
    这意味着,且不说外地的粮行没有宁安县粮牌,不能在宁安县出售粮食,就算能在宁安县卖粮,粮食在宁安城外也会被鹰扬军扣押。
    但是,方运嘴角浮现一个微不可查的弧度,微笑道:“好,柳山麾下大将终于跳出来一个,很好。”
    敖煌抱怨道:“好什么啊,我怀疑想出主意的可能是计知白,但布局整座密州的,极可能是这个蓝寻古。你当时研究密州势力的时候也说过,蓝寻古虽然不是什么名将,但也是一位颇有实力的老将,以沉稳著称。他既然亲自参与这次‘粮祸’,不可能给你任何机会。”
    “这是好事,他不下场,我不高兴!走,随我去讲学。”方运好像浑身充满力量,步伐更加坚定。
    敖煌一愣,正要笑,急忙收敛残余的笑意,双眼发亮,心道一石三鸟有毛用,方运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就算没有想到万全的应对之策,也应该有了一定的突破口。
    第896章 慌
    方运走到所有人的前方,刚站定,就见一部分人开始弯腰作揖,随后人群犹如波浪一样陆续俯身作揖。
    “学生见过方虚圣!”
    “学生见过方虚圣!”
    “学生见过……”
    六万余人发出参差不齐的问候声,不断在文院上空回荡。
    许多学子拘束和紧张,毕竟前方站的是方运。还有一些学子感到别扭,因为今天粮价猛涨,方运的责任最大,方运没有去处理粮食问题却来讲学,文院外恐怕已经乱套了。只有少数人什么都不在乎,乐呵呵等着方运讲学。
    现场的气氛有些复杂。
    方运微笑点头,舌绽春雷道:“那日我说要在文院授课教学,担心没人来,今日诸位打消了我的疑虑,看来还是有人愿意听本县讲学的。”
    众多学子发出轻轻的笑声,没想到方运用这种十分普通的开场白,没有丝毫虚圣的傲气和先生的威严,让人听着十分舒服。
    方运望向一个十二三岁的小蒙童,一扬下巴,笑道:“哪来的臭小子,衣服上怎么沾着菜叶,一眼就看出来你早饭吃的是小葱。”
    众人哄堂大笑,都明白是那孩子来得太急。
    那小孩子面红耳赤,不知道怎么回答。
    随后,方运稍稍侧头,装作聆听小孩的话,继续舌绽春雷道:“什么?你说你今天没吃早饭?哦,那葱叶是昨天的喽?”
    “哈哈……”更多人笑起来,连那小蒙童都被方运的话逗笑。
    现场的气氛出现明显的变化,方运这才微笑扫视众人,道:“诸位来此,想必知道我讲学的内容,分别是请圣言和经义。童生试和秀才试的时候考请圣言,而从秀才试开始,甚至一直到大儒,经义都是重中之重。今日,我便讲解请圣言的应试之法,之后,再讲如何学习经义。”
    换做半年前,方运很难讲出真正有用的心得,无非是重复其他读书人写的应试之法,但是随着自身读过的书籍增多,更兼丰富的考试经验,甚至还当考官亲自阅卷的经历,让他对科举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方运微笑道:“请圣言中大段默写之经典,本县不必赘述,记得便写,记不得便不写。我先说前三页试卷的考题……”
    方运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读过的科举指导类书籍,把请圣言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详细讲解了一遍,每讲解一步,都拿出一道题来当例子,深入浅出。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在讲学的时候,有大学士才具备的口含天言的力量,所有听到方运讲学的学子,都能彻底记住里面的内容。原本知道的地方,印象更深,原本不清楚的地方,则变得十分清楚。
    方运没有讲任何高深的东西,而且请圣言可不可能有高深的技法,但方运把请圣言的组成元素彻底打碎,进行系统排序,然后仔细讲解每一个元素。
    在最后,方运进行一个总结,让这些细微的元素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了请圣言的答题方式。
    之后,方运开始进行讲解经义,和讲解请圣言不同,经义不能像请圣言那样进行机关式的解答,所以方运从更高的角度来指导经义。有些方面非常深奥,但在口含天言的力量下,那些学子就算现在不懂,也会积累在脑海中,随着自身学问不断增高,可以自然而然理解。
    许多人只是本能地记忆和学习,无法觉察其中的作用,但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会开窍,而且比没听过方运讲学的人开窍几率更大。
    到了中午,讲学才完毕。
    方运说完告辞后,一个人走开,没有人相送,没有人行礼,因为所有人依旧沉浸在之前的讲学之中,思考,回忆,印证……
    敖煌都呆在原地,等方运走出十几丈他才反应过来,一晃尾巴,嗖地一声飞到方运身边。
    直到这个时候,才陆续有学子清醒。
    他们四处张望,最后只能看到方运的背影。
    “谢过方先生!”一个秀才弯腰作揖。
    “谢方先生!”
    更多的学子被惊醒,更多的学子称呼方运为先生。
    宁安县的部分官员站在广场边缘,一些左相党的官员看着方运的背影小声嘀咕。
    “若是当年能听到这样的讲学,我现在已经是进士了!”
    “你要是能成进士,我必然是翰林!”
    “可惜,这次‘粮祸’会让他两科甚至三科的努力化为乌有。”
    “希望不要饿死人……”
    “这才几天?死不了人,但十天之后就不好说了。”
    “不愧是方虚圣啊,这气度远非常人可比。要是普通县令遇到这事,必然会在讲学的时候故意抨击柳相爷,然后号召这些读书人去围攻粮行,或去批判其他衙门。他倒好,讲学就是讲学,讲完就走,洒脱自如。”
    “只是不知道他以后会如何应付。”
    “跟左相大人和计大人比起来,方虚圣的政事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是极是极……”
    许多人点头,心里却冷笑,要是计知白身为左相的敌人被安置在宁安县,保证不到一个月就会崩溃。
    “坏了……”一个小吏员突然轻呼。
    “怎么了?”
    “我家的粮食好像只能吃十几天的,我在出了门才知道粮价暴涨,我那婆娘未必知道,我得赶紧买去,越迟越贵!”说完一路小跑离开。
    “能吃十几天慌什么?”
    “慌的不是粮食,是人心,谁知道十几天后会不会涨到十倍?当年有谣言说龙族封海,全圣元大陆都慌了,许多人以高价买了两三年才吃得完的海盐,据说还有秀才举人也信了。现在说海盐之事大家当笑谈,但咱们自己家里的粮食若挺不到新粮下来,咱们不心慌,各家的婆娘慌不慌?老人们慌不慌?挨过饿的人慌不慌?百姓从来都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自己的担心。有些人啊,简直就跟方县令说过的一样,死读书!死读书!”
    “申主簿,此次粮价到底涨到什么时候?涨到多高啊?”
    “我也不知道。”
    一些官吏相互看了看,快步离开。
    敖煌郁闷地跟在方运后面,道:“我还以为你讲学过后会大骂一顿左相和蓝寻古,结果你却只字不提。”
    方运边走边道:“你觉得,我需要骂他们吗?”
    “你不是说要舆论战争吗?”
    “如果需要我亲自发起舆论战争,那这次讲学也就失败了。”方运淡然道。
    敖煌愣了一下,低声道:“怪不得你能当上虚圣,吹嘘的本事可真厉害。”
    第897章 粮祸发酵
    方运与敖煌坐上马车,按照日程表上的记录,也不回县衙,在路上买了吃的吃完,抵达城外的粮田。
    由于宁安县靠近蛮族边界,经常有小股蛮族偷袭,很少有人种粮,北岸的大片沃土荒废,所以宁安县本地产粮极低,主要依赖外地。
    得益于宁安县是景国最北的枢纽,流动人口大,工坊多,所以宁安县百姓只要不太懒,都可以有一份糊口的工作。
    方运仔细研究过宁安县的现状,这里的环境和生产力完全不能跟后世的华夏古国比,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差距,不能用后世的标准来衡量当今的宁安县,稍有头脑的人都做不出那般愚蠢的事。
    方运一边了解农事,一边在思索粮价。
    宁安县的粮食其实够吃,甚至哪怕花高价挺一两个月,大多数人也能接受,但问题在于,大多数地区的百姓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恐慌。
    不要说是圣元大陆,哪怕是教育普及程度更高的后世,都会因为疾病或核辐射等,各国民众恐慌性抢购药材或食物。
    宁安县紧邻蛮族边界,这里的百姓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惊吓,尤其在蓝寻古亲自宣布蛮族即将侵袭后,那种恐慌将被推到更高处。
    敖煌看不到蓝寻古的险恶用心,但方运看得明明白白,什么能引发百姓恐慌,什么不能引发百姓恐慌,堂堂大学士不可能不清楚。


上一章
返回

儒道至圣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