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儒道至圣

第903节

    复习完后,方运又预习明日的课程。
    预习完,方运进入文宫偏殿。
    成为血芒之主后,文宫生变,多出一处偏殿。
    这处偏殿最大的特点就是虚实相生,神念明明只是精神力量,在文宫中本来无法修习实战技巧,但进入偏殿后,一切的修习成果都会等同在外界修炼,神与身相应,效果极佳。
    方运一心二用,神念在偏殿修习舌剑与战诗词技巧,而本身则持笔铺纸,开始书写。
    方运发动奋笔疾书,运笔如飞。
    一直到太阳升起,方运才停笔,开始在书房里走动半刻钟,然后又开始学习,快要吃早饭的时候才去睡觉。
    一觉醒来,只过了半个小时,方运离开书房去吃早饭。
    吃过早饭,方运匆匆离家,继续上课。
    日复一日,方运以自虐般的方式学习。
    不过几天,无论是老学子还是新学子,都知道了方运的学习方式,哪怕是宗家甚至雷家之人,也无人对此事有半句负面评价。
    文榜以混乱著称,所有人都可以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甚至经常有人以隐晦的方式批判一些众圣经典的内容,可对于方运这种疯狂学习的行为,所有人三缄其口。
    一些杂家和反巾帼社的圣院学子前些天串联起来,准备利用各种手段打压方运文名,但崇文院正式开课几天后,九成的人默默放弃之前的计划。
    圣院的学风出现细微的变化,尤其是新学子,远远比往年的新学子更加刻苦。
    经过冬天的蛰伏,圣元大陆的文会逐渐增多,成为读书人娱乐的主要方式。
    方运建造巾帼书院之事,一直是读书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过半的人表示反对,只有极少数读书人站出来表示支持与肯定。
    儒家与法家的反对声音最为激烈,但墨家之人比较支持方运。
    当年各势力与礼殿联手绞杀巾帼书院,众人本以为此次圣元大陆也会掀起一阵圣道风暴,让方运元气大伤,哪知礼殿一直没有消息。
    直到寒食节那天,才有人隐约传出消息,虚圣有自建书院的权力,而且人族任何礼法都没有明文规定不准建立女子书院。若要再次封禁巾帼书社,需要礼殿阁老全票通过。可是,有多位阁老犹豫不决,封禁巾帼书社一直无法通过。
    但是,还有人传出消息,礼殿之所以没有封禁书院,是因为血芒阁要组建试验性质的法殿,按照方运的计划,会邀请礼殿之人参与立法,削弱法家的影响力。若是礼殿此刻反对方运,以后在法殿很可能失去话语权,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礼殿只能妥协。
    礼殿认为男尊女卑,刑殿亦如此,不过对法家来说,建立女子书院对礼殿的打击更大,所以刑殿并不出手干预。
    还有一些人认为,方运早就想帮巾帼社,之前一直在针对礼殿与刑殿布局,现在时机成熟。
    礼殿乃是人族最为保守的力量,连他们都没有全面攻击方运,各大势力也全都偃旗息鼓。
    书法院向东圣阁提交议案把颜体列为人族必学楷体之一,但受到巾帼书院的影响,此事被暂时搁置,不知多久才能有定论。
    有关巾帼书院的处理,引发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事情已经过去,方运安然度过危机,但还有人认为现在礼殿只不过是避其锋芒,一旦方运失势,礼殿必然会展开反击。
    清明节过后,草长莺飞,天气变得暖和起来。
    杨玉环与苏小小正式加入巾帼社,参与巾帼社的运行。
    受到方运影响,圣院的新学子全都陷入了狂热的学习氛围中,崇文院的先生们格外高兴,就算方运经常把虚楼珠放到讲台上他们也不以为意,甚至偶尔对着虚楼珠开方运的玩笑。
    不知不觉,到了送春文会的日子。
    崇文院的学子们上完一天的课,饥肠辘辘赶往文会现场。
    方运最后收走放在《孙子兵法》课堂的虚楼珠,没等离开就被兵家的学子们叫住,一起结伴前往苌弘院。
    方运之所以要参与这个文会,也是看出来圣院很看重送春文会,在苌弘院举办就足以说明一切。
    人族各书院、文院、学宫或书院有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给内部的一些重要的院落或大殿起名,都会跟孔圣联系上。
    以孔城的孔府学宫为例,除了圣庙,最重要的地方是洙水院和泗水院,因为孔圣曾经在洙水和泗水之间讲学,洙泗甚至能指代整个儒家读书人。
    这苌弘院的“苌弘”,乃是春秋时的名臣,传说含冤而死,死后三年,其血化碧,人族的“碧血丹心”之名就源自他。
    此人精通音律,孔子未封圣前曾向他求教古乐,留下“访弘问乐”的佳话。甚至连六经之一的《乐经》中的一些思想都来源于他,也算是孔圣的众多老师之一。
    第1397章 东海参战!
    苌弘院仅次于洙水院或泗水院,所以每年送春文会都是圣院学子必然参与的文会。
    一路上,一些同窗很好奇地对方运问东问西,毕竟方运太忙,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上课的路上,除了方运的好友,绝大多数人都很难跟方运说上话。
    方运也不摆架子,有什么说什么,但不能说的一个字也不说。
    兵家人与方运不仅没有矛盾,反而许多理念相合,方运的战诗词对兵家人作用最大,尤其在兵法“以逸待劳”问世后,方运俨然成为新一代的兵法天才。
    以逸待劳已经成为战殿建议的必修兵法之一,哪怕是那些成名多年的兵家大儒,也都第一时间学习。
    一行人顺利抵达苌弘院。
    苌弘院坐落于崇文院的东南角,正门两侧站立着许多文界士兵。
    崇文院位于孔圣文界内,这里的士兵、侍女和一些负责文院日常运行的读书人都是文界人,偶尔有文界的大学士甚至大儒来教学。方运一开始还有些好奇,但时间久了发现和圣元大陆的人族并无不同。
    方运扫了一眼这些士兵,下了飞舟,缓步前行,心中还在思索文界人。
    因为前些天有消息称,妖界已经对两界山发起猛攻,战事吃紧,各国的精兵开始加强训练,为进入两界山做准备。
    孔圣文界的文界人也在厉兵秣马,据说立夏后,将会有第一批文界人抵达两界山,参与大战。
    文界乃是封圣后形成的强大力量,里面可以孕育真正的生命,但文界人一直无法离开文界,如何让文界人与圣元大陆人一般在各界来去自如,成为人族一直以来难以攻克的难关。
    因为人族有数十文界,若能让文界人参战,兵力暴增十倍,足可以抵挡妖界的攻势。
    只不过,这个难关一直没有攻破,哪怕是最强的孔圣文界,里面的文界人也只是因为文曲星迫近圣元大陆才可以出来,但无法远离文界出口,而且不能长时间停留在外。
    不过,哪怕只能在外界出口附近逗留几日,也足以成为两界山一股强大的力量。
    方运这些天不断修习,不过也没有放弃阅读《文报》《圣道》和圣院及景国只给读书人发的邸报,极为关注两界山和草蛮。
    因为血芒界的入口被安放在宁安城,蛮族加紧了攻势,不过,自愿支援那里的读书人众多,再加上圣院暗中相助,景国暂时无忧。
    “第一批东海水族应该快到了吧。”方运心里想着,望向北方。
    景国的西北、正北和东北三个方向各有一条防线,俗称三边。
    平时的三边还有牧民,但从去年开始,三边牧民陆续撤退,一座座工家建造的战堡要塞出现在三边,形成多重防线,阻挡蛮族的攻势。
    为了对抗蛮族,景国大军经过改编,负责抗击蛮族的大军分为前、后、左、右四大护军,每支护军都超过五十万人,而且人数正在不断增加,预计今年总兵力会达到五百万。
    后护军坐镇玉阳关,由新晋大学士童峦执掌,此人嫡孙因方运而死,之后投靠左相柳山,成为左相党的军方第一人。
    前护军驻守在景国的正北方,位于最前线。
    一座高耸的要塞屹立在北方的草原之上,背靠长河,这里便是前将军张破岳驻守的卫北要塞,也是景国最北端的要塞。
    要塞本是由灰色的巨石建造,而现在,四面城墙黑红一片。
    那是妖蛮与人族士兵的鲜血,甚至还残留着一些脏器。
    晚春的要塞周围本应该是绿草如茵,但现在,却化为焦土,要塞的四面被一望无尽的蛮族军帐包围,连卫北要塞后方的河流都被截断,整条河成为千万妖蛮的水源。
    南城墙上,机关林立,巨弩、滚木、油锅、投石机等等应有尽有,一些机关甚至与两界山城头的一模一样,足以重创大妖王。
    圣院从来没有发文宣告帮助景国,但该提供的物资一样也不少,许多工家子弟默默维持这些机关的运转。
    虽然过半的物资由景国皇室与各世家提供。
    城头之上狼藉一片,满是疲惫的将士,他们的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目光却无比坚定。
    几位将军站在城头,他们内穿文位服,外穿铠甲,望向前方一望无尽的蛮族帐篷,还有城下大量的蛮族尸体。
    “这些蛮族真是不怕死,完全不讲什么战术,仗着人多,只需要冲杀就让人头疼。”
    “多亏了‘以逸待劳’,自从有了这道兵法,伤员恢复更快,累了也能很快恢复,很多人睡一觉马上生龙活虎,方虚圣真是厉害啊。”
    一旁的张破岳咧嘴笑起来,黑漆漆的胡子中露出洁白的牙齿,他身上的铠甲多处残破,甚至沾染着妖蛮迸溅的血。
    “方运那小子还是有门道!一支光铁毒箭价值十万两白银,关键制作难,圣院只提供一百支,死活不再多给,说两界山更需要。这哪儿够啊,咱们就指着这东西威胁蛮王。去年光铁毒箭用完的日子真难熬,被那些蛮王连番上阵打得跟孙子似的。没过多久,方运从血芒界回来,带了好几车光铁,全部送到圣院。圣院傻了,只能乖乖造光铁毒箭,老老实实送到咱们军中。”
    张破岳说完捋了一把胡子,格外开心。
    “这三个月,仅仅咱们要塞利用光铁毒箭毒杀了二十一头蛮王!这帮孙子现在怕了,蛮王和大蛮王都不敢上前,最多让蛮侯打头阵。”
    张破岳嘿嘿一笑,道:“老子真想看到蛮王和大蛮王攻城,可惜啊,他们只派些废物!”
    说到最后,张破岳皱起眉头,周围的将军也轻声叹息。
    面对蛮王和大蛮王,人族见招拆招,斗智斗勇,毕竟蛮王和大蛮王数量稀少,杀一个少一个。
    但是,现在蛮族只用蛮海战术,一直打消耗战,卫北要塞的人迟早会被耗光。
    “蛮族攻势一天比一天猛,我们还能坚持多久?”张破岳低声问。
    无人回答,因为恐怕连一年都撑不到。
    突然,天空乌云滚滚,大风呼号,豆大的雨滴落下,砸在盾牌和铠甲上发出啪啪的轻响,随后,暴雨骤降。
    “你们看东面!”
    一片仿佛能淹没天与地的巨浪出现在天际,如一片海洋冲过来。
    海浪之上,东海龙宫的旌旗招展,百万水族如天兵天将降临。
    “水族的怒涛战台!”
    乌云之中,青龙隐现。
    第1398章 文会传统
    在东海的怒涛战台参战的时候,遥远的圣院之中,正式召开送春文会。
    苌弘院的会场已经被老学子们布置妥当,会场最里面是高台,而高台的前面则是一张张的桌子,今年的学子格外多,总数已经接近五千,场面异常热闹。
    全场除了必要的文界侍者,全都是学子,没有一个高文位之人。
    此次文会的坐席是根据主修学派分布,方运主修儒家,与其他儒家子弟被安排在东北处,这一次,没有特意把他安排靠前,只把他当普通学子一样安排在一处寻常的席位上。
    这是圣院长久以来的规矩,哪怕是孔圣世家的嫡长子参与送春文会也不会有名面上的特权,都会被打乱分到各自学派的坐席。
    每张桌子的上都摆着姓名卡,方运走向写有自己名字的地方。
    一路上,许多人望向方运,不过大都只是简单的问候,让这个文会的气氛更显平等。


上一章
返回

儒道至圣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