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儒道至圣

第1042节

    韩正阳面无表情,拱手道:“老朽见过方虚圣!诸位切勿多礼,老夫前来,只是履行刑殿职责,并不需要任何欢迎。诸位散了吧,请方虚圣、董州牧与方都督带路,协助刑殿彻查《象州邸报》一事。”
    在场的官员面色各有不同,没人敢说话,都盯着韩正阳。
    方运微微一笑,道:“敢问韩大学士,这《象州邸报》可是圣院名下报刊?”
    方运此话一出,不仅普通官员大惊,就连董文丛和方守业也大惊失色,方运这话语气很寻常,但意图太过明显,这是在质疑圣院或刑殿的管辖权!
    虽说堂堂虚圣可以质疑刑殿,但这并不是必要之事,万一与刑殿甚至圣院对立,会一发不可收拾,折损文名事小,影响圣道事大。
    硬顶刑殿甚至圣院,这种事百年都没有一次,而且即便发生过,也会被圣院毫不留情翦灭,绝不心慈手软,必须要树立圣院绝对的权威,不然那些魑魅魍魉必然会认为圣院可欺。
    董文丛与方守业连连给方运使眼色,方守业甚至暗中给方运发送加急传书提醒,但是方运不为所动,平静地看着韩正阳。
    董文丛看到方运竟然胸有成竹,不再着急,反而陷入深思。
    韩正阳听到方运的话,双目微微张大,过了数息后,发现方运神色依旧淡定,略一思索,道:“《象州邸报》本属象州官府刊物,但圣院有明文规定,各国邸报发布前,当由圣院《文报》编审院审核后,方可公布。此次《象州邸报》增刊未经审核,违背圣院律法,当由刑殿查证。”
    “既然《象州邸报》只是刊发前需要圣院审核,那今日《象州邸报》增刊一事,当由我象州查证处理完毕后,交由刑殿审核,最后由刑殿与象州联合公布结果。”方运道。
    韩正阳突然微微眯起眼,缓缓道:“刑殿规矩,不容更改!此事,只能由刑殿单独查证并审判!”
    “本官身为两州总督,统摄两州官民,《象州邸报》亦在本官管辖之内。只要《象州邸报》未有背叛人族之嫌,本官就不能让刑殿单独处理我象州内务!”
    方运的话掷地有声,在场的官员虽然担心方运,但也感到方运的话非常有理。
    连那些庆官也轻轻点头,佩服方运的勇气,十国的官员不仅惧怕刑殿,同样也对刑殿有怨气,很多事往往刑殿一插手,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而最后不知道刑殿为何插手,就算询问,刑殿也以机密为由不予回答。
    韩正阳望着方运,许久不说话。
    方运一直静静地看着韩正阳,一动不动。
    其余官员不敢乱动,只能小心翼翼看着两人。
    片刻后,韩正阳缓缓道:“方总督,你是在对抗刑殿!对抗圣院!”
    “对抗圣院”四个大字一出,在场所有官员的腰背都微微下弯,比之前矮了一头。
    唯独方运面不改色。
    “为了象州百官,为了象州百姓,即便对抗刑殿,我方运也在所不惜!今日,我以两州总督的身份,要求刑殿不得收缴查封《象州邸报》增刊,只有等我象州调查出结果,方可参与审判!否则,我方运拼着身家性命不要,也要为象州讨回公道。”
    董文丛轻叹一声,无奈上前一步,道:“还请刑殿特使三思,《象州邸报》之事,当由总督府决断。”
    方守业一看连董文丛都出面了,自己身为方运的伯父也不能看着,也上前一步,道:“请特使三思!”
    其余官员一看,势头不对,象州官位权位最大的三个官员都站出来,若自己不和三位站在一起,那以后必然会被穿小鞋。可是,对面是刑殿大员,堂堂世家大学士,若是站出来,被秋后算账怎么办?
    数息后,一些从景国外调入象州的官员陆续站出来。
    工司司正薛砾、法司司正蒋正明、刑司司正贾和、监察司司正蔡源等等众多官员纷纷上前一步,站在方运身后。
    那些暗中反对方运的庆官不断琢磨,这事让刑殿查下去,倒霉的会是管翼等庆官,礼司的大部分人都会受牵连,刑殿的手段必然比方运狠辣得多。
    不多时,礼司司正聂长举迈步向前,一拱手,道:“请刑殿特使三思!”
    庆官的领袖聂长举如此,其余人也连忙跟上。
    不多时,在场的所有官员站在方运身后,表明立场,反对刑殿调查《象州邸报》增刊事件。
    韩正阳的面色越来越黑,直到这个时候,他已然猜到,自己极可能被人利用,以致于和方运为敌,现在骑虎难下,即便与方运为敌,也要顾及刑殿颜面。
    在心里,韩正阳把幕后黑手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
    韩正阳最后看了一眼方运,发现方运始终不与自己暗中传书解释,最后冷哼一声,道:“既然象州众官对抗刑殿调查,那老夫只能回禀刑殿!诸位必将为今日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第1654章 三不朽
    韩正阳说完,脚踏平步青云,转身飞往倒峰山圣院方向。
    “送特使!”方运朗声道。
    “恭送特使!”其余官员齐声道。
    等韩正阳升到高空,还在圣庙力量的范围内,方运手握官印传书。
    “待到孔城,敬酒赔罪。”
    韩正阳看完传书,差点没从平步青云上栽下来,千想万想,没想到幕后之人竟然是方运。虽然方运没直接承认,但韩正阳身为大学士,自然看得懂这几句话的意思。
    “这个混蛋!”韩正阳心中暗骂,头也不回离开,但在心中思索方运的目的。
    送走韩正阳,方运对众官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主要是说这是景国与象州的内务,刑殿不得干涉,并称赞今天所有的官员,保持团结一致才能让象州蒸蒸日上。
    方运唠唠叨叨讲了许多话,在部分官员即将不耐烦的时候,方运突然道:“象州增刊一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百姓为何争相传阅?是因为百姓需要!既然百姓需要,在不违背法律与道德的前提下,官府就要满足百姓!我方才已经向景国内阁、东圣阁、礼殿、刑殿、《文报》编审院、《圣道》编审院等等所有相关机构,递交了一份申请,要求以象州为试点,办一份非官方的《民报》,面向百姓,自负盈亏。”
    直到方运说完,董文丛才恍然大悟,心中非常激动,面色甚至因为激动而微红,因为方运说过,向公众开放报刊是历史大潮,而之前方运在宁安县的经历告诉世人,方运已经是历史的引领者。
    董文丛心潮起伏,这意味着,自己跟随方运开创了新的历史,必将青史留名!
    董文丛的手轻轻颤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机会触摸传说中的“三不朽”!
    立功,立言,立德,是人族三大境界,一层比一层高。
    立功,便是为人族立下大功劳,历代名士、名将和部分国君,都算是立功的代表。一般来说,至少要大儒才能完成足够的功绩,完成三不朽之立功。
    人族历经千年,涌现出许许多多立功之人,这些人,都是人族的支柱。
    比立功更高一层,便是立言。基础的立言,便是把有深度的思想著成书籍,能够流传后世,而最高层的立言,则是铸就圣道之书!
    许多历代立下大功之人,要么出现意外,要么因为立言无法形成圣道根基,所以算不得真正的立言。
    立功之人未必立言,但立言之人一定立功。
    立言者,当封圣。
    立德,还在立言之上。
    立德,便是如圣如神,恩泽百代。
    人族对立德之人有所争议,但目前获得认可最多的说法是,立德者共有九人。
    黄帝,尧,舜,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最后一人便是孔子。
    这九个人,在人族的争议不大。
    但是,众圣世家的子弟都想让自己的先辈达到立德之位,与九位人族顶天立地的古人并列,所以形成了旷日持久的争论,直到现在,许多世家子弟坚持自己的先祖也达到立德的标准。
    三不朽,是每个读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董文丛自认为很难封圣,所以一直寻求青史留名的机会,直到今天,他已经确信,在方运的帮助下,自己已经半步迈入青史留名的行列,再向前一步,便可能立功!
    董文丛没有完成三不朽的野心,只要完成立功,那便能光耀百世。
    在场的官员一开始只是疑惑,但很快明白,对抗刑殿,即便是虚圣也要付出代价,正常的读书人都不会蠢到如此做,方运更不可能,那么,方运即便对抗圣殿都在所不惜,必然所图甚大!
    难道是为了这个《民报》?在场的大多数官员都想到了这一点。
    随后,大部分官员认为可能性很大,因为人族真正能影响到平民的报刊,只有一份《文报》,《圣道》对普通百姓的影响并不大,很多人就是看个热闹而已。
    但是,《文报》篇幅有限,要发布全人族的消息,自然会遗漏很多也算得上重要的消息。
    很多时候,《文报》的消息都不如论榜上全面,但只有举人且有官印的人才能去论榜,民众只能通过高文位的读书人才能知道论榜上发生了什么。
    不过,许多官员暗暗摇头,这个《民报》所图甚大,牵扯甚广,即便以象州为试点,也不会很快普及,就算普及,各世家与各国皇室必然会出手,以方运现在的力量,《民报》最多是影响整个景国而已。
    董文丛把众官的反应看在心底,心中却嘲笑这些官员眼界太浅,同时对方运更加景仰,因为董文丛发现,当年方运的布局,已经可以支持《民报》辐射到人族各地!
    早在数年前,方运就在各地建立方氏藏书馆,共享教育资源,在各地扎下根,除了在少数几个州被打压过度,反响平平,在大多数地方都有影响力。
    普通百姓让自家孩子去方氏藏书馆学习,不仅仅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甚至已经成了规矩或风俗!
    人族对知识和进步的渴求超出想象,很多时候只是没有渠道,而方氏藏书馆就是继孔子打破垄断官学之后,最大的一次教育普及。
    方氏藏书馆名为藏书馆,实际早就按照方运的计划,按部就班扩大,开始插手教化,开办私塾甚至更大的书院。
    方运把方家九成的收入所得用来开拓与方氏藏书馆相关的行业。
    董文丛可以确定,一旦方运要创立《民报》,那方氏藏书馆的力量就会发挥出来,只要《民报》的规章制度形成,只要圣院开禁,各地的《民报》必然会如雨后春笋出现,绝对不会弱于各世家或各皇室。
    董文丛望着方运,突然感到背后发寒,方运的诗词文章,树立权威;方氏藏书馆的免费政策,收买人心;创建《民报》,则是占领百姓的头脑!
    “看来方虚圣早就在计划这一切,否则《象州邸报》增刊一出,他不会想到这一切,也不会做出这一切。”
    其余官员都觉得方运可能要做大事,但都看不太透。
    庆官的领军人物聂长举望着方运,心中突然感到不安,总觉得自己和管翼要倒大霉,但又不知道方运会做什么。
    第1655章 刑殿三罚
    聂长举低着头,不断思索,之前主动站在方运后面,表面是妥协。
    庆官利用《象州邸报》增刊反击方运,闹得象州处处起火,若在刑殿人面前与方运对立,极可能逼得方运剑走偏锋。
    聂长举终究是庆官,不是庆国人或左相,庆国人和左相希望方运与庆官同归于尽,但庆官们则很清楚,与方运要对抗,但不能全面开战,否则庆官必将成为牺牲品。
    平衡和妥协,才是象州众官的根本,无论是庆官还是景官,都应该做到这两点。
    不过,聂长举的真正目的,是火上浇油,对抗刑殿的象州官员越多,刑殿的惩罚越重。
    对抗刑殿,罪名说大很大,但人族素来法不责众,最终刑殿真正处罚的,极可能只是方运,即便刑殿要处罚庆官,聂长举也可以说是形势所迫,再倒打方运一耙。
    聂长举之所以担心,是怕方运一旦事败,便同归于尽。
    毕竟,堂堂虚圣真被逼到绝路,有能力跟小半个国家同归于尽,更不用说区区象州的庆官们。
    甚至于,即便剑走偏锋,方运所受的惩罚最多是放弃圣元大陆的地位,在其余各地依旧能走到极高的位置,一旦立下大功,还能将之前的罪责一笔勾销,但庆官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生命,甚至连子孙后代也会失去保障。
    《象州邸报》增刊早上发布,待刑殿特使韩正阳离开,已经是午后。
    在秋天热辣的阳光下,众官陆续回返。
    很快,一些人发现,象州各城的官府印坊前,多出一些士兵,随后得到消息,从今天开始,所有大规模印刷,都要获得总督府文书,避免再次引发刑殿调查。
    发布文书的并不是总督府,而是州都督方守业。
    庆官本想反击,但看到方守业拿刑殿当挡箭牌,竟无一人敢出面,默认了这个事实,也放弃利用《象州邸报》作为武器攻击方运。
    七月二十一,《象州邸报》增刊让整个象州沸腾,无数百姓在讨论此事,许多百姓还因为立场问题大打出手,最后不得不见官。


上一章
返回

儒道至圣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