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当攻穿成农家媳

第116节

    一开始见到方天林拿出来的那罐桔子罐头,莫知县只觉得里面有商机,并没太过重视,现在见到鱼罐头,发散思维后,他立刻联想到肉罐头等其他罐头,这往大了说,甚至能上升到战略物资的高度。不是他夸大,试想一下,军队后勤补给要是提供足量速食,将士急行军速度得有多快?同等条件下,自是体力充沛一方获胜希望更大。
    莫知县吃过不少美食,红烧鲤鱼罐头当然达不到让他赞不绝口的地步,但话说回来,口感确实也不差,加上鱼香味诱人,在荒郊野外食用这个,还真是一大享受,这已经不是单单商机可以形容,这里面大有可为啊。
    吃完一块,莫知县搁下筷子,望着边上丁仲秋一样空了的碗,幽幽说道:“方老爷,你想跟我怎么合作?”
    “莫大人,你跟两个邻县知县关系怎么样?”方天林来此并不打算同莫知县进行生意合作,商业上的事情,他还不如去找袁成安这些地道的商人。
    “石林县比我们县还穷,那边治安也更差,要往东走,最近一条道便在那,望山县比林山县要好一点,但也没好上多少,我跟两个县知县都还有点交情,不知方老爷?”
    “想请莫大人打通跟这两个县的商道,确保货物安全,报酬好说,我这边只提供出货价,加价几何再卖,这个你可以同另两个知县商量,不过提价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否则东西就不好卖了。”
    方天林打得一手好算盘,莫知县一想便明白其中关窍,看似他拿的百分之二十不少,问题是需要三人摊分,一折算下来,其实并没有多少。但要让他放弃,他又不舍。桌上摆着这几样,无论哪一样都赚头颇大,近一成收益着实不少,就是匪徒一事,涉及到各方利益,光他一个知县,除非不计成本,否则还真拿这些神出鬼没的匪类没辙。
    方天林似是知道莫知县心中所忧,未及他开口,先表明态度:“莫大人,这些生意,沈家独占会引来本地商户觊觎,不找人合作恐怕难以展开行动,只要大人这边没问题,等会我就去找人商议这事,但凡有意向合作的商家,沈家自当来者不拒,到时候组建一个林山县商盟出来,相信林山县会越来越好。”
    莫知县被方天林的畅想说得心驰神往,但他还有理智存在,他不精通生意,常识还是有的:“方老爷,不说别的,这个罐头外包装不好弄吧?还有这密封技术更是闻所未闻,成本几何?”
    莫知县的潜台词在场几人都懂,要是成本太高,这生意基本就没得做,边关条件在那摆着,过高的价格,买家群体就极受限制,香皂肥皂之类还好说,罐头要是弄成奢侈品卖,那市场定位就有问题了,水果罐头这么卖还凑合,鱼肉罐头将会成为滞销货,除非让大家都以吃这些为荣,才会有人愿意经常消费。毕竟比起新鲜菜肴而言,罐头口味的确差了一层。
    方天林早有准备,微侧头望向自家媳妇。
    沈家河立即会意,拿出一本小册子推到对面,说道:“莫大人,这上面写的是大致卖价估算,最终卖价应该不会高出这个数字太多,也有可能更低。”
    他问的是成本,沈老爷给出的却是卖价,这其中的门道,莫知县自然能猜知。他倒也没有不满,货物成本价那可是每家的机密,断不可能随意外泄,要不然货物还怎么卖?若让买家知道成本只有一二十两,他们入手却是成百上千两,这生意估计没法做了。
    看完小册子上面的内容,莫知县把它递给丁仲秋。沈家要卖的货物也就那么几样,数据不多,不过片刻工夫,丁仲秋便将其看完,他朝莫知县轻点了下头。
    莫知县当即爽快应下:“成,这事我择日就去办。”
    “莫大人,那就拜托了,告辞。”事情一办完,方天林便携着沈家河离开莫知县私宅。
    将方天林一行人送走后,莫知县跟丁仲秋回到书房。
    “大人,照沈家两位爷的意思做,我们并不能得到多大好处,本地豪强也会在这事上受益,我们顶多是没被他们拉开距离,这不等于还是在原地踏步吗?”丁仲秋拧紧眉,快速在心中盘算利弊。他清楚,换个角度来说,知县一派没被人落下,这已经可以说是从中获取了部分利益,尽管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你说我拒绝了沈家,这生意难道他们就不做了?”莫知县背着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沈家这是明着下饵,不上钩的以后恐怕会被踢出沈家这架可能快速行进的战车,与其被人抛下,彻底追不上,还不如放弃一些利益,跟他们一同前行,至少大家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以后还有得斗。
    莫知县也是没办法,他这个林山县一把手,还不如当地势力大,沈家不跟他合作,还有那么多人可以选择,要放在靠近王城的县城,情况就完全两样,商户哪里有资本同县令别苗头?
    时也运也,沈家起码没有跟他不对付,同他们合作,他要安心许多,再怎么说,他跟沈家也有些交情,之前给沈家的优惠并没有白费,这不,沈家有事第一个找的人是他,而不是当地士绅。显然,沈家也拿出了自己的诚意,尽管分润到他头上的利益并没有多大,他也领这个情。
    出了莫知县私宅后,沈家河环顾四周,见除了护卫远远坠在后面外,四下无人,小声问道:“天林,这个价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听媳妇这么问,方天林不由轻笑出声:“家河,你也看到了,刚才送出去的那些礼物,除了个别之外,其他都是动用特殊手段制作而成,成本根本没法预估,这些是我往高了算得出的大概数字,要是实际上超出预算,这个商品就只能暂时往后推。放心,这里边多数都没问题。”
    第171章
    星火村目前还没有建成,那地方又比较荒僻,平常很少有人特意去那边走动,申管事得到袁成安授意,那也只是十天半个月才过去一趟。
    就这,也仅限于袁家,其他那些人,只要沈家不出现大动作,他们基本不会将目光放在星火村这边。花那么多银两只为建造一个村庄,这在他们眼中,纯属浪费。
    是以,袁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收到方天林一家出谷的消息,直到他们进城,袁成安才获知此事。
    听到下面人报上来说,方老爷这次是举家出门游玩,那个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沈家当家之主也在其中,身边还跟了三个玉雪可爱年龄仿佛的孩子,据说都是方老爷的儿子,袁成安闻言不免有些讶异。
    方老爷瞧着也有二十几岁,有孩子很正常,这个年纪要是没有后代,长辈们都该着急了,但不出现则已,一出现就是三个,而且听说这三个孩子的面容,跟方老爷都有相似之处,不像是同父异母兄弟,乍眼一看都分不清谁大谁小,这就有意思了。
    方天林一家人身边时刻有护卫跟随,那些人身上气势很盛,瞧着就不好惹,袁成安就是想多打探点消息,底下人也办不到,能摸清楚这些已经不错,他也就没有强求,袁家是想跟沈家交好,又不是要结怨,派人去探听一下动向没事,却没必要打听得太过详细。
    只是沈家人四处逛荡,将整个林山县城几乎都转了个遍,方天林都没有任何行动,袁成安不免有些失望,以为方老爷只是带自家人出来走走,毕竟老窝在荒谷中,是个人都受不了。哪成想,他刚准备该干吗就干吗,将目光从沈家身上收回来,沈家便有了行动,方老爷半下午就递了张帖子进袁家,约他找个清静的地方一叙。
    袁成安得到消息后,当即让人送去回帖。传信之人得了吩咐,要是方老爷今天就有空,便约在傍晚袁家酒楼会面,不然就推到明后天。
    方天林这次出谷就是为了办事,既然给袁成安递了帖子,那自是随时恭候。袁家送信小厮得知这一点之后,即刻抽出其中一张回帖给方天林,并给他指明袁家酒楼所在方位。
    待袁家下人离开后,方天林和沈家河惬意地坐在正厅闲聊。他们现在所在这个宅子是沈家溪所租,目的很简单,以供沈家人出谷时暂时落脚。这个宅子不大,离县衙也不远,衙门里不忙的时候,沈家溪也会过来这边住。
    “晚上这顿可以省了?”沈家河手拿着回帖,笑着打趣。
    “林山县城就那么大,这几天我们把整个县城都逛了个遍,袁家酒楼你也见到过,一点都不起眼,刚够着酒楼的边,规模再小一点,就可以称为饭馆,你可别对今晚的饭菜抱太大期望。”方天林实事求是地说道。
    “这可未必!”沈家河敛起些许笑容,“要是袁老爷将我们当贵客,那菜色说不定会意想不到的丰盛。别忘了,我们还在广延村时,家里没什么钱,来了客人那也得整桌像样的饭菜出来招待。袁家可不缺钱,就算酒楼不够档次,从家里弄一些好食材过来,那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嗯,你说的有道理。”方天林托着下巴,略一想便同意自家媳妇这个观点。这是他生活两辈子的国家民众的通病,脸面实在是太重要了,不说那些将名誉看得比性命还重的少部分人,就连寻常平民百姓,也是在力所能及之下,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外人,至于内里,这不重要。
    不过这也并非全是坏事,外面名声好,真有事情发生,那也是八方支援,起码比人厌狗嫌的人家更容易度过难关。
    眼看快到约定时间,方天林跟沈家河一人一骑直奔袁家酒楼,将帖子给酒楼掌柜看过,掌柜当即将方天林一行人引入早就备好的雅间。
    “方老爷,好久不见,最近可好?”袁成安得到小二禀报的消息,起身到雅间门口相迎,待两人落座后,明知故问,“不知这位是?”
    “姓沈,我家当家的。”方天林没有避讳这些。
    袁成安听了不置可否,就算真是沈老爷当家,那也是你说了算,这点眼力见他还有。当然,这话他心里面想想也就罢了,不可能真当面说出口,听话听音,他直接绕过这一话题,顺势同沈家河打了声招呼,随后说道:“方老爷,沈老爷,现在就上菜?”
    “不急,袁老爷,这次找你还真有事情要商谈,饭菜等会再上吧。”
    “行,说说,这次又有什么好事?”
    “袁老爷,你先看下盒子里的东西,里面放有小纸条,上面标明了各种物品功用。”说完这些,方天林便跟沈家河一道,一边品茗,一边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
    袁成安不明所以,便照着方天林的意思将锦盒打开,起初他还有些不以为意,待拿起那张小纸条一看,眼睛都瞪圆了,一时间竟有些失声,好半晌,他才神情郑重地开口:“方老爷,需要我怎么做?”
    “这些物品的价值,想必袁老爷心中有数,光我们沈家吃不下这么大一块肉,只要袁老爷愿意帮沈家牵这个头,将林山县富商都拉到沈家这条船上,好处少不了你们袁家。”方天林开门见山地说道,末了还提醒了一句,“我指的是林山县所有富商,连袁家死对头都算上。”
    闻听此言,袁成安神色变了变,随即又恢复正常。沈家来这里果然所图不小,把各家都算上,连死对头都包含在内,这么一来,他们这些本地人就无法形成铁板一块,沈家应对起来,就要省事许多。
    不过在商言商,只要有利可图,暂时跟碍眼的人一起共事,也不是不可以。袁成安心念电转之下,很快将心中那一点不渝给压下去:“方老爷,袁家能得到什么好处?”
    “不用付出其他代价,额外获得其中一个作坊半成之内分红,只分红,不计入袁家持有的份额,至于袁家到底能得到多少,就要看袁老爷的本事。”方天林开出价码,一点不觉得这么做过于生疏。
    最高只有百分之五,这数目看似很少,那只是局限于林山县,要是能将货品推到其他州县,这里面赚头可就大了,袁成安经过一番权衡之后,答应下来。
    最大的问题解决,余下那些就好办了,袁成安见谈得差不多,抽空让人上好酒好菜,几人边吃边聊,等双方谈完,夜幕早就四合。
    晚上林山县城没有太多可玩的地方,除了酒楼饭馆之外,也就那些娱乐场所,方天林自不会带着沈家河去那些地方,两人牵着马慢悠悠往回走。
    两人倒是轻松了,袁成安可是快愁白了头。
    跟袁家交好之人自是不必说,让人看过那些新鲜物事,他们直接就答应下来,另外那些跟袁家不好不坏,没多少交情之人,派出他们一系多名有名望之人去当说客,磨一磨,也不是多大麻烦事。
    真正让人闹心的是那些跟袁家不对付,甚至龃龉不断之人,不是办不成,而是袁家抹不开这个面子。最终袁成安集合族里诸位族老商议,决定暂且放弃前嫌,托关系央那些跟双方都有联系,关系却都不算亲近的人上门做说客。
    袁成安没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没有从中作梗,再不爽那几家,也还是照着方天林的意思,拉他们进沈家组织的林山县商盟。不过他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绝没有非求着他们加入不可的念头。
    方老爷做人还算讲情面,并没把话说死,要是那些跟袁家不对付的人家,在袁成安托人邀请他们跟沈家进行合作时,他们依然拿乔不肯的话,他可不会三催四请,这不是上赶着让他们看笑话吗?若非利益大到没边,这事他可不干。别忘了,双方立场不同,他们这么做,正中袁成安下怀,他巴不得他们如此。
    邱家前院书房。
    “爹,这个沈家到底什么来头,他家怎么弄到这么多好东西?”
    邱老太爷摇了摇头,这一点他也不清楚:“沈家是外乡人,到林山县不过两年时间,去年底之前,沈家没有任何出格的动作,年底那时,也只在小青山口买了一些荒地建村,动静虽然不小,倒也不算什么稀罕事。建祖地一事,只要有钱就行,并不只沈家一家这么做。就是这次跟以往都不同,沈家这可真是大手笔,要是这些东西成本不高,那利益简直不可想象。”
    “爹,您的意思是跟沈家合作?”不等其他人发言,邱三爷立刻如炸了毛的猫般情绪激动,就差没跳起来,“我们跟袁家可是多年对头,不是有他家没我家吗?跟袁家共事你们不觉得难受?”
    “老三,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做生意利益为上,只要有钱可赚,暂时跟不对付的人合作又怎么了?要想我们邱家屹立不倒,这点胸襟气度必须要有。”邱大老爷按了按额头,这个爱憎分明的三弟,实在是让他头大,这样的性子,做什么都好,就是不该踏入生意场。
    要是全照三弟的意思来,邱家生意估计会缩水不少。令人无奈的是,邱家是以商起家,不做生意,就只能去乡下收租了,除此之外,竟然没别的出路,总不能让一个大老爷们整天游手好闲,成为一个老纨绔吧?
    “哼,看袁家那些人我就不爽,每次见到他们,我就恨不得上前抽他们一顿。”
    “三弟,消消气,袁家是可气了一些,说到底也没有生死大仇,撇开袁家不谈,其实之前我们还不是跟其他有摩擦的商家进行过短暂合作?袁家并非特例,你用不着这么生气。”
    “这事我不管了,爹,大哥,你们商量好了告诉我结果便是。”说完,邱三爷气呼呼抬脚走人。
    在场众人都知晓邱三爷的脾气,邱老太爷老神在在坐在上首,半眯着眼,将眼前这一幕当成一个乐子看,完全没有阻止的意思。
    等书房门再次合上,邱老太爷才发话:“好了,不用管老三,继续前面的话题。”
    过了许久,书房门大开,邱老太爷打头,一行人鱼贯而出,这次机遇自是要把握住,至于袁家,无视就行。
    当然,并不是所有商家都跟邱家做出一样的选择,总有那么一些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看不清楚状况,态度好的,还能客客气气将上门游说之人请出家门,态度糟糕的,甚至连门都没让人进。
    商人是精明,但也不乏目光短浅顽固守旧之人,要不然但凡商户,就各个腰包鼓起,哪还有做亏本生意一说?
    第172章
    跟本地商家合作一事,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这期间,方天林跟沈家河已经着人将三胞胎送回荒谷。一路上,除了护卫随行之外,还有招财进宝和鸽子二号三号护航。饶是如此,担忧也无可避免,直到两人看了二号传回来的消息,知道儿子们平安到家,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荒谷中有沈老爷子坐镇,还有沈家湖他们帮着照料,方天林很放心,并不急于回去。现在前置事情已经基本办完,接下来怎么做,就看袁成安的办事效率。
    这些日子方天林跟沈家河可说是很清闲,两人在林山县城压根就不认识几个人,城内也都逛遍了,没多大意思,起初几天,两人多半时候都窝在宅子中。
    时间不能浪费,方天林趁空开始琢磨待开发物品的实际生产流程,当然,就目前林山县的工艺水平,还达不到自动化生产,依旧以人工为主,他最多拿出一些人力机械。
    其中以手工皂生产最为简单,若是运用土法制作,这一项直接就能上马,只是受限于材料,无法大规模生产,而要满足这一点,这就涉及化工原料油脂和碱,需要的生产设备更加先进。
    在原始工艺就能满足眼下需求的前提下,方天林并不打算舍简求繁,他把大半心神都放在罐头一事上。
    罐头包罗万象,只要能吃的,几乎都能做成罐头食品。这些还不算什么,除了口味独特,就好这一口之人,大部分人其实对罐头并不热衷,也就犯懒或想换口味的时候,才会把目光放在这些东西上面。但有一点却是其他所不能比,那就是罐头保质期很长。
    林山县这边气候湿热,尤其是夏天,食物腐败速度非常快,很多当季物品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田地山林中。罐头的出现,能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到时候,水果蔬菜肉类这些不易保存的当地特色产品,便可以输往全国各地。
    这里面利润可就大了,物以稀为贵,罐头食品就算口感可能要稍次一些,光本地所没有这一项,就足够令人趋之若鹜。任何稀罕物事,那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价格只要不是高得太过离谱,销量将会非常可观。
    方天林在书房中写写画画,沈家河也没闲着。他就不是个闲的住之人,这才没过两天清闲日子,便给自己找了个活干。跟方天林商量后,沈家河决定趁着这段空闲时光,拓宽沈家人际交往渠道,白天去会见袁家介绍过来的一些关系户,晚上将袁成安传递过来的信息汇总,并盘算怎么分配各代良种。
    祖祖辈辈下来,粮食的重要性已经深入靖朝人骨髓,有钱就买地,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几无人例外。沈家手里握着这么好的东西,现在生活也安定下来,不可能放着这样的资源不用,良种往外推广成了必然,否则就算方天林再厉害,受粮食制约,即便有再大的本事,恐怕也没多少用武之地。
    前朝曾有规定,不许商户置田,结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绕过这一条的办法有很多。其中一个做法便是,找个可靠之人,将田地记在他名下,便能办理红契,要是不放心,那就只办白契,将地契握在手中,就算名义上田地的主人告上衙门,想要胜诉也是麻烦重重,除非他突然起家,比原东家还厉害。
    到了本朝,这个制度一开始就被废除,商家也能置田,只是数目有限制。
    林山县县衙权力被当地士绅所瓜分,这一条完全可以无视。要知道,多半商户可不单是生意人这么简单,应该这么说,地主乡绅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跨足商界,反过来也有,但并不多。是以,跟沈家打交道的这些商家,实际上大多数并非纯粹商人,而是当地士绅。
    粮食都被各家所看重,推销罐头之类新式物品容易,要推广粮种,这难度就有点大了。
    沈家河曾在同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试探着提起过这一话题,结果并不太乐观。这些人不愧是商人,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过他也不气馁,只要他们跟沈家的合作能成,多的不行,余出几亩田地来种沈家提供的良种,完全不成问题,就当是卖沈家一个人情。
    就是可惜这一季估计无法扩大种植面积,只能零星试种。
    沈家河放下手中书册,见方天林还埋头案牍之中,起身推门而出,此刻外面已是月上柳梢头,这个时候,恐怕不少人都已经上床睡觉。
    想了下,沈家河拿了一根甘蔗进厨房,很快便将其削皮切段。
    “天林,时间不早了,剩下那些明天做。”沈家河端着一盆甘蔗进房。
    方天林闻声抬头:“什么时辰了?”


上一章
返回

当攻穿成农家媳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