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当攻穿成农家媳

第127节

    两人说着说着便慢慢陷入梦乡。
    一夜无话。
    翌日,方天林一睡醒就去鸽舍看六号,仔细检查过后,确定它没问题,便将它放飞,带着信返回。
    既然燕州城那边已经不安全,沈家留在那边的人手自然要做下一步安排,情况严重,那就得舍弃其他撤离,无谓牺牲完全没必要。
    之后沈家五口便沉浸在年节气氛中,谁也没将对以后的忧虑表现在脸上,就连最没心没肺的沈璋也不露丝毫蛛丝马迹。
    方天林几人所料不差,感受到来自海上的威胁之后,苏将军跟高将军很快便有了动作。燕州港差点沦陷一事,最先得到消息的自是苏老这边,事态紧急,这回两地守军相当于是联手,行动非常一致,迅疾就对自己所辖之地展开攻势。
    仗着部队之威,本来两军辖地范围就不小,这么一番行动下来,地盘瞬间扩大不少。他们是本地守军,跟外来部队入侵不同,大多数城镇几乎是不战而降,见到守边部队出手,完全没有抵抗的心思。
    都是自己人,对于城镇归属已经改名换姓,百姓连点反应都没有。对他们而言,只要不是敌对国家,不对生活造成影响,谁占了都差不多。
    剩下那些最初不肯归降的城镇,苏将军和高将军也没拿他们怎么着,只是围而不攻,在边关守军威慑下,又没有誓死抵抗的理由,再加内部各方面施压,最终算是和平交权。
    当然也不是没有遇到麻烦,文官没太多办法,但武将有。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放弃已经到手的权力,地方部队正面对上边关守军不行,但他们可以拉走一票人马,只留一座空荡荡的营地给他们。
    两位边关将领得到这个消息,不由都有些咬牙切齿。这事实在是有些恶心人,偏偏他们分不出人手去追击,只能任由这些人扬长而去。都能裹挟着地方部队跑路,就别指望他们有多厚道,若非指令下达得快,恐怕不少地方都得遭殃,饶是如此,仍有部分地区遭受了兵祸。
    在这个乱世中,这些无法避免,即便苏老他们现在不动手,以后也照样躲不开,搞不好还会更加麻烦。
    方天林一直在等苏老他们的消息,当他得知两人开始统合各自辖区时,他也趁机发动攻势,先是拿下相对比较平和的望山县,之后联合手中两县兵力,直接对上因生活较为贫苦而民风更为彪悍的石林县。
    方天林不想损耗自己的兵力,直接动用了大型弩等攻城掠地武器作为威慑,又有成规制的弓兵和骑兵压阵,在拿下望山县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攻占石林县时却遭到了反扑。虽没对方天林所率部队造成多大影响,双方出现死伤却是无可避免。
    除了部分兵卒之外,其实大部分人并未见过真正死亡,至少这种近距离厮杀还是头一次碰到,再胆小之人,经历过这等阵仗之后,血性也被激发出来,亏得石林县地方部队反抗并不算强烈,要不然场面还真有些不好收拾。
    当兵有危险这种事情总归要面对,现在发生总比之后真正上战场再明了此事要好。
    拿下两个邻县之后,方天林鸣金收兵,未再觊觎余下那些州县,不是他不想要,而是实力不济。以他现在的兵力,再攻下一些城镇不是不能,问题是攻下之后他也守不住,既然这样,他何必多此一举。
    而石林县和望山县则不同,这两个地方都是易守难攻,并不是说城池不易占领,而是只要在出入口设置防线,想要夺取就费事许多。
    方天林率军这么简单就拿下这两个县,主要还是仗着地利之便。石林县就不说了,这个县是附近有名的穷县,想干点什么都干不成,望山县倒是有这个能力,只是知县和当地势力哪会费心去整这个?地方部队倒是想管,问题是他们手上压根就没多少钱银,对此有心无力。
    成事后,方天林立刻组织人手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同时着手整合两县军政。这回就没像林山县那么温和,该调职的调职,撤职的撤职,一些民怨沸腾的官吏士绅更是直接就下大狱,查清情况属实后,便照章处置,一点也不手软。
    经过方天林这么一番雷厉风行整治后,两县吏治顿时肃清,当地势力也安生许多,没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动歪脑筋。
    林山县地主乡绅见了沈家这等手段,顿时一个个都乖得不得了。他们不由庆幸,沈家是在林山县落脚,夺取林山县权力之后,之前的事情都一笔勾销,否则有什么下场,那真是不好说。
    集合三县人力物力,石林县和望山县对外简易防线很快便筑成,之后便是加固,没那么紧迫,劳力被撤下去不少。
    高将军得知此事时,不禁有些神色莫名,沉吟半晌后,摇了摇头。沈家还真是会钻空子,这个时候动手是最佳时机,即便他出手干预,也根本就来不及。
    从沈家之前诸此种种来看,有这个行动不奇怪,值得让人提防的是消息为何能这么快传递。高将军不会认为这都是巧合,沈家一早就商定在此时动手,这种可能性太小。
    “爹,往后沈家要怎么对待?”获悉沈家又占领两个县,苏云面色凝重。沈家行动如此迅速,这股新兴的力量绝不可小觑。苏家前有外敌要挡,后有内乱要平,突然冒出来一股势力,不得不予以重视,麻烦之处就在于这是沈家,对苏家有恩,如何拿捏态度,实在是不好确定。
    “老二,你怎么看?”苏老略过三儿子苏云,转而问二儿子苏风。
    “这个沈家行动太出乎预料,不要随便去动他们。”苏风眼眸幽深,面上平静无波。他这辈子注定无子,三弟也子嗣不丰,如今就得一个儿子,不大可能从他那里过继子嗣,至于旁支,苏家弄成现在这样,就有他们一份助力,他怎么可能去过继他们的孩子?
    倒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只是这种法子不到万不得已,不说他,就连迫切想抱孙子的老夫人都不会赞同。真要那样做,到时候让他们兄弟如何在妻子面前自处?所以说服下孕果,由自身孕育后代这种法子只有在逼入绝境之时才有可能考虑,平常情况之下,大多宁可过继子嗣,也不会采取这种方案。
    苏风没见过沈家人,唯一曾到镇宁府托他爹办事的方天林,他也无缘得见,但沈家私底下给予苏家的物事,他多有耳闻,甚至不少都亲自使用过,对于沈家的神奇,他了解得一点都不少。之前因着苏沈两家交好,苏家又是受益者,自是不会随意往外透露消息,况且那时沈家拿出的物品还在可接受范围内,眼下却是不同。
    粮食医药武器这些也就罢了,有这个本事的人不少,分开的话更是随便一找就能找出一大把。虽说质量上不及沈家,好歹相差不会太大,真正让他刮目相看的是理政能力和治军本领。一个国家强大,无外乎就这两点,其余诸如经商之类只是助益,起不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具备两者,又有三个县作为依凭,沈家以后的发展势头还真不好推断。若西南地区苏家一家独大,沈家这个最近才兴起的势力自是不用放在眼里,到时候看在沈家对苏家有恩的份上,把这三县拨给他们管就是。现在,一切都不好说。
    戍卫嘉宁关的高将军手下兵力虽不如苏家,差距却也没太过悬殊,一旦动起手来,只可能是两败俱伤。两地将领都不傻,在如今敌国虎视眈眈之下,除了结盟之外,没有其他选择,总不可能同室操戈吧?别忘了除孟国之外可还有敌人在海上出没,前些日子燕州港就差点沦陷,经过这么一遭后,海军兵力消减严重,想要补充却很麻烦。
    海军跟陆军不一样,陆军随便拉批人就能组建起来,最多就是实力不济,海军这么做完全行不通,普通百姓恐怕连开船都不能,更不用说海上作战这种高难度的事情。
    一旦燕州港被夺,燕州城陷落也只是早晚的事情,唯一的优势便是可以从容退却,这一点便是跟内陆城池最大的不同。港口边上修建城池,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才做出来的傻事,这么做具有战略意义。
    但凡如此格局,就说明港口地理条件独特,城池直接将码头全方位封堵住,海上来敌想上岸只能通过此处,只要港口城市坚挺,支撑到援军到来,就能保证内陆地区安全。
    燕州城无疑就是这样的布局,只是一旦失守,苏家便需分兵驻守在海岸沿线上,到时候兵力无法集中,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权衡利弊之下,苏家已经暗中开始支援驻港海军,内斗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还是抗击外敌最为重要。
    所以说,沈家行动正是恰到好处,现在整个西南地区,谁都没空去搭理他们,可以任由他们闷头发展。
    对于二儿子的看法,苏老心里赞同,面上却是不显,转而将目光对准小儿子苏云,意思再明显不过。
    “爹,你儿子我又不是忘恩负义之人,这事我不适合发表意见。”苏云当即表明态度。
    “抛开这点不谈,你怎么想?”苏老并未打算放过这个后来颇有些赶鸭子上架意味的小儿子,再次问道。
    “行军打仗上我不及二哥,那我就从其他方面上说一下我的看法。”书房中只有他们父子三人,苏云倒也不显拘谨,直接摆开架势说道,“沈家在经商方面的天赋就不用我说了,我们三个加起来拍马都赶不上。这点搁以往非常重要,眼下这种局面却有些腾挪不开。”
    “陆上商道受阻,海上再来这么一出,沈家出售的货物也就只能在西南一带流通,想要销往其他地方将会变得非常困难。我看中的是沈家提供后勤辎重的本事,那一手种粮的能耐,加上出产的各种日用品,以及不曾外售的武器,简直就是一个理想的军队后勤保障基地。同沈家交好,从目前来看,对我们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唯一要担心的是,沈家强势崛起,对我们造成的压力。不过就算没有沈家出现,我们也无法做到一家独大,不如跟沈家联手,起码粮草不足时,能有周转的机会。”
    父子三人商议过后,苏老最终拍板定下,就按原先的方案做,沈家能结交便结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跟沈家撕破脸皮。
    方天林该庆幸,苏老他们是在正月初动手,要不然这个年都没法过。纵然如此,方天林也只休息到初三四,初五一过多了两个县之后,不光他,沈家嫡系不少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好不容易将两县势力全都收拢好,防线也初步建成,方天林跟沈家河又开始忙活组建新政府一事。
    之前底下只有一个林山县,这些都能凑合了事,现在不行,必须在县衙之上再设立一个衙门。
    经过商讨之后,方天林跟沈家河定下新势力名字为“华”。当然,方天林不会傻到明目张胆直接称国,就三个县二十来万人口,这样的弹丸之地要说是国,也就现代那种和平年代才有可能实现,在这里谁要是敢这么做,就等着被人当靶子给收拾。这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若真有人大脑一时短路,恐怕有点势力的都会插上一脚。
    方天林将沈家旗下所有部队都换上统一旗号,旗帜背面为龙飞凤舞经过特殊设计的“华”字,正面则是各部队番号,军服也采用统一样式,最多只因军种不同而不同,其他武器配备也是如此。
    不过这事急不来,旧装备需要慢慢汰换。
    部队的事情还算简单,毕竟目前兵卒不多,职位也就那么一些,令人头痛欲裂的是新衙门的组建,盯上这一块肥肉的人不在少数,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方天林和沈家河不得不慎重考虑。
    第194章
    乱世用重典,这种时候,方天林也不考虑什么民主不民主,经过众人一番商量,最终结果都由他直接拍板决定。很快,各个部门便迅速搭建起来。
    方天林没有任人唯亲的想法,却也不避忌这个。跟他过来的沈家人就没有好吃懒做之人,他根据个人能力,将他们派往各个岗位,尤其是那些重要位置,就算沈家人一时难以胜任,也不能交给别人,大不了慢慢学,他多看顾一点,总比被人从内部反水来得安全,起码现在是这样。
    如今沈家人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大家想的是如何好生在乱世中活下去,格外齐心协力,并不会生出乱七八糟的念头,至于以后,那是以后的事情,目前还用不着操心这个。
    西南地区进入短暂的和平时期,方天林抓紧时间发展民生。
    沈家所占这三县,远构不成一国,甚至连州都算不上,但称县也不合适,方天林和众人商谈过后,暂定为华州。新衙门就设立在星火村,因只是权宜之计,方天林不准备大肆扩建,地方够用够安全就行。
    扩建后的星火村更名为华城,原星火村变更为星火区。这里将成为核心区域,一旦后续建设完成,星火区会进行一次大改造。
    乱世中军权最重要,所有一切资源都要向其倾斜。沈家人处理庶务还凑合,能领军之人除了方天林之外,那还真是一个都没有,即便是沈家溪都不行。眼下是最紧要关头,方天林分身乏术,只能先整顿军队,政务便交给沈家河主理。
    一号环保水泥用来筑路很实用,用来修房子便不大合适。方天林忙着加固城防招募训练军队,挤不出多少时间参研这个,环保水泥后续研究便交给沈家河。
    三胞胎眼下还小,不适合行军打仗,多把精力花在学习上,正好帮着沈家河带领匠人干这活。环保水泥研究一直在进行,只是之前对此要求不迫切,反正研究出来一时半会也用不上,方天林便放任不管,任由匠师们自行研发,哪想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自然不能再如此。
    有了三胞胎这个生力军加入,加之本就研究了很长时间,不出正月,更为适合砌墙修房的二号环保水泥便成功研制出来。检测过后,确认各项数据都达标,沈家河便派人将其运到华州边防。
    在滑轮组脚手架等简易器械辅助下,原本简陋的防线不再,防御工事简直就是一天一个样,赶在春耕前,一道道厚实的混凝土城墙彻底建成。
    几方势力中,华州最弱,方天林原还想着怎么跟苏老和高将军谈判,那边却先表示了诚意。彼时华州边防线还未完善,两军辖地刚统合完毕,苏老跟高将军便达成协议,同时派人过来商谈。
    方天林自然不可能在这个当口反对,三方签署协议,商道再次开通,交易地点就定在望山县第一道防线内。为此,附近边防线加厚,足足设立了三道防线,又派遣足量戍守兵丁,用以应对意外事件,方天林才停手。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不可或缺性,大家有目共睹,方天林跟沈家河对此自是颇为重视,沈家良种被大力推广。沈家作为华州最高权势者,再也不用苦口婆心向众人推销,直接一个命令下去,百姓便不敢不从。
    方天林感慨万千,难怪那么多人迷失在权势之中,尝过权力的美妙滋味,甘愿放下的恐怕还真没几个,为此汲汲营营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
    方天林只知道靖朝四分五裂,战乱频起,他并不清楚此时整个地星都笼罩在硝烟之中,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就没有哪个地方处于和平状态。靖朝还算好,地域辽阔,再乱,也总有那么几个地方未被波及到。再譬如西南边境地区这般,几方人员暂时协同合作,百姓生活一时得以安定下来。
    那些本就生活艰难的地方,可没有那么好运,形势更加不乐观,好多都打得不可开交,只为争抢资源,同时各种教派林立,让人大开眼界。
    方天林起初并未发现异常,只以为是靖朝正常消亡,等他收到各种新教派的消息越来越多,才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方天林看着手上汇总过来的消息,百思不得其解。靖朝并没有禁海,有外来传教士进入并不意外,却始终没法打开局面,境内依旧以道教和佛教为主,这点跟以前的世界非常相似。眼下却是截然不同,一下子出现了十几个新教派,这还只是被方天林获悉的数目,实际数目只会更多。
    乱世出现新教派倒也正常,貌似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冒出一些新教,目的也很简单,无外乎打着教派的幌子做谋权纂位的勾当,唯一的区别便在于教派数量太多,又有众多“神迹”出现。
    若只是这样,方天林也不会这么在意,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的是,这些“神迹”不是诓骗人的戏法,他虽没亲眼见过,但从传过来的消息中能够看出,这些“神迹”有不少都是通过科技手段达成,只是这个时代的民众太过愚昧,把这些都看成是神仙降下的旨意。
    至于另外一些“神迹”,就连方天林一时都辨认不出,但从已经推断出来的那些神迹来看,恐怕也不出科技范畴,只是他目前掌握的知识量不够,无法解析罢了。
    自那以后,方天林对此上了心,格外注意外界的异常状况,并给苏老和高将军传信,让他们留意辖地内新教派,一旦发现,便立刻制止,同时开始派人清理华州非本地教派。
    这么一查,还真查出来一些隐秘新教,好在没有蔓延开,只在小范围内传播,对这些教众进行再教育也简单,若是陷得太深,被完全洗脑,方天林能耐再大也无济于事。
    信仰这种东西太无解,一旦深陷其中,不是想拉就能拉出来。
    方天林揉了揉额头,闭眼沉思。这太奇怪了,这些新教是怎么出现的?就好似来无影去无踪,凭空出现。问题是这显然不可能,必然有人在传教。幸亏西南边境地区不是重点关照之地,否则麻烦就大发了。
    为此,方天林还特意成立了一个新部门,专门应对这些,他可不想队伍从内部被攻破。
    又留意了一段时间,发现只有教派在他知道的地方传播,并未出现其他异常,方天林便没再管此事,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强权面前,一切都是纸老虎。
    华州地方不大,经过最初这段时间忙碌之后,方天林又清闲下来,分了一些精力在政务上。
    有了一号环保水泥和二号环保水泥,华州建设非常快,先是主干道改成水泥路,华城到荒谷这段山路也被打通,同时小型掘进机的出现,山腹科研基地也在隐秘建设之中。华城更是日新月异,不出几个月,已经有了城市的模样,房子没有建太高,以三层为主,居住用地占比大为下降,可以腾出更多地方用来作为耕地。
    华州境内情况苏老他们无法打探到,交易市场那边却是对外开放,城墙处的异常他们一早就得知。消息传达没多久,苏老跟高将军便各自派人过来询问,不止他们,各路商贾也都找认识的人了解情况,他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希望可以掺一脚。
    水泥在现代不算什么,放在靖朝,却属于战略物资,方天林暂时不打算商用,卖给苏老高将军却无妨,不过得限量,在自己没太多本钱之前,他可不想养虎为患。这次进行谈判的人多了燕州港驻军,方天林跟三方谈妥交换条件后,让他们各自派遣军匠前往华州交易市场,一直到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环保水泥为止。
    这次交易沈家也没吃亏,华州地方太小,无法做到完全自给自足,总有一些资源需要外购,趁此机会,方天林换到了不少重要物资。
    方天林其实并没有多大野心,要不然上辈子他也不会在退伍之后窝在俱乐部中当射箭教练,钱虽赚得不少,却也就那样,在成功人士眼中属于没出息那一类。若非在靖朝没有权力处处受到掣肘,乾元族传承无法随意拿出来,方天林也不会殚精竭虑为沈家谋求一席之地,就算战乱又如何?往山中一窝,谁还能拿他们怎么样?
    不过拿下三县,不算迫不得已,这是方天林自己的选择,有机会自然要上,错过了岂不可惜?靠人不如靠己,想要将乾元族传承结合当地科技展现出来,最终走出一条适合这颗星球发展的道路,没有权势纯属空谈,那样还不如老老实实过完这辈子。
    方天林倒是轻松,华州三县处于群山包围之中,易守难攻,苏老他们那边就麻烦了。两处关隘还好,同样不容易被攻陷,面向内陆那一带却是大小摩擦不断,战乱所在几个城市几乎没有多少百姓生活,不是藏在各处地道山洞中,就是跑进腹地进行避难。不少城池今天在这个人手中,明天在那个人手中,来回拉锯,始终没法消停下来,有几处甚至成了空城。
    西南边境地区本就不发达,相对东部来说,更为地广人稀,战乱引起的损失想要补充更加困难。地方部队跟正规军队碰上,属于螳臂挡车,苏老和高将军无法,只得从边境抽调边关守军对一些军事要地进行扼守,这才将局面稳定下来。
    第195章
    西南边境地区本就不发达,相对东部来说,更为地广人稀,战乱造成的损失想要弥补更加困难。地方部队跟正规军队碰上,属于螳臂挡车,苏老和高将军无法,只得从边境抽调边关守军对一些军事要地进行扼守,这才逐渐将局面稳定下来。
    眼下到处都燃起战火,苏老和高将军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各自派遣下属将领对地方部队进行操练,将兵力集中起来派往边境驻守,海防更是不能漏过,在各方支持下,一步步加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方天林硬是从高将军口中咬下一块肉,再想进一步就只有手上见真章。以华州的兵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有点大,除非方天林能武装出一支现代化军队,只是这谈何容易?
    更何况目前方天林跟高将军处于合作关系,要是同他撕破脸,唇亡齿寒,苏老那边恐怕也会成为一个阻碍,这在目前显然有些得不偿失。
    方天林并不打算这么做,至少现在不行。他打开地图看了一眼,华州易守难攻,却也没有多少发展的余地,跟其唯一接壤的就是高将军属地,想要壮大,除了吞并高将军辖地,就只剩下开山一途。这在别人看来或许不可行,对方天林而言,未尝不可一试。


上一章
返回

当攻穿成农家媳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