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世界一级基建狂魔

第 39 章

    律风觉得, 瞿飞虽然不靠谱,但是人很有意思。
    他不仅要说,还要唱出声来, 导致律风满脑子都是建成的桥头循环播放《歌唱祖国》的画面, 美好得耳边全是熟悉的旋律。
    天南海北的设计师们聚在一起,习惯爱好各不相同,但是,有了瞿飞得意又激昂的腔调带头唱歌, 这样歌声,便会以各种哼唱的形式, 不断传染。
    一整天, 律风都能在设计室里听到不同位置响起的相同调子。
    又过一会儿, 另一群人也跟着无意识地哼唱起来。
    翁承先带着工程师们进来的时候, 设计室里烟熏缭绕, 专注画图的设计师都在哼着熟悉旋律。
    从《歌唱祖国》到《我的祖国》应有尽有。
    他还没说什么, 瞿飞立刻掐灭了烟头,乖乖过去喊:“师父。”
    “详细数据给律风讲清楚了吗?”
    “当然!”瞿飞信心满满, “数据讲了,工作分配了。给我们一个月,保证完成桥梁部分的设计图,递交审核。”
    瞿飞在别的方面粗心大意, 真正做起工作,干劲十足。
    然而,他这句话说得律风一愣——
    这人居然比他还要心情急切, 掐算的完工时间远超律风预估。
    按律风参与乌雀山大桥的经验, 南海隧道桥梁段的正式设计图大约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时间, 才能完成完整详细的初稿。
    这人倒好, 开口就是一个月。
    颇有革命主义战士提前完成任务的豪迈风姿。
    弄得律风都开始思考,是不是他不够了解国院入驻南海的设计师们真实实力,出现了门外汉似的误判。
    幸好,翁承先比谁都了解自己徒弟。
    “一个月?”他抬着眼镜,看了看沉思的律风,又看了看得意的瞿飞。
    “既然这么快,我就先把律风借走吧。”
    “啊?别啊!”瞿飞装逼不成反被挖角,“律风可是我们画图大军主力,他要走了,我们任务一个月肯定完不成!”
    律风:?
    原来,不是他误判。
    而是瞿飞对他的实力进行了自带滤镜的夸大其词。
    “哼哼。”翁承先就知道,“我说怎么这么效率,你想欺负律风新来的,让他熬夜画图是不是?那不行。”
    他否决得彻底,“律风,你把跨海大桥涉及的实验参数都给瞿飞,然后跟我走。”
    “去哪儿?”律风问道。
    “瑞士啊。”翁承先一脸诧异,“国际桥梁杰出奖马上要颁奖了,你都没关注嘛。这次老吴、高卫胜都要做代表,特地跟我说,记得通知你一起去。”
    这个由国际桥梁协会设立的奖项,终于临近了一年一度的揭晓奖项的日子。
    翁承先作为常务委员,自然清楚今年评委们倾心的桥梁。
    他看向律风的视线,透着欣慰,比他看瞿飞这个不争气徒弟的眼神,更加温和慈祥。
    翁承先笑道:“今年一定不会让我们的观众失望。毕竟,评委们走遍了全世界新建的桥梁,仍是对乌雀山大桥念念不舍。”
    这样的话,几乎是明确地告诉律风,乌雀山大桥一定能够拿到杰出奖。
    像国际桥梁协会举办的颁奖典礼,聚焦了全世界工程建筑业内人士的目光,必然会引发前所未有的轰动。
    最好的桥梁,最杰出的奖项,都归属于他们真心所系的中国。
    翁承先怎么可能不高兴。
    然而,律风却说:“……我想留在这里画图。翁总你和吴院、高总工去吧。”
    他的拒绝,出乎翁承先意料。
    当时他对评委们说的话语,仍是历历在目。
    他说,乌雀山大桥凝聚了中国桥梁工程建设的全部心血,浑身上下都打上了中国的印记,没有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就不会有这座伟大的桥梁。
    那一番话语,惊吓到了排斥中国政府的评委们。
    甚至强烈左右了他们迫不及待想要颁奖给乌雀山大桥的心思。
    最终,乌雀山大桥的优秀,让他们不甘心地认可了中国人的能力。
    这应当是绝佳的回击。
    一座举世无双的大桥,站在国际舞台上,狠狠击溃了外国桥梁工程师们对中国的偏见,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律风应该会很高兴才对。
    翁承先不理解地问道:“难道你不想亲自去听听,那些对我们国家包含偏见的国际工程师,怎么称赞这座中国奇迹吗?”
    换作乌雀山大桥建成之前,律风必然十分乐意。
    此时,他能够闻到南海熟悉的海洋味道,感受到咫尺之间的海浪涛声。
    似乎一切评价都无法触动他的心弦。
    因为,那是中国以外的人,见到了无可复制的奇迹,发出的感慨。
    他们评价建设能力,评价杰出创造,评价中国工人勤劳朴实。
    但是,那些人却永远不会懂得,中国为什么需要它。
    “以前想,现在不想了。”
    律风回忆起自己留在英国时候,迫切希望中国能够得到认可的心情。
    仿佛他的愤慨、惆怅,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上千年,无法再在他心里掀起一丝波澜。
    “乌雀山大桥也好,曲水湾大桥也好,我们中国建设起来的桥梁,在我心里,早就不需要外人的称赞。”
    它们矗立在祖国大地,成为中国人民生活所需。
    实现了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
    那么,便是值得。
    于是,乌雀山大桥的设计者,国际桥梁工程师等候已久的功臣,仍是留在了南海隧道项目驻地,没有随着入围代表团队前往瑞士。
    可这并不妨碍外界轰轰烈烈的报道,渲染着前所未有的期待。
    毕竟,那可是乌雀山大桥。
    震惊过所有人视线的桥梁,怎么可能落空这次的杰出奖!
    媒体的报道,都能看出国人对这次杰出奖的信心。
    《时隔七年,中国桥再次入围国际桥梁杰出奖!》
    《盘山跨谷而立,乌雀山大桥再度角逐世界杰出!》
    《七年后,我们等到了吗?——记乌雀山大桥入围国家桥梁》
    律风不在乎的奖项,无数人疯狂在乎。
    因为,他们等待了那么久,期待了多少年,就想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瞿飞坐在设计室里,拿出手机念念有词,打扰律风工作。
    “你听听,有人说:这次要是乌雀山大桥没得奖,建议中国以后发声明不要参与杰出奖评比了,因为,这奖不配。”
    “哈哈,还有人说:这杰出奖好像一直都喜欢小众冷门的破烂老桥,咱们创新高科技大桥没得奖也一点儿不可惜。”
    “喂,你说,我师父都成常务委员了,怎么网上的人对乌雀山大桥能拿奖的事情,还这么没信心。”
    律风修改着屏幕上的线条,头也没转的回答道:“因为我们都对曲水湾大桥很有信心,后来呢?”
    后来,没有奖。
    奖给了一座荷兰毫无技术含量的大桥。
    从那时候起,像律风这样的人心里,国际桥梁杰出奖已经毫无意义可言了。
    瞿飞叼着烟,盯着律风看。
    “高兴点儿嘛,律工。”他把烟头咬得上下翻腾,“这要是换我设计的桥梁入围等着拿奖,我肯定和师父一起飞瑞士,一点儿也不犹豫。”
    律风终于停了手上的活,嗤笑一声道:“我这不是怕自己走了,耽误您老的一个月完工大计划吗?”
    瞿飞嘿嘿笑,抓乱一头短发。
    一个月做完跨海大桥全部设计图,根本不可能。
    他就是好大喜功,师前逞能,随口说个耸人听闻的时限,逗师父开心而已。
    结果,被律风狠狠记住。
    时不时就要开嘲讽。
    “也不用那么急,我就是随口一说,您千万别放在心上。”
    瞿飞抱拳求饶,能屈能伸,“师父走之前叮嘱我,一定要保证你作息正常,不能总是加班。”他点开手机日历,指着日期哀求道:“您看今儿个都周六了,能不能停停工作啊。”
    翁承先的叮嘱语重心长。
    奈何律风简直是瞿飞见过最有自觉的设计师,有事无事都待在电脑前,不是查看南海资料,就是动手修改桥梁设计图。
    他算是明白了,乌雀山大桥为什么又快又好。
    除了施工团队天下第一,连设计师都是全球独一份的任劳任怨。
    可惜,瞿飞的劝休,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律风觉得跟他说话都算浪费时间,很快重新看向屏幕。
    “林工、陈工也在忙,我怎么能停呢。”
    这话,显然是“我经验不足能力不够前辈们都在努力我又怎么能休息”。
    但到了瞿飞耳朵里,就变成了“你看看别人都在加班,我不加班怎么好意思”!
    于是,瞿飞站起来就冲过去狂拍同事。
    这些一个个两台电脑,经常一台打开设计图,一台开始悠闲上网的家伙,周六根本不是在加班。
    “行了,自己拿着笔记本回宿舍去聊天吹水看视频!不要在办公楼浪费电!”
    瞿飞一个一个赶人,等到设计室空荡荡只剩律风,他才得意的抄手笑道:“走吧律工,我带你去吃清蒸花蟹。吃完今晚全体集合就在食堂看杰出奖颁奖典礼!”
    说完,他也不等律风同意捞起律风手臂,就把人往外拖。
    “咱们就得亲眼看看,外国佬怎么给乌雀山大桥跪得五体投地!”
    南海的海鲜管饱。
    食堂摆出了厨师们的拿手好菜,摆上了夜啤酒,专门给这群守着时差看颁奖典礼的人,当做宵夜。
    国际桥梁杰出奖的颁奖现场,多年之后越加富丽堂皇。
    电视台转播的会场,已经满是媒体的闪光灯和采访话筒,一个接一个的询问工程师们的感想。
    在英国的时候,律风也像这样,等候着漫长的采访结束,宣布杰出奖花落谁家。
    然而,他当年绝不会像现在一般平静,还有心情在微信上跟殷以乔闲聊。
    殷以乔:我记得你以前也爱看这个典礼。
    殷以乔:还跟我讨论过曲水湾大桥为什么没有获奖。
    殷以乔:我忽然觉得,你回国设计乌雀山大桥,就是为了弥补曲水湾大桥遗憾的。因为,它一定能够拿下今年的杰出。
    师兄的记忆总是清晰无比,甚至记得多年以前,律风和他讨论曲水湾大桥与杰出奖的事情。
    律风凝视着屏幕,慢慢回复道:“是,那一年,我确实遗憾。”
    遗憾得思绪混乱,质问国际桥梁协会的评选标准,并为曲水湾大桥深深惋惜。
    那也是身在英国的律风,真实感受到国际对中国的鄙夷与偏见。
    他们认可金瓦红墙的故宫,认可万里连绵的长城。
    但他们唯独不认可中国现代创造的奇迹,以及中国拥有位居世界前沿的实力。
    现在,万众瞩目的颁奖典礼,毫无意外地说出了杰出奖获奖桥梁的名字。
    德高望重的西方建筑师,发音别扭地念道:“乌雀山大桥。”
    瞬间就惹得瞿飞在线狂笑。
    “我说就是乌雀山大桥!”他跳起来拍手拍得啪啪响,“这群外国人都得给我们鼓掌!”
    瞿飞的兴奋,带起了醉酒的设计师们激动的呼号。
    “乌雀山大桥修的那么好,这要是不杰出,绝对是评委眼瞎!”
    “咱翁总都是常委了,可不得盯着他们公平公正。”
    “这群外国人,终于公平一回了,我们的大桥是最好的!”
    即使乌雀山大桥并不是他们的设计。
    国院的设计师们仍是以它为傲。
    律风见到熟悉的身影,在万众期待里走上舞台,接过了那块等候了七年的杰出奖牌。
    他用流利的英语,向全世界说道:“乌雀山大桥获奖,意味着中国桥梁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领先国际。在此,我代表中国国家设计院,向诸位关注桥梁建设的人宣布一项重大的决议——”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南海将建立起更加伟大的桥隧,横跨南海海峡,连接中国宝岛,创造下一个世界第一!”
    吴院在这举世瞩目的颁奖现场,宣布了南海隧道项目的情况,把电视前一群人炸得目瞪口呆。
    他们坐在电视机前,都能听到会场排山倒海般的惊呼,甚至有记者立刻举起了话筒,大声提问。
    “先生,您是说从中国大陆建设一座连接宝岛的通道?”
    “这是真的吗?请问你们的规划已经进展到哪一步了?”
    刚刚还和谐友好略带酸味的颁奖现场,成为了新的战场。
    然而,吴院只是宣布南海桥梁,笑得意味深长地拿着奖牌下台,并没有回应记者的问题。
    任何听到了这句获奖感言话的人,都已经能够想象到头版头条——
    中国获得国际桥梁杰出奖之后,宣布建设南海隧道!
    律风震得视线诧异。
    吴院能够说出这样的发言,必定经过了许可。
    他瞬间明白了,为什么会选在国际桥梁杰出奖的颁奖现场。
    因为,这根本不是中国的圆梦领奖。
    而是他代表中国工程师向全世界的自信宣战。
    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即将建设最好的隧道桥梁,做成你们想都想不到的世界奇迹。
    看看你们还敢不敢带着偏见,拿一些过时的标准来评判我们的桥梁。
    律风心中郁结已久的情绪,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他甚至迫不及待地想去看英国的、德国的、美国的、日本的傲慢者,如何吓得直呼“怎么可能”。
    他勾起笑意,终于融入了周围设计师的兴奋激动。
    手机消息震动之后,便见到了殷以乔的真诚恭贺,以及——
    “现在,我知道你在做什么项目了。”
    即使没有设计图和概念图,仅凭吴赢启一句话宣告,也足够殷以乔清楚:律风就在那里。
    这世上再也没有比横跨南海海峡,更加勇猛无畏的壮举。
    律风抑制不住心里的快乐。
    他走出议论声沸腾的食堂,拨通了殷以乔的电话。
    “对,师兄,我就在南海。”
    正在参与中国刚刚向全世界宣告的伟大工程!
    律风眺望漆黑深邃的大海,只觉得这片南海承载着太多的内涵和期待。
    吴院一声宣布,他好像涌出了无尽的力量,恨不得马上绘制完成跨海桥梁的图纸,见到南海隧道顺利动工。
    殷以乔的轻笑,带着无奈。
    “我知道你做的项目肯定不会平庸,但我完全没想到,它是这么不普通。”
    南海海峡的宽度、深度、风险度,能够排上国际前列。
    更不用说新闻播报总是围绕着南海,斩钉截铁地维护着中国的完整领土。
    这是与乌雀山的危险,截然不同的波澜壮阔。
    甚至和蔚蓝海洋上的金戈铁马,拥有了深邃的联系。
    律风的步伐太快,令他诧异得无话可说,即使隔着电话,殷以乔的声音都透出了难以言明的甜蜜烦恼。
    “你去南海项目的时候,心里是不是溢满了伟大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都在想这辈子怎么为国尽忠尽责了?”
    律风听完,笑出声来。
    “师兄,其实我来的时候没有想太多。”
    他迎着夜风,坦诚以对,“只不过,我来了以后,却想了很多。”
    他想见到铁灰色的桥梁,承载当代中国人的期望,横跨海面。
    他也想见到铁灰色的战舰,威严肃穆,穿过他设计的大桥,列队巡航。
    那一定是世间极美的景象。
    也是无数没能见过这些神兵利器的中国军人,最初的希望。
    波涛汹涌的海洋,别有一番中华儿女才懂得的深情豪迈。
    他站立在这里,终于不再在乎外国人的夸奖,更不需要去思考外国人如何评判。
    只用考虑身前这片波涛汹涌的海域,怎样架起宏伟肃穆的桥梁,去实现所有中国人对南海隧道的期待。


上一章
返回

世界一级基建狂魔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