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夫君他是科举大佬

第124节

    就这么,一群人回到了月水村。
    如今的月水村,和记忆中的有些不太一样,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
    回到了熟悉的地方,顾父、顾母精神更加好,有了一群同龄的老头、老太太们,互相唠嗑、说说自己的儿女,日子过得可真是惬意 。
    生死有命,回到月水村的第二年,顾父、顾母也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那日一大早,顾母穿上了她最喜爱的一件衣裙,和儿媳孙子、孙女交代了不少东西。
    人老了,眼睛也不太好使了,顾母费力的辨别着面前立着的人群,她的目光慢慢移到一旁的顾父身上,不管发生什么事,她永远都能立即认出来、能记得陪伴了自己一辈子的老伴。
    “我这一辈子,真的没有什么可求的东西,儿孙满堂,日子舒坦。” 顾母慢慢的吐出每一句话,双手像以往无数次那样,抚上顾父粗糙的大掌,“ 我知道自己要走了,你可别犯傻,陪着我一起去,你要好好的能活一天是一天,不然到下面了,我可不原谅你。”
    顾父仔细端详着顾母的一眉一眼,即便如今的她,如枯草枯花,没了以往的芳姿,可是,这都不重要。
    粗粝的大掌颤颤巍巍的将顾母的双手紧紧包进去,顾父笑了笑,“好,我答应你。你在下面要走的慢一些,记得等等我。”
    顾母轻轻一笑,浑浊的眼神尽力的看着顾父,“好,我等着你。”
    她又转头看着屋中林立的一群人,这都是她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和曾孙,各个都有出息,知道上进。
    “这辈子有你们兄弟三个,还有这样好的儿媳,老婆子我跟着享福,什么东西都享受过。我活了九十多岁,已经活的够长久了,你们也不要太过伤心,人总要走到这一步的,你们要守望相助,将咱们顾家的家风延续下去,还有照顾好你们爹。行了,说了这么多,我也困了,你们都出去,我和你们爹最后再说几句话。”
    顾母脸上从始至终挂着笑意,其他小辈们已经眼眶红了,女眷们在偷偷抹眼泪,泣不成声,生死离别总是惹人伤心。
    顾母笑的很是安详,“去吧,别难过。”
    屋子里只剩下顾父和顾母,顾母含着笑意,轻轻拍了拍陪伴自己一辈子老伴儿的双手,她的语气有些虚弱,“我很知足,真的很知足。我有些累了,想睡一会儿。”
    顾父微不可探的叹声气,挤出一抹笑容,和顾母躺在一起,“睡吧,我在这儿陪着你。”
    顾母的脸上仍然挂着笑,眼神逐渐的浑浊,直到最后没了一丝呼吸。
    最后离去的那一刻,她是心满意足的。
    顾父像以往经常做的那样,给她整理好发髻和衣衫。
    老了,真的是老了。
    他没有惊动外面候着的一群人,找出了以前顾母眼睛还好使的时候给他做的衣衫换上,然后躺在顾母的身旁,慢慢阖眼。
    在门外等待的顾驰,突然意识到什么,他猛然推开门,只看到木床上安详躺在一起的顾父、顾母。
    他这一辈子,不管是读书,或是感情一事,受到顾父、顾母的影响颇深。
    丧事结束,虽不断的开脱,顾驰还是有些缓不过来,十几年前送走了老周氏和周老头,如今又送走了自己爹娘,村中如老李头那群人也一个接一个的逝去。
    看着顾大郎、顾二郎也是两鬓斑白,眉间的皱纹深刻,顾驰突然无比清晰的意识到,大家真的都老了。
    儿子、孙子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最后陪在顾驰身边的,还是叶溪。
    金黄的日光洒在人身上,暖暖的,带走了心中的阴霾。
    “九十多虽已是高寿,爹和娘这是喜丧,你不要太难过,如今不必年轻的时候,伤了身子怎么办?” 叶溪过来,在他身旁坐下。
    “这一段时日你们辛苦了。” 顾驰轻轻一笑,“ 是啊,人总有离去的那一日。”
    日光明媚,他抬眸看着蔚蓝的天空,上面奇形怪状的白云连城一片,轻柔的风拂过,让人感觉暖洋洋的,吹走了所有的郁结与疲惫。
    他不能继续伤怀下去了,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顾驰将自己人生几十年的所感所悟,读书的心得、官场上的事情,写成了一本书,希望更给其他努力前进的学子一些启示。
    此外,他还拿出一笔丰厚的银子当做奖银,补贴那些有才学却家贫的学子。
    又拿出另一些银子专门帮助那些孤寡老人,供他们过日子。
    他虽在偏僻的月水村,可每日来寻他的人倒是不少。
    不少人远道而来,只为见他一面,听他一些启蒙,顾驰来者不拒,若是他的一句话,真的能对这些孩子们有帮助,这是件好事。
    他不摆架子,并没有依仗自己的身份张扬跋扈,每日早上拉着叶溪出去走几圈,呼吸新鲜的气息,看看那一草一木。
    又是几年过去,叶父和李氏也陆续的走了,顾大郎、顾二郎、吴氏、苗氏也走了,身旁的人一个个的离去。
    前几年文正帝也驾崩了,虽不在上京城,可顾驰和文正帝经常书信来往,他这一辈子,能有如今的生活,一切都靠文正帝赏识。做官几十年,他们俩君臣相处十分默契。
    听到文正帝逝去的消息,顾驰心里难过了许久。
    文正帝是明君,大周能从前朝的民不聊生到如今的繁荣昌盛,文正帝功不可没,是值得所有人敬仰的好皇帝。
    希望日后一代代的大周皇帝,也可以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
    到最后,熟悉的亲人、好友一一不在,他送走了太多的人。
    顾驰多年来注重养生,虽如今年纪大了,可他身子骨倒还挺硬朗,经常拉着叶溪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两个儿子一个在苏省任职,一个在上京,会时不时的来探望他们。唯一的女儿顾问清,出宫不太方便,但也会尽量的来看他们二人。
    在最后的一段日子,顾驰和叶溪回到了上京城,和曾孙们、儿子和儿媳们在一起。
    在他百岁的那一天,过完了生辰宴,顾驰闭上了眼睛,离去了这个世界,身旁一同躺着的是叶溪。
    叶溪笑了笑,闭上眼的那一刻,以往的日子走马观花般浮现在脑海中,最后定格的是第一次见到顾驰的那副模样,长身如玉的少年,修长的手指接过那一株桃花,好听的道了一句“谢谢。”
    她的一辈子都和顾驰在一起。
    “你可不能抛下我一个人先走,你陪了我一辈子,到下面还要继续陪着我。”
    不知会不会有下辈子,但如果有的话,她还要继续和顾驰在一起。
    第130章 番外四
    儿孙满堂,不管是生前还是去世后, 叶溪和顾驰都在一起, 连带一起的还有那个她很珍藏的小本子, 上面记载着两人每一次美好的回忆。
    时光荏苒, 一年又一年过去, 顾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上京城众多世家之中格外凸显, 容不得他人忽视。每一代家主不骄不躁,严格遵循顾家的家规, 积极又上进。
    史书上那个清风霁月、刚正不阿、连中六元的顾驰,成为了无数大周子民赞扬、敬重的对象,每次提到顾驰,满脸的与有荣焉。
    他造福无数后人, 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是他, 顾家其他人也倍受称赞, 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后世不少人研究顾驰的事迹,被他俊朗的长相、和与叶溪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所打动,甚至还有专门以他为原型写、拍电视剧。
    就连月水村他的故居,也成了著名的景点,经常会有些学生去旅游, 顾驰被他们称为“学神”,祈求沾一沾光,保佑自己也能考个好成绩。
    (小仙女们记得看作话)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是在这里打算要完结的,但是榜单问题,我事先不清楚,必须要每日更新,所以只能再写几篇番外了,不好意思呀!
    第131章 番外五
    “掌柜的,这多少银子?”
    “三吊铜板。” 粮铺的梅掌柜看着地上躺着的一麻袋粮食, 熟练的打着算盘。
    “咦?” 周菊盈润的脸上浮出一丝疑惑, 纤长白皙的手指点来点去, 小声嘟囔了一句, “ 怎的比我算的少了几十文呢?”
    她声音虽轻, 奈何粮店本就不大,梅掌柜自是听到她这一番话。
    “哈哈”, 梅掌柜抚着胡子爽朗的笑出声,“若是不对, 不若姑娘再添补老头子我几十文?”
    周菊浅浅的笑了一下,心里却还在盘算着银钱,倏然间听到低沉醇厚的一声,“ 掌柜的算得不错, 这几日粮价便宜了一些。”
    周菊循着声音抬眸, 映入眼帘的便是深邃的轮廓, 高挺的鼻梁,漆黑的眸子好似一片深不见底的湖泊,吸引着人一探究竟。许是经常出力,肤色有些黝黑,衣袖挽起在臂搏中间, 露出的小麦色肌肤结实又精劲。
    估摸着年岁不大,可要比其他同龄人多出一股说不出来的意味,不像是那些少不知事的小屁孩,莫名的给人心安, 还有一股隐隐桀骜不驯。
    不知怎的,看着面前这俊朗的少年,周菊面上有些微微发热。
    她打小在村子里长大,村民们每日想的最多的便是粮食收成如何、有没有天灾**、能不能吃饱肚子,不讲究什么男女大防。
    是以她不是那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也见过不少年轻的男子,可哪一个也没有面前之人这么吸引人。
    “咳”,这男子轻轻咳了一声。
    周菊赶忙移过视线,细长的睫毛眨动几下,“嗯,方才是我不清楚,以为还是按照以前的价格来的。”
    梅掌柜回了一句,“这几年咱们河省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这不粮食的价格就降了下来。姑娘你看着有些脸生,不是云阳镇上的人吧!”
    “我姓周,家里是周边村子的,来一次镇上不太方便,就一次多买点粮食回去。” 周菊掏出三吊铜板递过去。
    梅掌柜接过来,好奇的打听,“村里人来卖粮的可不多见,周姑娘家里许是有手艺人吧?”
    河省地处中原,每个村子的家家户户都是种地为生,勉强能填饱肚子,银子不好挣,基本不会一下子拿出几吊钱买粮食。
    周菊“嗯”了一声,“家里劳动力少,一家人都等着吃饭呢,光靠地里那些粮食可不够,于是琢磨着学了一些手艺,好歹能多挣几个铜板。”
    这梅掌柜了然点头,“ 人啊,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可总有山倒海枯的那一日,手艺人多好啊,代代传下去,肯定比地里扒饭的日子过得舒坦。”
    周菊浅浅一笑,没有接他这话。
    这梅掌柜的也不在意,“周小姐是一个人还是有其他帮手?这一麻袋粮食要如何带回家去?”
    “就我一人。” 周菊摇摇头。
    “不如就让这小子给周姑娘送回去?” 梅掌柜指着周菊身旁不怎么吭声的少年,“送一次价钱也不贵,十个铜板一次。”
    周菊不着痕迹的打量了这个少年一样,轻轻道了句好。
    虽扛着一麻袋粮食,可这少年仍步履矫健,大气不喘一下。
    周菊渐渐的落在后面,出了云阳镇,走在不算开阔平坦的乡间小道,两旁时或摇曳着浅淡色的小花,清爽的风吹来,带来一股浅浅的清香。
    周菊手里拿着几株小黄花,随意打量几下,目光停留在前面不远处的少年身上。
    因扛着麻袋,少年挺直的身姿弯曲了一些,但丝毫不影响给人的感觉,一身贴身的短裾更显露出他挺直有力的身姿。
    明明只是普通的粗麻料子,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可穿在这人身上,要比其他人更亮眼几分。
    周菊步伐加快,几步来到他身旁,“你叫什么名字啊?”
    “姓顾,单名一个聪字。” 少年的回答言简意赅。
    “看你提醒我的那一番话,看来你也会些算数?”
    顾聪步伐慢了一些,“学过几年,还算熟练。”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夫君他是科举大佬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