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代贵女生存手札

第6节

    一共四个人用饭,但是菜式很丰盛,冯氏向苏重秉问了元明清的口味,大多都是他喜欢吃的,湘玉听哥哥提起过,元明清原是县令之子,之前恐怕也是锦衣玉食的生活,按照他爹的秉性,想必贪墨了不少银两,虽然这么揣测他人不太好,但是湘玉看到元明清身上有种贵族的气质,即便放在他们这些小姐公子里,丝毫不怯场、不突兀,想必是之前养成的气性。
    食不言寝不语,饭桌上没说什么话,饭后湘玉让采薇拿上来西瓜汁,这里没有榨汁机,就是把西瓜肉简单捣碎,加上小冰块和少许冰糖,放在玉杯里,冰块的冰爽加上西瓜的甜香,消散热气。
    元明清说西瓜汁十分凉爽,吃过后浑身都觉得凉快很多。湘玉捧着自己那杯西瓜汁,一边喝一边道:“西瓜汁凉,不适合多食,要是为解暑,吃水果冰才更爽哩,把葡萄、西瓜、木瓜、桃子切成小小块,放上一勺糯米粉,再加上冰水,托人放在冰窖里,冰窖不像冰箱,几个小时可以冷冻,但是放置后,拿出来吃也十分冰爽可口,和西瓜汁一样,太凉了伤身,咱们不能多吃。”
    元明清听罢夸她:“湘玉妹妹对吃的研究真多。”
    湘玉听不出他这是夸他还是讽刺,按照元明清的性子,想必是夸……
    一旁的苏重秉幽幽说道:“她也就会吃了……”
    湘玉挺挺肚子:“六月的天,哥哥的脸,说变就变,是谁之前老塞吃的给我,还说什么妹妹你多吃点,长得胖胖的。”
    冯氏在一旁捂嘴笑:“你们两兄妹啊,真是一对活宝。”把湘玉搂在怀里,摸着她的小胖手:“小女娃胖一点没关系,长大就好了。”湘玉刚想对继母的解围表示感激,冯氏又道:“我来摸一摸,这肚子莫不是变成了一个圆西瓜?”
    赵妈妈在一旁撑不住了,笑说:“太太你莫要再闹玉姐儿了,不然小心姐儿一气,真吃出一个小西瓜来。”
    ☆、第12章 去庄子
    自从上次庄子上送来了牛皮,湘玉便惦记上了庄子里的东西,她知道,每个月,庄子都会派人送来新鲜的蔬菜、鸡鸭鱼肉等。赵妈妈和湘玉说,湖南的庄子算什么?京城的庄子才叫好。
    比如她外祖赵家,在京郊有十多个庄子,还有马场,春天去跑马、冬天泡温泉,再体验一下乡村的野趣,烧个肥鸭,炖个鲜鱼,看个夜景,捉捉萤火虫,别提多美了。
    湘玉心道,庄子不都差不多嘛,就是闲时放松一下,像他们这种整日宅在后院的人,能去庄子玩一圈,就知足了。
    穿来古代,她都没出过几回门,看过两回花灯,后来冯氏怕人多走丢了,也不许她去看了,整日憋在四角方方的天地,无聊的很。
    趁着冯氏心情好的时候,她缠着冯氏,说天热了,让她带他们去庄子上玩几天,开始冯氏不应,说府里事多走不开,可她经不住湘玉的黏缠,又想换个环境歇歇也好,便应下了。
    等苏鸿良回家和他商量,苏老爹说天气越来越热,去庄子里住住未尝不可,把孩子们都带上,冯氏虽不愿,但也不能厚此薄彼,只带自己喜欢的。
    第二天姨娘们请安的时候,和众人说要去庄子待几天,让姑娘少爷们都收拾收拾,几个姐儿都十分开心,小湘琪歪歪扭扭抱着冯氏的大腿道:“太太,庄子里有好玩的鸟和虫子吗?”
    曹姨娘忙抱走湘琪,冯氏笑道:“无妨,小孩子天真心性,琪姐儿放心,庄子上好玩的很,到时候你跟着几个姐姐一起顽。”
    湘琪撅撅嘴:“我太小了不好玩,怕姐姐们不理我呢。”湘玉听到湘琪委屈的声音,过去刮刮她的鼻子:“湘琪明明是最乖的,咱们谁不喜欢。”湘琪开心的撸了一把鼻涕,手攀到了湘玉的腰间:“七姐姐最疼我了。”湘玉满脸黑线。
    几个姑娘跟着冯氏一起去,少爷们上学,若因为去玩请假不值当,便只有四岁的重宇跟着去,姨娘们自是不去的,就是这样,一行十来人也是浩浩荡荡了。
    每个姑娘少爷带两个随行的丫头,湘琪、重宇年纪小,得带着奶娘,婆子得多带几个,庄子上有护院,安全方面基本不用考虑,苏鸿良谨慎,走之前拨给冯氏了六个护院随行。
    庄子不远,就在离城里不到一百里的阳山村,周围都是绿山,村子里人家不多,他们到的时候接近傍晚,还能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
    在府里姑娘们学着娴静,到了外面,毕竟都是孩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湘雪不愿和冯氏一起出门,但她想出来玩,而且姐妹们都来了,便敛了不快的情绪。
    湘玉抑制住雀跃的心情:终于出来了!她和冯氏坐在一辆马车上,冯氏跟她念叨庄子的情况,这个庄子是来湖南后置办的,湘玉发现,官宦富贵人家,都会置办几个庄子,在古代,置办田地是非常合法、并且受大家欢迎的。
    但是官宦人家经商,一般都是低调进行,士农工商,地位使然,当然苏家也有一些铺子的,毕竟经商赚钱快,谁也不会嫌钱多。
    再想想,如果按照苏老爹的俸禄,他们这么生活,怕是早就支撑不下去了,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副业。
    庄子一年挣不了多少银子,田地收入有限,赶上天灾,收成不好,基本一年就白辛苦了,管庄子的是京城跟着过来的人,办事十分牢靠,听说太太小姐们这次要过来玩,早就开始准备了。
    她们一行人进村的时候,便看见有一些孩子、大人偷看,乡下人没见过城里的官家太太,寻思着怕是比地主太太要富贵的多。
    这一见可不得了,坐着花团锦簇的轿子,一群人伺候着,风吹起一角,见到一个小姐,头上戴着玉簪,脸像剥了壳的鸡蛋,精致极了,乡下的野丫头是如何也比不了的。
    待到了地方下轿,是一个青砖的小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
    王喜家的迎上来,唤了一声太太,冯氏见过王喜家的,是一个爽利的妇人,颇对她性子,见这次她陪行也十分满意。
    王喜家的给小姐少爷们见了礼,夸个不停:“府里的少爷小姐们长的跟画里人似的,我今天算是开眼了。”好话不怕多,听得众人眉开眼笑。
    乡下的饭菜不如城里精细,但因是野味,尝一次也觉得新鲜,走了这一路饥肠辘辘,进了屋坐在土炕上,疲劳才缓解了些,王喜家的催着厨房的人去做饭。
    屋子摆设简单的很,土炕上铺了一张竹席,摆了一张炕桌,上面的小笸箩里放着炒花生、瓜子,还有一些瓜果。
    冯氏让冯妈妈带着孩子们洗了手,分吃了瓜果,桃子是自家结的,洗净了桃毛,软软的红桃子一咬,流出香甜的汁水,加上用凉水镇过,入口凉凉的,湘玉一口气吃了三个。
    院子不大,西侧有个秋千,几个人跑到院子里荡秋千玩,湘琪嚷嚷着要玩,把湘琪抱上秋千,几个人在后面轮流推她,满院子都是湘琪“咯咯”的笑声。
    孩子们天真烂漫,冯氏在屋子里和赵妈妈说起了家常,这次出来,把后宅的事情交给了万姨娘打理。
    这么做自然有用意,不过几日,也翻不出天来,韩姨娘谨小慎微,也撑不起来,芳姨娘就是牙尖嘴利,城府心思并不深,曹姨娘倒是个好的,只是毕竟入府时间尚浅,想来想去只能把权柄递给万姨娘,还能在老爷那捞个好名声。
    其实也没甚担心的,少爷们都在前院,她插不进手,后院主子们都去了庄子,无非就是几个姨娘,还能管什么?就算万姨娘趁着机会拉拢人心,她也不怕,婆子丫头都不是傻的,后宅谁做主她们心里不是明镜儿似的?万姨娘若是愿意用银子首饰去砸人情,她也乐得见,只是真到事情上,这些人万姨娘能指望的上?想清楚这些,她待的更安心了。
    还是庄子上好,不用思量那些烦心事,她羡慕的叹道:“我也是羡慕庄子上的这些女人,能敞开怀儿去笑去说,不像咱们,跟个金丝雀似的。”
    赵妈妈道:“太太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庄头上的女人,哪个不得卷腿袖下地干活?又苦又累的,粗茶淡饭吃一次觉得新鲜,若是常吃,太太怕是得腻。”
    冯氏就是随口感叹,赵妈妈说的也在理,富贵荣华、鲜衣美食,谁人不愿意享受这些?
    既然来了,冯氏想着顺道查查庄子上的账本,虽管庄子的王喜让人放心,但做主子的也得有些威慑,不然学坏耍滑头不就是一霎的事儿?
    再说,冯氏这几年学着管账持家,已经有些成效,不像开始她不认识账本,账本也不识它,赵妈妈在一旁进言,说几个姐儿也不小了,让他们也多少学学。冯氏深以为然,她已经吃了后宅的亏,可不能让湘玉再步她的后尘。
    说话间饭菜已经做好端了上来,摆了两张八仙桌,在庄子上冯氏也随和,让赵妈妈上了桌,赵妈妈直摆手说不敢当,湘玉几个孩子推着把赵妈妈按上了座位。
    几个孩子在一桌,湘琪和重宇让奶娘带着,王喜家的笑说:“乡下没啥好吃的,太太、小姐少爷们别介意,就当尝鲜,试试咱们的野味,鱼是佃户下河刚抓的,蔬菜都是地里刚采的,别的不说,就是一个新鲜。”
    湘玉看去,清蒸的鲈鱼鱼肉鲜美,处理的没有半点腥气,农家炒菜里放的都是蔬菜,望过去绿油油的一片,白菜心里美酸甜可口,桌上以素菜为主。有一道东安鸡。还有一碟卤鸭舌,偏辣口。味道比苏府重得多,卤味口味重才好吃,苏府厨子是京城带过来的,京菜为主,很少吃辣,这满桌的偏辣的菜,令人食指大动。只是可惜,估计考虑这桌子是孩子,所以只是微辣。
    饭后湘玉喝了一碗排骨汤,望向窗外,天已经微黑,屋里点起了蜡烛。王喜家的见闻不少,说了些趣闻,逗得众人前仰后翻。
    湘玉带了采薇、采茶过来,她吩咐采茶把安神茶拿来,到了新地方,难免失眠多梦,尤其这几个人,骤离生母,怕是谁不安稳。
    她吩咐人煮了茶,拿给每人一碗,小孩子喝也没副作用,冯氏亦喝了一碗,直夸湘玉想的全面。
    不知是安神茶有效还是心理作用,她一觉睡到天微微亮,守夜的采薇歪在一边,睡得香甜,她轻手轻脚开门到了院子,见湘雪已经开始捧书在小声诵读。
    湘雪见了湘玉,眼神戒备:“妹妹怎么不多睡会儿?”湘玉伸伸懒腰:“睡饱啦,三姐姐在看什么书?”她凑过去一看,封皮上写着《女戒》。
    湘雪脸色微红,解释说:“你别笑我,我不是想嫁人,只是姨娘说,姑娘看看女戒有好处。”湘玉不置可否,也不能说湘雪说的不对,古代女子,遵循的是三从四德、夫为妻纲,不遵循时代背景去讲三观简直就是耍流氓。
    两个人去玩荡秋千,秋千架上还有晨起的露水,拿碎布擦干净,湘雪大度说自己是姐姐,理应谦让妹妹。
    大概是平时相处少,加之对对方有偏见,其实湘雪,也没有那么难相处嘛。荡到高处时,忍着没出声,怕惊醒了别人,一回头湘雪见湘玉憋笑的脸十分怪异,噗嗤一声笑了。
    玩腻了秋千,两人又在一起捉了一会儿蛐蛐,天大亮,房里的人渐渐都起了,这才一起去了冯氏处。
    ☆、第13章 野趣
    在庄子里没那么多规矩,简单用了饭,湘玉几个问哪里能玩,王喜家的说有个浅河,可以去河里面叉鱼,北边有片山林,村民打猎技术好的会去打打野物,但太危险了,小姐们去不得。
    王喜家的找来自己的儿媳妇,唤作小秋,看起来约摸二十岁左右,比较羞涩,见了湘玉几个还红了脸,穿着一件鹅黄色粗布的上裳,下面是一条浅褐色纱裙,里面套着同色的膝裤。
    小秋红着脸嘱咐,下水玩得晌午那会儿,河水暖一些,太凉的水对女子不好,让小姐们换上方便行动的舒适衣服,别穿着裙子。
    湘玉忙带着采茶去换了衣服,去玩耍穿裙子多不方便哪,还容易走光,好在带的衣服不少,搜罗一番便选定一身,出门见湘雪在门口扭捏着,湘玉问何事,湘雪咬咬唇,跺了跺脚:“我这次来带的都是裙子,你有没有能借我的?我问了湘莲,她那只有一身裤装。”
    像她们这种后宅的女童,整日都不运动,穿着长裙裙角飞扬,一切为了美,湘玉去了湘雪房子,看见散在炕上的包裹,各色的裙子。
    她带着湘雪回到自己房里,让她自己挑选。湘雪比湘玉要高上半头,穿上湘玉的衣服,有些短,但在裤脚一束,也勉强能穿。
    湘雪傲娇的不肯说个谢字,到了临出门,才凑到湘玉耳边低声道:“谢谢七妹妹帮忙。”
    冯氏又嘱咐带上婆子丫头,一行人去了小河边。路边上有野果子树,小秋拿着竹竿打果子下来,装在竹篓里。
    等到了河边,把野果子拿出一些用河水洗净,犹豫着不知应不应该递给小姐们,湘玉笑嘻嘻的接过来,尝了一个酸果,酸酸涩涩的,味道不错,便唤了姐弟们过来。
    赵妈妈在一旁说:“玉姐儿,这果子不知干不干净,你们身子娇贵,吃坏了可怎么好?”
    湘玉心想这些可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果子,敷衍道:“妈妈放心,我们少吃点。”
    湘莲拿了毽球出来,和丫头一起,踢毽球,小秋踢的极好,她体力好,湘玉她们气喘吁吁的时候,小秋还自己踢个不停,身姿矫健灵活。
    河边是绿绿的草地,还有不知名的野花,姑娘们摘了野花,加上细嫩的柳条,巧手编成花篮。待太阳高照,湘玉几个便每人拿一个尖头鱼叉,下了河。
    湘琪和重宇留在岸上,看着姐姐们下河干着急,重宇从奶娘的怀里往下跑,奶娘忙一把抱住:“我的小少爷,等你大了随你玩,快在这消停看着罢。”
    也没指望姑娘们叉到鱼,就是让他们玩儿,小秋跟着下河,小秋是叉鱼好手,叉无虚发,下手狠准,一叉子下去就是一条鱼。
    湘莲拿着叉子,水里的鱼游动看的清清楚楚,可叉子下去,鱼就飞快的游走了。湘玉那也没好哪去儿,作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富家小姐,半个时辰,湘玉半条鱼也没叉上来。
    小秋那叉的鱼一条条往盆里放,湘雪巴巴的看着,见左边有条大的,一叉子下去,只听见湘莲“哎呦”一声:“三姐姐,你叉到我的鞋了。”
    几个人上岸,湘莲的蓝色绣鞋布面上叉出一个洞,好在脚没事,湘雪讪讪的,捏着绣帕道歉。
    再北边就是山林了,听说里面有猛兽呢,小秋倒是进过山,十几个人一起去的,男人女人拿着猎木仓和刀,浩浩荡荡进山打猎。
    小秋见湘玉几个向往,甩甩袖子:“姑娘们金贵,和我们这些泥腿子不同,你们自然不能进山去,不过我可以让长工进山,给你们打个野鸡、野兔子吃。”
    湘莲忙道:“野鸡吃还行,兔子可爱,养在笼子里玩倒是不错。”小秋不在意,随口说:“打来随姑娘们处置,运气好还能打野猪呢,只是野猪力气大,也是危险,我吃过一次野猪肉,特别鲜美。”
    半天下来,小秋活泼了不少,本就不是高门大院里伺候的,等级尊卑意识虽有,但在乡下习惯了,透出一股子爽利实在,不拘小节。
    从河边叉完鱼,又去水田边看人劳作,小秋细细的和他们讲,乡里人是如何种田的,这对后宅里的姑娘,可谓是新世界的大门,没想到种田会如此辛苦。
    湘玉脱口而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湘雪差异看湘玉:“都说你是不爱学习的,没想到能随口做出这般的好诗出来。”
    “凑巧凑巧了。”湘玉心里忙说,勿怪勿怪,自己还剽窃了一把唐代大诗人李绅的诗。
    小秋言而有信,太阳落山前,便有人送来了三只野鸡、两只袍子、四只野兔,野鸡和袍子拎去了厨房,褪了毛准备晚上做菜。
    四只兔子湘玉几个人分了,一人一只,打算拿回去放在院子笼里养,冯氏也没拘束她们,鱼不炖,留着烤着吃,。
    晚上饭桌放在了院子里,,地下挖两条挨在一起的长形的坑,一深一浅,把柴火放在深坑里,架起一个铁架子,鱼收拾干净,抹上盐巴,尖叉子叉着鱼,挨个挂在铁架子上。
    王喜家的问姑娘们爱不爱吃叫花鸡,冯氏说野鸡想必味道更佳,便让做几只。
    一个婆子把野鸡内脏掏了,洗干净,里面放上调料,外面抹上泥巴,埋在土里,上面生火,一会儿鱼肉、鸡肉的香味都飘了出来。
    她们在家哪这么吃过?连冯氏都眉开眼笑,连说真是妙。苏府的菜虽然精致,但吃了多年,也吃腻了,乡下的菜虽然简单不讲究,可胜在新颖新鲜,一众胃口都极佳,第二天冯氏又点了烤鱼和叫花鸡。
    王喜家的见太太小姐们吃的开心,自是心花怒放,她和当家的在庄子上多年,主子们基本不来,每个月儿子去给苏府送东西,连老爷太太的面都瞧不到,更别提奉承了。
    这次赶上这个好差事,她可得伺候好了,若是太太高兴,她一提,把儿子、媳妇安排到府里当差,岂不是美事?
    庄子上虽是他们一家做主,但在乡下有甚出息?府里锦衣玉食,不比在这儿美哉?她每次提这个,当家的就骂她,说她不知足,给老爷太太惹麻烦。
    这算哪门子麻烦呢?就这一个儿子,自然希望他出息,苏府才是通天的富贵,若是儿子以后有机会跟在少爷近旁,那才是吃香的喝辣的哩,这么想着,王喜家的便更殷勤了。
    当冯氏提出看账本的时候,王喜家谄媚的表情还没来得及收,便僵住了:“太太这是哪里话,看账本仔细眼疼,有我们这些下人为您操心呢,太太轻巧的待着罢。”
    冯氏心下不喜,看来王喜家的在庄子里待的规矩都忘了,主子的话都敢驳,但这是多年的仆人,也不好太过没脸,又道:“你只管拿来罢,累了我自然会歇着。”
    王喜家的见敷衍不过去,讪讪的说去拿。


上一章
返回

古代贵女生存手札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