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鹌鹑

第6节

    “快点,欠钱期间要听话。”杨剪敲敲门板。
    “不是从明天开始吗?”李白眼巴巴道,和他别着力气似的,就是不动。
    杨剪又等了他半分钟,也不见生气,只是“啧”了一声,拉开旁边的推拉窗,两手一撑,直接从那小小的窗口翻了出去,动作之利落,长款羽绒服都没被窗棱上的锁扣挂到。李白听见他落地的声响,闷闷的,像是踩上了屋外堆着的雪,身体僵硬了几秒,李白跑过去探出窗口看,窗下的墙根确实一片狼藉,而杨剪背着个书包正在狂奔,已经跑远。
    十点十七分。李白看看自己快了两分钟的手表,关上窗,坐回床边板凳。往中关村那边走的末班车在十点半,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他默默地想。烟味还没散尽,杨剪的打火机还落在床上了,但这屋里确实只剩下李白一个。他犹豫了一下,最终把它放在枕边,吹凉开水吃下退烧药,洗漱干净之后,又翻开在报刊亭打折买的过期中学生英语报,似懂非懂地读了一会儿,很快就睡着了。
    次日下午,当李白提着自己少得可怜的行李,以及在超市发抢购的一袋苹果和三斤猪蹄,爬上九层楼,敲开杨家房门时,是杨遇秋开的门。
    “累坏了吧小白,快进来。”她敷着面膜,戴了一头乱糟糟的塑料发卷,招呼杨剪过来接东西。杨剪的头发也挺乱,从发旋执拗地翘起一个角,黑毛衣的高领也没整理,顶起颈后的头发,眼神懒懒的,是刚睡醒的样子。
    他从李白手里拿过行李和猪蹄,先走到自己的卧室,又走到厨房冰箱跟前,一一地安顿,李白就抱着那袋红富士,跟在他身后。
    “我把东西都还回去了,老板人很好,还说以后出了质量问题就给我换。”
    “嗯。”
    合上冰箱门,李白从衣袋掏出那只果绿色的打火机,垂着脑袋说:“还给你。”
    杨剪挑了挑眉,接过这只千里相送的“鹅毛”。说实在的,他抽屉里还有一堆,但他说了“谢谢”,这是很新奇的体验,他常常把打火机落在别处,却是头一次有人给他送了回来。
    他走向自己的卧室。
    李白又继续跟在他屁股后面,和他说:“昨天晚上对不起。”
    “没事,我后来赶上车了,”杨剪简单道,“行了别闷闷不乐的,这段时间咱俩住一屋,得和谐相处啊。”
    “我不是睡沙发吗?”
    “我有吊床,还有一个一米五宽的木头床,”杨剪错身,握着李白两边肩膀,把他拽到自己面前参观,“你选哪个?”
    终归是小孩心性,李白也顾不上察言观色,问杨剪你平时喜欢睡哪个了——他一看那吊床就挪不开眼,简直就是个大玩具,悬在半空,好像随时能像蚕蛹一样把他紧紧包住。他果断蹬掉拖鞋,身子一扑,把自己丢了上去。
    杨剪比了个ok,帮他把行李拎到吊床下面,接着就揉着后脑勺往屋外走,“姐你给我洗个苹果吧!”
    “等一下,”李白叫住他,抱着一只胡萝卜抱枕摇摇晃晃,“你有点自来卷,头顶那撮是不是经常压不下去,只能洗?”
    杨剪回身,点了点头。
    “我有办法,你放着我来。”李白忙着往下跳,吊床一弹,他差点摔个大马趴。
    很快他就发现这不是意外出丑,睡在这样的床上,摇摇晃晃确实好玩,但对他这种笨手笨脚的非熟练工来说,似乎潜在风险也不少。每次上下都要小心不说,这吊床比杨剪硬而粗的头发还难对付,在他睡下的第三个夜晚,也不知是做梦滚得太厉害,还是碰到了什么开关,身下的兜布直接收了口,把他连被子抱枕一块包了起来,只露出一截腰和腰旁边的一只手。
    要是他再高一点,壮一点,还不一定包得住,可李白偏偏是棵豆芽菜,这下可好,真像蚕蛹似的了,他却被闷醒,叶公好龙地害怕起来。
    “哥……哥哥!”他小声地叫,“你救救我!”
    叫了约莫两分钟,灯“啪”地一亮,隔着橙色的防水布照进眼睛,令人踏实的脚步声到了跟前,李白也停止了扭动。
    “你真笨啊。”杨剪无奈道,拍拍他露在外面的手背以示安慰,又降低吊床高度,把他这颗形状怪异的粽子剥了出来。
    抬眼眼瞧见那双倦意蒙蒙的眼睛,李白就莫名来了好大的委屈。前天还当成宝贝的吊床,他现在就不想睡了,要和杨剪挤,那人居然也不反感,任由他抱来被子缩在自己旁边。第二天清醒了,也仍然没有反感,除去偶尔睡熟了杨剪会把李白挤到床边让人差点滚下去之外,两人就这么睡在了一起,还算相安无事。
    年三十前,杨遇秋去附近早市买了两趟年货,都叫上李白陪自己一块挑萝卜青菜,再看人杀鸡宰鱼。李白依旧保有自知之明,总是找时机拿自己的零钱结账,每次出门,他还会用自己带来的夹板给姐姐做出不同的漂亮发型。他们还去王府井逛了次街,都穿上自己最中意的衣裳,只有杨剪还是卫衣牛仔裤,兴致缺缺。平时待在家里他一天走不了一百步,好像一年的学习和打工已经把精力耗光了,稍微松懈下来就不再提得起精神,被迫陪同逛商场,他主要负责给姐姐拎包,以及请三人吃冰激凌。杨遇秋说冬天买夏装才便宜,大刀阔斧地花半价给自己添了三件名牌新裙子,又挑了件只打九折的米白色羽绒服,硬要送给李白做礼物,杨剪倒是完全无所谓的样子,只在路过西单图书大厦时,给自己买了两本书。
    李白发觉,这姐弟俩花钱是完全分开的。三个人在一起在外面吃饭,他们不让他掏钱,也是两人轮流地请。
    他还“高山仰止”地看了看杨剪那两本书的封皮,一本有关集成电路设计,另一本则是软件编程,都是大开本,又厚又沉,还附带了两张光盘。
    回家之后杨剪还真就自学了起来,先开封的是那本软件,他每天对着卧室里那台旧电脑噼里啪啦,完全心无旁骛,年三十的晚上也是如此,饭后履行完洗碗的职责,杨剪只在客厅待了十多分钟,吃了两瓣橘子,看了一段冯巩的小品。
    “没意思。”李白进屋送饺子,问他怎么不看春晚的时候,杨剪这样回答。
    “你也太爱学习了,这都坐一天了,”李白把醋碟放在鼠标垫旁,“不是物理专业吗?”
    “光学物理找不到工作,以后的十年电脑才是重点,”杨剪勾画着书本,目不斜视,“寒假抓紧学一点,开学就能找软微电系的老师问了。”
    李白肃然起敬。
    又回沙发看了两三个小品五六支歌舞,等他再去收盘子,杨剪已经把那十几个羊肉饺子干干净净地吃了下去,趴在写字台上睡着了。李白蹑手蹑脚走近,给他披了件外套,端起碗盘,也正在此时,电脑进入休眠,黑屏上闪出windows的彩窗标志,在屏幕四角移动。
    想到自己在小网吧,拿着这样的电脑和系统,只会在网络聊天室潜水,或是在乱七八糟的论坛瞎逛,李白不禁感叹,高材生就是更帅。他挪出卧室,回头又瞧了两眼,刚想跟杨遇秋交流一下感想,却见大门开着,一个衣着光鲜的男人正在脚垫上站着,踩着一双崭新的棉布拖鞋,而杨遇秋立起腰,刚把他的皮鞋整齐地摆好。
    “来,介绍一下,”她把碎发别到耳后,落落大方道,“这是我家最小的弟弟,叫小白就好,小白,这是高大哥,我朋友。”
    李白有些拘谨地和那人握手,这么正式的打招呼方式,他还没做过几次。
    那人手上戴了几枚戒指,有金有玉,皮肤也粗硬,握起来很硌,人倒是十分和善,“小杨老弟呢?”目光在李白身上扫了几遭,尤其看了看脸,他又开始四处地张望。
    “睡了,不用管他。”杨遇秋道,接着,两人就进到那间供神的屋子里,关上了门。
    李白跑回卧室,只见杨剪已经醒了,直勾勾盯着休眠的电脑,双手交叉起来搭在桌沿。见他进屋,杨剪没有多说什么,也不出去打招呼,只是要李白把电视关上,外面留盏小灯,再回来关门睡觉。
    “我还没刷牙,你也没有——”
    杨剪长长地呼了口气,出了卧室,和他一块安静又快速地完成了洗漱。临入睡前,李白听着屋外渐渐盛大的烟花爆竹声,以及身侧轻微的呼吸,总觉得这人心情不佳,是从没出现过的那种烦躁。
    果然,第二天一早,八点还没到,他是被杨剪凶巴巴地摇醒的,“我今天要出去,”杨剪撑在床头俯身,又顶着那头乱毛蹙眉看着他,“你要跟我一块走就快点。”
    “去哪儿?”李白揉揉眼睛,还有些惺忪。
    杨剪不回答,撩起t恤就开始换衣裳,李白蓦地警觉起来,也爬起来开始套裤子。当他踩上拖鞋跟着杨剪身后走出卧室时,看见过道对面主卧的门。
    平时杨遇秋会留一条缝,说是怕闷,关紧晚上会做噩梦。
    而今这道紧闭的门里传来震耳欲聋的鼾声。
    李白下意识转头看,大门口的玄关处,那双皮鞋也依旧整齐地摆在那里。
    第8章 你有点少白头
    出门之前还是碰上了。
    当时李白正在系鞋带,杨剪已经把防盗门推开,叼了支烟侧着脸,看着下行的楼梯。楼道里热热闹闹的,是楼下的邻居大清早的要去放开年炮,东西搬来搬去,有小孩在笑在叫,说的好像是“爸爸妈妈你们快点”,也有女人的声音,招呼着“妈,你先带她下去”,老人就笑呵呵地应,蹦蹦跳跳的脚步声掺着沉缓的,应该是她拉着孩子,或是孩子扯着她。
    而楼下的空气跟着声响飘到楼上,仍是冷冰冰的,杨剪咬着烟嘴愣神,没有去点。
    或许也就是这串热闹招来了正在主卧酣睡的人,门一推开,出来的是昨晚那个男人,穿了身尺码正合适的格纹睡衣,上衣敞着,白背心掖进裤腰,挠着头发往厕所去,自然得就好像这是他在每个平淡无奇的早晨都做的事,而这房子就是他的家。
    “这么早哪儿去啊?”他在茶几边停步,看了看李白身后的杨剪。
    “海淀公园,找同学去。”杨剪摘下烟杆,说。
    “女朋友啊。”男的打了个哈欠,待他表情恢复正常,李白也终于折腾好了自己的鞋带,站直了看,他发觉这人长得其实还行,身材高挑,五官端正,并不是方才自己凭昨晚模糊印象胡乱琢磨的啤酒肚中年男,身上总是带股不堪的肉味儿。
    公正来说就是年纪大了,二十年前应该还是个帅哥。
    只听他又跟杨剪调侃:“还是上回短头发娃娃脸那个吗?上大学几个月换几个啦?”
    “早分了。”杨剪把烟咬了回去,也跟他笑,在兜里摸打火机。
    “行,好好玩去,别把弟弟带坏。”男人撇着嘴巴投身厕所,李白也已经站到杨剪身边,心里有点抱歉,他觉得自己要是动作快点,就能在那人冒出来之前系好鞋带,从而避免这遭尴尬的会面。
    杨剪倒还是神色如常,不紧不慢地,又在门口站了几秒,因为找火机费了番功夫。等他终于找到,把火苗搁在烟尾旁边,主卧门口又有了动静,杨遇秋趿拉着拖鞋从里面出来,身上只穿了件玫红色的丝绸短裙。
    这么艳的颜色,还有蕾丝袖,放在她身上显得很俗,但不难看。
    “大过年的别往乱七八糟的地方跑。”她说道,同时目光相对,杨剪的烟还没点着,手臂就越过李白的肩膀,把门咣当摁上了。
    这支烟抽得实在不顺利,最终被丢进楼下的垃圾桶,除了燎黑的一小块,还算留了全尸。李白其实早发现了,杨剪一周也抽不了半包,他的烟瘾根本不大。
    可是刚才连早饭都没吃就急着碰。
    李白自觉水平较低,对着一个喜欢抱着《呼啸山庄》和《白夜行》等等他根本看不下去的长篇小说阅读的名牌大学生,他没什么人生道理要讲。但他总想让杨剪心情好点,于是请人在早点铺吃了两笼面皮被水汽泡湿的肉包子,一些小菜,而杨剪骑自行车带他,飞快地滑行在冰冻空旷的北京城,好像真的要带他去公园溜达。
    在中关村推着自行车过天桥的时候,李白发现每级台阶边缘都结了条冰,冻得很酥,一踩就咔嚓陷下去小小一块。他乐此不疲地踩,杨剪看着他,说起刚才的男人。
    “叫高杰,今年五十岁了吧,”他仰头看着大厦反射的蓝天,“房子是他的,供的那个神也是他的。”
    “很有钱?”李白问。
    “做生意的,不是人民企业家,是有很多小弟手里也出过人命的那种,具体卖什么我就不知道了。”天桥开始下坡了,杨剪双手放开车把,看自行车在坡道上滑了一段,在翻倒前扶住了它,鼻尖映着一点阳光,也像一块碎雪,“在火车上遇到的,他说要帮我们,我姐到北京就一直跟着他,从一开始的吃住,到后来的户口,他还帮我姐开了家美容院,虽然生意也不怎么样,”杨剪顿了顿,又说,“总的来说就是我们欠他很多钱。”
    李白吸了口凉风,他无疑是惊讶的,在想“原来如此”,他终于明白了当年两个身无分文的小孩怎么在这座城市立足,是他无法效仿的。但他难过却不是为此,心脏是片叶子,好像被蛀了个眼儿,围绕这个蛀口,也蔫了一圈。
    同时他也明白了为什么杨剪宁可打很多份工,晚上不睡觉也要拿奖学金,不是为了让杨遇秋在饭桌上和人夸口,是不想花杨遇秋的钱。
    “姐姐喜欢他吗?”李白等了两分钟,又小心地问。
    “她?不喜欢,”杨剪的表情就像听到了什么猎奇新闻,“喜欢我一同学,有一次骑摩托出了事故,她正打电话给高杰,正好我那同学碰上,当时还不认识,就骑车给她送上了往医院去的地铁,然后她就开始死心塌地了,很神奇吧。但也没什么,高杰对我姐不赖,她自己心甘情愿就行了。”
    说着,两人也走到了桥底的平地。
    李白确实觉得神奇,或者说,是疑惑。对一个人死心塌地,还能心甘情愿地跟另一个人睡觉吗?也许杨剪对死心塌地的理解十分独特。但这似乎也是无奈,杨遇秋对那个高杰,的确温柔依赖,没有抵触。他要是问杨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也太残忍了。
    于是他问了另一件比较关心的问题:“姓高的对你好吗?”
    杨剪抬起右手,捋下袖子,露出一截手腕。李白匆匆扶住车子,他知道这只手,腕子转起来似乎有些困难,拇指也无法弯曲,杨剪此时的示范动作也正在证实他的观察。
    “我以前不是左撇子。”杨剪说。
    “是他给你弄的。”李白觉得自己的手也很疼,快要傻掉了。
    “是我回家撞见,以为他欺负我姐,当时还是个没脑子的初中生,就上去揍他,”杨剪又把袖子拉了回去,羊绒衫,卫衣,羽绒服,一层接着一层,“谁知道他们早就开始了。”
    李白低下脑袋,鼻腔和胸口都闷闷的,他难过极了。所以说初中的杨剪打不过,还落下了旧伤……还有别处吗?一个不老实的弟弟,撞破好事,还要揍人,有很多钱和很多小弟的高杰会只教训他一次吗?
    所以说,杨剪离开了那个村子,却还是没能真正地逃开什么,是不是小孩生来就是要挨打的?会不会全世界都是这样,其他人在长大之前,也是在家里被打个半死,只是不和别人喊疼,那些拉着小孩在街上走的父母也全都是谎,是假装的慈眉善目。
    就比如早上楼道里那个小姑娘,也没看见她的样子,说不定她的脸正肿得老高,在出门放炮之前,还被爸妈摁在地上用扫把抽呢!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李白简直要想不明白了。
    杨剪却没再多说,满不在乎地跨上车座,要他在自己身后坐好。
    又不知道累似的冲了十多分钟,目的地终于到了,不是公园而是一栋粉色的门诊大楼,李白在楼前高仰起头去看,悬在楼顶的红字写着“海淀医院”。好吧,差了两个字,他想。而这医院里也没什么朋友要看望,这会儿挂号的人不算多,两人没排多久,接着杨剪就把李白带到药房跟前要他等着,自己上了楼。
    大约二十分钟后,杨剪拿了张单子下来,钱已经交过了,他显然对这一切流程都很熟练,在窗口前站了站,就拎上了一大袋药品。
    “我姐有哮喘,一直在这医院看,开药也很方便,”他把药和病历一同塞进背包,“最近她不怎么吃药,可能是因为吃完了吧。”
    “你直接问问她不就好了。”
    “我不想问。”
    “那我帮你问。”
    杨剪不说话,似笑非笑地,他拽上李白,出了门诊却没去骑车,而是走去住院楼。都是学生的模样,他们没有引起任何怀疑,直接上楼去了重症病区,肿瘤科,一层都是癌症病人。
    “你要看人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买点水果。”李白小声地说。
    “谁说我要看人的。”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鹌鹑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