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鹌鹑

第14节

    门板木料粗糙,那些倒刺还在皮肤上擦出细细的血道。
    小姑娘慌了,立刻把门又打开,“没事吧?”她想抓李白的手。
    李白立刻把手缩了回去,又退了半步,冲她扬下巴:“你哥到底在不在。”
    “他……早上出去了,平时也不在这边住,”小姑娘态度终于稍微缓和了点,“今天是约好了回家吃饭,他过生日嘛,应该下午两三点钟就回来帮忙做饭了。”
    李白看了眼手表,还有四个多小时。他又瞧了瞧瞪圆眼睛等自己反应的女孩,转身走了。
    把休息日挪到这天用,李白本就扣了五十块钱工资,现在事情没干成,两头跑也不划算,他心生怅然,准备先填饱肚子再随便找个地方睡大觉。东城区这片人生地不熟的,他把纸袋勾在小指上跟自己一块晃悠,走出方家胡同,在路边买了个土豆丝饼夹烤肠,一边啃一边信马由缰地走。
    路过几个胡同口、几堵被大树掩映的高墙,以及一幢朱红的鼓楼,他走到一个大湖旁边,风吹得还挺凉爽,周末被带出来放风的小学生的确吵了点,但李白喜欢那片树阴。他在垃圾桶跟前吃完自己的饼,然后在阴凉下挑了个干净的石墩子坐,周围都是自带小马扎垂钓的大爷,他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膝盖撑着手肘,掌心托着脸,纸袋就夹在怀里,屁股下面十分安全地坐着手机。他很快合上了眼皮,人、车子、喜鹊和水……世界仍在发出千奇百怪的声音,但李白已经飘远了,也不知自己在几时几分睡着。
    后来他是被拍醒的。
    一睁眼,罗平安的大脸怼在面前,摘了墨镜问:“怎么在这儿睡呢?终于无家可归了?”
    李白揉着眼睛看表盘,两点二十三分,他可以走了。一起身才发觉在石头上蜷了这么久,每个关节好像都不太舒服,他腰酸背痛地张望,下午的老四九城有种朦胧质感,光线毛茸茸的,好像新洗出来的胶片,睡眼终于认清方向,他开始原路返回。
    “你哥呢?”罗平安跟了他两步,又问。
    “不知道。”李白随便搪塞。
    “手里拿的什么好玩意儿,”罗平安招呼同行的几个花衬衫在原地扶着自行车等,还是没放过他,“跟狗熊似的抱着。”
    “不知道。”清风拂面,李白哈欠一打就冒出了眼泪,他想杨剪从来不睡午觉果然很明智,每次这个点钟醒来,他都会困得怀疑自己连下午带晚上都失去自理能力。
    “哎,你往哪儿去啊?我捎你一程,回家跟你哥说下回请我吃饭。”
    “不知道。”李白仍这么说,瞅了瞅罗平安新烫的卷毛,在心里同情那个理发师的失败。他在这儿无论说什么都一问三不知的,摆明了拒绝交流,罗平安骂了声,带他的骚包朋友们蹬车走了,李白也乐得清静地走向马路,照着上午的记忆拐了几个弯,回到了方家胡同的那棵榆树下。
    仍是那位圆脸姑娘跑过来开的门,一见李白她就回头吆喝:“哥——找你的!”
    李白没有跨过那道门槛,只是踮着脚往院里瞧,东角支了个棚子,看起来上了年头,但依然把那些茂盛的藤蔓拖得稳当。绿荫里头放着几个铁盆和几堆没摘完的蔬菜,板凳上没有坐人,倒是屋里传来人声,好像在争吵。
    小姑娘急了,又叫了一嗓子才有人应她,听起来像个中年女人:“赵初胎,哪儿都有你,马上高二了,回屋写作业去!”
    也有个人影从黑乎乎的门洞里冒出来,快步朝门口走近。的确是那个赵维宗,穿了件绛紫色圆领短袖,却显得挺清爽。李白之前跟他见过几次,去年天气很冷的时候,还被杨剪带过去送了一回温暖,这温暖的内容具体就是——上门帮人理发,他动剪子,杨剪就在旁边背着手看,说什么“剪断发剪断了牵挂”。
    尤其记得,那会儿的赵维宗像是受到某种巨大打击,整个人形销骨立,有种神经质的敏感。
    现在气色跟精神像是好转回来了,但他上一秒还黑着脸,下一秒就笑得跟朵花儿似的说“你好”,仍然让李白觉得,他的旧伤还没长好。
    “杨遇秋生病了,托我把这个交给你,”李白两手递出纸袋,背台词似的说,“祝你二十一岁生日快乐。”
    赵维宗显得有些惊讶,或者说是为难,他拿着纸袋却没拆开,“谢谢,你回去也替我跟她说声谢谢,心意我领了,”想了想,他又把这袋子还回李白手中,“但这个我不能收。”
    那位赵初胎立刻鼓掌道:“我就知道,哥你真棒!”
    赵维宗看着李白,神情仍然很真诚:“太贵重了,还得麻烦你再把东西拿回去给你姐姐了。”
    李白歪着脑袋,“你不拆开看看?”
    “不用。”
    “那你怎么知道贵重?”
    “不是钱的贵重,”赵维宗说,“是其他层面的,总之我不该收。”
    李白不禁失望,他其实一直在等他拆开,好让自己瞅瞅这颇有点分量的牛皮纸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到时候再跟杨遇秋备给杨剪的那袋礼物的比对一下,看看哪个好。现在看来这也没戏了,李白越发觉得自己今天这五十块扣得不值,正想如上午那般潇洒而去,却见赵维宗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说了句先等一下,然后就端着手机,低头翻看起来。
    “过一阵子有个同学聚会,”他解释道,“杨剪跟我高中不一个班,但一帮人互相都挺熟的,我找下地址,你回去问问你哥有没有时间来看两眼。”
    “好。”李白应道,他果然挪不动步子了。
    “你不是早上买车票去了吗?”赵初胎忽然问,“不是说,明天就动身去青海?”
    “聚会还早着呢,等那时候我估计就回来了,”赵维宗笑了笑,仍然低着头,目不转睛,“我跟妈吵吵你都听见啦。”
    “太远了,哥你钱够吗?我还存了点压岁钱……”
    “小丫头不用操心。”赵维宗还是笑。
    “那你真能找到春水哥哥吗?他还在那儿?是不是找到了你就不会按时回来了。”赵初胎放低声音,这几句问得很小心。
    “谁知道,我就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把他留住了,找不到人的话……也行。”李白把这话听得仔细,也用心观察着面前那人的神情。他看到苦涩。掺杂不甘。春水?孟春水,他也跟着一块想起来了,一个白白净净的高瘦帅哥,总是神游天外的模样,话也不多,跟杨剪是同系同班的同学,但关系好像跟赵维宗更近,几乎每次见面他都看见这两人混在一起,当然,这是从前。他的确很久没见这位“春水”露脸了。
    看来是走了,消失了,难道是从去年秋天开始?最后的行踪出现在青海?说不定是北大物院高材生辍学放羊?好夸张,值得登报纸。反正现在的赵维宗如深秋时那般魂不守舍。
    短短几秒,李白把这些印象碎片拼出了些形状,赵维宗也终于翻到了那条短信,“八月二十三号晚上七点,”他抬眼看向李白,微笑里带些歉意,“西单汉光百货地下一层那个溜冰场,记得跟你哥说,早点把时间空出来。杨剪喜欢溜冰,绝对来。”
    几分钟后,李白又走到来时的胡同口,路过飘香的卷饼摊,看到掌勺的老板换成了老板娘。他被晒得有点蔫,摇了摇手里那袋“烫手山芋”,给杨剪挂了个电话。
    过了十九秒,或是二十,李白数下来,电话接通了。
    上来的第一句话,他就问杨剪:“哥,那个赵维宗,他是同性恋吗?”
    第19章 你情我愿,其他随便
    问出口就开始后悔,太唐突了,有关那个字眼……偏偏还是他自己也特别在意,别人碰都不能碰的。更何况这天下午杨剪没班要上,也没有实验要做,应该正在安安生生地泡图书馆,刚才迟接的那一小会儿八成是因为电话震得突然,他在往馆外跑。李白踢开一颗石子,不清楚自己怎么越是关键时候就越容易犯愣,对自个儿糟糕的行为控制能力更加不抱希望了,却听杨剪似乎没被唬住,只是问他:“怎么突然说这个?”
    于是李白把这天所见所闻的前因后果全都复述了一遍。
    “罗平安也打电话跟我说在后海碰见你了,他还以为碰见了鬼魂,我跟他说你就是撞鬼了,”杨剪稍微停顿一下,又道,“老赵跟他说的那个春水,确实是一对。”
    李白心虚似的立刻“哦”了一声。
    “你早就知道了?”他又屏着气问。
    “从高中吧,”杨剪沉吟道,“好像最开始老赵还找我问该怎么追他?记不清了。”
    “那你肯定很会追人喽,男的女的都会。”
    “都没追过,但我这么说赵维宗肯定不信啊。”
    到此为止,杨剪听起来都没有反感的意思。这不是错觉吧?
    李白忍不住又进了一步:“所以你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歧视他们。”
    “正常的事,歧视就是我不正常了。”
    “同性恋是……很正常的?”
    “无论你恋什么,它总归是种感情,”杨剪说,“所谓感情就是,你情我愿,其他随便。”
    绕在李白头顶的没精打采突然就散了,是烟消云散的程度。公交车站就在前方,他不由得加快步伐。
    “但你还是得帮他们保一下密,”杨剪又补充了一句,“毕竟每个人想法不同。”
    “我绝对不往外说!”李白跳上站台,“但是哥,你把这事儿告诉了我,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对他们戴有色眼镜?”
    杨剪笑了两声:“我就是知道。”
    这通电话一直持续到李白坐上公交走了三站地后。两人经过商议,决定把礼品物归原主,就放在家里的餐桌上,少说点话避免尴尬。杨剪对于姐姐的执着和发小的拒绝似乎早已习惯,也没有多掺和的意思。他们还说好了,到时候的同学聚会杨剪要去,同时带上李白。
    挂断之后,李白把手机抱在腹前,靠上椅背,全身都轻得要飘起来了。他觉得自己就像被一张柔软的躺椅包裹,车窗外徐徐擦过的街景、绵延高大的白杨,全都有了从未见过的如梦境般的美感。从没溜过的冰他可以试一试了,同时,某些虚无缥缈的玄想本该永远放在那儿,最好拿冰冻住,仅供隔层观赏,现如今却仿佛伸手就能碰到了——
    杨剪,和他的距离,是不是比先前想的要近上很多?这真的不是梦啊。
    人原来是可以这么开心的。
    半个月后的八月二十三,那十来个补课的学生愉快地迎来了一天的休息,李白也在傍晚热闹的公主坟地铁口等到了杨剪。等他们再从一号线的西单地下通道钻出来,重新呼吸回没有太浓人味儿的新鲜空气,太阳已经陷进长安街尽头,看不见轮廓,只留几抹余晖。
    七点四十六,他们还是来迟了。
    找到溜冰场已经八点出头,杨剪以前应该来过,抄近道抄得轻车熟路,却还是拗不过暑假末商圈四处拥堵的人群。李白是头一回见识这种场所,偌大一个仿真冰场,嬉笑人群就像按轨滑行其上的棋子,虽不是真的冰冻,李白从远处靠近,还是觉得自己感受到了凉意。而在此处溜冰也并非唯一的娱乐,边上有一家小型练歌房,场地围栏外就是方形玻璃桌和沙发椅,人们林林总总地坐着,喝冰场咖啡厅做出的色彩斑斓的饮料,吃纸盒装着的小吃。
    那群老同学就是其中的一桌——是四张桌子拼出来的一张长的,食物已经从中心摆到了桌沿,围坐的至少有二十多个人,分成几撮聊得正欢,一见两人走近,就全都把脑袋转了过来。
    “哟,这是稀客啊!”一个身穿红polo衫的寸头拍手道,“老赵你还真把剪哥邀来了?”
    “还以为二郎真君今天鸽了呢,”赵维宗坐在靠里的位置,放下手里的水煮毛豆,“您就不能准时一回?”
    他的声音被音乐和人群的嘈杂夹着,听来有些失真。这边没有专门的照明,李白瞧过去,就着冰场纷乱的彩光看他的脸,半个月没见,他好像瘦了,并且肤色变得挺黑。看来他这是从昆仑风吹日晒一圈回来了,却仍然是孤身一个,他旁边坐的两个人,都不是孟春水。
    杨剪则打着哈哈拍过几只朝他抬起来的手,挑了两张连着的空椅,并不打算对自己的迟到做出解释,他坐上左边那张,“这是我弟弟,”他又把李白拉了过来,“还未成年啊,你们别灌他酒。”
    “懂,都懂!”一个穿跨栏背心的大块头带头比起ok,“剪哥家属就是咱的大熊猫!”
    “一级保护动物!”几个男生跟着拍手吆喝,李白心想,原来已经有人喝醉了。
    杨剪哈哈大笑,随手拿了个空杯,冰块也不搁,倒满啤酒一口气全干了,接着又杯口朝下地甩了甩,“迟到自罚,”他抬眼往人脸上扫,“别磕碜我了?”
    桌上立马就炸了,包括几个女生在内,每人都开始喝自己的第二轮酒,瓶盖一个接一个往地上蹦,杯子一满,老同学的话匣子也打开,而李白端着那杯杨剪挑给他的果味饮料,完全不适应这种场合。他又把椅子往左边挪了挪,直到再靠近就要挤到杨剪椅腿儿的地步,转过脸四处地看。还好柱子上有个电视能供他安放目光,转播的是奥运会,雅典时间正值下午,几个运动员蹲在池边的起跳踏板上,一声枪响就把自己射到水里,鱼一样顶开水波,李白看得津津有味,总觉得泳道对面有人在拿透明的绳拉着他们。
    也想起小时候,自己每年夏天都爱偷跑去河里贪凉,那条河段离入海口已经很近了,有时候水流湍急得很,他又只会狗刨,还常常鸵鸟似的把脸埋进河水,妄图就此消失,居然哪次也没死在里面。
    这让李白看得更入迷了些。
    然而,游泳比赛的缺点就是进程太快,优美泳姿还没看多少,这场就结束了,新的一波运动员上场,又开始挨个给镜头,附上一大堆介绍情况的表格和小字。到底谁拿金牌,李白完全不关心,他憋不住了,戳戳杨剪的侧腰,引得那人转身看他。
    “这是什么饮料?”李白指向手里盛着浅红的玻璃杯,“苦苦的,又有点甜,有点酸!”
    周遭太吵,杨剪偏头挨在他嘴边听,听完帮他插了支吸管:“西柚汁儿混雪碧,我尝过,没毒。”
    说完就又把身子转回去,投入老同学的追忆和胡侃。李白盯着他的压在后领上的碎发,出了会儿神,他觉得杨剪会这么说,必然是因为也喝上头了。然后他继续看起第二轮自由泳比赛,慢慢地抿那杯怪味水,鼻尖顶着塑料管,他喝上一口就转一下杯子,直到整圈杯沿都抿过一遍。
    小半杯下去,体育健儿们又上岸了,公布排名之前有漫长的广告。
    李白瞟了眼急支糖浆的猎豹,又戳戳杨剪:“我想吃那个。”
    杨剪还是那样挨在他嘴边聆听,顺着他的手指眯起眼瞧:“哪个?”
    “像鸡腿的那个。棕色的。”李白拿指尖画了个圈。
    “那是牛角面包。”杨剪起身越过半边桌面,帮他拿了一个胖的,接着又回去猜拳了。
    李白继续看他的后脑勺,这回更入神了,挪不开眼睛,大口啃完那只蓬松的起酥面包,很香很软,嚼起来还有回甘,和西柚一样是他第一次尝试的洋气味道。但还是不满足,越吃也饿,究其原因,大约是因为这美味只有拳头大小,但李白情愿把这归咎于杨剪被一群男的女的围着,轻而易举成为这桌上的焦点,却老是不回头看他几眼。
    他站起来,也那样越过半边桌面拿了一个牛角包,杨剪居然连注意都没注意到。
    于是李白坐回去,第三次戳了杨剪的腰。
    “您请吩咐。”杨剪说着又转回身。
    “给你。”李白眨眨眼睛,把面包往他嘴边递。
    杨剪静了一下,像是凝住神,要把李白看个仔细。几秒过去,他忽然笑了,张开嘴,缓缓咬住那只面包尖尖的尾巴。
    他的目光仍然全神贯注地放在李白脸上。
    牙齿的硬,嘴唇的软,碰了一下李白的指尖。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鹌鹑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