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鹌鹑

第50节

    车门合上之前,他突然拉住杨剪的袖口。
    很少在那人脸上看到这种猝不及防的表情,大概是由于差点把他手腕夹住,杨剪的眼角都跳起来了,“你干什么!”
    “你坐前面,还是后面。”李白迎上他的瞪视,凭空冒起好大一股子倔劲儿,从袖子攥到手臂,攥得指尖发白。
    “……”杨剪拍了拍他的手背,“后面。我坐后面。”安抚似的说着,他终于把那五根指头从自己小臂捋下,也如约绕过车尾,坐在李白旁边。
    奇怪的是这跟分开坐区别也不大,一路上杨剪看手机看窗外闭目养神,李白咬指甲咬溃疡咬自己的唇环,他们谁都没有说几句话,就这么堵车堵到天黑,回到地下二层的那间小屋。
    水已经清干净了,李白拉开吊灯,惊讶地发觉裸露在外的石灰地面大部分都恢复了干燥的浅色,杨剪居然买了台家用烘干机,开最小档,正窝在沙发拐角处嗡嗡工作着。
    门后那根千疮百孔的水管似乎也做了一些改造,整齐地缠上了姜黄色的防水胶带,龙头目前也不再漏水了,听不见大颗水珠砸在接水桶底的砰咚声。
    “你都修好了。”李白呆呆堵在门口。
    杨剪几乎是把他搬开的,还得注意他的伤口,搬得小心翼翼,把人在沙发尾上放好,又开始往屋里搬行李,两大包丢在地上,中间夹了个撑饱了的塑料袋,“能暂时多坚持一会儿,”合起房门,他抽出纸巾擦鼻子,“你这屋电路排线也有问题,要改得把墙敲开,早点换个安全地方住吧。”
    李白把自己包里没喝过的矿泉水递了过去。不知道在西南的湿润气候里是怎样,至少回了北京之后,杨剪的老毛病显然又犯了,鼻血不至于往外流,但一擦总是有。李白瞧着他把那团沾红的纸扔进纸篓,也拧开瓶盖喝水,这才开始拆自己的行李,“晚上想吃什么?我叫个棒约翰?”
    “你能吃棒约翰吗?”杨剪笑。
    “蘑菇汤应该是可以的吧,”李白也笑了笑,把塞在上层的药一样样地拿出来,排在自己膝边,“或者叫宏状元,他们的电话我都有。”
    “我要去趟外地,”杨剪还是站在那儿,他的包也还是待在门口,原封不动地抵在脚边,“月底就出发了。”
    “月底?”李白蓦地抬起眼帘。
    “嗯。”杨剪目光不动,似乎一直这样放在他身上。
    “什么时候回来?”
    “国庆节后。”
    “哦……”李白又垂下脑袋,“今天晚上——”
    “房子我租好了。”杨剪打断他。
    “在平安里?”李白是有点受惊的模样。
    “对,”杨剪说,“赵登禹路上,离程砚秋故居不远。”
    “那得多少钱一个月!”
    “很旧,”杨剪却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我得在走之前修一下。”
    “那你抓紧时间去吧,”李白顿了顿,用胳膊拢了拢那些药瓶药盒,像是要把它们藏起来似的,“我这边也没什么问题了,线都在医院拆好了,过段时间再回去复查一下就行。钱我也有剩的,别耽误你的事。”
    杨剪仍然那么全神贯注地望着他,衬衫的褶皱盛着浅浅的光影,独有目光很深很深,在并不特殊的某一秒,他拎起包,推开了门,“走了。”
    “等等,我——”
    杨剪停步,却没转头。
    “我能……我刚才就想说,要提前祝你生日快乐了,本来想今晚留你下来我们明天去趟王府井或者燕莎商城,但你找到房子就不要在这儿挤了吧,而且现在好像,也太早了点,今天才九月十一号吧不对十二号,”李白的目光从他的侧脸滑到地面,那儿有一粒固定在水泥里的砂石,“你到时候不在北京,能把地址发给我吗?我给你寄礼物。”
    没有听到回声,杨剪踏出房间,隔着一扇劣质的门板,他的脚步远了。
    李白手肘撑着膝盖,捂住低垂的脸,一动不动地待了好久。到后来他两条腿都盘麻了,上腹的刀口痒得出奇,几瓶药也滚到地上,他还在恍恍惚惚地想同一个问题——怎么了?
    到底怎么了。
    上个月的这个时候,他还跟着杨剪在湿漉漉的山林间游荡,时不时疼得直不起腰,像要把对方吃了那样接吻;现在,他拥有回了一颗基本健康的肝脏,分别却变得那么简洁且礼貌,形同陌路似乎也只是一句“拜拜”的事。
    哦,对,可能问题就出在这里,事情早已在缓慢发生了,从他被医生从死亡名下开除,杨剪就离他越来越远。
    因为他本身就是以那个沉甸甸的“死”字为借口,不由分说地溜回杨剪身边的啊。
    李白终于想通这个简单的因果,包括这么多天以来自己隐隐作怕的到底是什么。其实没什么好遗憾的,也没什么好猝不及防,当前的问题解决了,就总是难以再避开过去,而一旦涉及过去……只要记忆一天不丧失,他似乎就没法好好地面对挂满了一身记忆的人。
    十月又快到了,十月,北京的十月。十月是他一年一度的门槛,是断掉的血管,是箍在轨道上的闭环,地球转过去,好像都要卡上一下,卡在某个晴空万里的白昼,让人恐惧永恒。今年的十月,很特殊吗?杨剪变成二十九岁了,杨遇秋快死了五年。
    他得快跑吧。
    那么,在教室门口和座椅缝间偷看几眼就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了吗。
    连问问杨剪离京是要去哪儿都不敢?
    李白不想回答自己。他厌倦了提问。每一个问号点出的都是他的有碍观瞻,他的懦弱。掏出毛巾牙刷,在电脑和杂志底下,他又翻出了自己放钱的牛皮纸信封,用皮筋捆着的钞票还剩几沓,方昭质确实是医者仁心,同种药效,有国产的就绝不给他开那些贵价进口药,帮他省下来不少钱,开支大头都花在手术上了。
    钱袋底部还压了几个小密封袋,是注射器的针头,李白从药车上偷偷拿的。和钱藏在一起是因为这是杨剪最不可能翻的地方,哪怕杨剪帮他收拾行李。
    他觉得这肯定比刀片好用,也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
    然而又出了错。那么细小的金属,染红了,仿佛都磨钝了,还是给不了他任何明显感觉。生过这一场病之后他对痛觉的敏感度似乎又降低了一层。不会疼,不会痛,没意思!一点意思也没有!李白把它扔了,空空的垃圾桶里只有这针头跟那团带着血斑的纸并排躺着。
    他又下地蹲在水龙头前,捧着砸手的自来水柱,冷冰冰地洗了把脸。接着用力拧回把手,这管子确实不再往外滋水,然而还是断不干净,关阀后余下的那一点水连串儿往下滴,啪嗒啪嗒的,接着是啪嗒,再接着,啪,嗒,它慢下来了,停住了,只剩管口嵌的那一小滴,拥有不了足以下坠的重量,被张力死死勒着,与桶里的水面相顾无言。
    李白看到困在那滴水里的一只细菌。
    他相信自己能看到。
    正如他看着自己。
    假如他方才问的是:“我能一起去吗?”
    假如他不等杨剪的选择,而是去纠正——不是朋友,我宁愿和你相互憎恨,再也不见,也不要当你的朋友。
    杨剪会不会也在等他?至少有那么几个刹那,杨剪也是不舍的?是没那么“随便”的。
    没有等到岂不是就受伤了。
    李白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开始后悔。
    然而退缩的也是他自己。李白习惯了,是不是也该接受?脑子出了问题就是出了问题,他吃很多药,看很多据说对它有益的书和电影,学着里面的人那样微笑,交谈,对着日出蹦蹦跳跳,高抬腿跑,像个推销员那样给自己打气……至少在其他人面前他以为自己这颗脑子已经好了,其实它仍然是坏的,仍是他的宿敌,它不会按一个正常人的方式做决定。
    它就只会后悔。
    李白哭得头昏脑胀。
    那就不要挣扎了吧。他倒回沙发,鼻梁紧贴布料,嗅闻那股陈旧的闷味儿,像是把头埋进大堆的旧衣服里,让他想起躲在杨剪衣柜里的感觉。他不知道那夜自己有没有睡,后来的几夜也不清楚,但白天和黑夜还是分得清,林林总总的药他全都严格按照时间表吃,饭前饭后服药的问题基本上靠祝炎棠送的维生素麦片解决。
    方昭质用药不仅省钱,还很谨慎,什么都怕过量,每种都恨不得按照日子严格算出片数给他开。大约又过去了一周,李白果真把所有药片都在同一天吃完,他回到医院复查,方昭质掸了掸雪白的报告单子,一脸严肃地告诉他说,不需要再买新药了。
    以后不要再抽烟喝酒了,这话说得更严肃,学学我们医生吧,大多数都不去找死。
    李白笑起来,笑得又好看又充满十足的底气,和他说,我已经戒了。
    这是实话,然而做起来远不如说得轻巧。酒倒还好,就是烟,随便走在街头上能找家报刊亭买,李白已经买了好几包南京好几只塑料打火机了——买下来再如梦初醒地丢掉。反正也不值多少钱,他还吃得起饭,还能这么无所事事地晃悠一阵子。至少半个月是够了。在使用廉价的方法消磨时间方面,李白发现自己是大师水平,他在麦当劳打瞌睡,在肯德基看盗墓,他也跑去网吧下载,再抱着笔记本在地铁二号线上一圈圈地转,开着静音,一口气把上半年工作忙欠下来的番剧都补完了。
    他去天坛公园跟人晨练,提溜着糖油饼学打太极。
    他在西单的地下通道碰上一个拉二胡的瞎老头,来回只有《二泉映月》《葬花吟》那么几首曲子,他就蹲在一边看了一整个下午,最终确认,这人是真的瞎。
    他在街边受人蛊惑,花两千块钱报了个打折班,想着这样可以督促自己不碰酒精。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坐大巴去八达岭的驾校学车,嚼着口香糖挨挨骂晒晒太阳,晒掉自己的霉斑,这感觉好像也不错。有一次下课,中午太阳很好,李白还顺着旅游地图找到附近的大觉寺,拜了佛,烧了香,给杨遇秋请了盏长明灯。
    工作日游客很少,那些种在别院的古银杏都变了颜色,簇亮得就像停了一树扇翅的黄蝶,站在树下,会觉得天空刺眼。
    他捡起一片叶子夹进,还在离开前抽了张无字签,他问大师,我以后会破戒吗?我有戒吗?我戒好多东西。我在浪费时间吗?我就是在浪费时间。简直是自问自答。大师微微合起慈悲的眼,却和他说“如露亦如电”。
    如梦幻泡影。
    他每天都想一想杨剪。
    他就是不想回家,最多想想那张沙发罢了。
    在杨剪在那房间出现过之后,他就开始害怕单独待在里面了。
    杨剪生日当天,李白在零点零一分发去祝福:生日快乐!希望你天天快乐。
    早就编辑好了,没能在整点发出是因为删到只剩这一句需要一些时间。还是破了戒。
    六个多小时之后,杨剪回复:谢谢,你也是。
    杨剪生日的第二天是中秋,李白又努力抛下所有疑虑,在刚入夜时发过去一条:北京下雨,没月亮。你看到月亮了吗?
    这回并没有收到回复。
    只是次日,杨剪多年落灰的博客突然启用了一下,李白收到邮件提醒,登陆去看,杨剪只挂出了一张图片,画面里是一片日出的大海。
    两片近岸的沙洲,七八艘渔船,静谧扑面而出,冲得李白茫然失措。
    世界上海域那么广,这是东海?渤海?孟加拉湾?好望角?
    杨剪去海边做什么?
    问题太多了,超过了三个,李白选择沉默。驾照还没考下来,他跟教练请了长假,准备开始工作了。
    他去天津的一处车展给人做了三天的造型师,每天和上百个车模打交道,看那些性感暴露的衣着,夹卷发棒的时候总有白花花的肢体在他眼下晃动,还有人问他“李老师晚上有没有时间”,弄得他有点想吐。后来又顺道跑去河北农村给人弄了两场婚礼,赶在十月四号,他还是回到了北京。
    给自己理了发,李白熬到半夜从地下室钻出来,拎着上个月就买好的纸钱,找了个十字路口画了个圈,慢慢地烧干净。
    这是他这五年来每年都会做的事。
    裹了一身烟灰味儿,李白又有点想抽烟了,他回到自己的犄角旮旯,蹲在沙发上吃喜糖转移注意力,有牙套碍事,他吃得很慢,人家热心赠送的两大兜子眼看着就要吃到地老天荒。平时舍不得戴的几盒耳饰,还有新买的一件衣裳铺在他旁边,陪着他坐,他又给杨剪发了条短信:你回北京了吗?
    杨剪这次倒是回复得迅速:回了。
    李白打字打得磕磕绊绊:今天见一面吧。
    又连忙补充:礼物。
    杨剪说:不好意思,我有点事。
    李白按灭屏幕,眼前又是黑漆漆的了,连扇窗户都没有,这是绝对的黑,那根被杨剪修嘚服帖的水管也又开始滴水了。李白默默听了一会儿,回道:那以后再说吧。
    他觉得自己未免有些太好笑了,竟然在刚刚中了邪似的一意孤行,认为杨剪在这样的日子里单独一人待着,会难过。
    难道需要人陪吗?
    难道是他吗?
    杨剪跑去山里待着,浪费了“如露亦如电”的五年,不就是不想看见他吗?现在他暂时不会死了,那杨剪当然也就不会想杀他,也不会想救他了。
    李白不准备再继续想这件事,想太多,就难免溢出来,变成某些不合时宜的短信,惹得两个人都不舒服。他真的做好了就此打住的打算,可他偏偏在那天没活儿可干,在群里下番剧的时候,网速干不了别的,于是闲得无聊翻起了好友列表。灯灯已经很久没有和他联系了,除了工作邀约,聊天记录最靠上的还是方昭质的头像。
    偏偏他还点了进去,看见那人签名写着“专业相关资料看我空间”的个人主页。
    偏偏第一条不是什么资料,而是一张照片,这人机器人似的账号破天荒发了条日常动态,是在医院的办公桌上拍摄的,几沓病历上面摆着长形门票,“2012中国平安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北京中赫国安vs山东鲁能泰山”。
    门票有两张。
    方昭质配文说:今天不加班。
    居然还发了个笑脸,发送时间是两小时前,现在是下午六点一刻,开场时间是七点半。
    李白即刻出发,赶往工体。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鹌鹑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