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妻福星高照

第19节

    老太太失笑:“确实很多。”她当时会想着去衡州府住,也是因为跟二儿媳关系好。只是谁知道后来会出了那样的事。真相大白后,冯氏曾经把宋祯祯要过去过,大冬日里的,她居然让人把孩子身上衣裳全都扒了给她浇冰水。
    到底是养了六年的孩子,老太太忍不住与儿媳吵起来,这一来便落下仇恨了。宋祯祯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病好后把这一段给忘了。可老太太却一直忘不了冯氏当时的眼神。
    她知道宋师竹近来对冯氏印象极好,也没打算不让他们亲近,只是对宋师竹语重心长道:“你二婶虽然喜欢你,可有些话,你能和祖母这么聊,却不能和她照直说。没有血脉牵连着,一不小心就会招仇。”
    这句话,老太太太有亲身体会了。
    当时她觉得宋祯祯的存在已经破坏了二房的家庭关系,就想把孩子送走,冯氏却跟她说,这个孩子除了死就是死,绝出不了衡州府。
    她威胁她说宋文朔是衡州府同知,只要她上报衙门说孩子丢了,城门一关,孩子无论在哪个角落都找得到。到时候把家里矛盾大白天下,宋文朔在官场上就丢尽面子了。
    老太太当时听到这些话时,真是差点一口气提不上来,这个世道就没有哪个儿媳敢和婆婆这么说话的,她思来想去,实在不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假,也不敢冒险让人带走孩子,便把她一直养在院子里。
    她自认对冯氏的性情还是了解的,像火一样,一发起怒来就要把周围的东西全给烧尽了,再加上她身边的几个嬷嬷一直心怀歹意,坏水冒了一大堆,就连她院子里也敢让人伸手进来。
    冯氏把那些下人当成眼珠子一样,老太太不愿与儿媳再生矛盾,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宋祯祯也不会是这样畏怯的性情。
    她叹了一声,对着在眼前的孙女循循告诫道:“以后你嫁了,记着别轻易和婆婆发生矛盾。母子间没有隔夜仇,婆媳就不一定了。”她知道宋师竹想要做什么,可她这边愿意下梯子,也得冯氏那边想要伸出手才行。
    老太太这些真的是肺腑之言了。宋师竹靠在她身上,蹭着她的肩膀,心中有些酸酸软软的。
    祖孙俩就这样肩并肩一直靠坐着。
    老太太和孙女唠叨了许多话,心情也好多了。她这么大把年纪,早就明白了凡事没有两头好的道理。儿媳妇原谅不原谅她不重要,她只希望那个孩子不在宋家后,冯氏的心情能真的疏朗起来。
    宋师竹没想过二婶以前居然做出这些事,她叹了一声,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过她今日也就是想要老太太把心事说出来,能好受一些,这些陈年旧疴指望着能立刻冰消雪融是不可能的。这时螺狮突然来传话,说是堂二少爷在她书房里等着,似是有事找她。
    老太太便拍了拍她的手,笑着道:“这个家如今是你在当着,赶紧去干活。”
    宋师竹答应了一声,站起来了。老太太看她的背影,突然觉得她先前这些年做的也不是太失败,至少大孙女就从不觉得她做错了。
    宋师竹一回到自个屋里,就瞧见宋二郎在屋里心事重重地不断踱步。宋二郎一看到堂妹过来,就松了一口气:“我在这里等你许久了,你怎么才回来?”
    宋二郎语气熟稔,又把刚才放在桌子上的一个暖笼打开,拿出一个托盘,亲热道:“这是我娘方才才出笼的点心,她说堂妹最爱这一口。我便抢了下人的活计给你送来了。竹姐儿赶紧看看合不合胃口?”
    宋师竹:“……”因着刚刚才听说了二婶做过的事,宋师竹见着宋二郎时心情有些复杂。不过她倒是没想到宋二郎会突然过来找她。二房的人里,宋师竹一向跟外冷内热的二婶最熟,跟三个堂兄弟一直君子之交淡如水。
    宋师竹在托盘里选了一块,拿起来慢慢吃着,一脸沉思。宋二郎见她用了点心,桃花眼里才露出一抹轻松的笑意。
    他确实有事情找堂妹帮忙。
    宋师竹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听堂兄说事,极想出去看看最近家里的桃花是不是开得太盛了。
    宋二郎也是硬着头皮才在堂妹面前说出这些事,他在县里不熟,也不知道轻易得罪张家会不会给大伯惹麻烦,所以才不得不在堂妹面前坦白的。
    这些事又不好让他娘知道,冯氏在这上头对他们的管教十分严厉,要是让她知道他在外头招惹了张家的姑娘,一定饶不了他。
    宋师竹糕点吃完了,也听明白整件事了。
    她觉得十分黑线,张知县那个婚事屡次不顺十分恨嫁的闺女,居然看上她二堂兄了。说起来,宋二郎确实长得不错,二房三个孩子中,大堂兄相貌酷似二叔,二堂兄却长得最像冯氏,清隽俊雅,脸上时常带着一抹温和的笑容,还有一双会说话的桃花眼,看着就十分招人。
    不过这会儿,宋师竹看着宋二郎一脸无奈地从袖袋里掏出一方手帕还有几件耳饰,却觉得他那抹笑跟吃了黄莲一般。
    鉴于堂兄已经很糟心了,宋师竹便很善良地收回眼神,又看了眼桌上的东西,觉得张姑娘还是有些脑子的,这些饰物都是崭新崭新的,就算想要说她一句私相授受,都找不出问题来。
    宋二郎无可奈何道:“就是你让我送柏哥儿去书院那一回,才遇上她的。”他回程时正好碰见张家马车在雪地里坏了,知道车里坐着一个姑娘,就把车让了出去,当时他带着车夫,两人骑马回了县里。本来还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没想到张家人上门还马车时,他才知道自己办了一件极大的大坏事。
    二房得有十多年没回县里了,宋二郎着实不知道救的是知县家的姑娘。
    张姑娘先前几回借着救命之恩送东西时,宋二郎十分庆幸当时他留了个心眼,让人还马车时留的是小厮的名字,不然这件事门房早就通告他娘了。
    不过要是张姑娘继续这么下去,离他爹娘知道的时间也不远了。
    他知道宋师竹最近忙,可县里他相熟的能够信任的姑娘,除了堂妹就没有别人,而且宋师竹之前使唤起他来也没有客气,柏哥儿说他姐想找他跑腿,他还不是直接就答应下来了。
    宋师竹喝了一口茶水,看着一脸懊恼的宋二郎,又清了清喉咙。
    她还记得她半个月前去张家赴宴,张姑娘用碎瓷片弄伤她的手后一脸倒打一耙的凶巴巴,当时张太太虽然给了不少赔礼,可她的伤口还是过了几日才好起来的。
    说起来,她在张家的三回血光之灾,其中得有两回是张姑娘引起的。没想到这个姑娘居然会看上她堂兄了。
    他们家真的是八字犯冲。要是在她爹谋划要打趴张家时,两家真的结亲,麻烦就大了。
    宋师竹吃完点心后,拍了拍手道:“堂兄想让我做什么?”她问出这句话时,突然心中一动,有种极为强烈的预感,总觉得自己参与这件事,会经历第四回血光之灾,最后几个字眼就有些迟疑了。
    宋二郎却容不得她犹豫,很快道:“你们姑娘家总是比较好说话的,你帮我把东西还给她,跟她说,这么做于礼不合,以后别干这种事了。”他想了想,又道,“你帮我办好这件事,我用我在书院遇见未来堂妹夫的事与你交换。”
    宋师竹:“……”她听着宋二郎一脸感叹道,“我担保,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第25章 锦绣楼(改错字)
    宋二郎那一脸的感叹,简直都让宋师竹好奇起来了。
    不过她摸了摸胸口,那一股不祥的预感还是让她打消了去跟张姑娘打交道的念头。
    她在宋二郎期待的目光中,伸出还带着浅浅疤痕的手指,默默道:“这就是我上一回见着张姑娘时带回家的礼物……”
    承认自己怕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了证明她不是不厚道不想帮忙,宋师竹还把自己两回折戟在张姑娘手上的事都说出来了,一点都不怕在堂兄面前丢脸。
    宋二郎听她说完后,倒是没有继续求他帮忙,堂妹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他再说下去就是强人所难了。他头疼的是那姑娘送了几回礼物后见他没有回应,居然传话说想要约他见面。
    现在县里的姑娘们都是这么彪悍的吗?
    衡州府靠近南部,那边的姑娘多是温婉如水的性子,宋二郎平日念书之余,也会与同窗讨论一些风流趣话,一直觉得姑娘们都是秀丽可爱的,没想到还会有张姑娘这样的类型。
    宋师竹想了想,总觉得应该是朝廷要选秀的事传出来了,张姑娘急了。
    张知县先前悠哉悠哉的,许是不知道选秀的事,不过如今就不一定了。族内女眷动作迅速,就宋师竹听到的,已经有好几桩亲事被订下。李氏这几日吃酒席吃的,脸上都圆了不少。
    约莫消息就是这样传出去的。说起来宋师竹还是很骄傲的,宋氏族里当官的子弟占约两成有余,虽然都是小官,耐不住人多力量大,有些事就能提早知道。
    宋二郎听宋师竹说这些有种头皮发麻之感,他的眉头蹙着一抹忧虑道:“那她也不能逮着个男子就往上凑啊!这要是传了出去,我八张嘴都说不清了。”
    宋二郎真的觉得冤枉,任谁在雪地里见着一个姑娘落难都会出手相助,没想到这样就被赖上了。
    宋师竹叫他说的,也觉得张家要是使阴招坏了宋二郎的名声,他这张家女婿不当也不成了。
    这种事,虽然吃亏的是姑娘,可大家都信奉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要是被沾上了,小伙子就算清白得跟雪一样,也不会有人信他真无辜。
    要是宋二郎目前有亲事在身还说,可据她所知,二婶似乎打着待价而沽的念头,想要让几个儿子功名更上一层后再结亲。
    不过……虽然理由很多,宋师竹还是不大想自己奉献,她脑瓜子转了转,给宋二郎出了一个馊主意。
    因着事情有些污秽,宋师竹尽力用最轻描淡写的语言说了一遍。
    张知县在县里有一个姘头,县里目前为止最大的一座酒楼就是她开的,老板娘为人十分泼辣,听说张知县到哪里赴任,她就跟着到哪里开酒楼,张太太和张姑娘都把她恨死了。可惜他们一家子都要靠着张知县才能有如今的地位,也不敢随便上门砸场子。
    宋师竹给宋二郎出的主意,就是让他多去酒楼坐坐,张姑娘曾经放言,说是只要去过锦绣楼吃饭的,谁都别想跟她再搭上一句话。
    宋师竹撺掇宋二郎:“酒楼开门做生意,三教九流的人都能进去消费,二哥只要多去酒楼几趟就好了。”张姑娘膈应之下,许就放过她堂兄了。听堂兄说的,也就一面之缘,要是破坏了她心中的美好印象,许是宋二郎就不用被缠着了。
    宋二郎沉吟片刻,端着脸色道:“我来县里这么久,和族内叔伯兄弟们都没有好好畅谈过,明儿我就让人去锦绣楼订几桌酒席,宴请大伙儿。”
    那个姑娘出身知县家,张知县是大伯的上官,轻不得重不得。宋二郎还真怕她继续纠缠下去,他从现在开始到回衡州府前都得呆在府里保平安了。既如此,还不如一次便解决了。
    想明白这些,宋二郎立时就松了一口气。不过他这口气才呼出一半,就被噎住了。宋师竹理直气壮道:“为了保险,我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我娘说一声,放心吧,我会让我娘不跟二叔二婶告状的。”
    看着宋二郎对着她那一言难尽的眼神,宋师竹觉得,二哥肯定是在心里骂她“妈宝”。
    他的目光表达出来的就是那个意思,宋师竹一点都不在意,只要是和张家沾染上的事,都是大事,都得让宋文胜和李氏知道。那种小辈私底下闹出事端、连累大人要费力收拾烂摊子的事,在她看来都是瞎胡闹。
    宋师竹要不是有这样的行事准则,宋文胜和李氏也不能那么信任她。
    宋二郎呵呵笑道:“堂妹还真是听大伯娘的话……”
    他要是想让长辈知道这件事,就不会单独找上宋师竹了。
    不过话都说到这里了,宋二郎也觉得这些事有个长辈看着,他比较放心,就隐晦地点点头,表示同意。
    接着宋二郎就听到堂妹两眼放光道:“二哥都想请大家吃饭了,不如在隔壁的一品轩也给我订一桌。”
    锦绣楼的席面一桌最少五两银子起步,大厨的手艺还是很好的。不过宋师竹膈应老板娘的品行,觉得还是要到隔壁一品轩吃饭。
    宋师竹的竹竿敲得利索,宋二郎答应得也爽快。他私房钱还是很不少的,能解决这个麻烦,还多亏了宋师竹的小道消息。
    话说完了,宋二郎见没什么事,就想要离开了。临走时,却发现衣袖被两根纤长如青葱的手指扯住了。
    宋师竹看着他,语气飘忽道:“二哥是不是忘了什么事了……”
    忘了什么?
    宋二郎想了一下,才记起来了。他清了下喉咙,好笑道:“我还没跟你说我在书院的事。”
    许是宋师竹对未婚夫的事十分感兴趣,宋二郎才察觉到,眼前的堂妹看着面嫩,也是个将要出嫁的姑娘了。
    还没出嫁,就对心上人这般在意可不好。宋二郎摇了摇头,一边说一边想着。
    无独有偶,封恒也正在想着这件事。学舍安静,他将袖子挽好,又拿起墨锭研磨墨水。冬日的阳光照在书案上,显出几分静谧。
    他已经回书院住了两日,先前因着外出游学,封恒跟书院请了一年假,如今回来就是来考试的。
    周山长治学严谨,前年因为他考中案首后,整个人的状态实在不行,形貌肥肿,又心事重重,周山长才勉强批了他的申请。
    不过两人有言在先,要是不能保证优等,以后要是想像去年一般长时间请假,就绝无可能了。
    封恒在外头一年,只觉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与在书院学习各有千秋,不大想以后几年就这样继续呆在书院里。
    在外头风光明媚,心情晴好,就连对着路上风沙他都觉得极有兴致。
    为了不想以后被困在书院,他前两日便回来准备了。当时碰见小舅子回来,他便顺嘴跟陪在一旁的宋二郎说了自己午后要考试的事。
    没想到堂大舅子闲来无事,也提出要见识一下丰华书院教学水平的要求,居然陪着他将下午的乐射书御都考了一遍。
    两人年纪家世差别不大,封恒心中也有一股不服输的念头。
    乐器、射箭和骑射,两人各有千秋,有些封恒甚至还胜了一筹。只在书法上,他一年没有练习,夫子对比了一下两人的笔墨,勉强给了他一个甲等,可他却知道自己在这上头输给了宋二郎。
    封恒看着一砚浓墨,铺开一张白纸,打算好好练练,读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落下了一年,就得勤学勤练才能将退步弥补回来。
    宋二郎说起那几场考试,也有些感叹。
    要知道,他们兄弟两个都是上上届的禀生,宋文朔自己便是进士,衡州府的学风也比丰华县要浓。因着从小冯氏对他们的功课十分看重,他们两兄弟在衡州官学里,成绩也是佼佼者,可宋二郎除了书法外,其他三样都被堂妹的这个未婚夫比了下去。
    虽然最后打了个平手,但也值得他拿出来说一说了。
    宋师竹听得津津有味。未婚夫成绩好,总是不错的。
    先前宋师柏说,封恒入学三年,年年考试都是优等,每年都能得到书院提供的二十两白银奖励,还有官府提供的五两花红。
    她当时听着就觉得封恒念书一定很好。可丰华书院按功名分年级教学,宋师柏和封恒不是同个班的,有些事情虽有耳闻,却没有宋二郎亲眼目睹说得这么清楚。
    宋师竹听得十分高兴。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我妻福星高照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