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种田文之女配人生

第11节

    余家几房之前没分家,所以不用人情往来,可如今分了家,赵氏又生了儿子,张氏肯定也要表示一番的,于是问起,“,二哥,娃儿的洗三还做吗?”
    余老二摇头,张氏从钱盒子里拿了十个大子给余老三,“我们怕是不回去过年了,这钱就当是我给小侄子的。”余老二接下了,余娟才笑眯眯的拉着他爹走了,走在路上她便道:“我看不如让三婶教我做锅贴,我也去卖,我看她们生意倒是很好。”
    “这哪成?你三婶是因为她们家以前就是靠这个讨生活的,以前你奶让她去挣钱养余奉,她都不去,更何况是教你?”
    余娟听了有几分不满。
    “那咱们等会儿要来三叔他们那儿吃饭吗?”余娟也想知道她们住的怎么样?
    余老二一向忠厚老实,并不想占兄弟的便宜,他道:“我们还是回去吧!等开年我去求吴大地主看能不能佃几亩田种。”对于庄稼人来说粮食还是最重要的。
    第19章
    余松去了三天,等第三天终于回来了,他用大包袱进了很多货回来。比如俏皮的糖人,或者红头绳,还有针头线脑的七七八八的。余榕惊呼,“这些东西花了不少钱吧?”可余松却道:“这统共不过花了不到一百文,可我若是出手去卖,那赚的钱可就不一定了。”
    这么多东西只一百文,余榕笑道:“哥哥这是摸清门道了不是?”
    “正是,湖阳县有专门做批发的地方,东西都特别便宜,就是不耐用罢了。”余松笑道,又记起妹妹托付他的事情,连忙道:“县里有成衣铺还有专门的布匹店,一向不用外人的,恐怕你的布难卖。而且绣样的话想卖个好价钱也得要找大户人家才是,但大户人家又什么人用不到,而且她们找的都是有好的铺子才行,但我也看到有寄卖的。”
    余榕便道:“正是如此,我才说哥哥若是开个铺子,那我就把布寄卖就可以了。”
    “贸然开铺子若是赔了就不好了,我等会去买了担架,这几天先去附近城郊转转,你哥还没做过生意呢?”
    余榕便跟张氏说想在家做些头花或者做些荷包什么的给余松去卖,正好余松回来替余榕去摊子上,张氏便同意了。余榕手很快,只需要一些铁丝她扎好了,成本不过两三文,卖价至少十文以上。等余松回来,余榕都已经做好了七八枝。而且花样很新颖,在余松看来,比湖阳县的人做的还好。
    连做了几天,余松又去草埔进了点东西,这才挑着担子出门。张氏慈母心肠,做了容易储存的饼,余榕让他别去太远,余松只点头说好。
    对于余松,余榕一直抱持着心疼的态度,余松小时候就被送到山里学木匠,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现下好容易回来,又要四处奔波。可这个世道便是如此,要想过的像个人样,就得努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还好余松回来的时候担架上空了一些,他高兴道:“妹妹做的那几枝头花可真好,就是咱们摆摊的对门那家的小姐全买了。我去了附近郊区一些的地方,那红头绳卖的多,还有帕子也是,素帕子最好卖。还有麻糖,针线也卖的不错,只是想着今日是除夕,我不好走远了,便回来了。”
    “也算是开门红了,过年哥哥便不出去了吧!几时去寻摸些木料,你也可以做回本行才是。”
    见妹妹如此为自己着想,余松摸摸头,“我先做货郎试试,总不能拿家里这点子钱吧!”
    张氏端菜上桌,听到儿子这样说,不由得眼睛一瞪,“瞧你说的,我跟你爹现在还在挣钱,也算挣的可以糊口了,你早日做自己的事才是正经。”
    “娘,我也得先去周边看看,哪里木料好,这生意怎么做才行。要不然开个店放那里亏本怎么办?”余松以前跟着师傅做事,可师傅就是师傅,不会做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许多做工的事,余松还得自己咂摸。
    团圆饭吃的很丰盛,余老三跟张氏都喜极而泣,他们夫妻二人算是苦尽甘来,至少不用像以前,多吃一块肉都要被余老太骂。余树紧紧挨着余榕坐,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余榕站起来对余老三跟张氏道:“爹和娘这样辛苦都是为了我们,祝愿我们一年会比一年好。”
    张氏含泪拍了拍余榕的头,“看到你们这么懂事,娘就很欣慰了。”
    可余家老屋的人就过的不是那么好了,因为卖了田地,余老头心情不大好。即便是一年中最为重视的日子,余家老屋也不过三个菜,余老太把一个炒鸡蛋塞到余蓓嘴里,“蓓蓓快吃。”余蓓笑眯眯的吃了进去。
    余梅盯她盯的眼睛都快滴血了,她真想赶紧嫁出去算了,在家里受穷,可想起母亲李氏的话,她还是忍了下来。余蓓挑衅的看了余梅一眼,怎么有那么蠢的人?摆脸色给谁看?日后余奉出息了,享福的还不是他。
    李氏拉了余梅一下,“这么大的姑娘怎么不知道做事?那么懒以后可怎么办?别以为现在有人宠着你就无法无天了。”意有所指的话李氏以前也不想说,可她家奉儿还什么都没吃,凭什么让余蓓个丫头片子吃,而且老五又懒又馋,老五媳妇又是个天天抱着肚子不出屋子的人,指望他们能干什么?
    余老太不满的看了李氏一眼,“嚷嚷什么?奉儿还得读书呢,你吵什么,没得让人笑话。”
    李氏带着一肚子气回房,小李氏看婆婆回来,连忙道:“娘,今年要不要去吴家送节礼?”余奉跟吴家还有钟家交好,偏生那两家都是乡绅,条件比自家好多了,能够跟这两家交好,日后余奉去临安读书那也不愁什么了。
    李氏咬牙,“要准备的,初二咱们一起回家吧!”
    大年初一走亲戚的人很多,余榕在家绣荷包,张氏依然跟余老三俩人一起卖早点。余松便进了一些便宜的糕点用油纸包好,有些人走亲戚来不及买礼品总会在街上买的。倒是余树这几日跟对门客栈的小儿子在一起玩,那小儿子年纪跟余树差不多,却已经上了几年学了。张氏有意让余树跟这个小儿子一起玩。
    谁知道余树倒真是十分聪明,虽不至于过目不忘,但是教过几遍便都记住了。张氏喜出望外,她也不指望儿子中状元什么的,只要儿子能识得字就好,若能中个秀才什么的那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可儿子这样争气,张氏的心也不免活动起来,倒是余榕道:“能学得好,固然好,若是咱们给他那样大的压力,若他学不好,恐怕也不好,他如今也快十岁了,您可别露了口风出来。”
    “你说的是,娘也不是你奶,不会因为你弟弟就让你哥跟你都挂着。还是顺其自然的好,要不然家里若是无钱,他怕是也会责怪我们。”张氏叹道。
    第20章
    这点余榕是相信的,张氏并不是个余老太式的人物,她在她尽可能的范围内还是做的非常公平的。即便是过年,余家三房都在出摊,每每辛苦之时看到自己挣的钱也就不算什么了,不过之后生意就还好了,每日四五百文是常态。
    张氏惦记着家里的地怕被旁人占了,于是请了人拉了石头把家里围好,花了也差不多一两银子,不过她们算是放心了。而余老太看到张氏带人回来弄了石头想过去,张氏直接放下石头,又去余老太那儿,“娘,您老最近还好?”
    “过的好不好的,还得看儿女们有没有孝心。”余老太不满道。
    张氏笑道:“也是,大哥大嫂虽说让您卖了田,也不跟我们兄弟分田,可大哥大嫂孝敬您啊!还有老五家的,既孝顺又聪明,这生个大胖小子,日后还不是咱们老余家的骄傲。以后就指着他们孝敬您了。”
    毕竟分家分出去了,张氏颇为泼辣,但为人做事很大方。不说其他的,乡亲们要是去草埔,吃个早点什么的,张氏都不会收钱,还会让她们放东西什么的,有时候还经常会帮人叫车,不过是些小恩小惠。旁人见了还跟余老太说:“他们做生意可辛苦了,几个孩子都在摊子上忙的很,又没田又没地的看着也可怜。”
    乡下人也羡慕张氏进账不少,可是余家三房的辛苦那也是不可想象的。余松每日天不亮就挑着担子附近城郊或者更乡下的地方走个遍,余榕每日早上跟哥哥做好饭菜,又用暖瓶装好热水。余榕怕哥哥太过辛苦,“这钱也是赚不完的,若是把身体搞亏了,那就不太好了。哥哥今日就到家休息,等会儿我去集市里面买点猪骨头给你补补。”
    “我就听妹妹的吧!”余松笑笑,看来看去还是家里舒服,他又十分佩服妹妹,弱质女流,竟然存下十多两银子,若不是妹妹,他们一家哪里能立的起来。
    余榕看余松睡下,先去摊子上帮忙,这几天生意一般,毕竟小吃摊再多也就那样,还幸好草埔的人不少。只是这样好的地方,难免有人看不下去要欺生,余榕去的时候,之前租给她们的老板正好在那儿跟张氏道:“我把钱退给你们,你们自去找地方做生意。”张氏等人在草埔就是生人,旁人见你生意好,难免不眼红。
    张氏气不过,也无其他办法,余榕干脆建议道:“我见那客栈旁边有个铺面,虽说不大,但我们盘下来做早餐,也可以多做些种类。”
    做小生意的都是这样艰辛的,张氏也咬牙同意了,对门客栈的东家是一对老夫妻。他们夫妻有子女,女孩儿年已及笄,儿子跟余树差不多大。这对老夫妻在草埔也算是地头蛇了,张氏带着余榕一起先找了掌柜,掌柜也知道张家这一家人也不是池中物。
    出来接待的却是东家的女儿,姓季名双双,长的微黑,相貌普通,人倒是很好,颇有几分古道热肠。
    “季小姐好。”余榕连忙道。
    “快别这样,我算是个什么小姐,你们可是为了赁铺子而来的?”她开门见山的说,张氏倒是很有好感,余榕也笑了笑。
    张氏便道:“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季小姐也知道我们家的状况的,负担又重,本来弄个小摊子挣点钱糊口的,现下又这样,我们也实在是没得办法了。所以想问问季小姐租金如何?”
    季双儿沉吟一下,“实不相瞒,我们这个地方也是个好地方。租金一年一付,大概二两半钱,若是可以,你们先去看看店面。”
    张氏和余榕对视一眼,张氏则道:“季小姐先带我们去看看店铺吧,等我们回去再跟榕儿她爹商量看看。您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我家也不是跟您诉苦,若是可以明日自然会给答复。”张氏实在是个爽快的妇人,季双儿听了好感好了很多。


上一章
返回

种田文之女配人生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