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王妃他富可敌国

王妃他富可敌国 第74节

    既然从秦戮那里得到了保证,可以随便在主院动工,顾砚书自然也就没了顾忌。
    第二日,便直接差人将
    主院中用不上的地方给拆了个干净。
    门窗这种本来就是要重点换的便不用说了,一个字,就是拆。
    就连屋内的陈设与家具,也被搬走了不少。
    顾砚书这番动静不小,甚至还能够说得上有些大。
    没两天的功夫,就连京中的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厉王府中的这番动静。
    顿时,京中便又有了新的谈资。
    距离厉王府外莫约一条街的距离的道路两旁的茶楼中,又重新热闹了起来:
    “厉王府这几天的动静,你们都听说了么?”
    “自然是听说了,这京中还有谁不知道啊?”
    “就是,我从前些日子开始,便看到那厉王府中有不少人进进出出的,从里面丢了不少东西出来!”
    “你们说,这厉王搞这么多动静,是想做什么?”
    “害!这你不久问对人了?要说这原因啊,我还真知道!”
    “什么原因?”
    “听说是这厉王妃嫌住的不舒服,非要把自己住的地方重新修葺一遍,这才闹出了这么多动静来!”
    “那厉王便由着厉王妃这么胡闹?”
    “不由着还能怎么办?厉王妃的性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以前在承恩侯府的时候都能把家里的房顶给掀掉的主儿!”
    “可就算是这样,这厉王妃也太败家了吧!”
    “对对对!昨日厉王府的人向外丢东西的时候我去看了看,我滴个乖乖哦,那些门窗,那些家具,可全都是上好的木材做的做的,看着也没几年,居然就这么丢了!”
    “这么败家?那不没两天的功夫就能把厉王府给败没了?”
    “应该也不至于吧?当初厉王妃大婚的时候可以说是十里红妆了,后来还在长乐赌坊赢了不少钱……”
    “就算是这样,那也不该这么败啊!况且现在这厉王妃都这么败家了,要是以后厉王……那还得了?”
    “言之有理,要我说,这厉王就该好好管管他!不该让他如此胡闹!”
    “厉王殿下若是肯管,还能让他连着几天这么往府外丢东西?”
    “哎,这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没想到厉王殿下也是如此肤浅之人。”
    “没
    错!”
    ……
    对于这些街头巷尾的传闻,顾砚书可以说是毫不知情。
    就算是知道,顾砚书也不会将其放在心上。
    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传闻无伤大雅,更是因为现在的他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根本没有这个精力去关心这些小事儿。
    顾砚书现在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似的。
    若不是有极其规整的时间规划,恐怕就是将顾砚书一个劈成两半花,这些事情也做不完。
    先不说王府后院的那几个说书先生,现在已经陆陆续续拿出了初稿让顾砚书审核。
    也不说现在被顾砚书关门歇业,装修整顿的两座茶楼和陶然居的所有改动都需要顾砚书过目下主意。
    同样不说正在修葺的王府主院,顾砚书需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工匠以方便工匠施工做出自己最为满意的效果。
    就说秦戮那边的人传来了消息,活字印刷的活字模板已经准备好了大半,再有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投入使用,便足够让顾砚书忙碌的了。
    顾砚书当初会将这活字印刷的方法拿出来,是想要为自己印刷日报而服务。
    但是现在,别说是印刷日报了,就连创办日报的班子,顾砚书都还没来得及组建起来。
    第59章
    饭都是一口一口吃的, 事情自然也就只能一件一件来做。
    虽然事情已经堆积如山,但顾砚书依旧没有丝毫慌乱,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处理着。
    几件事情中, 最简单的便是那几个说书先生所写出来的话本初稿。
    经过了顾砚书前期的指导与点拨,这次几位说书先生交给顾砚书的初稿基本都没有什么问题。
    无论是用词还是故事的情节, 都有了极大的进步。
    顾砚书不是喜欢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
    在看完这次说书先生递上来的话本之后,顾砚书也没有找说书先生的茬, 让几位先生可以按照现在的这个节奏继续向下写。
    然后便是那两座茶楼。
    这两座茶楼之间虽然互相都有一段距离, 但同陶然居一样, 地理位置都不错。
    两座茶楼都是上下三层的小楼, 修葺起来也颇废了一番时间与功夫。
    只是因为这两座茶楼是最先停业动工的, 在此之前,顾砚书便在上面投入了不少精力。
    所以现在茶楼的修葺基本都已经步入了正轨,所以反而成了最让顾砚书省心的地儿。
    而陶然居那边, 顾砚书在发现自己有些分身乏术之后, 干脆直接选了一个比较偷懒的办法。
    从那两座茶楼里分别抽调了一些人手过来。
    这些人已经在茶楼里做了一段时间, 了解顾砚书的习惯和喜好。
    再加上唐掌柜也是一个得用的, 加上这些熟手之后,陶然居那边的事便不需要顾砚书过于操心了。
    现在便就只剩下了王府的主院以及日报的事。
    主院这边的问题同样不大。
    顾砚书对于一切改动都有相信的方案,平日里只需要每日过去一趟, 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工匠,顺便看看事情的进展就行了。
    但是在日报的创办上, 却着实是让顾砚书为难了起来。
    对于日报,顾砚书的规划可以说是非常完整。
    在这段时间里, 顾砚书集合末世前后的各大日报,做出了一个自认为最适合《天齐日报》的模板。
    有普通小老百姓们感兴趣的娱乐八卦板块。
    本
    着牺牲自我,娱乐大家的牺牲精神, 像是前些日子陶然居和韵瓷斋之间的恩恩怨怨,便可以写在上面。
    同时还有专门为了那些话本子们开辟出来的奇谈怪志板块。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每天去茶馆里面坐一坐,听一听说书先生们讲故事的。
    但这些忙碌的人也有想要休息娱乐的需求,奇谈怪志板块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些人的需求。
    将新鲜的话本子刊登在上面,足不出户,便能知道现下京中最流行的故事讲得是什么内容。
    当然,肯定会有一些比较正经的人,对娱乐八卦和话本子都不感兴趣人。
    为了这一群心无旁骛,心怀国家大事的人,顾砚书也准备了相应的政治要闻板块。
    用以刊登朝廷最新的公告以及政策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绝大多数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醉心四书五经,全力以赴准备科举的读书人们。
    这一部分读书人,是顾砚书的日报想要抓住的最主要的人群,当时是不可能放过。
    剩下的版面,大概还占据整份日报一半的位置,都被顾砚书整合成了一个版块。
    用顾砚书的话来说,这一个版块的标题,便叫做“十年科举,八年模拟”。
    这个名字自然是从后世红遍大江南北,历经数十年经久不衰的教辅资料《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转变而来。
    只是无论是五年还是三年,对于科举制度的考试来说,都过于短暂了一些。
    所以顾砚书根据实际的情况,做了一点点小小的改动。
    既然是为了这些在考场上挣扎的学生们而准备在,自然是要在上面刊登一些与科举考试有关的内容。
    比如什么科举变化早知道,带领举子们了解科举制度变化的细微之处,做到知己知彼。
    再比如说什么历年状元考卷解析,带领举子们进一步解读历年状元的答卷,做到取其精华,获取灵感,开拓思维。
    亦或是什么名家小课堂,刊登当代大儒新作,让求学无门的寒门举子也能瞻仰当代大儒的文学风采,扩展眼界。
    还有什么科举模拟小课
    堂,带领大家根据历年科举出题规则,对下一届科举考题进行猜测模拟。
    争取让所有看过日报的“十年科举,八年模拟”板块的举子,在进入考场之后,都能够做到准备充足,下笔如有神。
    日报中的其他版块,对于顾砚书来说都不是什么大事。
    唯独最后这个“十年科举,八年模拟”的板块,让顾砚书颇有些头疼。
    想要做“十年科举,八年模拟”这样的板块,首先便必须要找一个对科举制度十分了解的人来负责。
    除此之外,在这个板块之中的名家小课堂中刊登的文章,也必须要找让大部分文人都觉得心服口服之人来执笔才行。
    要知道自古文人相轻,能够让大部分读书人信服的,非世家大儒不能胜任。
    问题的关键恰恰好就在这个地方。
    承恩侯府早已落魄,与之相交的也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家族。
    这些不入流的小家族,哪里会出现什么厉害的大儒?
    除此之外,顾小公子以前也是个纨绔子弟,溜猫逗狗他在行,读书写字他不行。


上一章
返回

王妃他富可敌国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