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王妃他富可敌国

王妃他富可敌国 第289节

    温家几兄弟向来关系好,温清霄自然也将兄长的烦心事看在了眼里。
    现如今见兄长为了明年户部开支的事儿闹心不已,又想到了顾砚书才是这方面的行家,自然是忍不住想要替自家兄长寻求一个解决的方法。
    若是旁人来问顾砚书这个问题,顾砚书定然会想也不想便拒绝。
    但偏偏此刻,提出这事儿的人是温清霄。
    相处这么些时日以来,温清霄鲜少开口求顾砚书做什么事儿。
    顾砚书原本就因为将温家拉下了水,自己却拍拍屁股走人的做法有些愧疚。
    现如今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却如何也说不出口。
    最后,顾砚书也只能在沉思了一番之后,给出了一个不太准确的回话:
    “国库的情况,没有看到具体的账目分析,我也不是非常清楚,若是四公子可以做主,将大体账目给我看看,说不定确能找到一些解决之法。”
    国库的账目,已经能够算得上是机密了。
    除了户部的官员之外,旁人根本无法接触。
    但顾砚书说这话也并非有意为难,毕竟她连具体情况都不知道,又如何提供解决之法?
    温清霄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这事儿,也的确不是他可以做主的。
    最后,温清霄也只能说将此话带回家,待到温清衍给出答复之后,再来给顾砚书回话。
    第187章
    寻常人想要看户部的账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儿。
    即便顾砚书是厉王妃,也同样如此。
    原本顾砚书以为,此时事关重大,温清霄那边也不能立即回话。
    谁知道不过两天的功夫,温清霄那边便派人来传了信,说是问过了温清衍,温清衍最终同意了顾砚书的要求,若是顾砚书得空,直接去户部便可。
    虽然对温清衍最后给出的回复有些意外,但转念略微思索了一番,又觉得也说得过去。
    现如今户部的压力大,温清衍顶着压力,想要尽快破局也正常。
    恰好顾砚书这段时间得空,秦戮公务也繁忙,没空与他玩闹。
    在收到温清霄回话的第二日,顾砚书便收拾收拾,去了户部一趟。
    几个月过去了,户部与上次顾砚书来时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只是这户部中的官员,似是换了不少。
    顾砚书自认为记忆力还算不错,然而现如今一眼扫过去,入目所及的,几乎都是陌生的面孔。
    “宁国公府被处置后,户部有不少官员都受到了牵连,这些日子的确换了不少人。”
    温清衍一眼便看出了顾砚书的心中所想,低声解释道。
    “原来如此。”
    顾砚书微微点头,眼中划过了一丝了然。
    这户部以前便是掌握在大皇子手中的,其内部自然也都是大皇子一脉的人。
    大皇子与宁国公府一向交往甚密,人脉也有不少重叠之处,户部受到波及,也就不让人奇怪了。
    不过对于现在的顾砚书来说,宁国公府也好,大皇子也罢,都不是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事儿。
    故而在略微提了两句后,顾砚书便直接将重点放在了他这次来户部的重点之上:
    “六公子与本殿说,温大人可以做主,将户部历年的账目给本殿看?”
    “嗯。”
    温清衍轻轻点了点头,而后开口道:
    “近些日子户部换了不少人,恰好也在整理账目,听清霄说,殿下手中,有一名为复式记账的记账方法,所记账目更加清晰明了,还望殿下可以指点一二。”
    复式记账法,顾砚书自从拿出来之后,就没有瞒着。
    报社现在所用的,也都是复式记账,顾砚书确信,依照温清霄的聪颖,负责报社这么些时日了,应当也已经学会了复式记账的方法。
    温清衍若真是想要学习这复式记账,完全可以去问温清霄。
    现如今与他这样说,不过是为了给出一个将户部的账目交给顾砚书的理由罢了。
    顾砚书是个聪明人,几乎一耳朵便听出了温清衍的弦外之音。
    当即,便与温清衍交换了一个彼此都懂的眼神:
    “既然温大人开口了,本殿自然没有藏私的道理。”
    不过温清衍刚刚有一句话倒是没有说错。
    近来户部换了不少人下去,现如今为了让新上任的官员能够尽快掌握户部以及国库的情况,这些日子户部的人也的确在整理往年的账目。
    这倒也方便了顾砚书现在的查看。
    顾砚书先是翻看了一下户部今年的账册。
    不得不说,因为水泥路的关系,户部今年的业绩可以说是十分漂亮。
    顾砚书光是看着账册上面所记录的,相较往年增长了多少多少的数据,都能看出户部官员今年的喜悦。
    今年的账目因为温清衍的关系,看着倒是也没有太大的问题,顾砚书也不过是略微的翻看了一下,便将其放下,拿起了户部往年的账册。
    都说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用来形容现如今顾砚书所看到的账册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是略微翻看了两页,顾砚书便觉得以前的户部尚书被他与温清衍联合拉下马,并不冤枉。
    就这账目做的乱七八糟不说,其中还有不少语焉不详的地方。
    顾砚书不过是大致扫了一眼,便能看出其中大致有三分之一的银钱去向成谜。
    顾砚书脸上的嫌弃可谓是十分明显,让温清衍想要忽略也难,温清衍也只能地咳了一声,低声届时道:
    “咳……往年的账目的确较为混乱,下官已经命人重新整理了,只是时间略有些匆忙,还未拿出结果。”
    “历史遗留问题,与温大人无关,温大人不必如此介怀。”
    顾砚书也知道这账目混乱与温清衍并无太大的关系,只略微摆了摆手,让温清衍不必放在心上。
    随后又抽出了几本账册,大致翻看了一下。
    虽然以前的账目十分混乱,但顾砚书依旧从中提取出来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比如说这天齐的税收制度。
    与其他国家一样,在温清衍提出“开源”之前,天齐国库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便是国库。
    除了这商贾往来贸易之间产生的税费,最大的一笔收入,便是来自老百姓的人头税。
    看到这一点时,顾砚书下意识皱了皱眉,脸上的不赞同一闪而过。
    虽然只是转瞬即逝的情绪,却也被一旁的温清衍捕捉到了:
    “殿下可是已经有了想法?”
    “想法倒是已经有了,但是此事,恐怕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顾砚书放下手中的账册,脸上难得出现了一丝犹疑。
    似乎在思索,是否应该将心中的想法说出口。
    温清衍对顾砚书的性子也算是了解,知道能够让顾砚书说出“实施起来并不简单”的话,恐怕会比想象中的更加艰难。
    但是现在,温清衍也已经别无他法,否则也不会在厉王府已经与皇帝闹翻了的情况之下,向顾砚书求助。
    温清衍在思索了片刻之后,依旧决定先听一听顾砚书想出来的法子,再做决断:
    “殿下但说无妨。”
    顾砚书看了温清衍一眼,对上其坚定的神情后,手指微微点了点桌上的账册,缓声开口道:
    “本殿的法子……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
    温清衍低声重复了一遍顾砚书所说的这四个字,眼中划过了一丝茫然,而后便陷入了沉思。
    “没错,摊丁入亩,本殿刚刚看了一下,现如今天齐最主要的税收来源,便是向百姓们征收的人头税,但这种税收制度,却有不少弊端。”
    看出温清衍脸上的茫然,顾砚书微微停顿了片刻,便直接开口向温清衍解释道:
    “家中平困之人,会因为人头税而不敢生育,也会因为人头税而隐瞒家中实际人口,生的越多,给家中带来的负担就会越大,百姓便会越来越不敢生育,最后产生恶性循环。”
    “本殿的法子,便是取消人头税,按照人们手中所拥有的田地数量收税,这样家中贫困的人可以少交税甚至是不交税,而家中富裕的人,便多交,倒也算是公平。”
    摊丁入亩。
    这个政策,在后世,是由雍正帝正式推行开来的。
    在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之后,清朝的税收曾经有过明显的提升,同时也让清朝的人口有了显著的增长。
    除此之外,通过摊丁入亩的政策,也是对土地兼并的有效抑制。
    除此之外,取消人头税,改为按田征收后,不仅可以简化税收程序,同时也能降低在征收税费时所产生的人力财力损耗。
    但想要改变税收制度,又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旁的不说,就说现如今天齐离京数代帝王,延绵百余年,期间贵族起伏,崛起勋贵无数。
    盘踞在京都的势力便不知凡几,手中握有财富的,大多都拥有与财富等同的地位以及权势。
    摊丁入亩,不仅仅是取消人头税这么简单,同时也是对权贵的极大挑衅。
    拥有的越多,所交的税便越多,这无疑是在动贵族富商手中的蛋糕,想要推行,其中的阻碍可想而知。
    若是强行实施,很有可能让地主以及世家贵族们,将税收所增加的成本,强行转嫁到贫农身上。
    朝廷按照田地的数目增加地主以及世家贵族们的税收,地主以及世家贵族们在土地上所耗费的成本大了,便干脆提高粮食的价格,或是进一步压榨贫农,降低贫农的雇佣工资。
    到了最后,朝廷的税收增加了,地主以及世家贵族赚了个盆满钵满,普通百姓的日子反而更加难过了。
    这样的结果,也并非是顾砚书的臆想,而是历史上清政府大力推行摊丁入亩之后,所造成的影响后果之一。


上一章
返回

王妃他富可敌国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