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和离记(大唐商女传)

第7节

    哦对,她的确是这么说的。
    徐良玉想了下,自己的确太过敷衍,当即不好意思地揉了揉额头:“是我说错了,我的意思是给多少金子我也不会回头,好吧?不过我好奇的是,郎君总是这样吗?别人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揣摩一下?”
    他笑,像是解决了一件大事一样:“不,不是谁的话我都听。”
    这话说的,很是撩人。徐良玉忍不住就笑了起来。
    这一笑,眼就弯了,是真的被他逗笑了,檀笙心底稍安:“我知道你见了耶娘处境难过,不过现在不是多事的时候,只待这旧货一出,你在徐家能言语得上,再回去带你阿娘分家不迟。”
    他说的话,竟都是她心底想的。
    徐良玉怔住,看他的目光不由复杂了点。
    檀笙声音偏柔,继续道:“倘若有一日我不在了,家业有你一半,现在我还活着,我的就是你的,檀家现在也没什么了,帮衬着你再置办一家宅院还是可以的。”
    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无人可依。
    他现在对她当真是尽心尽力,尽心到她不敢置信,尽心到她有点心乱。
    她上一辈子就最怕欠人情债,此时对着他的笑脸,更加地不知所谓:“为什么?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檀笙靠在双轮车的后背上,却是对着她勾指。
    徐良玉知道他行动不便,连忙倾身。
    结果他等她凑过来了,也是低头,正抵住了她的额头:“我的小娘子么,恨不得好东西都给你。”
    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前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街前全是人堵住了去路。
    旺儿在车辕上叫了一声,徐良玉这才缓过神来,她肩头一动,连忙坐直了身体,青萝在旁偷笑,一时没忍住掩着袖子笑出声来了,她一笑檀笙单手抚额,也是笑了。
    平时他几日也不起一次,竟不知还能这么欢快。
    徐良玉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见他还笑,转身下车。
    看热闹的老百姓是越来越多了,熙攘当中,她翘脚张望。
    冷不防窗帘一掀,檀笙的笑颜又在眼前:“之前忘了给你,你怎么总想不起拿团扇……”
    他伸出一手来,手里拿着一把扇子。
    哦对了,唐朝女人多喜效仿贵族出门也拿团扇,徐良玉伸手接过,才拿了手里装模作样扇了两下,瞥见团扇上的图案脑中忽然灵光一闪,笑了。
    檀笙把她脸色的转变都看在眼里,更是伏在了车窗边。
    少女还有得意之色,拿着团扇竟是混闹着刮了下他的脸,笑眼中可还有些调/戏之意,学着他的模样反逗他来着:“郎君在上,那批废料我知道干什么最好了!”
    说着迫不及待转身,想要回到车上和他商量一下,冷不防撞见后面马车边一道冷冷目光,觉得有点眼熟。一行车队都被堵在了路上,后面的马车不知什么时候追了边上来,此时一个清瘦的男子就站在车边,眸光冷冽正盯着她看。
    这人一身宽袍,清俊之态。
    徐良玉脸上笑意未消,只目光在他左眼底的细细疤痕上一扫而过,飞快地上了檀家马车。
    第五章
    第五章
    这个朝代对于乘车也有规定,老弱妇孺以及商贾城中可乘车,但是也有所避讳。
    正所谓是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马车连连后退。
    旺儿打听了一番,说是有贵人途经洛州,是以街上鸣锣开道,纷纷侧避。
    徐良玉上了马车,摇着团扇坐了檀笙的对面。
    她手中的扇子是白绢绘制图案所成,图案山水精美,扇柄上还挂着红穗。
    外面发生的一切事情她都不感兴趣,只对着男人笑靥如花:“虽然我现在还没仔细掂量过那些废布,但是你都说可以制成小衣,我想做成扇子也是可以的,绢扇的话我还有些印象,因为都有火烧痕迹或许可处理一下,每一柄都独一无二。”
    檀笙也笑,只笑不语。
    平时她不轻易开口,因为很多时候,还不是特别懂这边风俗怕说出什么话闹笑话。
    此时见他不说话,心里就有些忐忑了:“怎么?难以施行?”
    她还在担心自己又说错什么了,可檀笙的关注点并不在扇子上面:“刚才我给你拿扇子的时候,看见宋三郎一直盯着你看,想必你刚才也看见他了,与我成亲可有悔意?”
    徐良玉无语挑了挑眉,突然反应过来刚才那种熟悉的感觉是从何而来了。
    原来在车边站着一直盯着她看的人是宋凛,原主病倒以后她能窥探的记忆当真的越来越少。
    不过记得如何,不记得又如何,她怎能去在意他。
    可一点不在意怕是人也不相信,拿着团扇,语气这就冷了下来了:“我重新给郎君讲一下浪子回头的故事,所谓浪子回头,回头是岸,是以给多少金子也换不来这般珍贵的人心,珍贵的人心,狼心狗肺不在其列。”
    她故意一脸沉色,别过了脸去。
    可檀笙却是不放过她,声音就像是从天边飘过来的一样:“宋三郎在洛州也小有名气,人常道玉面郎自难忘,只怕你常恨在心也忘不得。说什么金不换,这本就是笑话,世间万物都可称斤称两,只不过是有些无价珍贵,有些如同粪草,不是么?”
    这才是商人行径,简直与她不谋而合。
    少女抬眸,不敢随便附和,只以扇遮面,故意调/侃他:“是,所以郎君花了两万银,买了一个小娘子。”
    她若示弱,只一张脸足够。


上一章
返回

和离记(大唐商女传)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