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和离记(大唐商女传)

第13节

    先留下青萝帮衬着拾掇东西,这就和旺儿一起出来了。
    旺儿叫她上车,她犹豫了下,还是让他先回去了。
    徐挽玉说她的夫家姓秦,家住在永通门的永通门大街上,她说那条街上往右与陈知府家隔着两家的,便是秦家,从前祖上留下来的产业到现在就剩下这座宅院了。
    他家的儿子秦行在西街开了件书斋,平时也是书呆子行径。
    独自走在街头,徐良玉还不习惯拿团扇遮脸,就只顺着人流往前走,洛州的地图乃至于唐朝的地图她早就熟读在心了,偶尔心情复杂地会觉得她就是那个少女徐良玉,不然怎会有时脆弱有时敏感有时手足无措。
    天快黑了,旺儿走之前提醒她了,不要回去太晚。
    他说是免得郎君惦念,其实也有另外一层别的意思。
    她听出来了,但是没有理他,转头走了。
    其实檀笙说得对,在她的心里也是那样想的,这世间万物都是能用钱币衡量的,只不过有一些更珍贵一些,更值钱一些,有一些不值钱很轻易就能买到。
    所以不管在哪里,能挣到钱才是真格的。
    不知不觉就走了永通门大街上,几乎是下意识地,她的目光就落在了知府门前。
    然后按着往右数了数,目光就落在了秦家的门户上,她知道徐有义是不会勉强女儿出嫁的,多半是她自己愿意。知府家和秦家距离这么近,不知道这婚事当中,到底是有多少故意存在,也不知道将来是福是祸,但是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尽量尽快步入正轨,帮着她置办嫁妆。
    她在巷口处站了一会,眼看着夜幕降临才恍然时间过去多快。
    才要离开,知府家大院子里的狗突然叫唤了起来,吆喝声狠狠呵斥了一番,很快,大门开了。
    本来也是要走过,不怎在意,可那看着略微眼熟的阵仗,以及鱼贯而出的那几个人,她连忙站在了暗处。狗儿依旧叫得很欢,陈知府和另外一人在旁陪着,那个被檀笙介绍为李庾吏的那个人,一身白衣,走在最前面。
    倘若当真是什么庾司,陈知府岂能如此对待。
    她躲在暗影处里,先还不觉什么,只等这些人走了她再悄然离开就好了。
    可陈知府一侧身,她立即看清楚了另外一个人是谁,那个男子脚步缓缓,全然跟随在这个什么李庾吏身侧的,不是别人,正是宋凛!他略低着头,偶尔会附和一声,只陈知府偶尔干笑两声,言语间似乎还在妥妥地保证什么。
    稍微离得远了,她有些听不清。
    陈知府说了很多句话,前面的白衣人也未应上一句,宋凛更是说不上话。
    徐良玉目光浅浅,将身子紧紧贴在墙边,生怕弄出半点声音来,正是紧贴墙根,知府家的狗惊悚得叫唤两声,突然没了声息。侍卫队逐渐撤出,陈知府惊惶不已,听见狗嚎时竟是跪了下来。
    他一跪,宋凛也跪了下来。
    可惜前面的人连头都未回,这就上了门口的马车。
    车轮声滚滚而过,陈知府还留在原地擦汗,宋凛和身边的人将他扶了起来,很快他们又返身回到了院子里。狗再也没有叫过,夜晚又恢复了静寂。
    徐良玉松了口气,认准了回檀家的路更是加快了脚步。
    天才黑,街上行人寥寥,她这个时候可是想起来拿着团扇遮住脸了。
    虽然遮掩不住什么,但是这般有样东西拿在手里,能感受得到一些安全感。
    她走得很快,快得在这凉丝丝的夜晚里都生出了汗意来。
    晚风一吹,当真是透心的凉。
    檀家的后门开着,徐良玉径自绕到后面去,省得惊扰别人,节外生枝。
    院子里安静得一如既往,平时檀笙也喜静,平时下人们来回走动都悄然无息的,她也放轻了脚步,直接回房。
    站在石阶下面的时候,房中烛火呼呼跳着火花。
    她看着那一抹暖色,竟也觉得温暖。
    上了石阶,故意在外面跺了跺脚,片刻之后,旺儿就出来了。
    他说郎君让她快进去歇息。
    徐良玉扬眉,现在檀笙已经能听得见她的脚步声了,总能轻易分辨。
    她推门而入,洗手洗脸,回身走到床边。
    檀笙靠坐着,腿上还摆了一个小矮桌子,烛火跳着火花,他还在翻着账册。
    听着她的脚步声,他眼皮都未抬:“走回来的?累了吧,下次想出去让旺儿带你去。”
    她就像一个晚归的孩子,回身坐了他的身边。
    他也不避讳她,就只翻看着账册:“怎么了?怎么这么安静?”
    说着抬眸,看着她浅浅的笑,笑罢,又低头看账。
    徐良玉脱鞋上床,跪坐了他的身边。
    她一把按在了账册上面,遮住了不叫他看:“我有话说。”
    他也不恼,抬头看着她笑:“说吧。”
    她脸上毫无笑意,可是干巴巴说道:“檀越说因着我,檀家有祸事了,我想知道怎么回事。”
    檀笙扬着脸,但笑不语。
    她又道:“还有,别总是对我这样笑,好像真是一见我就恨不得捧星星捧月亮给我一样。”
    他收起了笑容,目光灼灼。


上一章
返回

和离记(大唐商女传)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