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朱门贵女守则

第231节

    康亲王妃颇觉无语,老手一使劲,气笑不得地勒紧康亲王的腰带,“你亲甥女亲甥孙出了事儿,眼下还不是放心的时候。等会儿不管皇上说什么问什么,你只管有一说一照实回答,切忌遮遮掩掩。”
    男女有别,皇上突然召见他们,便是另有玄机也只会盯着丈夫问。
    与其指望丈夫跟皇上耍心眼,倒不如嘱咐丈夫照常行事真情流露。
    老夫妻俩借更衣窃窃商定,这才整装出门,随刘文圳先进宫,再进养心殿。
    康亲王妃心头微定:既然选在养心殿觐见,那就是要论亲情序家事了。
    她含笑看着昭德帝亲手托起丈夫分主次落座,果然就听昭德帝开门见山问,“皇叔可知小二做了什么,常贵人又做了什么,才致使短短一日翻天覆地,落得此番下场?”
    康亲王谨记老妻叮咛,闻言再次神色大变七情上脸,紧张害怕且茫然,“不知道啊?”
    昭德帝似乎噎了一下,刘文圳忙清清喉咙,细说当年首饰闹剧,并昨晚走水首尾。
    “小二不孝不悌,常氏不忠不义,朕,不得不痛下狠手发落。”昭德帝说完一句见康亲王疯狂点头,似乎又噎了一下,“杨氏疏于教子、识人不明,朕,也不得不两罪并罚,追究杨氏的连带罪责。”
    杨氏即淑妃,而识人不明,指的是淑妃曾一手提拔起常贵人。
    康亲王继续疯狂点头,刘文圳见状又清清喉咙,接口道:“稚子无辜,唯独苦了十一皇子。一夜之间没了生母,又受了惊吓,这会儿还留在万寿宫,睡不好吃不下,浑浑沌沌地喝着安神药呐。”
    他颇觉无奈,康亲王则颇觉无措,下意识去看康亲王妃。
    康亲王妃也颇觉无奈,只得接过话茬,身子前倾流露出五分恭谨五分试探,“说来常氏受的是我那亲甥女的提拔,自家作孽连累的却是小十一。刘总管这话很是,大人造的孽,倒要孩子承受,实在可叹可怜。”
    康亲王似被老妻点醒,老脸大亮地揽起事来,“内子这话也很是!说到底是我那亲甥女造就的前因,不然哪来种种后果!小十一虽无辜,但哪能因此劳动太后或皇后费心照顾,我和内子忝为杨氏舅父舅母,从今往后愿担起小十一的用度和教养!”
    语气难掩激昂,只盼能借势成事,达成本以为已经无望的过继心愿。
    昭德帝龙眼微眯,忽而重重叹息,“朕知道,旁人敢想不敢说,心里没少猜疑是朕心狠手辣,才导致皇叔府里子嗣凋零。朕自认问心无愧,今儿却想问问皇叔,皇叔是否也疑心朕恨过朕?”
    这话略没头没尾,康亲王唬得忙离座跪倒,话虽惶恐但实在,“皇上垂询,我、臣不敢虚言隐瞒。臣老无所依,确实曾疑心过皇上。还是内子劈头盖脸一顿痛骂,骂醒了臣……”
    说着也不嫌丢脸,将康亲王妃怎么骂的翻译成标准普通话复述一遍,末了不好意思地扒拉了下头皮,“夫妻之间要讲缘分,父母子女之间也要讲缘分。臣子嗣缘浅,怪就怪臣身子底不行种也不好,不能怪皇上,万万不能怪皇上。”
    言行之直白通俗,堪称御前失仪、口出不逊。
    刘文圳啼笑皆非,觑着昭德帝精彩纷呈的神色,第三次清清喉咙,“若非皇上孝心使然,着意召王爷回京享福,几位小郡王小郡主哪至于水土不服,远离故土后就相继过世。追根溯源,倒是皇上好心办坏事,王爷不必妄自菲薄。”
    康亲王唬得又想跪倒,昭德帝眼疾手快一把托住,精彩表情转瞬肃穆,“朕,有心弥补皇叔。只不知皇叔愿不愿意成全朕。皇叔既诚心负担小十一的用度和教养,不如朕,将小十一出继皇叔名下,也好叫皇叔老有所依。”
    康亲王先愣后激动,急切反问,“真、真的?”
    他不用装就大喜过望,好险没顺手揪住昭德帝的衣襟追问。
    刘文圳连假咳都懒得咳了,满心无奈尽数上脸,“皇上金口玉言,自然是真的!”
    康亲王闻言挣开龙爪,拖着老妻千恩万谢跪了又跪,临走前不忘体贴而希翼的表示:等十一皇子精神好些了再过继不迟,手续慢慢办,人先接进王府呗?
    刘文圳面无表情地送人,回转后面色古怪地弓下腰,“依奴才看,康亲王不像是装的,康亲王妃也不像是知情的。”
    昭德帝缓缓闭眼,喜怒难辨,“是朕操之过急了。”
    刘文圳心下唏嘘,面上赔笑,“人死灯灭,皇上很不必因此追悔。”
    涉事的宫女太监都死了,线索就跟着全断了。
    事后即便醒悟小太监毒害常贵人一事有待推敲,即便后悔不该只听常贵人主仆一面之词,已然于事无补。
    换他被亲儿子戴绿帽,也得操之过急。
    “至少,二皇子不曾勾连内外。”刘文圳慢声道:“至少,康亲王夫妇不曾牵涉其中。”
    昭德帝缓缓睁眼,轻轻吐出一口浊气,“只盼朕的好儿子们,别再叫朕失望寒心。”
    出宫上车满心庆幸的康亲王则重重吐出一口浊气,“天助我也!这下不用我们费事儿,也不用我们费心走东宫的路子,过继一事就成了!真正是老天开眼!”
    呵,男人。
    这事要真是老天开眼倒好了。
    若非皇上已知十一皇子身世,岂会顺水推舟主动提出过继?
    不过事情至此,已非他们能多想多管的了。
    康亲王妃这么一想,看着真性情且真单蠢的丈夫更无语了,由衷叹道:“天佑憨人。你就这么憨下去,挺好。”
    老夫妻俩鸡同鸭讲,到底大事落定都觉欢喜,全心投入迎接嗣孙一事中。
    康亲王府喜乐平静,朝中却热闹得很。
    尤以御史言官为最,捋起袖子捉起笔,先就毅郡王代父亲征大书特书,打算仔细阐述何谓君子不立危墙,书到一半风闻首饰闹剧走水因果,立即改为鞭辟何谓兄弟阋墙红颜祸水,结果书到一半又听说皇上良心发现要出继十一皇子,赶紧调头痛陈何谓祖宗礼法规矩体统,进谏之前倒先骂上了接手过继事宜的宗人令。
    可怜老宗人令眼花耳背,差点被骂得返老还童。
    这边御史言官忙着冲击年底业绩,那边十一皇子身为懵懂事主,不知外事不受影响,终于不用喝苦药安神了。
    诊断完毕的小吴太医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万寿宫赏的甜点,正想找地方解馋,就被姜姑姑拦住去路。
    宫里人说话,一贯半藏半露。
    小吴太医表示没听懂,请姜姑姑身边的小宫女多留一步,便于他悉心请教。
    神色倨傲的姜姑姑深觉满意,冲小宫女暗使眼色,高深莫测地点了点头。
    殊不知她刚走片刻,小吴太医就领着药童带着小宫女,径直去了御书房。
    昭德帝生平第一次听傻了,“你说,你要告发谁?”
    小吴太医慢吞吞张口,“姜贵妃。”
    刘文圳也听傻了。
    嚯!
    这可真是天佑憨人,七皇女竟得了这么个驸马!
    太子妃说得对,这吴正宣,真心是个铁憨憨!
    第304章 阴谋阳谋
    准女婿告准岳母,闻所未闻。
    刘文圳深觉活久见,小吴太医似也深觉此举不妥,斯文面庞即秀气又羞赧,“臣下不才,但自小耳濡目染,常听家中尊长教导行走朱门绮户的医者忌讳,其中难免涉及诸多内宅阴私。姜姑姑半道拦路,举止鬼祟,话说得云里雾里,臣下虽愚钝,不敢擅专不报。
    还请皇上为臣下解惑,姜姑姑不问吴家不提七皇女,反而开口探问太子妃的脉案,句句关心臣下近日所开药方所用何药。臣下以为,一宫掌事姑姑不至于犯此越权口舌。臣下不解,姜姑姑这是有心害太子妃,还是有意借臣下之手害太子妃?”
    昭德帝听得龙嘴微张略显不雅,刘文圳装瞎不装聋,照例清喉咙,“小吴太医所说所虑,可属实?”
    被问到脸上的小宫女不仅听傻了,还吓傻了。
    她什么状况都设想过了,唯独没想过小吴太医会二话不说,一状告到御前!
    正常人遇见这种事,不是应该先进退两难暗自苦恼再纠结万分魂不守舍最后妥协认命痛心于忠孝无法两全吗?
    小吴太医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偏她惊觉不对时,已身处人来人往的朗朗宫道,不能闹更不能逃。
    此情此景,她实在不知该哭该笑,不过能被姜姑姑带在身边委以重任,到底有几分急智,忙边磕头边辩驳,“皇上容禀,太子妃近来忙于协理宫务,管着东宫中馈的李良媛又时常称病,姜贵妃因七皇女一向和太子妃走得近,难免爱屋及乌,忧心太子妃里外忙碌难以支应,这才命姜姑姑关切一二……”
    “原来如此,是我小人之心了。”小吴太医恍然大悟,冲小宫女温文一笑,“不过如此一来,我也不算枉作小人。倘若哪天太子妃真有差池,定然和姜贵妃无关,皇上也定然不会疑到椒房殿头上。”
    反过来说,但凡念浅安有啥差池,姜贵妃妥妥头号嫌疑,椒房殿必须首当其冲。
    小宫女切身体会到了进退两难、魂不守舍、妥协认命的一条龙心路历程,笑得比哭还难看,“小吴太医所言甚是、甚是。”
    刘文圳忍笑看上首,昭德帝忍笑看小吴太医,借着龙须遮掩咂巴龙嘴,“虽是误会,终归好说不好听。不如朕将婚期提前,免去吴卿太医院职务,免得吴卿再因误会陷入忠孝两难的境地。”
    “人无信不立,臣下深以为然。”小吴太医面露惭愧,不改温吞本色,“臣下受家祖父所托,不敢也不可失信于长辈,更不能因些许误会就撂下本职。而婚期定得晚,全因姜贵妃疼惜爱女的拳拳慈心,姑娘家本就矜贵,臣下甘愿等七皇女年满十八再下嫁。且误会已说开,皇上不必介怀。”
    好话坏话都被他一人说了,真正能做到不介怀的,大概只有从头到尾都司空见惯的药童。
    药童淡定而客气地扶起小宫女,小吴太医不好意思地顺了包御用点心。
    “这个吴正宣,医术了得,告状的技巧更了得!”昭德帝送客关门,龙须狂抖,“竟是个大愚若智的憨货!没想到安安做起媒来倒一做一个准儿。安安是个有福气的,小七也是个有福气的。”
    自摘掉绿帽后,皇上白日忙碌夜晚失眠,调养的汤药更没少喝,已多日不曾开怀大笑。
    刘文圳半忧半喜,正犹豫是拍龙屁好还是拍太子妃的马屁好,就听昭德帝喊他阿圳,“如果你被人当场揭破用心,害不成太子妃又不肯甘心,接下来会害谁?”
    话里没有明指姜贵妃,刘文圳心下一权衡,壮着胆子保守答道:“太子?”
    “太子么……”昭德帝笑意不减,龙爪轻敲御案,“把吴正宣说的话,宫女答的话一字不漏地放出去。这样可笑的官司,该叫后宫各处都听听,前宫外朝不相干的人就不必知道了。”
    刘文圳无有不应,忍不住抬眼看昭德帝的神色。
    昭德帝笑意不达眼底,自嘲之意似有若无,“朕,等着看姜氏如何自辩如何应对。”
    刘文圳低下眉眼,躬身退出招来小黄门。
    御前消息不好打探,御前放出的消息,却如狂风过境,轻易席卷后宫。
    每天准时来坤宁宫报道、连日充当壮丁的念浅安正苦哈哈翻账本拨算盘,中场休息听完新闻,先惊奇无比,后疯狂爆笑,和周皇后对视一眼,双双笑倒在办公休闲两相宜的罗汉床上。
    周姑姑慌忙扶住被撞歪的炕桌账册,同样笑不可抑,“真正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那些个自以为脸大的,就怕遇上憨的!小吴太医直喇喇捅到御前,任它事情好歹都摊到日头底下撕扯开来,这往后呀,姜贵妃不仅不敢害太子妃,还得反过来护着太子妃千万别出事儿呢!”
    你跟我玩阴谋,我就跟你玩阳谋。
    小吴太医简直现身说法,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乱拳打死老师傅!
    说他有错吧,人多帮理不帮亲啊?
    说他没错吧,人确实忠孝两全啊?
    念浅安哈哈哈,周皇后咯咯咯,未免笑出皱纹瞬间恢复中年仙女状,优雅抿起嘴角,“椒房殿没动静?”
    “哪能没动静呢?听说姜贵妃又羞又愧又气,险些当场阙过去,砸完东西请宫规,狠罚了传话有误、办事不利的姜姑姑和小宫女一顿。”周姑姑语带轻嘲,笑容讥讽,“这会儿正强忍心口疼,满腹委屈地往前头求见皇上去了。”
    老白花的惯用伎俩:卸钗环穿素衣,柔弱长跪哀声辩白,天冤枉地冤枉她最冤枉。
    偏皇上肯吃这套。
    周姑姑微露不忿,周皇后却不为所动,听完笑话开始训话,“笑够了就继续干活。各宫分例用度是一桩,赏赐宗室的年礼是一桩,这两桩都是眼下支出大头,理清分派完了还有除夕宫宴、正旦祭祀、元宵灯节……你想偷懒且早着呢。”
    念浅安笑不出来了,边抖着爪子摸算盘,边满眼哀怨偷瞄周皇后。
    刚进腊月,中年仙女突然跌落凡间,不找牛郎专找儿媳,她直接从三陪沦为苦力,陪吃陪坐陪聊的清闲日子一去不复返,每天不是苦逼算账就是苦学人情来往。
    不协理宫务不知道,与世无争的周皇后其实是个管家好手,完全王者级别。
    可怜她一个青铜,天天被王者按头虐。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朱门贵女守则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