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朱门贵女守则

第246节

    “四叔母!”念浅安不痛苦了,捉起小黑埋进大黄背毛,笑吟吟道:“大黄小黑能跑出来,可见东宫已然安稳。劳您带它们回东宫,省得菲雪姐姐、李夫人记挂外头的事儿。”
    说着取下太子妃顶冠,塞给姚氏,“这份量够硬够重,您拿着防身。”
    拿不是金子就是宝石的顶冠当防身武器,太子妃果然不缺钱只缺心眼!
    不过,算上兜里腰里的首饰荷包,今儿这一遭真真赚大发了!
    姚氏手沉心活,费了姥姥劲才绷住严肃脸,任由大黄小黑领路带上几个幺幺零,往东宫通风报信。
    她不担心太和门这边,念浅安也不担心叫不开太和门。
    哪想姚氏前脚离开,后脚太和门轰隆大开。
    风雪不止,喧嚣暂歇,门内情势未明,门外一时静默无声。
    近在眼前的太和殿同样静默,往里是乾清宫,最深处则是养心殿。
    围守三处的禁军纹丝不动,远处一道矫健身影渐行渐近。
    念浅安定睛细看,启唇咦了一声:居然是熟脸!
    她笑看大绿叶,大绿叶却笑不出来,回首看门内抬眼望门外:一头秩序严正一头群魔乱舞,两相对比,总觉得带足人马的太子妃更像反派怎么破?
    心中槽多无口,面上惜字如金,轻车熟路地口称太子妃金安,照旧又低又快悄声蹦字眼,“慢性毒药。姜姑姑。吴正宣。一刻钟。”
    念浅安支愣耳朵细听,顿时一脸地铁老人看手机状。
    亲故呀,见面就打哑迷,能不能好好说话!
    第321章 真香现场
    大绿叶表示不能,一来人多眼杂,二来他身为御前侍卫,先后两次擅自透口风本就不应该。
    念浅安表示理解,腹诽归腹诽,不耽误脑子飞转。
    她连点成线,串起“慢性毒药”和“吴正宣”,先转头看近水,再低头看萎顿在地的姜姑姑,眼中神采乍明乍暗:难怪头先在万寿宫时,一向以椒房殿头号狗腿自居的姜姑姑不言不语,任人叫嚣任人作乱,她都跑出去老远了,半个追兵也没跟上来。
    没想到啊没想到,姜姑姑竟是个深藏不露的谍中谍!
    念浅安脑中滚过无间道三个大字,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了然之余翻来覆去想不通一刻钟啥意思。
    她目露询问,大绿叶总算不惜字如金了,“再缓一刻钟,便是娘娘不带人闯太和门,皇上本也打算派人去接娘娘。”
    谁能想得到,堂堂太子妃跟个活土匪似的,左手幺幺零右手牛鬼蛇神,吵吵得肃穆皇宫沦为江湖堂口,闹起来声势浩大,知道的当太子妃急于救驾,不知道的还当太子妃揭竿起义想当女皇帝呢!
    门内禁军充耳不闻,门外百官仆从定力不够,憋笑憋得噗嗤漏气。
    念浅安一脸“所以怪她咯”的冷漠表情,示意念杏章幺幺零原地待命,又冲远山近水颔首,带上姜姑姑和椒房殿总管太监,边抬脚边问,“姜贵妃和四哥现在何处?”
    她斟酌用词,大绿叶只答能答的,“睿亲王世子包藏祸心,操纵先睿亲王旧部妄图谋朝串位。收买太医危害皇上,又买通小黄门假传圣谕,养心殿变故横生,若非姜贵妃和乐平郡王见机快,以命相博拦下假扮小黄门的刺客,皇上早已命悬一线。姜贵妃和乐平郡王即忠且孝,虽死犹荣。”
    他面无表情,照本宣科。
    刻意拔高的声调余音缭绕,听得原本只是静寂的禁军一片死寂。
    这番说辞,即在意料之外,又似意料之中。
    念浅安挑眉不再深问,大绿叶沉默片刻,低声又添了一句,“姜姑姑只身离开养心殿前,刘总管就将七皇女、八皇子、九皇女请去了东偏殿。”
    也就是说之后不管发生了什么,七皇女八皇子都置身事外蒙在鼓里。
    念浅安五味杂陈,直到路过乾清宫瞧见魏三哥才心头一轻。
    魏明义目不斜视,念浅安和他错身而过,越往深处走越是横尸遍地,金吾卫和宫女太监的尸身交错零落,更有不少禁军服色,显见刚经历过一场殊死搏斗。
    正守在养心殿外的楚克现循声看过来,一旁李二公子、李三公子神色晦暗不明,慢半拍才抱拳问安。
    念浅安口道免礼,面露稀奇:李菲雪和徐氏、李长茂不仅没事还有功,二位兄台为毛一副不像死爹死娘、活像死了干爹干娘的微妙表情?
    “娘娘别怪他们一时失态。”楚克现上前几步,取来披风罩住念浅安,不再喊阿浅只喊娘娘,低声解释道:“方才乱战时,御前侍卫也损了不少人,其中就有李大公子。”
    李家对内嫡庶不和可以,对外窃喜庶兄因公殉职不可以。
    难怪李二公子李三公子演技不够表情来凑,伤心得好假。
    念浅安赶紧兜住风帽,掩去嘴边笑意,抖着肩膀飘进养心殿,大绿叶止步廊下,冲远山近水做请,“姜贵妃和乐平郡王的遗体正停放在西偏殿,劳二位姑娘随标下移步,带这两个忠仆去见主子最后一面。”
    忠仆殉主,方成美谈。
    远山拖着不知是晕还是死的总管太监,近水押着从始至终仿若哑巴的姜姑姑,坠在大绿叶身后改道。
    林松大步迎上前,见念浅安身上男式披风很眼生,接过来背在身后随手丢了个没影儿,一脸若无其事道:“公主和殿下都在里头,娘娘快进去吧。”
    他现身人前,今日过后由暗转明,另有前程。
    念浅安会心一笑,拎起裙摆跨门槛,脚跟还没落地就听安和公主一声冷笑,吓得差点原地告辞。
    “这也就是我的女儿打小皮实,禁得起折腾。换个人做太子妃试试?能不能活着走出后宫出现在这里且是两说!”安和公主不看女儿只看楚延卿,尖锐语气比凤眸更冷冽,“你倒是半点不担心安稳得很,带着个厉害侍卫上窜下跳,顾头不顾尾连自己媳妇儿也不管了!”
    她刀口不留德,屋内院正并数位太医边装死边在心里抱不平:不是太子不管太子妃,而是变故乍起太和门内连只公蚊子都飞不出去,何况是身为储君的太子?
    饶是他们见惯生死,仍被太子之前杀红了眼的模样骇得老腿打颤。
    若非担心太子妃,太子何至于大开杀戒?
    储君太暴戾,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他们都看得明白,公主会看不明白?
    太医们不敢触霉头,只敢偷瞟楚延卿。
    楚延卿过耳不过心,上一刻面色阴郁,下一刻眼神缱绻,缠着绕着媳妇儿挪不开化不开。
    念浅安退堂鼓敲到一半心鼓重响,感情上很想娇滴滴地扑进亲夫怀里,理智令她撇着外八字龙行虎步,站定安和公主身前小身板一抖,不以为意地嗐道:“没有三两三,哪敢上梁山!外头有陈内监、东宫近卫,还有幺幺零,就这要是还能出事儿算我蠢。殿下与其担心蠢媳妇儿,还不如担心父皇和父皇的江山呢。”
    她玩得一手好自黑,即给亲娘捧场又给亲夫台阶下。
    不觉佩服只觉疑惑的众人:……梁山在哪儿?
    顿觉重点全错并且寂寞如雪的念浅安:……在我心里。
    安和公主眼底藏笑,正想再添两把柴,就听陈太后嗔道:“今儿千错万错,和小六安安可没半点相干。小六忠君尽责,安安关心则乱,便是动静闹得大了点有违宫规祖制,那也是身为太子妃的本分。”
    边说边转出里间,嗔意更重,“认真说来,安和才是有错的那个。我一时情急忘了孙媳妇,你倒把亲女儿给落下了。比起小六,最该罚的是你才对。”
    她假意嗔怪,安和公主亦是刀子嘴豆腐心,哪是真心指责楚延卿,不过是想着事急从权,有些事眼下无妨就怕秋后算账,怼楚延卿的话,其实是说给里间皇上听的。
    女儿私养武婢,女婿御前嗜杀,哪样都能大做文章。
    如今有陈太后一句话,将来皇上就无话可说了。
    安和公主笑意外露见好就收,扶住陈太后故作懊恼,“您真舍得罚我,我受着就是了。”
    陈太后摇头失笑,再看太医时脸色乍变,又痛又恼,“皇帝拿龙体胡闹,你们竟也由着皇帝胡闹!差事做成这样,还要你们这些太医何用!”
    以院正为首的太医们慌忙跪倒,以头抢地。
    他们也是刚知道,皇上是真的中了毒,加之早前急怒攻心吐过血,龙体到底不如从前,中的毒虽轻微,但只要一个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偏皇上一意孤行,瞒着他们就算了,居然越过他们让小吴太医那个二愣子私下配解药!
    二愣子愣在哪儿?
    愣在皇上说啥就敢干啥!
    太医们即悲且愤,不敢辩解更不敢怨皇上,只恨不能当场吊打小吴太医一顿!
    只要用不着医术,就专注于做个安静美男子的小吴太医若有所感,眼见领导同僚额头都磕破了才反应过来,慢吞吞撩袍陪跪,声音也慢悠悠的,“圣命不可违,臣下请太后明察。”
    太医们闻言差点磕穿地心,暗骂二愣子果然敢做敢说,骂完只能跟着附和请太后明察。
    陈太后看着小吴太医就想起七皇女,恼怒转作叹息,意兴阑珊地摆了摆手,“起来,都起来给太子妃诊脉。”
    太医们如蒙大赦,陈太后握住安和公主的手,半自嘲半嘲讽,“横竖有皇帝在,这养心殿我也做不了主儿。就罚你陪我回万寿宫,这后宫的首尾就算皇后不在,我也能做得了主儿。”
    安和公主从不做两面不是人的猪八戒,只管赔笑不接茬,和陈姑姑一起伺候陈太后离开,留下刘嬷嬷陪女儿。
    太医们奉命诊脉,走过场走得很走心,结论由小吴太医总结,“娘娘胎气稳健,绑带不急着解,等缓过神再松绑为上。”
    防的是此时母体精神紧绷,肚子反而不宜立刻松懈。
    刘嬷嬷忙拉着太医们细问。
    楚延卿虚揽媳妇儿,又是担忧又是惊奇,“这样绑着肚子不难受吗?真没有哪里不舒服?”
    念浅安边摇头边甜笑,终于能娇滴滴扑进亲夫怀里,背过人逮哪儿亲哪儿,咬着亲夫领口哼哼,“是大嫂让人帮我绑的。小笨兔子可乖可稳了,听说大嫂未出世时也被这么绑过!”
    楚延卿如听天书,正想叹一句长嫂如母,就见媳妇儿举起爪子掐指一算:皇上龙体有恙装得很成功,并且迅速反杀,按照宫斗瓜的走向,接下来是不是该开始心灵鸡汤时间了?
    然后就听媳妇儿小声逼逼道:“父皇绕了一大圈,扯了这么大的犊子,总得捞回本吧?”
    龙爹以身犯险,到媳妇儿嘴里就成了扯犊子。
    楚延卿不知该笑还是该笑,握拳抵唇一顿狂咳,没力气瞪媳妇儿,有力气哄媳妇儿,“想知道父皇怎么捞回本?我陪你一起偷听壁脚好不好?”
    那必须好呀!
    念浅安疯狂点头,捧着肚子牵着亲夫,堂而皇之地飘到格栅前,光明正大地瞪眼睛竖耳朵围观真香现场。
    身后明间,刘嬷嬷只当看不见,和太医们聊得更起劲儿了。
    身前里间,轻软绸帐一层层高高卷起,隐约可见刘文圳、周姑姑的背影,往里窗下炕上,昭德帝半躺周皇后侧坐,帝后一时静默。
    “回头你代朕向母后道声恼,私下多替朕宽解宽解母后。”昭德帝轻声开口,略显不足的中气透着七分无奈三分笑,“朕知道,母后恼的不是朕自作主张,而是朕不爱惜身体。只是,朕既然要做戏,至少要做足八分真。否则连身边人都骗不了,又怎么骗得过其他人。”
    所以,他宠着纵着姜贵妃,吃她点的膳,喝她熬的汤。
    所以,姜姑姑一朝反水告密其实告得晚了,他仍由着姜贵妃打理他的吃用。
    他太了解姜贵妃。
    太了解姜氏了。
    第322章 朕还没死
    朕曾问过阿圳,姜氏算计不成安安,接下来会算计谁?”昭德帝笑意不减反增,语气亲昵姿态放松,“阿圳答的是小六。朕却清楚,姜氏未必不敢,可惜不能。姜氏、姜家,是好是歹是贵是贱,都是朕给的。姜氏小户出身,眼界手段都有限。
    眼高手低的人,不足为惧。朕有些好奇,姜氏这个贵妃,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下杀招行险招,说来倒也果决敢干。败,就败在内宅手段但凡无法一击即中,必受变数钳制。吴正宣此人,不流世俗特立独行。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朱门贵女守则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