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十国帝王

第120节

    找谁呢?
    少女心中立即有了答案。
    她傻乎乎的保持着双手捧雪的姿势,冲出了自己的小院,她要将手里的这捧雪,捧到那个小家伙的面前,要他好好看看呢。
    可是她好傻啊,她不知道雪一会儿就会化的没影了啊。
    两个小院隔的不远,少女跑过滑溜溜的青石板小道,好几次点儿摔倒,这让她奔跑的动作看起来歪歪斜斜的,滑稽而且好笑。但她才不管这些呢,她只想快些跟那个小家伙一起分享这份小小的喜悦。
    到了月门前的时候,少女放缓了脚步,显得极为小心,蹑手蹑脚一步一步靠近,不时伸长了脖子往小院里张望,这让她粉嫩的脖颈暴露在外,几片雪花落在了上面,她也丝毫没有注意到。
    小院子传来呼喝的声音,一起一伏,抑扬顿挫。
    少女从月门探出小脑袋来,像个小松鼠一样。她立即就窥见到了那个比她还要年少一些的少年。
    雪中,一名只穿一件单衣的少年,正在龙行虎步,在漫天的雪花中舞拳。他虽然只有十岁出头,但打起拳来已经很有架势,虽不能说大家风范,却也有一丝行云流水的意境,让人看着就感觉分外舒坦。
    这名少年浓眉宽额,五官端正,小小年纪,已然有刚毅之色的雏形,若是长大,或许会成为一个硬气而英俊的男子汉。少年的一招一式都打的极为认真,他双目中充满专注,像是在做一件最重要的事。寒天雪地,院子中没有其他人,夏天三伏,冬练三九,这说明少年的练武举动完全出于自觉,让人不得不点头赞赏。
    依旧保持着双手捧雪的姿势,在月门偷看少年的少女,一双俏丽的小手已经冻得通红,她眨了眨眼,充满好奇的想:这个家伙不会怕冷的吗?下这么大雪,他怎么还能练武呢?
    浑然不知,此时的她,也早已忘了什么是冷。
    少年打完一套拳,收了势,却没有走动,而是负着手,抬头望着天空,不言不语,仍由大雪落在脸上、身上。他小小的背影,在这一刻却好似极度落寞,落寞的就好像这个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一样。
    少年的背影落在少女眼里,少女呆了呆,因为那个背影传达出来的气息虽然她不是很懂,但感觉却是那么熟悉。自从少女的娘亲死了之后,她好像也经常这样,看着远处和天空发呆。少女的眼眶突然有些泛红,她离开月门,一步步走近少年,她决定将手心里的白雪送给这个小家伙,让他高兴一下。
    在少女悄悄摸到少年背后,正准备叫他的时候,少年突然转过身来,“永宁。”
    “呀!”本想吓人的少女,结果被人吓了一大跳,她双手本能的一抖,护在心胸前,脸色发白。
    少年好笑的看着少女,“永宁你干嘛,偷偷摸摸的。”
    少女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突然发现自己捧了一路又保持了好久的雪,就在方才一下子都给抖没了,这让她一阵委屈,几乎要落下泪来,“都怪你都怪你,雪没了,你这个小坏蛋,雪没了!”小手恼火的去打少年。但人没打到,自己却先蹲在地上,呜呜抽泣起来。
    少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窘迫的挠了挠头,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眼看着少女哭哭啼啼,这让他一阵心酸。灵机一动,少年忽然伸出双手,捧在一起,去接雪花。
    “永宁你看,雪还在呢,你看!”
    听到少年的声音,少女抬起布满泪痕的小脸,就看到少年正在接空中的雪花,然后小心翼翼捧到她面前,对她露出一个阳光而柔和的笑脸,“你看,雪在这儿呢。”
    少女惊喜的跳起来,凑过小脑袋看了又看,水灵的眸子里神采奕奕,她试探着问:“从璟,这个可以送给我吗?”
    “当然。”少年理所当然道,将手心里其实少的可怜的白雪倒到少女手里。但那些雪实在太少了些,以至于最后少女手心里其实就没落多少,但她还是开心得笑了起来,比盛开的寒梅都要好看得多。
    “永宁,你真是个小孩子啊!”少年老神在在的像个大人一般,揉了揉少女的脑袋。
    “不许摸我的头!”少女大叫着跳开,气呼呼的说,“还有,不许叫我永宁,要叫我姐!”
    “哈哈……”
    “不许笑!”
    ……
    “永宁,你怎么了?”
    这是一个夏日的夜晚,小池塘里有青蛙的鸣叫,旁边的假山旁,青衫鹅群的少女默默坐在那里,双手搁在膝盖上撑着下巴,出神的望着池塘,眼眸里隐约有泪光闪烁。
    少年从一旁走过来,坐在少女身旁,关切的问她。
    少女没有回头,清脆的嗓音有些嘶哑,埋首低声道:“从璟,我想我娘亲了。”
    少年有须臾的默然。他知道少女的娘亲是他们共同父亲的一个平妻,前些年已经走了,这些年来,少女一直是少年的娘亲曹氏在抚养。但曹氏对她再如何视如己出,终究不可能完全抵消少女心中对亲生母亲的思念。少年的思绪有些飘飞,飘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也想起了自己在那里的母亲。
    少年伸出手抚摸着少女的脑袋,柔声道:“永宁,你还有我,还有我们大家呢,你并不孤单啊……”
    他的话还没说完,少女已经扑过来,抱着他的肩膀哭出声来,她的小肩膀一抖一抖的,分外娇弱。
    少年抱住她,将她搂在怀里,轻声道:“要哭,就哭一会儿吧,这里不会有其他人。”
    哭声更大了些。
    也不知过了多久,少女终于缓缓止住了哭泣,她胡乱擦了把眼泪,抬起头凝视着少年,问:“从璟,你会离开我吗?你会永远都陪在我身边,不让我一个人吗?”
    张了张嘴,少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永远……是多远?
    永远……有多远?
    见少年不回答,少女又急又怕,她快要再次哭出声,“你会吗?从璟,你会吗?”
    “不会。”少年说。
    少女终于露出了笑。
    她的笑,那么纯净,那么认真。
    ……
    少女已经到了豆蔻年华,是个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小美人了,倾城之色让整个晋阳城都有耳闻。但是今天少女却有些不开心的走在大街上,因为她没有挑选到她心目中的东西。少女想起自己生辰时,那是一个没人会在意的日子,那个小家伙却给自己送来一支雕刻精致的小兔子,还说了一句她从不曾听闻的“生日快乐”,更陪自己聊了好久的天,这让她整晚都开心的无法入睡。
    今天是那个小家伙的生辰,少女特意来到东市,也想给他挑选一份满意的礼物。一想到少年看见自己送他礼物时的惊喜神情,少女就分外期待。但是无奈,大半天过去了,她都没有碰到满意的物件。要么就是太贵她买不起,比如说那柄镶着宝石的剑,要么就是她没瞧上的。
    好歹皇天不负有心人,少女终于在一个摊位前,看上了一对玉佩。玉佩呈弯状,似月如钩,晶莹剔透,分外可人。少女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最后,不懂得讨价还价的她,用她整整一年的例钱,从那个奸商手中,买下了那对玉佩。
    回府的路上,少女轻快的脚步像是一只百灵鸟。她将玉佩握在手心,捧在心口,不时笑出声来。
    沉浸在自己幻想中的少女,没有注意到道旁的恶狗,当她的脚不经意间踢在那条黑狗身上时,恶狗跳起来咬了她的小腿。钻心的疼让少女几乎晕过去,但她咬紧了银牙,没有半滴泪落下。恶狗咬人之后就跑开了,少女拖着流血的腿,一瘸一拐,走了一个多时辰,才走回家里。
    当她将玉佩交给少年时,她的小腿已经肿得老高,裙角都被刺眼的血迹染红,但她仍然露出一个真诚的笑脸,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对满脸惊愕的少年道:“生日快乐。”
    她笑得很得意。
    ……
    这一天,曾今的少女要嫁人了。
    上花轿之前,穿着大红衣裳的她泪水滂沱,死活不肯出门。
    他推开房门,在她面前蹲下,低头沉默了很久,才缓缓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终究是要嫁人的。”
    “可我不喜欢他!”她咬着嘴唇,“我也不想离开这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给她讲一些大道理,“再说,女人终归是要找一个归宿的。石兄是个不错的人,你嫁过去,他会对你很好。”
    然后是良久的沉默。
    “真的没得选吗?”她最后问。
    他张了张嘴,开口却只发出一个音,“姐……”
    “别叫我姐,叫我永宁。”她说。
    他一阵默然。
    她终于站起身,看着蹲在他面前,没有抬头的弟弟,声音不复柔弱,而是充满凌厉之气,她问:“若是他对我不好,你会如何?”
    “我会杀了他!”他说。握着拳。
    “好,李从璟,记住你今日说的话。”她大步走出门,头也不回。
    李从璟最后赶出府门时,那人已经将她的姐姐娶走,喧闹的大街上,他只能看到那架花轿的背影。花轿的颜色很鲜艳,是夺目的鲜红,是这世间最喜庆的颜色。
    他站在人群后,默默握紧了手中的月形玉佩。
    第177章 非忍者不能成事,妒恨之下无同生
    他第一次见着她,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在李府。她坐在池塘边,弯腰拨弄着池塘里的清水。彼时她的模样,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他站在路口,只一眼便失了神。
    那时他刚随将军征战回来。那是一场分外惨烈的战斗,为救将军,他身负重伤,密密麻麻的箭矢挂在身上,几乎将他射成了一个刺猬,要不是事先穿了三层厚甲,他几乎活不下来。激烈的战斗和严重的创伤,换来的是战场的大胜,还有将军对他的推心置腹。
    那日夜,他浑身包着纱布,躺在营帐中,帐中只有几盏摇曳的烛火,他疲乏得紧,几乎不能说话。但他还是强打起精神,陪进来看望他的将军,聊了许久。将军临离开时,拉着他的手,殷切的对他说:“石郎,待你伤好,我将亲军左射军交给你统领。”
    目送将军离开帐篷,他想笑,想放开喉咙大声的笑,因为他知道,这回他赌赢了。战场上没死,他就一定能够得到将军的信任。但他没想到将军人这么好,竟然将亲军交给他统带。他很开心,所以他想笑,唯有大笑方能表达他的开心,但他不能笑,他得忍着,不表露出一丝一毫的异样。
    这些年来,他已经习惯了隐忍,他知道怎样掩饰自己,但是此刻,长久来的努力终于取得成功,今日甚至差点儿没命,他的人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就像一个丰收的农夫,面对整片金黄的庄稼地,他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
    于是,他抬起手,伸出两根手指,重重扣进了自己大腿上的伤口里,然后狠狠刮动。直到血染红纱布,流到榻上,他才将笑意堙没在钻心的疼痛里。额头上密布豆大的冷汗时,他终于没了想大笑的冲动。然后,他给了自己一个微笑,对自己说:石敬瑭,你又成功了。
    伤势养好的时候,大战也结束了,他和将军一起班师。一路上,他和将军并马而行,一路研讨兵法战事,他将自己进一步展示给了眼前这个,可以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甚至是生死的人。回到晋阳,离开军营的时候,将军叫住他,让他去自己家里坐坐,吃一顿便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石敬瑭几乎又一次难掩心中的激动,因为他知道,他已经被将军视作彻底的心腹了。
    第一次踏进李府,他惊讶于李府的简朴。没有奢华的装饰,甚至连花草都没有刻意修建,一切都呈现出一种农家人的乡土气息,唯一可取的地方,恐怕只有这座府邸还算规模比较大了。而他知道,这座府邸,其实是晋王赏赐给将军的。他心中有些不屑,大丈夫拼得性命换来功名富贵,怎可不让自己过得舒坦些?
    回到家的将军明显很开心,让他感到惊奇的是,阔别良久归家之后,将军没有第一时间去见自己的妻妾,而是带着他,去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僻静的小院。在离那个小院尚有十几步的距离时,他就听见了院中传出的读书声。
    “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琅琅的读书声,中气十足,很有节奏而且极富韵律,时有停顿,似乎是读书人在思考。可以想象读书之人必不是坐在地上摇头晃脑,而是极有可能拿着书在房中踱步,这让石敬瑭很是惊奇,心想此者何人?听其声音,清朗干脆,像是个少年……
    石敬瑭自己也常读书,因此他知道,里面的少年读得乃是《春秋》中的“论人”篇。一个少年,却读《春秋》,他能读得懂么?
    忽然,石敬瑭发现李嗣源停住了脚步,负着手站在月门外,脸上的表情既是陶醉又是欣慰。
    “里面读书的,莫非是公子?”石敬瑭试探着问。
    李嗣源淡淡一笑,“进去看看,你就知道了。”
    石敬瑭很快就见到了那个少年,第一眼看到对方时,石敬瑭吓了一跳。因为他和李嗣源一进屋,李嗣源正哈哈大笑两声,一个矫健的声音就冲出了屋子,如虎豹一般,对着李嗣源就是一脚踢过来。
    要不是这是在李嗣源家中,冲出的又是一个少年,石敬瑭几乎本能的就要上前护卫了。好在他醒悟得早,虽然跨出了一步,却没有出手。他立即就庆幸自己没有出手,因为李嗣源已经和那少年交手在一处,两人拳来脚往,砰砰之声不绝于耳。
    石敬瑭很惊讶,惊讶于眼前这个少年的身手,因为他看得出来,李嗣源根本就没有留手,即便如此,他们俩仍然是旗鼓相当!
    好一个文武双全的少年!
    “老爹,又打了胜仗?”收了拳脚,少年竟然一把攀上李嗣源的肩头,挑眉对李嗣源嬉皮笑脸。
    “当然,老子出马,什么时候差过?”李嗣源的回答,差点儿让石敬瑭摔了个跟头,眼前这个龇牙咧嘴,一脸为老不尊的家伙,还是那个治军严肃,不苟言笑的将军吗?
    李嗣源对石敬瑭道:“石敬瑭,这是我儿,李从璟,比你正好小了十岁。”
    “见过公子。”石敬瑭脑海中立马得出少年的年龄——十四岁。不知为何,石敬瑭总觉得少年看自己的目光极为惊讶,然后是戏谑,向看猴子一般,这让他有些不舒服。
    少年的对他的第一句就让他摸不着头脑,少年问:“石兄,你觉得契丹人如何?”
    “契丹人?”石敬瑭不明白少年的意思,但他还是回答,“契丹人为祸边境,是我大晋之大患,当除之。”
    少年的目光更加戏谑了,他点了点头,微笑道:“很好。”
    一句很好,让石敬瑭心中更加不快,他心想,这少年未免太傲气了些。


上一章
返回

十国帝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