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喜上眉头

第228节

    “那时草民心有猜测,便常常在暗中留意……约隔了半年之久,草民竟又一次暗中见着了……当时又听着了他们之间的对话,这才知道被丢进去的竟是人!那时,草民还亲耳听他们说什么‘老爷如今越发不顾忌,日后怕是要来得更勤些了’之类的话!”
    “自那后,草民简直被吓破了胆啊,再也不敢在夜间行船……只唯恐被他们撞上了,就活不成了。”
    老翁说到这里,已颤抖着流出眼泪来。
    “大人啊,非是草民心肠硬,不愿出面报官,而实在是民不与官斗,即便小人告到了衙门,又有何用?不过是牵连全家老小罢了!”
    谁不知宁家后台硬,素来有宁贵妃撑腰?
    且民间常说官官相护,又有传言说就连当官儿的也怕宁家,保不齐你前脚刚到衙门,后脚就被灭口了!
    程然对此未有置辞,只又问道:“那五两银子究竟又是怎么回事?”
    即便早已得知宁家仆人在河中沉尸,那么偶然发现尸体一说便不成立了。
    “是草民被猪油糊了心……眼瞧着家里的小孙子饿得面黄肌瘦,半条命都要没了,草民才起了歪心思……”
    他将自己夜里偷偷捞尸,解下尸体上绑着的石头,将尸体带到浅水区之后,再找到宁家庄子上的经过说了一遍。
    宁家庄子上的管事只当是尸体上的石头没绑紧,尸体浮了上来。
    那管事不想引起怀疑,得知他并未将此事告知其他人之后,便与他解释说是庄子里的丫鬟投了河,打着不想引起周围百姓议论的幌子,给了他五两银子,要他守住此事。
    “你在河边发现了尸体,不与家人说也不报官,而是先找到宁家庄子上,那管事便没有疑心吗?”程然问道。
    说到这里,老翁脸上现出一丝忏愧之色。
    “草民与那管事平日里略有些往来,打了好鱼常会给他送些过去,偶尔得了什么消息,也都不瞒他……”
    程然这才了然。
    说白了就是狗腿子。
    原来还有这层关系在。
    也怪不得那管事没有怀疑他。
    “大人明鉴,草民也是逼不得已啊……”老翁为自己辩解着。
    程然已不愿多听,吩咐衙役将其带了下去,好生看管保护。
    书房内很快恢复了安静,程然却片刻都坐不住,不停地来回踱步。
    是否要将此事捅开,对他而言是没有悬念的——非做不可!
    可单凭区区一个老翁的证词,并不足以治宁通之罪。
    且此事已经传开,宁家保不齐已有防备,他但凡动作慢了一步,只怕就要误事!
    眼下当务之急,是尽快将宁通的罪名定下来!
    应当怎么做?
    最直截了当的法子无疑就是进宁府搜查,他敢保证,宁府之内必留有证据在!
    是真是假,一搜便知了!
    可是,在京中搜查官员府邸,必要经过皇上首肯,依皇上对宁氏一族的纵容,又有宁贵妃这个飓风级的枕旁风在,皇上会轻易下旨让他搜查宁家才怪了——
    这无疑是京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那老翁不到逼不得已不敢开罪宁家,他这个府尹大人也并非毫无顾忌。
    这件事情,若一举不成,便不如不做。
    程然急得直叹气。
    而此时,忽然有衙役走了进来。
    “大人,物水河边又出了一件怪事!”衙役神色紧张。
    程然大为皱眉:“又发现了尸首?”
    衙役忙摇头:“是大国师在河边作法,指出了真凶!”
    程然气得冷笑一声。
    瞧瞧,他说什么来着,宁家必然要有防备!
    不消去想,定是宁家借了大国师之手,已找好了替罪羊!
    这浑浊的官场,当真让人失望无力之极……
    方才还满心斗志的程大人此时气到想哭泣。
    衙役看着自家大人紧紧攥着拳红着眼睛的模样,不禁在心里纳闷——大人怎不问凶手是谁,害得他到了嘴边的话迟迟说不出来可如何是好!
    可也没有就此不说的道理,衙役声音压得低了些,语气却愈发紧张:“大人,依大国师所指线索,凶手与宁字有关……”
    “你说什么?”
    程然只当自己听错了,目光惊诧地看向衙役。
    “凶手姓宁……现如今,城中都已传开了!人人暗下都猜测,此事与宁府脱不了干系。”
    说猜测都是轻的,哪怕说是已经认定也不为过。
    程然仍不可置信,又召来了几名衙役反复询问,最终得了肯定的答案之后,复才思量起来。
    大国师竟破天荒地做了件人事!
    这下好了,“天意”所指,民声所指,还怕皇上不答应让他搜查宁家?
    即便是为了证实宁家的清白,也断没有理由再拦着!
    他要立即进宫面圣请旨!
    不过,他向来不赞同大国师的鬼神之说,眼下反倒借此来说服皇上,会不会显得自相矛盾,太过打脸?
    坐上了马车的程然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瞬间之后,便被他推翻了。
    打脸便打脸罢,眼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信不信不要紧,万千百姓肯信,皇上肯信,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能查明真相,还挑什么过程!
    此时,程然不知道的是,继晓已亲自入宫,向昭丰帝禀明了此事。
    昭丰帝坐在莲花台上,下意识地揉了揉太阳穴。
    今日才因节操问题被他停了职的人,忽然又被掀了这样一个大窟窿出来。
    这么大的窟窿,他即便是变成女娲,也补不上啊!
    昭丰帝气得在心底直骂娘。
    继晓道:“此番是贫僧行事不当,未事先查明此事,因此给陛下徒添烦忧了。”
    换而言之,他在作法之前也不知真凶是何人,将宁通坑了,纯属意外。
    昭丰帝幽幽叹了口气。
    “此乃天意,怎能怪到国师身上。”
    他又不是不明事理之人。
    继晓将话接过:“贫僧亦觉此事透着不寻常,因此在入宫之前,特地去了一趟文思院,再次观星起卦——”
    见他脸上似有甚少露出的迟疑之色,昭丰帝立即道:“事已至此,国师有话大可直言。”
    第297章 杀人不见血
    继晓这才开口。
    却是先道:“阿弥陀佛,贫僧在此要先向陛下请罪——正如陛下先前所言,在祭天一事之上,是贫僧误判了天意,竟险些酿成弥天大错。”
    说话间,语气愧疚,神色悲悯。
    昭丰帝闻言脸色顿变,肃然道:“国师何出此言?莫非卦象有变?”
    顿了顿之后,又问:“还是说,与宁通有关?”
    继晓微微垂眸,叹息道:“确如陛下所说,卦象有变,且直指宁指挥使。”
    昭丰帝再次变了脸色。
    “国师只管说下去。”
    “但遇天灾,必有起因,自古以来世人皆惯将因果归咎到帝王不贤之上——却不知,君王贤明时,仍有天灾现世,实则但凡有大不贤者现世,以致世间冤孽多生,皆会遭到上天警示。”
    昭丰帝听得极为赞同。
    说得没错,凭什么一有天灾就要皇帝背锅?
    他虽不贤明,却也并非极度昏庸之辈,又一心敬奉神佛,怎会遭到警示呢?
    所以,国师口中的“大不贤者”,才是致使天灾频繁的根源所在。
    转瞬间,昭丰帝的脸色沉了又沉。
    他早告诫过贵妃和宁家了。
    “若非此番天灾降世,那些枉死女子的尸骨,只怕永无机会出现在世人眼前。”继晓语气慈悲。
    昭丰帝目光沉沉。
    “正如国师所言,天意自有深意。”
    人活在世,最不能悖逆的便是天意二字,他对此一直深信不疑。
    “贫僧先前窥探天机,得知以活人祭祀方可平息此劫,可因未能完全参透天机,以致偏离了天意所指,竟险些致使生灵涂炭。”
    继晓双手合十,庆幸地道:“所幸上苍有好生之德,先有陛下遇仙人托梦,又有诸多警示,今晚更借贫僧之手,使真相大白——是贫僧愚钝,竟至今方得领悟。”
    昭丰帝一时未有说话。
    他将近来发生的一切,皆细细思索了一番。
    先是他揣着一腔好奇之心,邀了小仙子入宫,得闻仙人入梦之说。
    巧合的是,太子也遇了仙人托梦。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喜上眉头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