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明惊变

第53节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胜利而告终。朱棣于南京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文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基后,为了处理政务之需,决定起用一批资浅而干练的文臣参预机务。八月一日,选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同预朝廷机密重务。九月间,又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和胡俨等同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七人朝夕侍从左右,协助皇帝办理政事。因其在大内殿阁行事,故称“内阁”。内阁参预机务从此开始。不过,此时的阁臣品秩远在六部尚书之下,而且不设官属,不辖诸司事务。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时,开始由六部尚书兼任大学士,阁职渐崇。明英宗天顺以后,阁权益重。明世宗朱厚熜鉴于前朝宦官专权,更使阁臣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之上。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决定方针大计,检准诸司题奏,草拟皇帝诏令,俨然成为百官之长。
    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郑和与王景弘奉命第一次出使西洋。其船队总共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分乘二百零八艘船,其中,最大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其次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船队由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刘家港)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州五虎门扬帆启航,开始了长达两年多之远航。
    永乐十四年(1416年)于谦十九岁,与翰林董镛女订婚。两年后,正式娶董氏为妻。
    永乐十八年(1420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又在东华门北设立东厂,专理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之事。朱棣担心外臣徇私,不能反映实情,特命亲信太监做东厂提督。从此,太监提督东厂,成为常例。太监作为提督,具有随意逮捕、刑讯臣民的特权。朱棣为平衡锦衣卫与东厂权势,既由锦衣卫调充东厂属员,又令东厂太监监视锦衣卫,使之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明朝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于谦会试中式,主考官大学士杨士奇、侍读周述视其为“国士”。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死于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东南),年六十五。八月初十,灵柩至京,皇太子朱高炽迎入仁智殿,加殓纳梓宫。九月十日,被奠谥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长陵。事隔百余年后,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成祖。太子朱高炽即位,改元洪熙,是为明仁宗。立皇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进杨士奇、杨荣、杨溥、黄淮、蹇义、金幼孜、夏原吉等秩,又进大学士杨荣工部尚书,从此文渊阁者均相继进尚书,阁职渐重。大学士为正五品,比正四品的知府还低。尚书正二品,大学士兼尚书后,品级才符合执政官地位。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一日,明仁宗朱高炽卒,年四十八。上尊谥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葬献陵。皇太子朱瞻基即皇帝位,是为明宣宗,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宣德元年。尊母后张氏为皇太后,立正妃胡善祥为皇后。汉王朱高煦(朱棣第二子)谋反,朱瞻基御驾亲征,擒叔父朱高煦。朱高煦及诸子先被囚禁,后被杀。
    宣德二年(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废皇后胡氏,立孙贵妃为皇后,立孙贵妃所生之子朱祁镇为皇太子。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三日,明宣宗朱瞻基逝世,年三十五。上尊谥章皇帝,庙号宣宗,葬景陵。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等拥太子朱祁镇为帝,是年九岁,即为明英宗,年号正统。以王振为司礼监,明朝宦官乱政自此开始。
    正统元年(1436年)闰六月十四日,巡抚河南、山西兵部右侍郎于谦上疏言十事:接济边储,优养军士,减省吏役,清理军伍,查勘逃户,禁止揽纳,中纳盐粮,取用监生,辩理刑名,存恤孤老。疏下礼部,由大臣会议。除官府给予在途军士口粮,恐造成淹留难行,监生不勤慎者宜黜退为民外,其余均如于谦所言,付诸实施。
    正统三年(1438年)于谦之子于冕与提刑按察使司副使邵悰之女结婚。
    正统九年(1444年)于谦之女璚英嫁给锦衣卫武官朱骥。
    正统十年(1445年)于谦妻子董氏去世。于谦与妻子感情深厚,终身不纳侍妾,也未再续娶。
    正统十二年(1447年)于谦五十岁,父于仁(字彦昭)病故,泣请回乡守制。朝廷不许,令有关部门办理营葬事,遣行人汪琰谕祭。于谦回乡参加葬仪,请吏部尚书王直作墓表。墓表言:“公,子二:长即谦,今为大理寺少卿;次泰;女一,嫁钱塘朱济。孙男一,即冕;孙女一,即璚英。”于谦事毕回京,恢复兵部右侍郎职,留部理事。
    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五十一岁,佐兵部尚书邝埜经画军务,奏遣兵将,镇压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起事。于谦母丧,复恳守制,朝廷以边事紧张,不许。于谦于丧事完毕后返部理事。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入寇,英宗听信王振之言,御驾亲征,土木堡一役,明军溃败,英宗被俘。京师大震,有迁都南京之议,于谦力加阻止,决定战守。九月初六,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是为明景帝,又称明代宗。以明年为景泰元年,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瓦剌首领也先挟英宗大举入犯攻北京,京城告急,景帝亟诏各地诸王遣兵入卫京师,命兵部尚书于谦提督诸营,将士皆受其节制,都指挥使以下不听从命令者可以先斩后报。于谦保卫北京,也先溃退,拥英宗北逃。京师之围遂解。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五日,英宗还京,百官于安定门迎接。景帝迎拜英宗于东安门,又送英宗至南宫,大赦天下。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皇太子朱见深(明英宗子)被废,立皇子朱见济(明景帝子)为皇太子。加于谦为少保,兼太子太傅。
    景泰四年(1453年)石亨举荐于谦子冕为府军前卫副千户。于谦恳辞:“决不敢以子滥功。”仍不获准。回家勉励儿子“砥砺名节”,不辜负朝廷奖勉之意。十一月,皇太子朱见济亡故。于谦一品秩任期届满,例封四代。
    景泰五年(1454年)时序失和,雨雪不降,有灾异象。于谦数次上疏请求罢职,景帝再三挽留。御史钟同、礼部郎中章纶请求复立沂王为太子,景帝怒而收捕钟、章二人。于谦请求解除兵权,告归田里,又不允准。
    景泰六年(1455年)于谦五十八岁,所居仅蔽风雨,景帝赐给房屋,恳辞不允,仅将平日所赐袍带、金帛、图书、盔甲之类移入,以封条贴于门上,仍居旧庐。
    景泰七年(1456年)于谦勤于王事,自奉又过于俭约,身体亏损,风痰疾作。帝迫太监兴安、舒良看视,又追太医董宿视疾。病少,于谦多次请求罢职归乡,仍不获准。景帝特降手敕谕留,可免朝参。十二月,景帝病重,于谦同百官问安于午门外。同御医董宿进宫问疾。
    景泰八年、天顺元年(1457年)春正月,景帝病重而储位未定,中外忧惧。正月十七日,徐有贞、石亨等迎英宗复位。正月二十一日,英宗告即位于宗庙陵寝。下诏大赦天下。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当日即命徐有贞以原官兼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次日,加兵部尚书。不久又以夺门之功,封石亨忠国公,张軏为太平候,张輗文安伯,杨善兴济伯,曹吉祥之嗣子曹钦都督同知。逮捕于谦和大学士王文下狱,诬以迎立外藩之罪,正月二十三日遇害。临刑时,于谦神色不变,口占辞世诗一章,从容就义,年六十岁。抄没,家无余资。二月初一,废景泰帝仍为郕王,迁之西内。贬生母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后汪氏复为郕王妃,削孝肃皇后杭氏谥号,皆称孙太后制行之。二月十九日,郕王死,诏丧葬悉依亲王例。毁所营寿陵,葬之西山,谥曰“戾”,以其后宫唐氏等殉葬。三月初六,英宗复立沂王朱见深为皇太子。
    天顺三年(1459年)石彪谋镇大同,明英宗觉其诈,以罪下狱。十月,英宗罢石亨之职,绝朝参。石亨败。
    天顺四年(1460年)正月二十四日,锦衣卫指挥同知逯杲等奏石亨怨望益甚,与其从孙石浚制造妖言。而且蓄养无赖,专伺朝廷动静,不轨之迹已著。廷臣皆言不可轻宥,乃下石亨于诏狱。从“谋叛律”应斩,籍其家。二月十六日,石亨瘐死狱中,英宗命革“夺门”功,穷治石亨党羽,由石亨而得官的尽行罢黜,朝署一新。
    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初二,太监曹吉祥反失败,其家无论大小尽诛。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镇死于乾清宫,年三十八岁。临死罢宫妃殉葬。上尊谥睿皇帝,庙号英宗,葬裕陵。正月二十一日,皇太子朱见深正式即皇帝位,是为明宪宗,时年十八岁。大赦天下,以翌年为成化元年。宪宗即位后不久,为于谦平反,赦免于氏家人。于谦子于冕任兵部员外郎,上疏申诉,宪宗遂恢复于谦官职,赐祭。于谦婿朱骥再度出任锦衣卫长官。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进于谦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万历中,改谥忠肃。
    塞北穷冬候,无风也自寒
    ——蒙古大事记
    1352年,郭子兴起义,朱元璋参加起义。
    1353年,伊利汗国灭亡。
    1358年,红巾军攻陷上都。
    1361年,元将孛罗帖木儿与察罕帖木儿发动内乱。
    1363年,元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枢密院事图坚帖木儿叛,投奔孛罗帖木儿。
    1364年,元顺帝妥欢帖木儿解除孛罗帖木儿兵权,孛罗帖木儿举兵逼京师,复其职。
    1365年,元顺帝妥欢帖木儿遣人杀孛罗帖木儿。
    1368年,元顺帝妥欢帖木儿退出中原,趋上都。明军占大都。
    1369年,明太祖诏修《元史》。明军占上都,元顺帝退居应昌府。
    1370年,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病逝于应昌府,其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位。明军取应昌,爱猷识理达腊走哈剌和林。帖木儿推翻察哈台汗后裔在马维兰纳尔的统治,建立帖木儿帝国。
    1381年,明将傅友德征云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尽。
    1387年,明将冯胜征纳哈出。纳哈出降。
    1388年,明将蓝玉在捕鱼儿海打败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脱古思帖木儿逃走,至土剌河被也速迭儿袭杀。
    1389年,明置兀良哈三卫。脱古思帖木儿子恩克卓里克图即汗位。
    1391年,兀良哈泰宁卫阿札失里举兵反明,被明军镇压。
    1392年,建昌卫指挥月鲁帖木儿反明,被蓝玉杀。恩克卓里克图汗故。
    1399年,额勒伯克汗杀卫拉特浩海太尉,立其子巴图拉为丞相。瓦剌首领乌格齐哈什哈杀额勒伯克汗。
    1400年,额勒伯克汗长子坤帖木儿即位。
    1402年,东部蒙古始称鞑靼。
    1409年,明设奴儿干都司,统领兀良哈、女真诸卫。蒙古汗本雅失里杀明使郭骥。
    1410年,明成祖朱棣亲征蒙古。
    1411年,答里巴汗即位。
    1412年,答里巴汗与明通使。
    1413年,瓦剌拘杀明使。
    1414年,明成祖亲征瓦剌。鞑靼、瓦剌军与明军战于忽兰忽失温,败北。
    1415年,巴图拉遣使至明京修好。
    1424年,明成祖朱棣再征蒙古,死于途中。
    1425年,阿岱汗即位,亲征瓦剌,杀巴图拉,俘虏其子脱懽。
    1438年,脱懽太师杀阿岱汗,立脱脱不花为汗,自为丞相。
    1439年,脱懽故,其子也先继父职,称太师淮王。
    1443年,也先统一蒙古。
    1449年,也先率二万蒙骑在土木堡大败明军五十万,俘明英宗朱祁镇。
    1451年,也先与脱脱不花汗宣战。脱脱不花弟阿噶巴尔济济农投奔也先,脱脱不花汗兵败。
    1452年,脱脱不花逃往郭尔罗斯部被沙不丹所杀。
    1453年,也先自立为汗,称大元天圣可汗,建元添元,封其子为太师。
    1454年,瓦剌右翼领主阿剌败也先,也先逃亡中被永谢布之孛浑所杀。喀喇沁领主孛来败阿剌,立脱脱不花幼子马可古儿吉思为汗。
    1465年,孛来杀马可古儿吉思汗。毛里孩败孛来,立摩伦为汗。
    1466年,毛里孩杀摩伦汗。
    1473年,兀良哈三卫攻辽东。
    1475—1479年,满都鲁汗在位。
    1480年,达延汗即位。金帐汗国亡。
    1483年,达延汗攻明大同、宣府和亦思马因太师。
    1485年,达延汗攻明兰、凉州等地。
    1486年,达延汗命郭尔罗斯的脱火赤等率部袭击亦思马因,杀之。
    1488年,达延汗遣使,要求明朝开设互市。
    1492—1497年,达延汗部署攻明大同、宣府、甘州、兰州、凉州、宁夏等地。
    1498年,明与蒙古开通互市。
    1509年,阿尔图斯领主伊布拉、满都赉杀达延汗派遣的右翼三万户济农(达延汗次子)乌鲁思博罗特。
    1510年,达兰特哩滚战役,达延汗败右翼三万户,伊布拉逃往青海。达延汗派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
    1517年,达延汗死,巴尔斯博罗特摄政。
    1519年,巴尔斯博罗特归政于卜赤汗(博迪阿拉克汗),其子衮必里克嗣济农,称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
    1524年,衮必里克与俺答(阿勒坦汗)出征兀良哈。
    1531年,衮必里克与俺答二征兀良哈。
    1532年,衮必里克与俺答攻入青海,败伊布拉、卜儿孩。
    1533年,伊布拉死于哈密。衮必里克与俺答越杭爱山,再征兀良哈。
    1537年,兀良哈反击济农、俺答和卜赤汗。
    1538年,衮必里克、俺答出征兀良哈,兀良哈败,兀良哈万户被分解。蒙古左右翼会盟,尊卜赤为库登汗。卜赤汗授予俺答索多汗号。
    1542年,俺答入青海,收降卜儿孩,击溃撒里畏兀儿,占领青海。卜赤汗授予俺答土谢图彻辰汗号。
    1546年,明杀俺答使臣。俺答率十万骑进犯明边。
    1547年,卜赤汗死。俺答遣使求互市,明朝拒之。
    1548年,卜赤汗子达赉逊即汗位。
    1550年,俺答举兵南下,围攻明京师。释战俘,持书入城,要求通商。明从之,后退兵。
    1551年,明开大同、宣府、宁夏马市。
    1552年,明杀俺答汗使臣于大同。俺答攻大同、辽阳、宁夏。明关闭各边马市。
    1557年,达赉逊汗故。
    1558年,图们汗即位,立札撒。史称图们札撒克图汗。俺答汗入青海,征收贡赋,遇西藏商队,释放千名喇嘛。
    1566年,鄂尔多斯万户之忽图克台彻辰洪台吉入藏族地区,与喇嘛结交。
    1568年,俺答汗征卫拉特,将二女儿妻其首领。
    1571年,明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俺答给明帝送顺义王俺答谢表及贡品。明与俺答汗达成协议,建立和平互市关系。


上一章
返回

大明惊变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