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真不是得道高人

第15章 抱琴而奏,弹指高歌(求推荐票)

    郡君脸上的褶皱更深,眉头蹙作一团道:“王道长此言何意?”
    王如松偷瞧徐清一眼,见徐清神色平静,便朝郡君一甩拂尘,欠身道:“金华城里里外外,着实找不出第二位比徐真人更懂风水的人。即使贫道在崂山的师长,怕也难以在风水一道跟徐真人比肩。”
    他见郡君似乎对徐清底细不大清楚,特意用真人来称呼徐清。
    修行者小有成就者为道人,再上为真人。
    真人者,水火不侵,笑傲清风,揽明月入怀,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凡尘俗世中,着实难觅其踪迹。
    其实在王如松心里,他在崂山所见的道士,没一个比得上徐清。
    他实际上并非崂山弟子,只不过有幸上得崂山,偷了一本道法书下山而已。
    郡君不知王如松是假冒的崂山弟子,却知此人另有连她都深深忌惮的后台。他本人虽然法力低微,但在风水造诣上,已入门径。
    因此才特意请这道士来办那件要紧的事。
    没想到来头不小的王如松,居然对徐清如此敬畏,冠之以真人的称呼。
    郡君对着王如松轻轻点头,又对徐清皮笑肉不笑道:“徐真人果然是‘真人不露相’。”
    她拍拍手道:“尊客既然到了寒舍,那还请老妇用薄酒招待一二,免得我家老爷回来,骂老妇不知礼数。”
    她又看向王如松道:“家里没男丁,便请道长作陪,你看如何?”
    王如松微微笑道:“郡君府中最次的酒,亦有灵气,能列席作陪,正是小道的荣幸。”
    郡君笑道:“道长如此说,老妇就实不相瞒了。前年得了千年的雪莲,炮制了一壶仙酿,老妇打算用此来招待贵客。”
    王如松忙道:“郡君盛情,小道感激不尽。”
    郡君于是看向徐清,道:“还请贵客稍待,让老妇命人准备一二。”
    徐清笑了笑,说道:“我也不是来吃酒的,一来是为了宦娘,二来还请夫人收了神通,留那葛老爷一命。”
    郡君闻言,忍着怒气道:“徐真人未免太看轻我薛府。无论阴间阳间,老妇还是第一次遇到徐真人这样不讲理的客人。”
    徐清感受到她怒意颇盛,远胜此前,他身上法力又随之深厚几分,徐清暗自一笑,幽幽道:“便是不讲理了,又如何?”
    郡君哪里想得,她都给了台阶下,徐清还如此咄咄逼人。
    只是如今老爷不在家,她要是跟徐清硬拼难有胜算。
    她一拐杖敲在阴气森森的地面上,花厅震动不已。
    王如松心胆一寒,苦也,莫要做了被殃及的池鱼。他正准备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既然徐清在,这档子事万万不能继续掺合了。
    谁知郡君看得杀气腾腾,似乎一言不合,就要给徐清一个好瞧。
    结果拐杖落在地面后,花厅震动尚未停歇,郡君只怒气勃勃道:“送客。”
    王如松松了一口气,还好是雷声大雨点小。
    他随即明白,这郡君看似愤怒,实则还没到怒火攻心这一步,今天她怕是不会和徐清真正起冲突。
    郡君虽则在薛府专横强势,却也做了多年诰命夫人,深知无论是朝堂江湖,阴间阳间,都不是打打杀杀能概括的,更有人情世故在里面。
    此时她不明徐清深浅,更不知徐清背后有什么修行势力,贸然起冲突,后果难料。
    而且修行中人,少有没根脚来历却能修行到高深境界的。
    徐清若有真材实料,背后少不了有个修行势力。
    即使她让徐清吃了亏,难保徐清不找回场子。
    这些修行人,尤其是正道中人最是无耻。打了小的,还有老的。她家在这数百里虽是威风,可在天下九州四海,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海外三仙岛这些名声赫赫的修行势力面前,根本算不得什么。
    而且当下紧要之事,并不在徐清,也不在宦娘。
    宦娘见舅母雷霆大怒,心下本是一惊,听到这“送客”二字,便知舅母色厉内荏。
    若只是她,肯定见好就收。
    不过公子欲要如何,非是她所能猜透。
    她也不起身,静静等待徐清的回应。
    徐清没有回应,起身离开。
    宦娘立时明白,无视便是最好的回应。
    她紧随在徐清身后离开。
    郡君的手紧紧握住拐杖,指甲深深镶嵌进肉里,流出黑色的血,煞气生出,几乎掀翻屋顶。
    她只要抬起拐杖,便可发动雷霆一击。
    而徐清背对着她,空门大露。
    如果要动手,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
    可是她想到徐清的神秘,看到徐清轻松闲适的步伐中,透出一股超尘绝世的清妙,她犹豫了,迟疑了。
    犹豫迟疑中,徐清已经一脚迈出门槛。
    这是奇耻大辱,她怒火填满胸腔,却没有发泄的地方。
    “快来人,郡君晕过去了。”
    徐清忍不住打个饱嗝,虽然没吃酒菜,不过他收获着实不小。可惜郡君或是年岁太大,道心一般,一顿怒火后,就晕倒过去,没有下文了。
    这样也好,万一打起来,他还得消耗法力。
    到了大门,纸人车夫不知里面发生的事,殷切问道:“表小姐,要不要我送你们。”
    宦娘摇摇头,说道:“谢了,阿根叔。我以后大概都不回府里住了。你要是有出来的机会,可以到城里我家的老宅找我。”
    纸人车夫道:“小人知道了,表小姐不回来也好。免得真被夫人送到黑山老祖那里去。”
    宦娘点点头,说道:“舅母这次很生我气呢,你别跟我说话了,往后也不要提起我,免得吃苦头。”
    车夫连忙应下。
    徐清运起凌波微步,脚程极快,不多时回到那界碑所在的地方。
    碑上仍有“阴间地界,活人止步”的字样。
    徐清暗道:“要是有支笔,倒是可以留一句‘活人徐清到此一游’。还是算了,过犹不及。往后真有这类事,要留还是留小温的名字比较好,让他结点仇,好敦促他努力修行。”
    出得界碑,便是阳间。
    此时明月在天,清风拂面,蝉唱虫鸣不绝,草木清香犹盛。薛家鬼府虽有绝佳美景,却不及此间景色舒畅胸怀。
    徐清意兴大起,道:“月色正好,咱们走走吧。”
    其实也不完全是这个缘故。
    因为木鱼还在修养,宦娘要是飞回去,他总不能把她当坐骑吧。
    “好。”宦娘了结一件心事,心情也舒畅不少。
    离去时舅母晕倒,想来这几日都没法关心葛府的事。她再去跟胡三说说,倒能继续将此事拖延下去,届时看能不能找机会问问舅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她这次回家,舅舅不在,显然是出了远门。
    记忆里,每次舅舅出远门,都要很久才回来。
    葛府的事,或许是舅母瞒着舅舅所为。
    眼前松林月照,耳边流水潺潺。
    宦娘烦闷几乎全数消解。
    她跟着徐清漫步月下,忽地闻到一股血腥气。
    宦娘顺着血气瞧过去,看到一只遍体鳞伤的青狐。
    “公子,那是胡三。”宦娘一惊,向着身边徐清道。
    徐清听宦娘说过胡三的事,说道:“不好见死不救,你过去瞧瞧。”
    这胡三虽然吸了葛员外阳气,却是郡君逼迫,算不得大恶。
    宦娘走近青狐,给它打入一道清气,又道:“数里外的山神庙住着胡三的叔叔,要不我送它到那里去,公子跟我一起吗?”
    徐清微笑道:“那便一起去吧。”
    胡三的叔叔自也是狐狸,居然住在山神庙,徐清倒是有些好奇。当然,更重要的是,老狐狸肯定也有些修行在身,正好交流一二。
    徐清跟着宦娘到了一间荒废已久的庙宇,徐清这才明白,老狐为何住在山神庙。感情这里早已没了香火,便是从前有山神,现在也该消散了。
    古庙断壁残垣,但是台阶却铺着精细的绿草。他们尚未进去,便走出一位戴着避尘毡帽,衣着整洁的白发老翁。
    他走出来,看到宦娘,露出惊讶之色,随即笑着拱手道:“恭喜宦娘小姐得道。”
    宦娘道:“还是老丈高明,一眼就瞧出我身上的变化。”
    老翁又接过青狐,轻轻一叹道:“他是被豺狼妖所伤,我让九儿给他敷一些草药,过几日当能走路。”
    宦娘松口气道:“无大碍便好。”
    老翁笑道:“荣枯有数,生死有常。他真重伤不治,那也是命该如此。宦娘小姐既然得了道,其实不必为这些事挂怀。”
    他身后走出一个少女,老翁将青狐递给她,又朝向徐清作揖到底道:“寒舍简陋,竟不想能迎得仙驾。不知小老儿能有幸请仙长进去喝一杯薄酒吗?”
    徐清明知老翁是老狐,却言谈不俗,一身清气,着实跟他想象中的老妖大为不同。他有些喜欢老狐的风采,何况本就是为老狐来,便微笑道:“固所愿尔。”
    入得其内,果真只有薄酒招待。但老狐清谈玄论,见识广博,言辞谦和,似春风春雨,只让人觉得他是山林隐逸的高士,让人很难将他跟狐妖联系在一起。
    宦娘在一旁侍候,心下暗笑,若是舅母见得这一幕,还得再被气晕。
    此前舅母想用灵酒仙酿招待,公子一点兴趣也无。
    而辛老丈酿制的山间果酒,味道略有酸涩,并非佳品,公子却甘之如饴。
    对两人的态度,徐清确然有天壤之别。
    徐清跟辛老丈确实相谈甚欢。
    老狐隐隐然令他想起清风观的老道士。
    老道士有时候也会找徐清喝酒聊天。并不在意聊什么,只是如江上清风,山中明月,为声为色而已。
    此事却也好笑,他离开清风观后,遇到第一位有道之士,竟是一个老狐。
    其实辛老丈的法力确实不深,但跟郡君、李傀儡他们完全不一样。徐清从他所得法力不多,可这法力犹如清泉,澄澈清明,令他十分受用。
    而四十年过往,亦流淌醉意中。徐清怅然道:“我虽醉,不欲眠,有意抱琴奏得一曲,可惜此间有酒无琴。”
    宦娘见得徐清兴致大起,道:“公子且待,奴这就去取琴。”
    她乘清风离开,不过一刻钟,便即取得琴来。
    徐清笑道:“此真仙家事耳。”
    今日便做一回真正的得道高人。
    他这一曲不是为老狐而奏,而是为囚了他四十年的老道士。毕竟阿猫阿狗相处了那么久也是有感情的,何况是人。
    有时候,一个重要的人离开,情感的流露不在他离去的那一刹那,只在某个不经意间。
    老道士走好。
    这句心里话,他在老道士离去时,并未说出,心里也没有。
    现今也不必说,但心里有。
    斯人可恨,斯人不在,斯人留与昨日,留与清风。
    徐清心事,自也不用为外人知。
    他抱琴而奏,弹指高歌。


上一章
返回

我真不是得道高人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