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126

    果然是普通的小商贩?可听账房的描述,这宋氏虽是农家却在生意上有些手段,他弄出的那些东西也是闻所未闻,如果他却有一间长期运作的纸坊,对他们而言可不是好消息。
    “传话下去让注意着,若他们再进城,立刻报与我听。”掌柜道。
    *
    “少东家,咱们楼里近来生意不好,真不怪我啊。”望海楼的掌柜满脸委屈,那一脸的肉都要挤到一起去了,“这城里有钱没钱的全跑去了宋记火锅,咱这里才冷清下来的。”
    宋记火锅店已经开了一月有余。
    城中先有了火锅帮,又有了新月女子会,全是因宋记火锅而建起的行会。火锅帮也就罢了,那些人本就不是望海楼的客人,可新月女子会牵头的几个人,却是望海楼的大主顾。那几个女子爱上火锅后,连望海楼的门都没在进过,连带着她们的夫君、姊妹、父母、密友,乃至密友的父母姊妹和夫君都喜欢上了宋记火锅店。
    宋记火锅店的名声越穿越响,开张一月有余也不见颓势,反倒生意更好了。
    傅文为了这事还与他家老爷子争执了几句。
    傅老爷子认为,望海楼是大涂县第一的酒楼,从来只供富商贵客用餐,犯不着与宋菽的火锅店计较,他们专心做好自己的菜,自可凭本事屹立不倒。
    傅文则觉得老爷子一心守成,缺乏闯进。
    望海楼守着多年名声自然可以屹立不倒,但颓势已显,如今宋四郎不过弄个火锅店就抢了他们诸多生意,以后呢?他们望海楼有甲师傅,他们宋记还有褚宁吶。
    宋四郎的妙招从来是一个接着一个,火锅店绝不是他最后的底牌,如果望海楼不思进取,迟早会被宋菽层出不穷的新招击垮。傅文不愿妥协,他执掌望海楼可不是为了守成的。
    他的娘子正要临产,不好拿这事烦她,傅文独自宿在书房,想了整整一晚。
    第二日不顾老爷子反对,单方面撕毁了与宋家馒头作坊的合作。从宋记招工起,他这儿就走了两个伙计一个砧板,那会儿宋菽也没过表示,现在他自不用抱歉。
    老爷子气得吹胡子瞪眼,骂他作践望海楼的名声。宋家那儿却没什么大反应,负责馒头作坊的宋阿南只甩了他的人一张冷脸子。
    傅文一概不理,当日望海楼便推出新品,五色馒头。
    馒头的方子早已不是秘密,相河村中人人都会,而相河村与其他村子多有些嫁娶上的往来,这小娘子一出嫁,心里向着婆家把方子说出去也是有的。
    望海楼辗转得到方子后一直没有张扬,暗自研究许久,作出了这五色馒头。另外,宋家的豆沙馒头,肉馒头,素菜馒头他们也已有就成把握,不日便可推出。
    五色馒头的确为傅文吸引来的一些客人,他又抓紧机会,推出几道望海楼大师傅研制的新菜。
    推出新菜那天,望海楼门前插了好几个幌子,大幅海报也在大堂内挂好,伙计们全都穿上了新衣,只等客人上门。
    傅文亲自到店,挑了间能看到望海楼大门的二楼雅间,等着看宾客盈门的样子。
    坐了近一个时辰,他的脸色越来越僵硬。
    别说宾客盈门了,连平日里的一半都不到!
    他正要起身,却见掌柜小跑着进来,皱成一脸苦瓜相:“少东家,宋记火锅今儿也出新菜了。”
    宋记火锅门前,工笔画的幌子插了好几个,水煮鱼、鱼丸、鱼片、鱼豆腐、新鲜活虾一样一个,围着宋记火锅店临街的如意门。
    宋菽在店堂里转了一圈,几乎都坐满了,有点火锅的,也有来尝水煮鱼的,甚至有两样都点的。外头长廊那儿也坐满了人,伙计进进出出,把前几日刚打好送来的一批凳子往外搬,如意门外也已坐满了等候的人群。
    桑园村的鱼塘收上来第一批鱼,宋菽全都拿下了。
    这些用鱼的菜色都是一早就准备好的,只是之前材料不够,才一直耽搁。如今材料够了,他便拣了望海楼出新菜的日子,一股脑儿地推了出来。
    望海楼不买他的馒头了。这他早有准备,如今的他也不缺这么一点儿,只是这单方面毁约的举动,还是让宋菽有些不爽,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傅文这一手未免太激进。
    既然他要激进,不如就陪他激进一把。
    “掌柜的。”宋菽巡场巡到一半,一个伙计跑了进来,额上背上都是汗,“按您的吩咐,第二批传单也到了。”
    “很好。”宋菽笑。
    望海楼推出五色馒头后,宋菽找到谢婉,请她绘制了水煮鱼和鱼片等几样新菜的工笔画,并请木匠刻了印刷版,仗着自己有纸坊本钱低,印了一大堆传单。然后拣着望海楼又推新菜的档口,叫两个伙计到街上分发,专挑离望海楼近的街口。
    不少原本要去望海楼的客人被他半路截胡,引来了宋记火锅店。
    “传单?!”傅文见到底下人拿来的传单,气得跳脚。
    纸是多金贵的东西啊,这人居然拿着在街上随便乱发!这么个折腾法,当然能引去很多人了,不过……傅文逐渐冷静下来,纸张金贵,请人作画更是贵,还要找工匠刻雕版,想必花了不少钱。这花钱买来的人气,不能算是望海楼输!
    有人看出宋菽是故意针对望海楼,劝他不要意气用事,这么折腾太费钱帛。
    宋菽笑:“哪儿的话,我那纸坊十大张也就一两文的事,画是谢小姐作的,前些日子做代耕架多出不少木料,随便弄个边边角角请我那木匠坊的师傅一刻,雕版也就好了,也就油墨花了些钱。”


上一章
返回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