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201

    “没难过。”宋阿南扭头,谁说他难过了。
    “原来没有吗?看来是我自作多情,我收回刚才的话。”宋菽道。
    “不行。”宋阿南立刻转头,急切道。
    他没有难过,但是他的射术很好!
    宋菽本来没想笑的,可宋阿南这一回头,他憋不住了,嘴一抿,笑出了声。
    有什么好笑的。宋阿南转头看地面,但又不舍得把他的手臂从自己肩上挪开。
    “你耳朵红了。”宋菽又说。
    “没有。”
    宋阿南的耳根子,彻底红透了。
    “这纸甲的主料便有纸、木棉、绢布和寸钉。成本不高,只需制出一条流水线来,便可批量生产。”大帐里,宋菽向尹戎说起纸甲之事,“只要将军愿意用宋记的纸,在下很乐意将制法全盘告知,并派我坊里的师傅来,为将军培养制甲的工人。”
    “没问题。”尹戎很爽快地答应了。
    宋记的纸本就又好又便宜,就算宋菽不提,他也会用宋记的纸。寸钉和绢布也容易,他们义成军本就有一处铁矿,是不缺铁的,绢布则从往年积累的庸调中出。只是这木棉义成七州并未种植者,还有些麻烦。
    “木棉之事将军不必忧心,江淮之地种植的人有许多,只要价格合理,肯定能收到。”宋菽道,他又拿出一张纸,“这上面是白家村的地理位置,将军可派人找该村白一城,他曾来我相河村卖木棉,与我有些交情。”
    “甚好!恆儿,这件事交予你去办吧。”尹戎道。
    前日他还反复推演沙盘,忧心一触即发的战事,今天就得了这样好的甲胄,真是老天帮忙。有了这个,他义成的兵卒便能都穿上护具,伤亡可大大减少。
    “传令下去,纸甲一事不得外传、不得议论,违者按叛徒罪论处!”尹戎道。
    “是!”
    解决一大忧患,当天的年夜饭吃得很是舒心。
    宋菽带了三大锅熬好的底料来,与军中熬制的牛骨汤一兑,麻辣牛油火锅的香气弥漫了整片营地。
    军中之人豪爽,吃起火锅来也很豪迈。
    宋菽带来的铜锅有限,他们便把平时用的大铁锅架起,下面烧着火,直接涮肉吃。
    这铁锅下的火堆烧得很旺,有人嫌筷子太短免不得烧到自己,有些发愁。后来不知是谁,折了树枝削成长签,将肉啊菜啊串在一起,扔到锅中煮。
    其他人见这方法甚是方便,都纷纷折来树枝削。
    说不定最早的串串,就是这么给吃出来的。宋菽见此,不由想道。
    除夕之后,少不得要走动拜年。宋菽在恒州城的地位水涨船高,从初一起,来拜年的就络绎不绝。他还回了趟相河村,去拜会了傅老等人,又亲自给相河村作坊里的员工发开年红包,一直忙到十五才算消停。
    而这时,尹恆已经办妥了木棉之事,从白家村及周边的村子里,收来一大批木棉。
    他在军营后方劈出一块地来,请了严卓设计,也学着宋菽盖起作坊。木棉运回后,宋菽带着他刘阿婆和一名铁匠来到军营,便是他们二人联手,加上宋菽提供的资料,才制出了堪比铁甲的纸甲。
    铁匠也就罢了,见到刘阿婆时,尹恆明显愣了一下。
    “宋四郎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尹恆道。
    “刘阿婆本是我蚕丝被作坊的管事,这纸甲有些工序与制被有几分相通,我便请了她来帮忙。多亏她经验丰富,提了诸多有用的建议。”宋菽道。
    “两位里面请。”有了宋菽的话,尹恆对这二人更是重视,忙请了里面坐。
    为了防止工艺外传,尹恆没有从外面招工,直接找了一批兵卒充任,且每一组工人只负责其中一环,由袁三郎负责监工,最大程度得确保工艺不会外传。
    至于宋菽带来的这两人,尹恆也只好请他们暂时住在军中了。
    过完年后,阿南常常要回军营,宋菽有时会与他一同过去。
    阿南练兵,他则去纸甲作坊里转悠。
    待到清明之后,棉花也到了播种季节,宋菽又回了趟相河村,还去了四平村、五安村等地,找了许多愿意种棉花的人家,并约定来年购买的价钱。
    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制作,从轧棉机到织布机,宋菽已经有了一整套织棉布的全新机械,并且用当时从尹家园林中收来的棉花,制作了几套衣裳。
    宋家人人都有,他还分别送了谢婉、沈清、唐掌柜、汪掌柜、傅文、尹戎等人,宋记棉布之名在恒州城悄然传开,已有不少人来询价订货,宋菽的棉花还没种下,已经不愁销路。


上一章
返回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