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齐欢

第402节

    如果李煦真的得了奴儿干……”
    宋成暄知道徐清欢的意思,李煦得了奴儿干如虎添翼,要知道光取奴儿干一地就可称王,即便李煦输给了朝廷,也能退居奴儿干休养生息。
    徐清欢道:“这还不是最要紧的,奴儿干有位德高望重的族长被人暗杀,我怀疑是鞑靼所为,李家应该早有准备,若是奴儿干愿意帮助李煦,李煦顺理成章将他们纳入麾下,若是不肯,就会请鞑靼帮忙……
    李家早知道宋侯的本事,更清楚东南的兵力,李煦急着出兵也是怕宋侯日益壮大,将来只怕没有他的机会。
    仓促之中出手,必然会有风险,里通外敌就是其中一桩,弄不好就要引狼入室,这些年鞑靼表面上平静,但我听说他们各部一直厮杀,有位汗王统一数个部落,大周正值内乱,若是被人窥伺,后果不堪设想。”
    宋成暄已经听明白徐清欢的意思:“你要怎么做?”
    徐清欢抬起头来:“侯爷,妾身命不久矣,最后一件事,当揭开李家的算计,奴儿干不能落入李长琰之手,斡难河是我父亲半生心血,也是大周北方重要关卡,若是被鞑靼攻破,不知有多少百姓受难。
    我会前往奴儿干,北方将难免有动乱,到时候侯爷可以趁机击退李家兵马。”
    说完这些,徐清欢微笑着:“此事过后,若是北疆不堪重负,斡难河有难,恐怕我那时已经不能顾及……还请侯爷帮忙照应。”
    恐怕我那时已经不能顾及……
    她的意思,在那之前,她已经不在人世。
    她这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宋成暄心中一悸,疼痛袭来,让他不禁皱起眉头,他听到她道:“感谢侯爷……让我死得其所。”
    可他却不想让她死,此时此刻他很想将她关在这屋子里,封闭一切,不准任何人前来,也不准她再走出去。
    如果她就能长长久久地坐在这里。
    因为这一次,她走了,真的就不再回来了。
    外面一阵雷声,大雨立即落下。
    徐清欢起身准备前往住处。
    眼看着她从他面前走过,宋成暄站起身来,从管事手中拿过一把伞。
    “我送你。”
    不等她拒绝,他已经大步走了出去。
    将伞撑开,缓缓挪到她头顶,将她整个人牢牢笼罩在其中。
    第六百八十二章 气死人不偿命
    徐清欢准备离开驿馆,徐青安也跟了上来。
    “驿馆的事就交给哥哥了,”徐清欢看向徐青安,“将丁郎中和李家那管事妈妈单独关押,廖先生处置好李大太太的伤势就可以离开。”
    徐青安点点头:“那李长琰和李大太太这对有情人就不用分开了吧?”在他看来李长琰下手很有分寸,不会将李大太太打死,不过李大太太要多吃些苦头也就是了。
    徐青安恐怕妹妹会发了善心:“这样拆散人家恩爱夫妻,我着实有些于心不忍。”那李家人定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否则妹妹为何第一次见李长琰就拔剑相向。
    徐清欢点点头:“我也是这样思量。”
    听到妹妹这句话,徐青安心中一酸,妹妹背地里到底在李家那里受了多少委屈,从那周玥开始,只要和李家有关的人,妹妹都莫名的防备和排斥。
    难道……
    火石电光之中徐青安望向徐清欢。
    看看哥哥那灼灼的目光,徐清欢一怔,如果是宋大人这样看着她,她定然要怀疑宋大人已经洞悉了她重生的秘密。
    至于哥哥,徐清欢心中没有任何负担地带着凤雏向前走去。
    徐青安望着妹妹的背影,他要去问问张真人,是不是妹妹偷偷摸摸找他批算过,这个李家命中注定是妹妹的死对头。
    他看李煦和李长琰很不顺眼,就像上辈子有深仇大恨似的,如今又在妹妹和张真人那里得到了证实,他更不能对李家人手软。
    徐青安想着走进屋子里。
    只见李大太太躺在地上,被李长琰这样一阵折磨,李大太太好似随时都会咽气,不过廖先生脸色倒是如常,显然李大太太没有性命之忧。
    徐青安在李长琰身边蹲下。
    李长琰已经醒过来,经过方才的事之后,他的情绪已经稍稍稳住,睁开眼睛看到靠过来的安义侯世子爷,他虽然不想与安义侯世子说话,但宋成暄和徐清欢太过聪明,恐怕从他们那里问不出实情,弄不好还会反被他们利用。
    这里他能把控住的也只有安义侯世子爷。
    这个纨绔子弟,一脸的傻气,没有什么多余的心思。
    大丈夫能屈能伸,李长琰咬了咬牙,看向徐青安:“世子爷……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形,能否告知一二,我……我实在弄不清楚……本来是奉命前往大同,为何会落得这个结果。”
    徐青安转头看了李长琰一眼,投给他一个理解的目光:“欢欢喜喜去上任,没想到突然就被抓住,确实有些猝不及防。”
    李长琰胸口一滞:“我……是被冤枉的。”
    徐青安又点了点头:“妻室与人通奸,还装病在床……”他看着李长琰打量打量,“你不是有什么问题吧?若是有病早些医治,不用不好意思,廖神医就在这里,我能帮你。”
    李长琰如同别人泼了一盆腌臜说不出的恶心,徐青安是在嘲笑他那方面有问题。
    “我有九个儿子。”李长琰咬牙道。
    徐青安掏出一把黄豆:“那你得仔细想一想。”
    想什么?
    徐青安将目光落在李冒身上反复打量:“我见过李煦,好像比李四爷长得俊秀些,他们两个有些相似之处。”
    李长琰正不知道徐青安在思量些什么。
    只听徐青安接着道:“不过他们两个都不太像你。”
    李长琰眼睛仿佛要跳出来,就要发怒。
    “别急,他们虽不像你,眉眼倒是有李大太太的八分的模样,李大太太是你的妻室,那必然就没问题了。”
    李长琰手边若是有长剑,他定然会抽出来刺进徐青安的心窝,他错了,早知如此就不该与徐青安说话。
    徐青安别的本事没有,只会奚落、取笑旁人。
    “李大老爷,”徐青安道,“你说了那么多,现在该换我说了,我也提几个问题你帮我思量一下。”
    徐青安清了清嗓子:“我遇见一桩案子,有位老爷生了九个儿子,突然发现自己的妻室与旁人有染,你说这位老爷现在怎么想?”
    徐青安晶亮的眼睛期待地望着李长琰。
    李长琰顿时感觉到五内崩裂,想要挣扎着起身,后脑又是一痛,整个人一阵恍惚差点晕厥过去。
    徐青安幽幽地叹了口气:“我要不要请郎中给他看看病症,一时跌倒没什么,一世都跌倒那就毁了。
    不过,他深陷重案,我觉得就算救也没有用处,还是算了吧!”
    徐青安将最后一颗黄豆嗑完,站起身拂了拂长袍:“真奇怪,小爷怎么觉得今天好像过年了。”
    徐青安说完看向衙差:“好好看管这些人,办好了差事,小爷给每个人都包个封红。”
    ……
    徐清欢看着眼前的人,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一具尸体。
    张真人低着头,情绪显得有些低沉,他带人一直在周围盯着,发现这个眼线之后,就小心翼翼地靠拢准备将这人拿下。
    没想到还是被这人察觉,这眼下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就自尽了。
    “他对周围很了解,尤其是旁边那片树林,我们不知道后面有个小山坡,他从山坡上滚下去,等我们找到人的时候,他已经用匕首刺穿了胸口。”
    发现事情不对之后,没有想过要逃脱,也没做任何挣扎,就算是死士……这样的情形也不常见。
    常娘子不在这里,徐清欢去查看那人的尸身。
    手上有厚厚的茧子,手臂上许多伤痕,从颜色上看来深浅不一,显然是不同时期留下的,小伤虽多,却没有利器留下的重伤。
    徐清欢向那人腿上看去。
    张真人立即上前检查,半晌向徐清欢道:“膝盖和前脚掌上有厚茧,应该是长期骑马的人留下的,这个人十分警惕,行动敏捷,善于遮掩自己的行迹。”
    “斥候?”
    这人与简王案遇见的死士多少有些不同,这人身材壮硕,皮肤粗糙,身上有一股羊肉的膻味,衣衫用布粗劣,身上带着水囊和火石等物……
    这样打扮的人,徐清欢很是熟悉,当年在宣府镇经常看到,如果这样的人在九边重镇被发现,会被守城的官兵怀疑是鞑靼的探子。
    徐清欢脑子里有许多东西一闪而过,让她不禁一阵恍惚,好像有些被埋藏已久的记忆要呼之欲出。
    一阵马蹄声传来,徐清欢看过去,宋成暄的身影映入眼帘。
    第六百八十三章 夫妻细谈
    宋成暄远远地看到徐清欢微微蹙眉,目光有些涣散不知在思量些什么,心中生出几分不安,立即翻身下马走上前。
    “怎么了?”
    抓住的眼线已经死了,李长琰和李大太太那边他安插了人手,没谁敢对清欢不利,他这才带人离开了一会儿,宋成暄看向张真人。
    感觉到公子的目光,张真人不禁喉咙发紧。
    公子好像有些嫌弃他了,章峰那个家伙从泉州摸过来,已经到了大舅爷身边,最近正与大舅爷打的火热,大舅爷这次从章峰手中拿到银钱,竟然没有向他买符箓。
    他见过太多善男信女,这些人的供奉总是来得快也去得快,他在大舅爷心中可能不太热乎了,大舅爷京中院子的小偏厦八成也要易主了。
    世子爷倒是好说,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他只要在公子面前好好立个大功,以后常州还是他的地盘。
    没想到有些出师不利,再这样下去,他会不会彻底失宠。
    回去之后要缠着师弟画两张符箓给他傍身,再让师弟帮他在祖师爷面前上柱香,求祖师爷好好保佑他。
    “没事,”徐清欢立即道,“我只是在想这眼线的身份。”
    其实在北疆的时候,李煦知道鞑靼已经窥伺大周,抓过不少的鞑靼探子,这在北疆本就是寻常事,只不过开始的时候他们并不知晓这些是鞑靼人,因为他们不具备鞑靼人的特征,平日里也不说鞑靼语,许多人甚至擅长农耕,穿着打扮与普通的周人没什么不同。
    后来李煦才发现,这些人都是金月可汗安插在大周的眼线,为了不被大周发现,他们收买边疆重镇的百姓为他们做事,有些人甚至就是鞑靼各部的族人,他们从小被教大周语言和习俗,混入大周百姓之中,从表面上看不出太多区别,只是他们为了探听消息,通常都会暗中修习拳脚、骑射功夫,仔细地辨别还是能发现他们与大周百姓之间细微的区别。
    从前的各部首领没有这样的举动,能征善战的金月可汗却不同,他十分了解大周,对大周的各种书籍尤其感兴趣,他不会放任手下的将领扰边,不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必然有大的图谋。
    前朝被太祖征讨之后,一部分人逃往南方隐蔽起来,更多人前往北方最终融入鞑靼之中,李煦曾怀疑那位金月可汗与前朝皇族有些关系。
    如果这是金月可汗的眼线,他出现在这里是因为谁?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齐欢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